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艳大 舒时富 +5 位作者 陈立才 叶春 黄俊宝 孙滨峰 王康军 曹中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建立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模型,利用模型推荐穗肥追氮量,实现江西双季稻氮肥追施的精确管理。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构建了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光谱监测模型,利用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实... 建立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江西双季稻氮肥调控模型,利用模型推荐穗肥追氮量,实现江西双季稻氮肥追施的精确管理。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构建了双季稻叶面积指数光谱监测模型,利用拔节期的差值植被指数实时估测叶面积指数,进而结合江西双季稻高产栽培经验和建立的氮肥调控模型,对双季稻穗肥追氮量进行实时推荐,并和当地农户施肥方案和产量进行比较。双季稻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冠层差值植被指数DVI(810,720)与叶面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函数。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单生育期的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全生育期模型;其中,拔节期的光谱监测模型表现最佳,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光谱监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80 6和0.878 8,模型预测早稻和晚稻叶面积指数的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30和0.25、7.28%和6.18%、0.923 2和0.926 9。氮肥调控模型推荐施肥应用表明,紧凑型品种的穗肥用量高于松散型品种;与农户方案相比,氮肥调控模型推荐施肥的调控方案在产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用量6.58kg/hm2,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0.82个百分点、净收益103元/hm2和产投比0.9,而产量比农户方案略高或持平。与传统非定量农户施肥法相比,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双季稻氮肥调控方法可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减少施氮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在江西双季稻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作物 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双季稻 差值植被指数 氮肥调控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防御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俊宝 陈立才 +2 位作者 曹中盛 孙滨峰 李艳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2-87,共6页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水稻抗纹枯病的效应,试验配制了0、0.01、0.05、0.10、0.50、1.00、2.00 mmol/L MeJ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MeJA对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活性;用不同浓度MeJA喷雾处理水稻中嘉早17幼苗12 h后...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水稻抗纹枯病的效应,试验配制了0、0.01、0.05、0.10、0.50、1.00、2.00 mmol/L MeJA,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MeJA对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活性;用不同浓度MeJA喷雾处理水稻中嘉早17幼苗12 h后,接种纹枯病菌,保温保湿7 d后调查纹枯病病情指数;设无处理对照、接种纹枯病菌、0.10 mmol/L MeJA喷雾及MeJA喷雾12 h后接种纹枯病4种处理方式,分别测定水稻叶片中POD、CAT、SOD、PAL、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01~2.00 mmol/L MeJA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但MeJA喷雾处理能有效降低水稻幼苗纹枯病病情指数,以0.10 mmol/L MeJA的诱抗效果最明显,达51.56%;接种纹枯病菌与喷施0.10 mmol/L MeJA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幼苗叶片中POD、CAT、SOD、PPO和PAL酶活性,而MeJA喷雾处理对POD、CAT、SOD和PAL酶活性的提升效应更明显。综上,MeJA可诱导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其诱导抗性与激活幼苗中防御酶的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水稻幼苗 水稻纹枯病 诱导抗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红壤花生叶片氮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俊宝 曹中盛 +2 位作者 孙滨峰 彭忻怡 李艳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分析红壤花生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指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间的定量关系,以赣花5号和航花2号这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施氮水平,在花生关键生育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利用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 通过分析红壤花生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指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间的定量关系,以赣花5号和航花2号这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施氮水平,在花生关键生育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利用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402)采集冠层光谱植被指数,并同步取样测定各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积累量(LNA)和叶面积指数(LAI),构建基于CGMD-402的红壤花生LNA和LAI监测模型。结果表明:施氮水平会对红壤花生植株的生长产生影响,地上部植株的生物量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叶片氮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整体上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特征;花针期与结荚期的花生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LAI和LNA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利用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402监测红壤花生的LAI和LNA,为江西省红壤花生的精确施氮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 红壤花生 叶面积指数 叶片氮积累量 监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