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敲除模型技术及其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黄倞 胡芳 曾祥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88,292,共4页
基因敲除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通过重组构建物与野生型的等位基因同源重组并交叉互换,从而筛选得到所需的某一目的基因缺失的DNA片段,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进而建立动... 基因敲除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通过重组构建物与野生型的等位基因同源重组并交叉互换,从而筛选得到所需的某一目的基因缺失的DNA片段,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进而建立动物模型并对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本文就该技术方法及其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同源重组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与硅胶管鼻泪道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华 肖凡 +3 位作者 赖平红 贺雅琳 周敏 赵家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在泪道阻塞性疾病(LDOD)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LDOD患者72例72眼,按分区组随机法产生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36眼。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鼻腔泪道内逆行植入羊膜泪道修复支架和硅胶管,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冲洗泪道,比较2个组泪道冲洗通畅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91.7%(33/36),高于对照组的80.6%(2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道冲洗通畅率为88.9%(32/36),高于对照组的75.0%(27/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试验组的溢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29,P=0.006),术后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1,P=0.05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泪小点充血和渗出物发生率为2.8%(1/36),低于对照组的13.9%(5/36),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羊膜泪道修复支架能有效治疗LDOD,其治愈率不低于经鼻腔逆行植入硅胶管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性疾病 羊膜泪道修复支架 硅胶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右眼上睑双泪小点及泪小管畸形一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海军 谢程阳 易敬林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1-831,共1页
关键词 双泪小点 右眼 上睑 泪小管 先天性 畸形 全身体格检查 结膜囊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充质干细胞横向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及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易敬林 杨海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向角膜上皮细胞及角膜缘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出具有MSCs特性的细胞,经过5次传代培养纯化后使用以下5种培养基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1组...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向角膜上皮细胞及角膜缘干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出具有MSCs特性的细胞,经过5次传代培养纯化后使用以下5种培养基对MSCs进行诱导分化:1组:DMEM/F12、体积分数10%FBS;2组:DMEM/F12、体积分数10%FBS、5μg·L^-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3组:DMEM/F12、体积分数10%FBS、10μg·L^-1EGF;4组:DMEM/F12、体积分数10%FBS、15μg·L^-1EGF;5组:DMEM/F12、体积分数10%FBS、体积分数50%条件培养基、10μg·L^-1EGF。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使用的培养基为培养MSCs的培养基。各组细胞培养30d后,取出细胞爬片进行AE1、AK5和P63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细胞绝大部分具有MSCs的特性。各诱导分化组的细胞经过AE1染色后计算的细胞诱导转化率分别为:0、(5.28±0.90)%、(15.65±1.65)%、(27.35±2.36)%、(15.53±1.61)%,第2、3、4组着色细胞的数量和着色深度递增,第5诱导分化组的染色情况和第3组相近.对照组染色为阴性。各组AE5染色均为均匀淡染。各组P63染色均为阴性。结论5~15μg·L^-1EGF能诱导MSCs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而且在此浓度范围内EGF的诱导作用随浓度升高逐渐增强。用成人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液制成的体积分数50%条件培养基对诱导MSCs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促进作用,本实验方法不能将MSCs诱导分化为角膜缘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易敬林 钟文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468,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fetal limbal stem cells ex vivo.MethodsFetal limbal epithelial tissue was cultured in vitro by enzymatic digestion method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fetal limbal stem cells ex vivo.MethodsFetal limbal epithelial tissue was cultured in vitro by enzymatic digestion method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d cells were recorded.The fetal limbus and cultured cell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 immunocytochemistry staining with a series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culture cell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ResultsFetal limbal epithelial cells grew swiftly in primary culture and kept high proliferating rate in subculture.Many cells from basal layer of fetal limbus were absent staining for AE5 and positive for AE1,PCNA and HLA-DR,however,majority of primary culture cells were negative for AE5 and HLA-DR and positive for AE1 and PCNA,and most cells in the third passage were AE5 positive.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culture cells were mainly spherical shape or short column shape with plenty of processes and microvilli on the surface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ConclusionFetal limbal stem cells with high proliferating ability and low antigenicity can be successfully cultured by enzymatic digestion method,showing a broad applying prospect in ocular surface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角膜缘干细胞 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眼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赖铭莹 刘梅 +4 位作者 应方微 李志 朱小丽 魏花 赖平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背景研究证实,维生素D,通过其生物活化形式1,25-(OH),D,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作用。此外,维生素D,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及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控制高血糖症,减轻角膜水肿。目的研究维生素D... 背景研究证实,维生素D,通过其生物活化形式1,25-(OH),D,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作用。此外,维生素D,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及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控制高血糖症,减轻角膜水肿。目的研究维生素D,对缓解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眼部结构损伤的作用。方法健康SPF级C57BL/6小鼠22只(体质量20-25g),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8只小鼠为维生素D,组,另取11只小鼠为糖尿病对照组,并取3只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利用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实验性糖尿病模型,造模后2周维生素D,组小鼠行腹腔注射维生素D,5mg/kg,每周注射1次,共5次。各组每周进行血糖监测、直接检眼镜观察。各组每周随机摘取3只眼球,常规病理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各部分结构,利用病理分析软件测量中央角膜、视盘旁1个视盘直径(DD)处脉络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小鼠造模后第1周角膜开始出现水肿,角膜平均厚度为(339.14+11.13)μm,以后水肿持续但逐渐减轻(F=382.446,P=0.000)。维生素D,干预后水肿情况明显缓解,角膜厚度明显变薄(P〈0.05)。两组糖尿病小鼠第5周角膜上皮均开始萎缩(P〈0.05),糖尿病对照组至第7周萎缩情况更加严重,而维生素D,组小鼠至第7周萎缩已明显减轻(P=0.002)。糖尿病小鼠脉络膜自第1周开始萎缩(P=0.010),并随时间延长萎缩加重(F=437.411,P=0.000)。维生素D,干预后,第4周脉络膜萎缩趋势明显减缓,且用药后从第3周开始维生素D,组脉络膜厚度均大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糖尿病小鼠自第1周开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即可见明显的凹凸不平,轻度水肿(P=0.000),随时间延长,糖尿病造成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萎缩加重(F=91.859,P=0.000)。维生素D,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萎缩情况无明显改变。结论维生素D,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角膜及脉络膜有保护作用,但其对已萎缩的视网膜并无明显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实验性 角膜 脉络膜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兴中 罗能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6期412-413,共2页
目的 探索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1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进行分析 ,并用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1例病例 ,随访 3mo,症状均获缓解 ,角膜大泡清除。结论 对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所致的... 目的 探索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1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进行分析 ,并用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1例病例 ,随访 3mo,症状均获缓解 ,角膜大泡清除。结论 对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所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 ,采用角膜前基质穿刺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前基质穿刺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抑制剂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斌 谢程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4-557,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在眼科最早应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抑制新生血管,现在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本文就V...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在眼科最早应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抑制新生血管,现在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本文就VEGF抑制剂的主要药物以及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抑制剂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上皮植入性囊肿手术切除7例分析
9
作者 崔华 刘启生 易敬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前房上皮植入性囊肿 手术切除 双极电凝 重建瞳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对视网膜前体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赖平红 赖铭莹 唐仕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背景体外研究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CXCR4)及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诱导视网膜前体细胞(RPCs)定向迁移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RPCs表达CXCR4升高能增强干细胞的趋化活性,从而提高移植细胞的定向迁移能力。... 背景体外研究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CXCR4)及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诱导视网膜前体细胞(RPCs)定向迁移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RPCs表达CXCR4升高能增强干细胞的趋化活性,从而提高移植细胞的定向迁移能力。目的探讨RPCs在低氧条件下CXCR4受体的表达。方法分离孕龄17d的NIH小鼠的胚胎视网膜细胞并制备成含5×10^6~10×10^6个/L细胞的悬液,将细胞接种到25cm2培养瓶中,用全神经球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RPCs在正常O2(体积分数16%O2)和低O2(体积分数10%O2)环境中培养12h和24h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XCR4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RPCs中CXCR4阳性细胞的百分比;Boyden小室实验观察30μg/L的SDF-1对RPCs的趋化效应。结果10%O2培养12h和24h后,RPCs中CXCR4mRNA的表达量(CXCR4mRNA/B—actinmRNA)分别为0.28±0.07和0.48±0.17,比正常氧培养组的0.16±0.02升高了1.75倍和3.00倍,10%O2培养12h和24h后RPCs中HIF-1mRNA表达量(HIF—1mRNA/B—actinmRNA)分别为0.18±0.07和0.38±0.13,比正常氧培养组的0.06±0.01升高了3.00倍和6.3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oyden小室实验表明,10%O2培养12h和24h后SDF-1对RPCs的趋化效应由正常氧的13.00%分别上升到36.00%和46.00%。FACS检测表明,10%O2诱导12h和24h后,RPCs中CXCR4阳性细胞率由正常氧浓度的9.01%分别上升到26.90%和4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PCs在低氧条件下CXCR4受体表达增加,同时对SDF-1的趋化能力增强。HIF-1的表达增加是CXCR4表达增高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n3族转录因子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分化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倞 胡芳 曾祥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8-489,496,共3页
Brn3转录因子家族成员Brn3a、Brn3b和Brn3c广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过程,在胚胎期和成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均有大量的表达。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研究发现,Brn3族转录因子成员的缺失将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显的发育缺陷,说明Brn... Brn3转录因子家族成员Brn3a、Brn3b和Brn3c广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过程,在胚胎期和成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均有大量的表达。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研究发现,Brn3族转录因子成员的缺失将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显的发育缺陷,说明Brn3族成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正常发育分化的重要调控因素。本文将对Brn3族转录因子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分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n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基因敲除模型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盲的治疗探讨
12
作者 罗兴中 贺雅玲 熊园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2,共2页
皮质盲是较少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视力完全丧失,强光照射不引起眼睑闭合,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及眼底正常。本病目前在治疗上仍较棘手,笔者于1990年收治3例,用硝酸士的宁行头针视区穴注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患儿张×... 皮质盲是较少的疾病,主要特点是视力完全丧失,强光照射不引起眼睑闭合,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及眼底正常。本病目前在治疗上仍较棘手,笔者于1990年收治3例,用硝酸士的宁行头针视区穴注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例1、患儿张××,女,4(8/12)岁,住院号115729,因双目失明已半年,于1990年8月4日入院,半年前因高热、抽搐、神志不清而于南昌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经抗病毒、脱水、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抽搐逐渐停止,并逐渐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蚀性角膜溃疡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周晓棠 易冰 周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32-733,共2页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4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结果:48例患者血清检测带状疱疹...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4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结果:48例患者血清检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均为阴性。结论:蚕蚀性角膜溃疡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蚀性角膜溃疡 带状疱疹病毒 血清学检测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的正常视力应该是多少
14
作者 罗兴中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8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正常视力 眼球前后径 视力检查 视网膜 弱视患儿 婴幼儿 表达能力 临床实践 早期发现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不同频段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妍 黄歆 +1 位作者 齐沉星 沈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43-847,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究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频段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8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为患者组,纳入同期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2...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究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频段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8例虹膜睫状体炎患者为患者组,纳入同期与患者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27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全脑rs-fMRI扫描,采集两组受试者不同频段下ALFF信号值,分别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ALFF数据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受试者在右侧舌回、左侧舌回、右侧颞中回及左侧楔叶的分数ALFF显著降低;在slow-4频段下,患者组受试者在左侧距状沟、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上回及右侧角回的ALFF显著降低;在slow-5频段下,患者组受试者在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楔叶的ALFF显著降低。结论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异常,主要涉及初、高级视皮层及情感认知调节相关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睫状体炎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静息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症继发视网膜脱离四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娟 单飞 +1 位作者 胡丽萍 单升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视网膜脱离 病例报告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后路引流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6例
17
作者 单飞 沈斌 +1 位作者 王丽娟 单昇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后路 玻璃体切割 难治性青光眼 引流 前部 联合应用 手术成功率 丝裂霉素C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睑穹窿部神经鞘瘤(New Lemmoma)
18
作者 玉凤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0-52,共3页
N鞘瘤又名N鞘膜瘤.雪旺氏鞘瘤(Schwamnoma).起源于神经膜细胞(Sh-wann细胞).就全身而论,好发于体表面.武汉外科病理学记载160例中,88%发生在体表面,6%发生在纵隔。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眼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