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小康 朱春晖 陈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生及进展为重型的危险因素,为防控儿童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地区某大型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发病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275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200例及同期非肠... 目的探讨影响南昌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生及进展为重型的危险因素,为防控儿童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地区某大型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发病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275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200例及同期非肠道病毒感染儿童210例,经知情同意后调查研究对象个人生活习惯及就诊信息,对手足口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前10d到过医疗单位、居住在农村与手足口病的发生有关;年龄、居住在城镇、EV71感染是手足口病发展为重型的影响因素。结论为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应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并注意与患儿的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慧婷 陈辉 +1 位作者 黄志新 程晓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po,起始剂量5 mg·kg-1·d-1,以后每周加量5 mg·kg-1·d-1,...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po,起始剂量5 mg·kg-1·d-1,以后每周加量5 mg·kg-1·d-1,直至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kg-1·d-1.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片治疗,开始10~15 mg·kg-1·d-1,每周增加10 mg·kg-1·d-1,直至有效剂量维持,最大不超过60 mg·kg-1·d-1.通过治疗前后症状,脑电图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的变化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中37例患儿完成治疗,癫症状完全控制28例(75.7%),好转6例(16.2%),无效3例(8.1%);对照组中38例患儿完成治疗,癫症状完全控制25例(65.8%),好转8例(21.0%),无效5例(13.2%);治疗组控制症状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电图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儿操作智商(PIQ)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而言语智商(VIQ),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部分性发作癫患儿具有与丙戊酸钠相似的疗效,对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丙戊酸钠,对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以心理状态改变为主,临床使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先心矫正术后合并起搏器植入患者房扑射频消融1例
3
作者 冯佳丽 徐芳 +3 位作者 胡金柱 许飞 段君凯 周云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儿童时期较为少见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其中继发性Af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心肌病等。依据体表心电图的不同,房扑可分为典型Af和非典型Af^([1])。Af的治疗目前主要...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是儿童时期较为少见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其中继发性Af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心肌病等。依据体表心电图的不同,房扑可分为典型Af和非典型Af^([1])。Af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窦性心律以及抗凝治疗^([2])。射频消融治疗Af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因此逐渐成为根治Af的首选治疗方法^([3])。然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无疑增加了射频消融术的难度。现就1例射频消融治疗复杂先心起搏器植入术后Af病例予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永久起搏器 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支气管镜下表现及分析
4
作者 曾祥妮 吴爱民 +3 位作者 李岚 涂洪强 周俊霖 樊金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7-1050,1055,共5页
回顾性分析1例来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的支气管镜下表现,为DPL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患儿,男,因“间断咯血2年8个月”来我院就诊,既往行左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咯血无改善,多次气管镜下灌洗液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阳性,予口服激素治疗2年... 回顾性分析1例来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DPL)的支气管镜下表现,为DPL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患儿,男,因“间断咯血2年8个月”来我院就诊,既往行左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咯血无改善,多次气管镜下灌洗液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阳性,予口服激素治疗2年余仍反复咯血,最终切除患肺行病理检查提示DPL。本文总结患儿支气管镜下表现,发现早期该患儿镜下可见结节样凸起,这些结节随支气管镜移动有“出现-消失”样表现,类似活瓣,间隔9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可见相同部位支气管黏膜下有薄壁囊泡样表现,同时支气管亚段有外压表现。说明支气管镜检查可为DPL早期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 支气管镜 咯血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感染伴高热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5
作者 江英 朱绿绮 +1 位作者 李丰 钟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布洛芬 混悬液 治疗 小儿 急性感染 高热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对脑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薄涛 陈勇 +2 位作者 毛定安 李艳芳 朱晓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8-633,共6页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长期影响,及成年期记忆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改变。方法:将生后7天(postnatal 7d,P7)的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只,惊...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长期影响,及成年期记忆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改变。方法:将生后7天(postnatal 7d,P7)的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6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两组大鼠于出生后第61~65天(P61~P65)行Morris水迷宫实验,于P75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测定大鼠的惊厥阈。随即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GABAA受体(GABAAR)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惊厥组大鼠在P64的寻找水下平台时间[(82424±35622)ms]较对照组[(40712±29467)ms]明显延长(P=0.001)。在P65,惊厥组大鼠120s内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1.2±0.9)次]较对照组[(3.1±1.3)次]明显减少(P〈0.001)。惊厥组大鼠注射戊四唑后发生惊厥的潜伏期[(1487±662)s]与对照组[(1841±648)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惊厥组大鼠GABAARα1亚单位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在顶叶及海马CA1、CA2和CA4区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惊厥组大鼠GABA。R12亚单位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在额叶和海马CA4区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GABAARγ2亚单位和海马区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可造成脑内GABA。Rα1和γ2亚单位表达的长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新生期反复惊厥导致的成年期记忆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受体 GABA-A 动物 新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紫癜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傅睿 胡宝金 +1 位作者 郑卫民 傅颖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恢复期10例)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sVCAM-1、IL-6、IgE水平。结果:①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均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肾炎组、单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6、IgE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IL-6水平无很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紫癜性肾炎组、单纯过敏性紫癜组sVCAM-1水平随血清IL-6、IgE水平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8,P均<0.01)。结论:sVCAM-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发病学 白介素-6 免疫球蛋白E IL-6 IGE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紫癜Ⅰ号对急性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增华 胡宝金 +2 位作者 杨玉琴 蒋火富 刘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对急性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0例HSP患儿按1∶1分为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治疗组(西药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目的:探讨中药对急性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0例HSP患儿按1∶1分为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治疗组(西药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检测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对HSP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药能调节HSP患儿的免疫功能,能缩短HSP患儿的症状持续时间,降低HSP患儿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过敏性紫癜 免疫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6
9
作者 晏萍兰 李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66-136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IVG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不良反应,探讨输注过程中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目的:通过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gamma globulin,IVG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不良反应,探讨输注过程中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接受治疗的78例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寒战10例,高热8例,全身皮疹4例,胸闷气急6例,头痛头昏2例。结论: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密切观察输注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是避免、减少并发症发生不可缺少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小儿 丙种球蛋白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对耐药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春晖 王文杏 +5 位作者 陈强 陈庆法 吴春雪 刘晓艳 赖华毅 余晓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 目的:探讨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spv)表达改变对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在e GFP基因序列上下游增加启动子及终止子并在两端位点上、下游设计酶切位点,以p ACYC184-e GFP为载体,构建spv基因回补质粒,电转化至前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株获得基因回补株,检测菌株间耐药性的差异及acr AB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 B、spv C基因荧光回补株,连续培养12代质粒未发生丢失。与野生型菌株及回补株相比,spv基因缺陷变异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四环素、氯霉素及环丙沙星的MIC值下降。spv基因缺陷变异株Acr A周质蛋白水平低于野生菌株及回补株(P<0.05)。结论:在spv B及spv C基因共同缺陷鼠伤寒沙门菌基础上的基因回补株构建成功,spv下调能改变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这可能是通过影响外排泵Acr A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质粒毒力基因 抗生素耐药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q11.2-13.2微重复四倍体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燕 陈倩 +4 位作者 谢华 王立文 陈晓丽 李尔珍 钟建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分析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拟诊为21/22三体的发育迟缓伴孤独症患儿,明确遗传学诊断。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400-550带)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 目的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分析1例常规染色体核型拟诊为21/22三体的发育迟缓伴孤独症患儿,明确遗传学诊断。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400-550带)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筛查患儿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异常的基因拷贝进行染色体精确定位和定量。结果女,2岁,发育迟缓伴孤独症样表现。外侧眼角下垂、内眦赘皮。常规染色体核型检查(320带)分别为47,XX,+22和47,XX,+21。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该患儿携带额外标记染色体(SMC),核型为47,XX,+mar dn,尚不能确定是否为21/22三体携带者,患儿父亲高分辨率核型染色体分析提示为46,XY,母亲为46,XX,提示患儿携带SMC为新生突变。array-CGH检测显示15q11.2-13.2区域微重复(chr15:22684529-30730543,8.0 Mb,hg19)。FISH验证该SMC来源于15号染色体,由15q11.2-13.2区域二倍体及双着丝粒组成。患儿最终诊断为15q11.2-13.2微重复四倍体综合征。复习文献报道的15q11.2-13.2拷贝数增加病例的临床表型,微重复四倍体综合征的主要表型有智力低下/发育迟缓(100%)、肌张力低下(92.9%)、孤独症/孤独症样表现(71.4%)和癫(61.5%)等。结论 15q11.2-13.2微重复四倍体综合征是患儿发生精神发育迟滞伴孤独症的遗传学基础,array-CGH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组的微小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q11.2-13.2微重复四倍体综合征 发育迟缓 孤独症 额外标记染色体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新生儿深部霉菌感染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音 杨文萍 +1 位作者 肖英 詹美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00期32-34,共3页
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5例尸检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11例,毛霉菌感染6例,曲霉菌病2例(6例为双重感染)。全部病例胸腺均呈重度萎缩。重点分析4例毛霉菌引起的原发性真菌病,证实毛霉菌可以通过脐部创口引起肝坏死,进而向... 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5例尸检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11例,毛霉菌感染6例,曲霉菌病2例(6例为双重感染)。全部病例胸腺均呈重度萎缩。重点分析4例毛霉菌引起的原发性真菌病,证实毛霉菌可以通过脐部创口引起肝坏死,进而向它处播散。并讨论了其它常见致病因素及真菌病诊断中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新生儿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临床表现的川崎病的诊治与随访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晓卫 严春华 +3 位作者 蒋火富 段君凯 许飞 邹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38-1239,共2页
关键词 川崎病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患儿肾组织podocalyxin的表达及其与尿足细胞数的相关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丹琳 吴小川 +3 位作者 郑卫民 彭晓杰 何小解 莫双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分析肾脏足细胞特异蛋白podocalyxin(PCX)的表达和尿足细胞数在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病理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56例HSPN患儿为病例组,根据肾脏病理改变分为4组:HSPN Ⅱ(Ⅱa+Ⅱb)级组... 目的:分析肾脏足细胞特异蛋白podocalyxin(PCX)的表达和尿足细胞数在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病理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56例HSPN患儿为病例组,根据肾脏病理改变分为4组:HSPN Ⅱ(Ⅱa+Ⅱb)级组(n=10),Ⅲ(Ⅲa+Ⅲb)级组(n=21),Ⅳ级组(n=16)和Ⅴ级组(n=9);另取非肾脏疾病死亡病例尸检切取的肾脏标本4例作为正常肾组织对照组;同时收集8例健康儿童的晨尿作正常尿液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CX在4例正常肾组织及56例HSPN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检测8例健康儿童及56例HSPN患儿尿足细胞阳性的发生率和尿足细胞数。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HSPN Ⅱ(Ⅱa+Ⅱb)级组的肾组织中,PCX表达完整,2组之间肾组织PCX阳性面积占肾小球面积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SPN Ⅲ(Ⅲa+Ⅲb)级﹑Ⅳ级和Ⅴ级组的肾组织中,PCX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缺失,从Ⅲ(Ⅲa+Ⅲb)~Ⅴ级其表达依次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分级在Ⅲ(Ⅲa+Ⅲb)级以上的HSPN,尿中有PCX的阳性表达,提示尿中有足细胞存在;肾组织PCX荧光阳性面积占肾小球的百分比与尿中足细胞数呈负相关(r=-0.637,P〈0.01)。结论:足细胞损伤在儿童HSPN病理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SPN的病理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ocalyxin(PCX) 足细胞 紫癜性肾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慢性腹膜透析患儿贫血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群 徐虹 +4 位作者 孙利 沈茜 刘海梅 饶佳 曹琦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慢性腹膜透析(腹透)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肾脏风湿科登记并行长期规律腹透治疗患儿,腹透后建立随访档案,要求每3个月来我院随访1次,至少随访12个月,...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病慢性腹膜透析(腹透)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肾脏风湿科登记并行长期规律腹透治疗患儿,腹透后建立随访档案,要求每3个月来我院随访1次,至少随访12个月,并行随访指标的检查。腹透开始前的基线随访指标以例数表现,腹透后随访指标中的计量计数指标(体检项目、实验室检查项目和感染情况)以例次表现,选取每3个月随访时间±3 d时Hb值判断贫血,如符合贫血诊断标准则该阶段随访指标纳入贫血组统计,反之纳入非贫血组统计。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符合本文纳入排除标准的32例患儿进入分析,开始腹透年龄(8.4±3.7)岁,开始腹透前30例(93.8%)存在贫血;开始腹透后共随访120例次,8例次失访,贫血组57例次(47.5%),非贫血组63例次,贫血组Hb、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2)单因素分析显示:1基本情况:贫血组与非贫血组相比,腹透时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检项目:BMI、收缩压、舒张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项目:随访12个月,贫血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高于非贫血组[(605±582)vs(386±434)pg·m L-1,P<0.05],血清i PTH在500~1 000 pg·m L-1患儿贫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 PTH<500 pg·m L-1者(P<0.05);贫血组残肾Kt/V值低于非贫血组[(0.35±0.42)vs(0.62±0.63),P<0.05],左心肥厚的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62.5%vs35.1%,χ2=5.758,P=0.016);贫血组血清白蛋白、总Kt/V、总Cr CL、残肾Cr CL均低于非贫血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4ACEI使用率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贫血组元素铁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剂量均低于非贫血组[元素铁剂量:(3.5±1.9)vs(4.2±1.2)mg·kg-1·d-1;EPO:每周(134±66)vs(170±62)U·kg-1,P<0.05];6感染发生率贫血组高于非贫血组(35.1%vs 19.0%,P<0.05);(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 PTH水平、残肾Kt/V、感染与慢性腹透患儿的贫血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1慢性腹透患儿血清i PTH水平、有无感染和残肾Kt/V与贫血具有相关性;2强调EPO、铁剂的个体化治疗,在高血清i PTH水平、感染等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EPO、铁剂改善贫血;3应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儿管理,重视肾性贫血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膜透析 贫血 相关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变异株的制备及其抗酸能力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春雪 陈强 +5 位作者 李红 余晓君 朱春晖 李岚 何美娟 刘晓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spvB的功能,制备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完全缺陷变异株,观察spvB基因缺陷株在体外酸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方法根据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spvB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 目的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spvB的功能,制备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完全缺陷变异株,观察spvB基因缺陷株在体外酸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方法根据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spvB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导入自杀质粒pCVD442后再导入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同源重组,用PCR方法观察重组现象,将完全重组的菌株作为spvB基因的缺陷变异株,并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确定。绘制生长曲线,对比spvB基因缺陷变异株与野生株在酸性条件下的生存情况。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spvB基因缺失1 749bp。酸性条件下培养1h及2h后,野生株的活菌数高于spvB基因缺陷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野生株在酸性环境中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缺陷株,野生株在1h及2h后的生存率分别为85.6%、74.9%,缺失株分别为68.0%、42.3%。结论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变异株,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其生存能力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鼠伤寒沙门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spvB 基因缺陷变异 同源重组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理投诉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7
17
作者 黎连英 孙庆宁 易芬兰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9期47-49,共3页
对近 3年 79起儿科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投诉呈逐年增高趋势 ,投诉的主要原因为 :服务态度(2 5 .32 % )、护理差错 (2 0 .2 5 % )、家属自身原因 (2 0 .2 5 % )、护理技术 (17.72 % )。不同职称、工龄护理人员投诉率比较 ,... 对近 3年 79起儿科护理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投诉呈逐年增高趋势 ,投诉的主要原因为 :服务态度(2 5 .32 % )、护理差错 (2 0 .2 5 % )、家属自身原因 (2 0 .2 5 % )、护理技术 (17.72 % )。不同职称、工龄护理人员投诉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提出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医患沟通 ,重视业务素质培训 ,把好护理质量关 ,紧盯高危因素 ,在护士和家属中普及法律知识是当前降低儿科护理投诉的紧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理投诉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苯巴比妥致剥脱性皮炎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连英 杨瑞锦 +2 位作者 李彦 徐焱 胡艳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71-72,共2页
对2例苯巴比妥致全身剥脱性皮炎患儿进行护理,提出保证营养摄入,保持患儿安静,加强对损伤皮肤粘膜 护理,保护新生皮肤,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剥脱性皮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IgA为主型肾小球肾炎1例
19
作者 李群 孙利 +4 位作者 徐虹 沈茜 陈径 郭慕依 陈莲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474-477,共4页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5岁,因肉眼血尿3周,于2013年2月22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咳嗽,无水肿、皮疹、发热和咽痛等症状,入我院前曾在当地医院查血支原体抗体弱阳性,补体C31.02g·L^-1,抗“0”217kU·L...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5岁,因肉眼血尿3周,于2013年2月22日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咳嗽,无水肿、皮疹、发热和咽痛等症状,入我院前曾在当地医院查血支原体抗体弱阳性,补体C31.02g·L^-1,抗“0”217kU·L^-1,先后予头孢替安、阿奇霉素、青霉素抗感染、双嘧达莫抗凝等治疗1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IGA 感染后 链球菌 急性 肉眼血尿 支原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学忠 关晏星 +3 位作者 张青 陈强 万盛华 彭晓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早期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CBA)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与常规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CBA检出率的差异,进一步评估改良法核素肝... 目的探讨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超声早期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CBA)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与常规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CBA检出率的差异,进一步评估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超声及两者联合对CBA的诊断效能。结果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与常规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对CBA的检出率分别为70.8%、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7.4%、71.4%及87.4%;超声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5%、61.2%及78.0%;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9.7%、84.7%及94.1%。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超声及两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768、0.872。结论改良法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CBA提高了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新生儿CB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先天畸形 放射性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鉴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