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国县举办水土保持专题培训班
1
作者 吴朝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5期13-13,共1页
根据赣州市水保局的安排,2016年3月29日,兴国县水保局举办了水土保持专题培训班,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水保员、油茶(果业)开发大户,局机关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市水保局规划治理科曾志勤同志围绕水土保持相关概念... 根据赣州市水保局的安排,2016年3月29日,兴国县水保局举办了水土保持专题培训班,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水保员、油茶(果业)开发大户,局机关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市水保局规划治理科曾志勤同志围绕水土保持相关概念、水土流失危害、山地开发中的水土保持技术要求与要领,以及在开发中配建相关水保工程措施(山塘、坎下沟等)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局 水土保持技术 规划治理 水土流失危害 水保工程 坎下 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生态 志勤 监督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国迅速贯彻水保改革试验区座谈会精神
2
作者 谢运源 吴朝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2期68-68,共1页
为贯彻2014年12月8日赣州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座谈会精神,兴国县水土保持局围绕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突出“监督、治理、监测、科技、宣传、廉政”六个方面,结合兴国实际,提出了当前的贯彻意见和工作任务。一... 为贯彻2014年12月8日赣州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座谈会精神,兴国县水土保持局围绕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工作目标,突出“监督、治理、监测、科技、宣传、廉政”六个方面,结合兴国实际,提出了当前的贯彻意见和工作任务。一是成立了“兴国县推进赣州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区 改革 精神 水土保持 水保 兴国县 赣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兴国水保绿色产业中的有关问题
3
作者 周昌涵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11期32-33,共2页
在江西省和赣州地区“山上再造”号令指引下,兴国县自1993年进入建立绿色企业的高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各乡镇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水保部门统计,几年来全县共开发山地0.86万hm^2,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基地近1000... 在江西省和赣州地区“山上再造”号令指引下,兴国县自1993年进入建立绿色企业的高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各乡镇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水保部门统计,几年来全县共开发山地0.86万hm^2,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基地近1000个.开发上有单位、集体、联户、个体等形式,经营上有租赁制、股份制、承包经营、个体经营等形式,种植品种上有杉、竹、桃、李、枇杷、板栗和以脐橙为主的柑橘品系以及经济作物,地形部位上有低山、丘陵、岗地、阶地等.目前,兴国县建立绿色产业已形成气候,为保证全县的绿色企业能够健康发展,须对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本文就全县这项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1 如何认识“山上再造”“山上再造”,是指再造一个江西,再造一个兴国.其涵义是,因人口增加和生产建设等,导致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为维护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而对闲置的荒山、荒丘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保证应有的耕地面积.“山上再造”符合兴国县情,符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其理由有三:(1)从土地资源构成来看,兴国总面积3215km^2,其中:山地面积2240km^2,占总面积的69.7%,人均山地0.36hm^2;耕地3 13万hm^2,占总面积的9.7%,人均0.05hm^2;非生产用地4.06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兴国县 水土保持 绿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流失区禁止耙柴需发展沼气
4
作者 周昌涵 刘辉煌 《中国沼气》 1998年第4期51-52,共2页
水土流失带给人们的祸害是巨大的。今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与其上游区域的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导致生态失调,森林储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在江南水土流失区,农民常耙柴(搂取地面枯枝落叶)来解决生活燃料,这是... 水土流失带给人们的祸害是巨大的。今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与其上游区域的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导致生态失调,森林储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有密切关系。在江南水土流失区,农民常耙柴(搂取地面枯枝落叶)来解决生活燃料,这是失策之举,但禁而不止。为探寻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耙柴 沼气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林致富 持水保土
5
作者 李更新 周昌涵 +1 位作者 李方兴 宋克勤 《江西林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27-29,共3页
从社会林业的角度,总结了兴国县在治理水土流失中5种治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剖析了处理兴林致富与保持水土的辨证关系;创造条件,社会办林业,群众搞绿化;稳定山林权,明确责、权、利;宣传教育,依法管护的4点基本经验。经过长期努力,兴国发生... 从社会林业的角度,总结了兴国县在治理水土流失中5种治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剖析了处理兴林致富与保持水土的辨证关系;创造条件,社会办林业,群众搞绿化;稳定山林权,明确责、权、利;宣传教育,依法管护的4点基本经验。经过长期努力,兴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沙漠”变“绿洲”,在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治山、治水、致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林业 水土保持 模式 江西兴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