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模型及在FLAC^(3D)二次开发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奎 何文 +2 位作者 熊良宵 杨欣 王晓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关于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在室内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Hoek-Kelvin模型表征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选用的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研究各蠕变参数... 关于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在室内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Hoek-Kelvin模型表征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选用的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研究各蠕变参数对应力水平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级应力水平加载下,弹性模量EH和黏滞系数η变化较小,而参数EK对应力水平变化较敏感。利用FLAC3D软件二次开发所建立的蠕变模型,用开发的模型进行分级加载蠕变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蠕变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三氧化钨微球载钯催化剂的甲酸氧化电催化性能(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阳 胡仙超 +1 位作者 李立清 陈喜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采用喷雾干燥法和焙烧处理制备中空介孔三氧化钨微球(HMTTS),在其表面进一步负载活性成分Pd,得到纳米Pd/HMTTS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纳米... 采用喷雾干燥法和焙烧处理制备中空介孔三氧化钨微球(HMTTS),在其表面进一步负载活性成分Pd,得到纳米Pd/HMTTS复合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的形貌和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均匀地分布在HMTTS表面.采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在酸性溶液中Pd/HMTTS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Pd/HMTTS催化剂比普通的三氧化钨载钯催化剂(Pd/WO3)对甲酸呈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和稳定性.HMTTS独特的中空介孔结构和表面特性以及氢溢流效应有利于甲酸在钯表面的直接脱氢氧化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甲酸氧化 三氧化钨 电催化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功能化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娜 苏琪 +2 位作者 杨高玲 刘柏雄 杨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28,共9页
WO_3基纳米材料具有光催化降解、光解水、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等特性,在光催化剂、新能源利用、智能窗口、传感器和平板显示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模板法在制备WO_3基纳米材... WO_3基纳米材料具有光催化降解、光解水、电致变色、热致变色和光致变色等特性,在光催化剂、新能源利用、智能窗口、传感器和平板显示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模板法在制备WO_3基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各制备方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综述了WO_3基纳米材料近年来在催化降解、污染物吸附、光解水制氢、电致变色等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 纳米材料 可控合成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金矿房柱法采场人工矿柱参数选取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奎 胡慧明 +2 位作者 王晓军 胡京涛 杨涛波 《采矿技术》 2011年第2期15-17,共3页
基于某金矿的开采现状,根据采场顶板围岩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得出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矿房宽度;利用计入开采深度影响的地压估算公式,计算出人工矿柱承受的荷载,在考虑各种因素对矿柱强度的影响的基础上,对矿柱强度进行修正,建立了... 基于某金矿的开采现状,根据采场顶板围岩的应力分布和破坏机理,得出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矿房宽度;利用计入开采深度影响的地压估算公式,计算出人工矿柱承受的荷载,在考虑各种因素对矿柱强度的影响的基础上,对矿柱强度进行修正,建立了矿柱宽度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式,最终确定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柱采矿法 人工矿柱 采场结构参数 矿柱强度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渗透破坏及其导波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 陈豪 +2 位作者 郑场松 卢博凯 王慢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24,共10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尾矿渗透破坏仪,模拟上游水位不断升高,水力梯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尾矿发生渗透破坏的全过程。总结了尾矿渗透破坏现象和演化过程,分析了尾矿中的孔隙水压力和弯曲导波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尾矿渗透破坏过程中弯曲... 采用自主设计的尾矿渗透破坏仪,模拟上游水位不断升高,水力梯度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尾矿发生渗透破坏的全过程。总结了尾矿渗透破坏现象和演化过程,分析了尾矿中的孔隙水压力和弯曲导波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尾矿渗透破坏过程中弯曲导波信号b值和分形维数的演化规律。根据孔隙水压力和弯曲导波特征参数的变化特征,提出尾矿渗透破坏等级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在尾矿渗透破坏过程中,孔隙水压力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水力梯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孔隙水压力会出现突降现象。(2)尾矿渗透破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弯曲导波参数表现为基本无信号、微弱信号、强信号和剧烈信号,分别对应尾矿正常运行阶段、发展阶段、破坏前期和最终渗透破坏阶段。(3)导波的b值和分形维数在尾矿最终渗透破坏前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在临近渗透破坏时剧烈震荡。(4)通过对弯曲导波参数分析,提出了尾矿渗透破坏程度的量化指标,将尾矿渗透破坏分为4个预警级别,并用蓝、黄、橙、红4种警报颜色对应相应级别的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渗透破坏 孔隙水压力 弯曲导波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