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与抗生素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双红 谢勇 +7 位作者 李弼民 刘东升 万盛华 罗丽娟 李红 易丽君 周菁 朱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90例患儿胃窦黏膜中分离培养H.pylori阳性菌株,采用E-test法和K-B法检测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ylori ...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与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90例患儿胃窦黏膜中分离培养H.pylori阳性菌株,采用E-test法和K-B法检测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ylori cag A、vac A及ice A基因。结果在胃窦黏膜分离培养的90株H.pylori菌株中,8株(8.9%)对克拉霉素耐药,31株(34.4%)对甲硝唑耐药,12株(13.3%)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二重耐药,39株(43.3%)对抗生素均不耐药,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耐药的H.pylori菌株;cag A基因阳性检出率为93.3%(84/90),vac As1a、vac As1c、vac Am1和vac Am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8%(70/90)、22.2%(20/90)、32.2%(29/90)和67.8%(61/90),vac As1a/m1、vac As1a/m2、vac As1c/m1和vac As1c/m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0%(27/90)、51.1%(46/90)、3.3%(3/90)和16.7%(15/90),ice A1和ice A2基因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7%(79/90)和7.8%(7/90)。H.pylori毒力基因型在克拉霉素耐药组、甲硝唑耐药组、克拉霉素+甲硝唑二重耐药组和对抗生素敏感组四组间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型与抗生素耐药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aros和FUT4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易丽君 李红 +4 位作者 郭智彬 刘志强 周菁 吴崇军 曾小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样本Ikaros功能状态与岩藻糖基转移酶Ⅳ(fucosyltransferaseⅣ,FUT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Ikaros调控FUT4表达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儿童ALL的个性化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及克隆测序法鉴定儿童急性淋...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样本Ikaros功能状态与岩藻糖基转移酶Ⅳ(fucosyltransferaseⅣ,FUT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Ikaros调控FUT4表达的可能分子机制,为儿童ALL的个性化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PCR及克隆测序法鉴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Ikaros的表达亚型,计算功能型比率;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FUT4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的骨髓样本为对照组,利用ΔΔCt法分析初诊未治的ALL患儿FUT4相对表达水平;分析Ikaros的功能状态与FUT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10例ALL中,功能亚型Ikaros以Ikaros1(Ik1)和Ikaros2(Ik2)为主,无功能亚型以Ikaros6(Ik6)为主,其Ik6的表达率为20. 91%,其中3例患儿单纯表达Ik6(2. 73%);功能型与Ik6杂合表达比例为18. 18%,且在复发患儿中Ik6表达比例升高。初诊ALL的FUT4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缓解其表达降低,复发患儿的FUT4表达升高。通过2者的相关性分析,Ikaros的功能型比例与FUT4呈负相关(r=-0. 6329),而Ik6的表达量与其成正相关(r=0. 6605)。结论:显性负向型Ik6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儿童ALL复发密切相关,Ikaros调控FUT4的表达且呈负相关可能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转录因子 IKAROS 显性负向亚型 岩藻糖基转移酶Ⅳ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变异株的制备及其抗酸能力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春雪 陈强 +5 位作者 李红 余晓君 朱春晖 李岚 何美娟 刘晓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spvB的功能,制备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完全缺陷变异株,观察spvB基因缺陷株在体外酸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方法根据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spvB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 目的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毒力基因spvB的功能,制备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完全缺陷变异株,观察spvB基因缺陷株在体外酸性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方法根据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spvB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导入自杀质粒pCVD442后再导入鼠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同源重组,用PCR方法观察重组现象,将完全重组的菌株作为spvB基因的缺陷变异株,并通过核苷酸序列分析加以确定。绘制生长曲线,对比spvB基因缺陷变异株与野生株在酸性条件下的生存情况。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spvB基因缺失1 749bp。酸性条件下培养1h及2h后,野生株的活菌数高于spvB基因缺陷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野生株在酸性环境中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缺陷株,野生株在1h及2h后的生存率分别为85.6%、74.9%,缺失株分别为68.0%、42.3%。结论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变异株,并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其生存能力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鼠伤寒沙门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spvB 基因缺陷变异 同源重组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4在增龄性胸腺萎缩中的表达及靶基因研究
4
作者 易丽君 祝漫琴 +5 位作者 周菁 胡清华 黄慧 陈卡 江志军 郭智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检测增龄性胸腺萎缩过程中miR-194与PTPN12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相互作用,阐明其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分为4组:1月龄组、6月龄组、10月龄组和19月龄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麻醉后取出胸腺组织,用CD45抗体... 目的:检测增龄性胸腺萎缩过程中miR-194与PTPN12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相互作用,阐明其中的分子调节机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分为4组:1月龄组、6月龄组、10月龄组和19月龄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麻醉后取出胸腺组织,用CD45抗体与LS柱吸附洗脱,筛选出胸腺上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随年龄增长,胸腺上皮细胞中miR-194与PTPN12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体外实验共转染miR-194与PTPN12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到HEK293细胞内,分别于24、48 h后检测自发荧光值。结果:随月龄增长,miR-194表达出现下调趋势(P<0.05),而PTPN12基因表达出现上调趋势(P<0.05),且二者呈负相关性(P<0.05)。体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94与PTPN12基因3'UTR区域发生直接作用,并在48 h结合效率最高。结论:PTPN12是miR-194靶基因之一,参与了增龄性胸腺萎缩过程,是调节胸腺上皮细胞功能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增龄性萎缩 miR-194 PTPN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血清特异性CIC及抗体综合诊断肺结核病的评价
5
作者 苏东明 刘金花 +4 位作者 林淦柏 伍学洲 梅魁敏 彭祝宪 周惠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2-33,共2页
采用检测肺结核病人血清结核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抗体并结合痰菌涂片综合诊断163例肺结核病人,使综合诊断检出率由单独测抗体的85.3%及单独测CIC的77.3%提高到95.1%。结果还揭示,痰片抗酸菌阳性组的抗体阳性率为95.5%,几何... 采用检测肺结核病人血清结核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抗体并结合痰菌涂片综合诊断163例肺结核病人,使综合诊断检出率由单独测抗体的85.3%及单独测CIC的77.3%提高到95.1%。结果还揭示,痰片抗酸菌阳性组的抗体阳性率为95.5%,几何滴度均数为265.1,均比痰片阴性组的抗体阳性率(81.8%)及几何滴度均数(84.8)有显著差异,说明肺结核病人排菌与其体内抗体呈正相关。而CIC的阳性率与痰菌阳性无明显关系。此外,在痰片漏检中,可用测抗体或CIC方法挽回其中80%左右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诊断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前期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24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兴颖 吴华平 +2 位作者 曾苗 虞雄鹰 刘志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1-394,共4页
背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差异明显,目前国内外对症状前期PMD患儿的诊断尚无共识。目的探讨婴幼儿时期症状前期PM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探... 背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差异明显,目前国内外对症状前期PMD患儿的诊断尚无共识。目的探讨婴幼儿时期症状前期PM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探讨血清肌酶水平在DMD和BMD分型诊断中的价值。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确诊的症状前期PMD患儿,分析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以基因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为DMD组和BMD组,血清肌酶通过ROC曲线分析以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取值作为诊断界值,比较不同肌酶的诊断准确性。主要结局指标PMD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结果、血清酶水平(AST、ALT、LTH、CK、CK-MB)。结果24例PMD患儿纳入分析,其中DMD组18例,BMD组6例。22例(91.7%)因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诊,2例(8.3%)因亲戚确诊前来就医。PMD患儿CK-MB、CK、LDH、AST和ALT水平均明显升高,DMD组均高于BMD组(除AST外,P均<0.05)。当ALT>224.5 U·L^(-1)、CK>11069 IU·L^(-1)、CK-Mb>204 IU·L^(-1)、LDH>1349.5 IU·L^(-1)时为DMD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LDH>1349.5 IU·L^(-1)具有高度特异性。结论血清肌酶水平增高为PMD患儿症状前期的主要表现。LDH>1349.5 IU·L^(-1)对诊断DMD具有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Becker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 血清肌酶 基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滴数字PCR进行BRAF V600E突变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段芳芳 樊金星 +4 位作者 易丽君 徐红艳 杨文萍 杜香平 李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4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qRT-PCR和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 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34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qRT-PCR和微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对BRAF V600E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灵敏度;分析BRAF V600E携带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qRT-PCR法检测LCH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为76.47%(26/34),ddPCR法为82.35%(28/34),两种方法检测的突变率一致性高(Kappa=0.82,P<0.001),且ddPCR灵敏度更高;BRAF V600E高表达者的PD-L1表达水平亦增加(r=0.44,P<0.05);BRAF V600E携带者累及多个重要脏器受损。结论采用qRT-PCR、ddPCR法检测LCH组织中BRAF V600E突变率一致性高,且ddPCR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BRAF V600E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微滴数字PCR BRAF V600E PD-L1 分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