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某儿童专科医院2009-2018年住院糖尿病患儿状况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利 杨玉 +4 位作者 章恺 胡云 谢理玲 彭晓红 金丽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儿童专科医院近10年住院糖尿病患儿疾病变化趋势及临床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儿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分布趋势、发病到就诊时间、合并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oidosi...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儿童专科医院近10年住院糖尿病患儿疾病变化趋势及临床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儿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分布趋势、发病到就诊时间、合并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oidosis,DKA)情况、DKA纠正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 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儿583例,其中男300例(51.5%),女283例(48.5%);各年度年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以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为主;从出现症状到来该院就诊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各年度DK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五年DKA纠正时间平均(3.77±3.32)d、住院天数平均(9.05±5.28)d,后五年DKA纠正时间平均(2.72±2.20)d,住院天数平均(7.97±5.00)d,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江西省儿童糖尿病患儿逐年增加,以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发病为主,随着江西省对儿童糖尿病患儿进行综合管理,运用"五架马车"规范诊治,糖尿病患儿确诊时间、DKA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儿童糖尿病 状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3例儿童无痛结肠镜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双红 李丽龙 +4 位作者 廖玉萍 万盛华 许增华 万宏 黎友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473例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年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1岁)及... 目的探讨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估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473例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患儿年龄分为婴幼儿期(<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1岁)及青春期(12~16岁),并进行比较。结果共473例患儿,实施487次无痛结肠镜检查,其中婴幼儿59例,学龄前247例,学龄期121例及青春期46例。313例患儿检出肠道病变,主要为肠息肉259例、慢性结肠炎32例、克罗恩病7例及溃疡性结肠炎3例。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肠息肉、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肠息肉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所占比例较高,慢性结肠炎和炎症性肠病在学龄期和青春期所占比例较高。盲肠插镜率85.6%(417/487);检查操作中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检查结束后2例患儿出现麻醉后寒颤。259例肠息肉患儿采用结肠镜下高频电圈套凝切除,3例出现术中出血、2例出现术后出血、2例出现术后肠穿孔。结论儿童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有助于下消化道疾病诊断,不同年龄段儿童下消化道疾病分布不同;结肠镜下切除儿童息肉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结肠镜 息肉切除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宁 饶品德 +5 位作者 吴文波 黄金狮 张守华 唐静 熊春凤 王江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估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9例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个月至5岁5个月,平均... 目的评估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治疗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儿童医院9例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个月至5岁5个月,平均年龄22个月。6例为右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3例为左侧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2例为腹痛,1例为血尿,1例为腹泻,1例为腹胀,4例为体检发现。结果9例术前经增强CT及彩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区肿瘤,与周围脏器无浸润,下腔静脉无瘤栓;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例肝脏转移;内分泌检查均为无功能性肿瘤。9例中7例经腹腔途径手术,2例经腹膜后途径手术;9例均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腹腔镜操作)时间137 min,平均出血16.3 mL(5~40 mL),1例输血100 mL,肿瘤平均直径4.3 cm(2.5~5.4 cm)。术后病理检查结果:5例神经母细胞瘤,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神经瘤。术后均恢复良好,Ⅰ期病例未行化疗,Ⅳ期肝脏转移病例术后予化疗,平均随访时间8.6个月(2~35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路径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均安全、有效,腹膜后途径在显露及血管处理上更具优势,腹腔途径在操作空间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手术路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酶谱三项对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智泳 陈强 +3 位作者 李岚 董琦 林永根 柯江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 目的:探讨血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159例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和重症腺病毒肺炎组。比较2组血LDH、AST和CK-M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曲线)比较三者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检验效能大小。结果:与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比较,重症患儿血清中LDH、AST和CK-MB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LDH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诊断效能最好。结论:血LDH、AST和CK-MB水平升高对提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有很大帮助,尤其要关注血LDH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脱氢酶 谷草转氨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重症腺病毒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崇军 黄慧 +1 位作者 熊婷 徐忠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55-657,69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岁4月龄至7岁10月龄,发病部位分别为扁桃体、回盲部及颈部淋巴结。3例患... 目的探讨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岁4月龄至7岁10月龄,发病部位分别为扁桃体、回盲部及颈部淋巴结。3例患儿手术后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结节样或弥漫性分布,瘤细胞均表达CD20、MUM1、BCL-6和BCL-2,2例表达CD10。FISH检测IRF4基因,2例断裂阴性、1例阳性。均诊断为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3例患儿均按CCCG-NHL-2016方案治疗,其中2例按CCCG-NHL-2016方案R2组执行,1例按R3组执行。2例患儿已经结束化疗1年余,随访至今无复发;1例颈部淋巴结起病的R2组患儿仍在治疗中,目前已获得完全缓解。结论儿童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行FISH检测IRF4基因有助诊断,可按CCCGNHL-2016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IRF4基因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钙血症和骨质改变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6
作者 吴崇军 熊婷 徐忠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以骨质改变和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骨质改变和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B细胞ALL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性,6岁5个月,以腹痛起病,初期检查发现骨质改变及高钙... 目的探讨以骨质改变和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骨质改变和高钙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B细胞ALL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性,6岁5个月,以腹痛起病,初期检查发现骨质改变及高钙血症,后确诊ALL。采用CCLG-ALL-2015方案化疗,同时加用伊马替尼口服,目前已获得缓解。结论高钙血症和骨质改变可以是B细胞ALL首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质改变 高钙血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强 胡华琨 +3 位作者 叶玲玲 沈世晖 程丽群 李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12月在我院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300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9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208例,男278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至4岁,体重8.5~22... 目的探讨布洛芬注射液用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12月在我院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300例,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9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208例,男278例,女22例,年龄10个月至4岁,体重8.5~22.0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布洛芬注射液组(I组)、布洛芬栓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麻醉维持开始时,I组予以布洛芬注射液10 mg/kg静脉滴注,S组予以布洛芬栓(50 mg/粒)约5 mg/kg塞肛,C组予以同I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 h后均重复给药1次。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FLACC评分>3分时,补充给予舒芬太尼0.05~0.1μg/kg。记录术后1、2、4、6、8 h的FLACC评分和术后1、1~2、2~4、4~6和6~8 h内FLACC评分>3分的患儿例数。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补充量,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h内和术后1~2 h I组FLACC评分>3分的例数明显少于S组、S组明显少于C组(P<0.05)。S组和C组舒芬太尼补充量明显多于I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布洛芬栓比较,布洛芬注射液静脉给药可有效减轻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术后疼痛,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注射液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儿童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碳酸氢钠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液体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强 胡华琨 +3 位作者 叶玲玲 刘青华 缑海娣 李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碳酸氢钠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液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拟行开腹探查术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0例,男37例,女23例,日龄<28 d,出生胎龄29~35周,体重1~3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复方碳酸氢钠用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中液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拟行开腹探查术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60例,男37例,女23例,日龄<28 d,出生胎龄29~35周,体重1~3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三组:复方碳酸氢钠组(B组)、复方醋酸钠组(A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组),每组20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B组、A组和L组分别先予以复方碳酸氢钠、复方醋酸钠和复方乳酸钠20~25 ml·kg^(-1)·h^(-1)静脉泵注,1 h后调节为10~15 ml·kg^(-1)·h^(-1)静脉泵注直至术毕。记录输液开始即刻、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结束即刻的动脉血pH值、PaO_(2)、PaCO_(2)、BE值、HCO_(3)^(-)、Na^(+)、K^(+)、Ca^(2+)、血糖(Glu)和血乳酸(Lac)浓度。记录上述时点的HR、MAP、SpO_(2)。记录输液开始即刻至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开始后1 h至输液结束即刻两个时段的输液量、尿量和出血量。记录术中葡萄糖、多巴胺使用量和输血量,记录术中低血压、少尿和代谢性碱中毒发生情况。结果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结束即刻A组和L组动脉血pH值、BE值、HCO_(3)^(-)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输液开始后1 h和输液结束即刻A组和B组动脉血Lac明显低于L组(P<0.05)。B组有1例(5%)使用葡萄糖,A组和L组均无一例使用葡萄糖。A组和L组分别有2例(10%)和1例(5%)输血,B组无一例输血。三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少尿和代谢性碱中毒。结论与复方乳酸钠和复方醋酸钠比较,复方碳酸氢钠可更加快速有效地纠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患儿的代谢性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可安全用于术前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术中液体治疗,且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碳酸氢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患儿 代谢酸中毒 液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95A型D变异体血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9
作者 刘昕 王莲慧 +4 位作者 徐子恒 舒锦 董梦媛 童小燕 徐秀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39-1844,共6页
目的:探讨RHD*95A基因型的D变异体血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产生的遗传机制。方法:分析一家系3代共6个标本,采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法鉴定RHD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及直接测... 目的:探讨RHD*95A基因型的D变异体血型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产生的遗传机制。方法:分析一家系3代共6个标本,采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法鉴定RHD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进行扩增及直接测序分析。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比较突变后的RHD蛋白与野生型RHD蛋白结构上的区别。结果:血清学鉴定先证者为D变异型,RHD基因测序分析发现第1外显子存在c.95C>A碱基突变,导致多肽链第32位氨基酸由苏氨酸Thr(T)转变成天冬氨酸Asn(N),其余外显子序列与正常RHD*01基因一致。该家系中发现先证者的父亲、叔叔、奶奶均携带相同的RHD*95A等位基因。蛋白建模结果提示,RHD基因多肽链发生p.T32N突变后,与第32位氨基酸残基相连的氢链发生改变,影响RHD蛋白结构稳定性。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RHD*95A基因的遗传家系,该家系中发现4例携带c.95C>A碱基突变的RHD基因,证明该突变可稳定遗传。该突变可引起RHD抗原表达减弱。对D变异型人群进行基因鉴定及蛋白结构分析有利于探索其形成的分子机制,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基因 基因测序 D变异体 同源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七氟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一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李强 胡华琨 叶玲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99-800,共2页
患者,男,3个月11天,6.5 kg,足月产。因便血1天入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梅克尔憩室?拟急诊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无既往病史,术前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HR:163次/min),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患者进入手术... 患者,男,3个月11天,6.5 kg,足月产。因便血1天入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梅克尔憩室?拟急诊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无既往病史,术前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速(HR:163次/min),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患者进入手术室连接多功能监护仪,HR 144次/min、无创血压96/43 mmHg、SpO 298%,食管温度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律失常 血生化检查 既往病史 足月产 梅克尔憩室 消化道出血 多功能监护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不同临床表型患儿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兴珈 傅睿(指导) +2 位作者 李群 刘小青 胡少凡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不同临床表型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方法:收集30例HSP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单纯紫癜型、消化道出血型、肾损伤型患儿各10例,以10例健康儿童粪便作为对照,提取粪便DNA,对16S rRNA基因的V4区...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不同临床表型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差异。方法:收集30例HSP患儿的粪便标本,其中单纯紫癜型、消化道出血型、肾损伤型患儿各10例,以10例健康儿童粪便作为对照,提取粪便DNA,对16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HSP肾损伤型患儿普雷沃氏菌种(科到种水平)、芽殖菌种(属到种水平)、脱硫弧菌属(目到属水平)、Barnesiellaceae科丰度明显提高,而乳酸杆菌目、双歧杆菌属丰度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型患儿中变形菌门、δ变形菌纲、脱硫弧菌科(目到科水平)、Oscillospira属、Parabacteroides属丰度明显增高,而双歧杆菌科(目到科水平)、链球菌科(目到科水平)丰度明显降低;单纯紫癜型患儿中梭形杆菌属(门到属水平)、双歧杆菌属(门到属水平)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HSP单纯紫癜型患儿相比,HSP肾损伤型患儿中普雷沃氏菌科、Barnesiellaceae科丰度提高,消化道出血型患儿中梭形杆菌属(门到属水平)丰度明显提高;与HSP消化道出血型患儿相比,HSP肾损伤型患儿中芽殖菌种(属到种水平)丰度明显提高,而变形菌门丰度明显降低(P<0.05);HSP患儿芽殖菌属丰度与血清IL-6、IgA、IgG水平呈正相关,普雷沃氏菌属丰度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而双歧杆菌属丰度与血清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HSP不同临床表型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且HSP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可反映其脏器损伤程度,HSP患儿肠道菌群紊乱与全身免疫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肠道菌群 16S rRNA I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