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及天气预报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严芳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5期126-127,共2页
在气候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由此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在这一背景下,人工影响天气逐渐得到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工影响天气... 在气候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由此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在这一背景下,人工影响天气逐渐得到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工影响天气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着重论述了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及天气预报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要素 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强冻雨天气形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中元 刘熙明 +4 位作者 吴琼 李德俊 王华军 郑劲光 金米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4,共9页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准静止锋)、温度锋区、700 hPa急流与湿舌等是强冻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置特征;(2)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强冻雨天气过程具有前期候(旬)增温特征。当前期平均温度极大值和平均温度值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极易出现持续性冻雨天气过程,72%以上的强冻雨天气过程与此相关;(3)18次强冻雨天气过程都存在逆温层特征,逆温层高度在850~700 hPa间,平均逆温差为1~5℃,最大10℃,同时地面温度在0℃以下或接近0℃;(4)700~850 hPa平均温差图上有3个温差中心,表明700 hPa高度上有明显的暖湿气流存在,89%的冻雨天气过程与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天气系统配置 前期候(旬)增温 逆温层结构 逆温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夏季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玉林 杨梅 +1 位作者 黄少平 李玉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61-169,共9页
根据 1 951~ 2 0 0 0年江西省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资料 ,统计和分析江西省夏季干旱期间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变化与地理分布客观特征。文章还对江西干旱标准、干旱指数与伏、秋干旱时空分布客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 根据 1 951~ 2 0 0 0年江西省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资料 ,统计和分析江西省夏季干旱期间降雨量、降雨日数、降雨变率等变化与地理分布客观特征。文章还对江西干旱标准、干旱指数与伏、秋干旱时空分布客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江西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夏季 干旱特征 降雨量 降雨日数 降雨变率 干旱指数 时空分布 人工增雨抗旱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稻田土壤养分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敏玉 万正 +5 位作者 严芳 张崇华 胡逢喜 王尚明 曾凯 张清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64-13766,13796,共4页
[目的]研究江西省水稻田的土壤养分现状。[方法]对江西省6个农田生态站的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养分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稻田土壤普遍呈现酸化现象,全省平均pH值为5.60。重氮轻钾是普遍现象,导致肥力结构不平衡,其中碱解N含... [目的]研究江西省水稻田的土壤养分现状。[方法]对江西省6个农田生态站的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养分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稻田土壤普遍呈现酸化现象,全省平均pH值为5.60。重氮轻钾是普遍现象,导致肥力结构不平衡,其中碱解N含量多数处于2级以上,大部分地区缺钾严重,速效K含量多数在4、5级;有机质含量多数在2、3级,速效P分布不均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业生产部门合理施肥及种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养分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夏秋干旱期间的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益辉 曾光平 +5 位作者 唐林 李玉林 熊华南 张国君 鞠桂华 韩沁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18-125,共8页
对 40多年来南方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 7~ 9月夏秋干旱期形成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干燥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 ,得出了南方最旱区位于湖南、江西中部。广西、贵州、湖南西北和东南山区、江西... 对 40多年来南方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 7~ 9月夏秋干旱期形成干旱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干燥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 ,得出了南方最旱区位于湖南、江西中部。广西、贵州、湖南西北和东南山区、江西南部山区、安徽南部山区、福建—浙江沿海交界山区和苏北沿海为湿润区 ,人工增雨潜力较大。特殊地形所形成的焚风效应是形成湘中干旱不可忽略的原因。为南方夏秋期间对流云降水潜力研究和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期 天气气候特征 南方 干燥度 降水 空间分布 人工增雨 对流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对流风暴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28
6
作者 马中元 张瑛 +3 位作者 马晓琳 叶小峰 李德俊 傅文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6,共8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中尺度分析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等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方法,对江西对流风暴的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冷锋、静止锋、850HPa切变线、850HPa能量锋、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尺度地形辐合线、雷暴冷堆... 利用常规天气图、中尺度分析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等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方法,对江西对流风暴的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冷锋、静止锋、850HPa切变线、850HPa能量锋、中尺度对流云团、中尺度地形辐合线、雷暴冷堆、冷出流边界和局地锋区是江西对流风暴的9种主要触发系统与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风暴 触发系统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人工增雨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林 曾光平 杨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非随机化 -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 ,对江西柘林水库区域 (1979~ 1982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结果进行重新评价 ;通过与其它非随机化试验方案比较 ,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柘林水库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实际结果 ,是一种比... 采用非随机化 -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 ,对江西柘林水库区域 (1979~ 1982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结果进行重新评价 ;通过与其它非随机化试验方案比较 ,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能够客观定量反映出柘林水库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实际结果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每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平均增雨量1.37mm/4 h,相对增雨率 2 4.92 % (α<0 .0 5 ) ;经准确度比较 ,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产生的假效果为 0 .5 3% ,属最小 ;而序列试验、区域对比试验、历史回归试验产生的假效果分别为 9.89%、- 19.5 2 %、9.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增雨 区域控制 模拟试验 效果评价 人工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精度 被引量:8
8
作者 宾振 吴瑶 +1 位作者 邱璐 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3-1509,共7页
利用GAMIT软件对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江西南昌、赣州站地基GPS数据进行了解算,结合地面温度和气压观测资料,反演了逐时大气可降水量,并讨论了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与降水的关系及其探测精度。结果表明,江西大气可降水量变化... 利用GAMIT软件对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江西南昌、赣州站地基GPS数据进行了解算,结合地面温度和气压观测资料,反演了逐时大气可降水量,并讨论了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与降水的关系及其探测精度。结果表明,江西大气可降水量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GPS观测在反映大气可降水量变化趋势方面有很高的精度,并具有全天候监测水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GPS 大气可降水量 探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夏季对流云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曾光平 隋平 +1 位作者 蒋年冲 李玉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7-768,共2页
关键词 天气雷达 夏季 对流云 统计分析 回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万友 黄芬根 +1 位作者 宾振 雷桂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88-1294,共7页
利用移动通信和智能手机应用技术,结合气象基本业务和人影作业技术,研发了一套移动式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支撑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各种气象资料的实时采集、直观显示和作业信息的上传下达,为一线作业人员及时获取人工增雨作业所需要的信息... 利用移动通信和智能手机应用技术,结合气象基本业务和人影作业技术,研发了一套移动式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支撑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各种气象资料的实时采集、直观显示和作业信息的上传下达,为一线作业人员及时获取人工增雨作业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了新途径。系统业务化运行稳定、实用性强,进一步提升了人工增雨作业的科技含量和省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对市、县两级的业务指导能力。文章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框架、功能设计及其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 智能手机 人工增雨 技术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04年江苏省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严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728-15731,共4页
利用徐州、淮阴、南京和常州4个观测点12年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降水量强度、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酸雨发生频率及pH值的影响作用,发现酸雨发生频率和pH值都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有由北向南增强的趋势。笔者未考虑"... 利用徐州、淮阴、南京和常州4个观测点12年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降水量强度、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酸雨发生频率及pH值的影响作用,发现酸雨发生频率和pH值都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有由北向南增强的趋势。笔者未考虑"干沉降"类型酸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酸雨频率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区层状暖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及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靳雨晨 牛生杰 +3 位作者 吕晶晶 王元 谢勇 林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993,共13页
本文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设备对2014年11月6日至12月25日期间在江西地区探测获得的7次暖云飞行个例资料,详细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T)是描述云内碰并强度的重要微物理参量。我们发现T值在云内分... 本文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设备对2014年11月6日至12月25日期间在江西地区探测获得的7次暖云飞行个例资料,详细分析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T)是描述云内碰并强度的重要微物理参量。我们发现T值在云内分布呈现云底较小,随着云内高度的增加T值逐渐增大,并且在云中部和上部达到最大值;研究还发现降水云的T值在0.6以上的频率远大于非降水云,表明降水云中的碰并过程更强,云滴更易通过凝结和碰并过程形成雨滴,符合暖云降水机制。降水云中云滴谱相对离散度(ε)和云滴数浓度(Nc)的负相关程度较非降水云更为显著,随着T的增大,二者的负相关程度增强;相比于云滴平均半径(ra)的变化,云滴谱标准差(σ)的变化主导ε–Nc负相关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暖云 微物理参量 云雨自动转化阈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夏季对流云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玉林 杨梅 +3 位作者 曾光平 张国君 周益辉 熊华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26-134,共9页
利用 1 988~ 2 0 0 0年 7~ 9月南昌、建阳、长沙三站探空资料及同期地面和 50 0hPa天气图与降雨量资料等 ,对照 1 988~ 2 0 0 0年 7~ 9月南昌 (建阳、长沙 71 3雷达站部分资料 )“71 3”雷达站回波素描图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南方夏... 利用 1 988~ 2 0 0 0年 7~ 9月南昌、建阳、长沙三站探空资料及同期地面和 50 0hPa天气图与降雨量资料等 ,对照 1 988~ 2 0 0 0年 7~ 9月南昌 (建阳、长沙 71 3雷达站部分资料 )“71 3”雷达站回波素描图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南方夏季对流云回波的顶高、强度、性质等参数变化规律与主要特征 ,从宏观上了解影响南方夏季对流云回波参数等特征量的变化规律 ,为南方各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夏季 对流云 降雨量资料 雷达 回波素描图 人工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雷暴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玉林 杨梅 李玉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3-37,共5页
根据南昌 71 3雷达 2 0 0 0年 6~ 7月取获的雷暴云回波资料 ,结合雷电灾害实况 ,对夏季雷暴云回波特征、天气形势及大气稳定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强雷暴云回波特征为 :最大顶高达 1 7~ 1 8km ,最大强度达 55dBz;大多数强雷暴云... 根据南昌 71 3雷达 2 0 0 0年 6~ 7月取获的雷暴云回波资料 ,结合雷电灾害实况 ,对夏季雷暴云回波特征、天气形势及大气稳定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强雷暴云回波特征为 :最大顶高达 1 7~ 1 8km ,最大强度达 55dBz;大多数强雷暴云回波的强度为 40~ 45dBz ,主要产生在水平尺度大于 30km的雷暴团和雷暴短带上。强雷电与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一样 ,与地形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雷暴云 雷达回波 天气形势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及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东方 孙竹玲 +6 位作者 袁善锋 卢晶雨 郄秀书 刘明远 徐燕 陆高鹏 田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1-864,共14页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 北京多频段闪电三维定位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是一个研究和业务相结合的区域性全闪三维定位网。2015年,对BLNET硬件、站网布局及定位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升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软件的运算效率和站网的探测性能。升级后的BLNET不仅具备了对云闪、地闪脉冲类型的快速识别和电流峰值估算等功能,也实现了对闪电辐射源脉冲的三维实时定位,以及通道可分辨的闪电放电过程精细定位。对2017年7月7日一次雷暴过程的闪电辐射源脉冲实时三维定位结果分析表明,这次雷暴过程一共观测到11902次闪电,以云闪为主,地闪占总闪的28%,正地闪较少,仅占总地闪的5%,在雷暴成熟期,最大闪电频数高达927 flashes(6 min)^-1。通过对比分析闪电辐射源位置和对应时刻的雷达回波,发现辐射源基本集中在强回波范围内。对一次正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该正地闪初始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预击穿过程,闪电辐射源的始发位置位于海拔高度约5.4 km,随后通道向上发展,在约10 km高度,通道开始沿着水平发展。对一次负地闪的精细定位表明,初始阶段放电首先从约7.1 km高度处始发,通道向南水平发展,同时部分负先导分支向下发展,约38 ms后,通道短暂停止发展,17 ms后,通道始发处重新激发。以上结果表明,BLNET不仅具备对整个雷暴生命史闪电活动的三维实时定位和监测,而且可以实现对闪电三维放电通道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三维定位 BLNET(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 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云雷达反演层状云空气垂直速度及微物理参数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艺萍 刘寿东 +4 位作者 刘黎平 李曦 徐亚娟 王冠华 苏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7933-7940,共8页
为了研究层状云内空气垂直运动特征,深入了解层状云微物理性质,通过雷达功率谱估算层状云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反演得到了层状云的微物理参数值。利用雷达实测反射率分布与反演的反射率谱分布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 为了研究层状云内空气垂直运动特征,深入了解层状云微物理性质,通过雷达功率谱估算层状云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反演得到了层状云的微物理参数值。利用雷达实测反射率分布与反演的反射率谱分布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对受湍流影响较小的层状云,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功率谱数据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演空气的垂直运动及层状云的微物理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层状云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降水过程云液态水和降水演变特征的综合观测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志红 周毓荃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9,共7页
利用IP/WVP-3000地基微波辐射计、多普勒雷达结合卫星及地面雨量计等多种遥感观测资料,对2007年6月30日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云液态水和降水的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分析表明:降水开始前,辐射计液态水含量... 利用IP/WVP-3000地基微波辐射计、多普勒雷达结合卫星及地面雨量计等多种遥感观测资料,对2007年6月30日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云液态水和降水的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分析表明:降水开始前,辐射计液态水含量有明显增加,地面降水的产生滞后于液态水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利用这种现象,可用于提前预测云系正处于降水产生的发展阶段,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在相同时间对同一位置进行探测的雷达和辐射计资料显示,雷达回波垂直分布趋势与辐射计液态水的垂直分布趋势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空中液态水分布,特别是低层液态水的分布,与地面降雨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液态水含量 微波辐射计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INRAD WSR-98D探测夏季对流云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玉林 杨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4-660,共7页
利用南昌CINRAD WSR-98D多普勒雷达,对2002-2003年夏季36个对流云天气过程连续观测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观测个例及不同层次、不同时刻回波产品资料,分析夏季对流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流云回波基本反射率面积值为11.18×109 m2;... 利用南昌CINRAD WSR-98D多普勒雷达,对2002-2003年夏季36个对流云天气过程连续观测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观测个例及不同层次、不同时刻回波产品资料,分析夏季对流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流云回波基本反射率面积值为11.18×109 m2;组合反射率面积值为19.85×109 m2;对流云回波顶高平均10.71 km,最大顶高15.11 km,回波顶高面积值为7.71×109m2。分析结果可为江西范围内的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RAD WSR-98D 探测对流云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的高炮作业效果评估软件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玲 段艺萍 +1 位作者 徐亚娟 曹学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9336-9341,共6页
基于VC++平台设计了一个评估高炮作业效果的小软件。针对不同作业情况为单个炮点分析确定同样大小的影响区域和对比区域并通过界面输入,并在指定时间段内对两区域的指定回波参数分别进行统计。为了满足作业情况的不一致,区域大小和位置... 基于VC++平台设计了一个评估高炮作业效果的小软件。针对不同作业情况为单个炮点分析确定同样大小的影响区域和对比区域并通过界面输入,并在指定时间段内对两区域的指定回波参数分别进行统计。为了满足作业情况的不一致,区域大小和位置可以通过输入改变,统计参数时段可以控制。将该软件应用于吉林的一次高炮防雹作业效果评估,讨论了参数统计时段的确定方案,影响区域和对比区域的选定方案,统计参数类型选定方案。通过对比影响区域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变化和影响区域与对比区域的雷达回波对比发现,影响区域在作业后回波减弱,回波顶高降低,为此次高炮作业正效果评估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区域 对比区域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INRAD WSR-98D观测冬季暴雨的个例分析
20
作者 李玉林 杨梅 +3 位作者 李玉芳 俞炳 支树林 黄少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3-36,共4页
利用江西省新安装的CINRADWSR 98D多普勒天气雷达 ,对发生在 2 0 0 1年 1 1月 2日的江南冬季大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结果 ,结合暴雨前一天 (1 1月 1日 )的 50 0hPa、85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 ,对产生这场冬季暴雨的天气条件、... 利用江西省新安装的CINRADWSR 98D多普勒天气雷达 ,对发生在 2 0 0 1年 1 1月 2日的江南冬季大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结果 ,结合暴雨前一天 (1 1月 1日 )的 50 0hPa、85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 ,对产生这场冬季暴雨的天气条件、部分速度场和强度场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零速度线走向可以判断和分析暴雨降水过程的冷、暖平流结构和其间的冷锋位置 ;也可以根据风场的速度值大小 ,判断暴雨区的进、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冬季暴雨 速度场 强度场 风场 冷锋 天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