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还原协同加热处理对花生过敏原Ara h2结构及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坤
连君
+3 位作者
朱瑾
曾辛
陈红兵
吴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4,共6页
花生过敏能引起荨麻疹、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通常是终生性过敏。本研究运用加热处理、半胱氨酸还原对Ara h2进行单独和复合处理,采用圆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蛋白加工前后的结构与抗原性变化。结果显示...
花生过敏能引起荨麻疹、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通常是终生性过敏。本研究运用加热处理、半胱氨酸还原对Ara h2进行单独和复合处理,采用圆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蛋白加工前后的结构与抗原性变化。结果显示,单一的加热和半胱氨酸还原处理过的蛋白结构与抗原性只发生部分变化。而复合处理中,在加热条件下,半胱氨酸还原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还原后的蛋白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发生大幅变化,抗原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二硫键对于蛋白Ara h2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二硫键被还原和加热过程破坏后,蛋白的抗原性和结构即发生重大变化。还原协同加热处理有望大幅改善2S球蛋白的结构和致敏性,可以作为蛋白脱敏加工的备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热加工
ARA
h
2
二硫键
结构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对耐药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春晖
王文杏
+5 位作者
陈强
陈庆法
吴春雪
刘晓艳
赖华毅
余晓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株获得基因回补株,检测菌株间耐药性的差异及acr AB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 B、spv C基因荧光回补株,连续培养12代质粒未发生丢失。与野生型菌株及回补株相比,spv基因缺陷变异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四环素、氯霉素及环丙沙星的MIC值下降。spv基因缺陷变异株Acr A周质蛋白水平低于野生菌株及回补株(P<0.05)。结论:在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鼠伤寒沙门菌基础上的基因回补株构建成功,spv下调能改变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这可能是通过影响外排泵Acr A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童深广
郝红江
+3 位作者
李洪波
陈红兵
曾辛
吴志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3-59,共7页
探讨一次性灌胃豆粕,不同时间段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情况。以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作为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豆粕在小鼠胃肠道内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并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豆粕...
探讨一次性灌胃豆粕,不同时间段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情况。以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作为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豆粕在小鼠胃肠道内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并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豆粕蛋白在胃肠道的分布位置进行示踪,明确其吸收途径。结果表明,当小鼠摄食豆粕0.5~1h后,豆粕蛋白主要分布于小肠内,部分于胃内,较少量残余豆粕蛋白分布于大肠内,且于摄食2~4h,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趋于稳定,这与普通蛋白的吸收位置和途径是一致的。采用稳定的食物蛋白质作为标记进行示踪,为研究食物在机体胃肠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小鼠
酶联免疫
免疫金银染色
分布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还原协同加热处理对花生过敏原Ara h2结构及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坤
连君
朱瑾
曾辛
陈红兵
吴志华
机构
南昌大学食品
科
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江西省
妇幼保健院临床实验室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94,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102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260411
+3 种基金
81260103
31660446)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项目(20142BCB2300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4BAB205012)
文摘
花生过敏能引起荨麻疹、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通常是终生性过敏。本研究运用加热处理、半胱氨酸还原对Ara h2进行单独和复合处理,采用圆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蛋白加工前后的结构与抗原性变化。结果显示,单一的加热和半胱氨酸还原处理过的蛋白结构与抗原性只发生部分变化。而复合处理中,在加热条件下,半胱氨酸还原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还原后的蛋白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发生大幅变化,抗原性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二硫键对于蛋白Ara h2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二硫键被还原和加热过程破坏后,蛋白的抗原性和结构即发生重大变化。还原协同加热处理有望大幅改善2S球蛋白的结构和致敏性,可以作为蛋白脱敏加工的备选方法。
关键词
花生
热加工
ARA
h
2
二硫键
结构
抗原性
Keywords
peanut
thermal treatment
Ara h 2
disulfide bond
structure
antigenicity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对耐药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朱春晖
王文杏
陈强
陈庆法
吴春雪
刘晓艳
赖华毅
余晓君
机构
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江西省儿童医院
内
科
江西省儿童医院
检验
科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2BAB205036)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11BBG70015-2)
文摘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株获得基因回补株,检测菌株间耐药性的差异及acr AB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 B、spv C基因荧光回补株,连续培养12代质粒未发生丢失。与野生型菌株及回补株相比,spv基因缺陷变异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四环素、氯霉素及环丙沙星的MIC值下降。spv基因缺陷变异株Acr A周质蛋白水平低于野生菌株及回补株(P<0.05)。结论:在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鼠伤寒沙门菌基础上的基因回补株构建成功,spv下调能改变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这可能是通过影响外排泵Acr A来完成的。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
腹泻
Keyword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spv
antibiotic resistance
diarrhea
分类号
R378.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童深广
郝红江
李洪波
陈红兵
曾辛
吴志华
机构
南昌大学食品
科
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北京振东光明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江西省儿童医院感染科
出处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3-59,共7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3AA102205)
国家自然基金地区项目(31260411,81260103,31660446)
+1 种基金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项目(20142BCB2300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4BAB205012)
文摘
探讨一次性灌胃豆粕,不同时间段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情况。以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作为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豆粕在小鼠胃肠道内不同部位的吸收量,并采用免疫金银染色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豆粕蛋白在胃肠道的分布位置进行示踪,明确其吸收途径。结果表明,当小鼠摄食豆粕0.5~1h后,豆粕蛋白主要分布于小肠内,部分于胃内,较少量残余豆粕蛋白分布于大肠内,且于摄食2~4h,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趋于稳定,这与普通蛋白的吸收位置和途径是一致的。采用稳定的食物蛋白质作为标记进行示踪,为研究食物在机体胃肠道内的吸收、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豆粕
小鼠
酶联免疫
免疫金银染色
分布
吸收
Keywords
soybean meal
mic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mmunogold-silver staning
distribution
absorption
分类号
TS201.6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还原协同加热处理对花生过敏原Ara h2结构及抗原性的影响
李坤
连君
朱瑾
曾辛
陈红兵
吴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对耐药表型的影响
朱春晖
王文杏
陈强
陈庆法
吴春雪
刘晓艳
赖华毅
余晓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豆粕蛋白在小鼠胃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研究
童深广
郝红江
李洪波
陈红兵
曾辛
吴志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