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CuAl-LDO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
1
作者 严群 陈奕浩 +3 位作者 温俊宇 关锦强 靳涵宇 陈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9-178,共10页
通过水热-煅烧法成功制备了掺杂Fe、Mn、Co、Zn的铜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M-CuAl-LDO,M=Co、Fe、Zn、Mn)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溶液初始pH、无机阴离子、反应温度以及RhB的初始质量浓度... 通过水热-煅烧法成功制备了掺杂Fe、Mn、Co、Zn的铜铝层状双金属氧化物(M-CuAl-LDO,M=Co、Fe、Zn、Mn)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以降解罗丹明B(RhB)。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溶液初始pH、无机阴离子、反应温度以及RhB的初始质量浓度对RhB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XRD、SEM、FT-IR、BET以及XPS对Fe-CuAl-LDO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定和表征。在25℃的反应温度、pH为5.6、PMS质量浓度为0.3 g/L、Fe-CuAl-LDO用量为0.3 g/L的条件下,30 min内实现了对100 mg/L RhB的完全去除。同时,在pH 3.0~11.0,Fe-CuAl-LDO/PMS体系中RhB的降解率达95%以上,并且在第5次使用时,RhB的去除率仍保持在74.2%。UV-Vis测试、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Fe-CuAl-LDO/PM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氧物种是O_(2)·^(-),作用于芳香烃环以实现染料的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过一硫酸盐 铁掺杂 罗丹明B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复合膜的研究及水处理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浪 李新冬 +3 位作者 欧阳果仔 李海柯 李文豪 钟招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26,32,共7页
碳纳米管(CNTs)具有易于表面功能化、比表面积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将其掺入到复合膜能提高通量、截留率以及抗污染能力。综述了碳纳米管用于复合膜改性的优势、研究进展以及碳纳米管-复合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碳纳... 碳纳米管(CNTs)具有易于表面功能化、比表面积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将其掺入到复合膜能提高通量、截留率以及抗污染能力。综述了碳纳米管用于复合膜改性的优势、研究进展以及碳纳米管-复合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改性复合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膜 改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高负荷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杰源 朱易春 +3 位作者 赖雅芬 张超 田帅 谢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8-1108,共11页
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处理无机高氨氮废水的影响,考察了超声波处理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特征、胞外聚合物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在进... 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处理无机高氨氮废水的影响,考察了超声波处理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特征、胞外聚合物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在进水氮负荷为6.03kg N/(m^(3)·d)时,总氮去除率提高了11.40%,抵抗氮负荷冲击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周期性超声波辐照后,颗粒污泥粒径维持在1.0~1.5mm,有利于改善传质效率,提升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活性和减少颗粒漂浮。污泥EPS总量有显著增加,其中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增加较为明显,有助于维持颗粒污泥的结构稳定性。污泥表面官能团种类不变,但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有所增多。颗粒污泥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提高了33.2%,通过简化的Gompertz方程模型发现超声组的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速率(0.0127d^(-1))高于对照组(0.0107d^(-1))。高通量测序显示,超声波促进了厌氧氨氧化菌及其共生菌,其中Candidatus Brocadia提升了22.03%。同时严重抑制了部分反硝化细菌,使厌氧氨氧化菌的底物和生存空间更加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厌氧氨氧化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 氮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的弹药销毁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毕永顺 朱勇兵 +6 位作者 刘祖文 赵三平 张言 聂果 郇正来 田帅 左华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3-2324,共12页
为了掌握弹药销毁场重金属污染状况与来源,以山西某典型弹药销毁场为例,对该销毁场39个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Sb、Pb)的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弹壳堆放区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 为了掌握弹药销毁场重金属污染状况与来源,以山西某典型弹药销毁场为例,对该销毁场39个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Sb、Pb)的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弹壳堆放区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Sb、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57、23.43、325.54、265.43、9.53、0.42、304.17、13174.29 mg·kg^(-1),其余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Cr、Ni、Cu、Zn、As、Cd、Sb、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2.09、26.75、1137.18、3007.13、7.71、0.95、70.65、2894.97 mg·kg^(-1),均高于山西省背景值.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Pb、Zn、Cu、Sb和Cd的累积程度较高.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为2653.35,达到极高生态风险水平.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表明,Ni、Cd、Zn、Cr和Cu的来源主要为混合源,贡献率为72.94%,Pb和Sb的主要来源是销毁源,贡献率为53.99%,自然源对As贡献率最大,为4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销毁场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APCS-MLR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负载羟基磷灰石对稀土钇的吸附特性研究
5
作者 左华伟 刘祖文 +3 位作者 余正旺 罗进 田帅 李鑫鹏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3,共7页
钇作为高丰度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在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稀土母液会扩散至矿区周边水体,造成稀土资源浪费。为找寻高效吸附稀土钇的材料,本研究选用玉米秸秆烧制生物炭(BC),并负载羟基磷灰石制备生物炭复合材料(HAP@BC)。利用... 钇作为高丰度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在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中,稀土母液会扩散至矿区周边水体,造成稀土资源浪费。为找寻高效吸附稀土钇的材料,本研究选用玉米秸秆烧制生物炭(BC),并负载羟基磷灰石制备生物炭复合材料(HAP@BC)。利用SEM、XRD和FTIR对HAP@BC进行表征,单因素吸附实验考察初始Y^(3+)浓度、生物炭投加量、pH、转速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等温线分析其吸附特性,解吸实验考察其循环利用性能。结果表明,相比BC,HAP@BC的吸附量提升了3倍,pH为4.0时有最大吸附量为333.83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且HAP@BC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是一种潜在的Y^(3+)高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羟基磷灰石 稀土钇 影响因素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沸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严群 苏晓洁 +2 位作者 龚鹏程 温俊宇 晏江广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90-12198,共9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oFe_(2)O_(4)-沸石复合材料,通过构建高分散的小纳米粒径CoFe_(2)O_(4)-沸石复合催化剂以提升其催化性能,并优化其合成条件。为测试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铬黑T(EBT)为目标污染物,分析CoFe_(2)O_(4)及CoFe_(2)O_(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CoFe_(2)O_(4)-沸石复合材料,通过构建高分散的小纳米粒径CoFe_(2)O_(4)-沸石复合催化剂以提升其催化性能,并优化其合成条件。为测试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铬黑T(EBT)为目标污染物,分析CoFe_(2)O_(4)及CoFe_(2)O_(4)-沸石复合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效果。结合材料表征手段分析合成的催化剂的物象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实验结果表明:50 mL乙二醇和0.03 mol乙酸钠的条件下制备所得CoFe_(2)O_(4)粒径尺寸最小,为10.647 nm,晶粒纯度高,且0.2 g/LCoFe_(2)O_(4)和0.15 g/L PMS在30 min内对200 mg/L EBT的去除率达到73.95%。CoFe_(2)O_(4)纳米颗粒能较好地分散负载在沸石表面,形成复合催化剂,其中0.2 g/L CoFe_(2)O_(4)∶沸石-1∶1复合催化剂和0.15 g/L PMS在30 min内对200 mg/L EBT的去除率达到89.75%,降解效果较好,且该催化剂能通过外部磁铁磁选回收。此外,催化体系对EBT的降解由自由基和非自由基途径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 沸石 溶剂热法 过一硫酸盐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UST-1掺杂聚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海柯 李新冬 +3 位作者 欧阳果仔 李浪 李文豪 黄万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2-1019,共8页
为改善超滤膜结构和性能,将金属有机框架HKUST-1掺杂于聚醚酰亚胺(PEI)铸膜液中,制备了HKUST-1/PEI混合基质膜。通过FTIR、SEM、AFM和视频水接触角测定仪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面浸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KUST-1纳米粒子掺杂质量... 为改善超滤膜结构和性能,将金属有机框架HKUST-1掺杂于聚醚酰亚胺(PEI)铸膜液中,制备了HKUST-1/PEI混合基质膜。通过FTIR、SEM、AFM和视频水接触角测定仪对其结构、形貌以及表面浸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KUST-1纳米粒子掺杂质量分数为0.05%的混合基质膜具有较好的性能,在0.1 MPa运行压力下,其纯水通量能够达到1304 L/(m^(2)·h),对质量浓度为1.0 g/L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截留率在97%以上。在酸性(pH=2)、碱性(pH=12)溶液中浸泡24 h后,其对BSA的截留率仅下降约2%(纯水通量基本保持不变),在80℃高温下的纯水通量达到1587 L/(m^(2)·h)且BSA截留率>95%,通量恢复率达到92%,表明混合基质膜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较强的耐高温性能及优异的抗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金属有机框架 混合基质膜 耐高温 耐酸碱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耐溶剂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欧阳果仔 李新冬 +4 位作者 张鑫 李海柯 李浪 李文豪 钟招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0-168,共9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醚酰亚胺(PEI)平板超滤膜,考察了铸膜液中聚合物PEI浓度、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超滤膜的耐溶剂性能,采用己二胺(HDA)进行化学交联,并研究了不同交联时间下膜性能的差...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醚酰亚胺(PEI)平板超滤膜,考察了铸膜液中聚合物PEI浓度、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超滤膜的耐溶剂性能,采用己二胺(HDA)进行化学交联,并研究了不同交联时间下膜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降低膜分离性能的情况下,交联后的膜渗透通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在0.1 MPa运行压力下纯水通量由667.1 L/(m^(2)·h)提高到1126.1 L/(m^(2)·h),而对1.0 g/L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的截留率保持在97%以上。膜溶剂吸附实验发现,在6种不同溶剂中浸泡48 h后,未交联膜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已完全溶解,而交联膜仍保持着良好的膜形态,吸附量为0.86 g/g,在乙醇、异丙醇、正己烷、1 mol/L HCl溶液中的吸附量均小于未交联膜,在1 mol/L NaOH溶液中反而增加,说明制备得到的交联膜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和耐强酸性能,耐强碱性能反而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法 聚醚酰亚胺 化学交联 耐溶剂 耐酸碱 超滤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金属有机框架修饰复合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海柯 李新冬 +3 位作者 欧阳果仔 李浪 李文豪 黄万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19,28,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位支撑体连接形成,具有稳定的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非凡的吸附能力。目前基于MOF材料构建的复合膜因其具有优异的膜性能在分离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基于MOF材料构建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 金属有机框架(MOF)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位支撑体连接形成,具有稳定的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非凡的吸附能力。目前基于MOF材料构建的复合膜因其具有优异的膜性能在分离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基于MOF材料构建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将MOF材料用于膜分离技术的关键特性;其次对MOF材料作为分离层、修饰分离层、沉积于基膜中以及作为中间层在复合膜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采用MOF材料构建复合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分离特性 复合膜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叶红梅 刘祖文 田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8-594,共7页
阐述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机理;归纳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C/N、温度、pH、污泥停留时间、污染物等,并指明控制污泥厌氧发酵体系C/N比为20~30,温度为25~40℃,pH为10,污泥停留时间为5~10 d以及合适的污染物浓度有利于SCFAs积累;... 阐述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机理;归纳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C/N、温度、pH、污泥停留时间、污染物等,并指明控制污泥厌氧发酵体系C/N比为20~30,温度为25~40℃,pH为10,污泥停留时间为5~10 d以及合适的污染物浓度有利于SCFAs积累;综述了共发酵和联合预处理这两种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两种产酸技术均可显著提高SCFAs产量;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污泥处理与处置、厌氧消化实现资源最大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产酸 共发酵 联合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PDA-UiO-66中间层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浪 李新冬 +2 位作者 李海柯 李文豪 黄万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将多巴胺和Ui O-66纳米颗粒共沉积在经1,6-己二胺交联的聚醚酰亚胺(PEI)基膜上构建了纳米复合中间层(PDA-UiO-66),并在中间层上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耐溶剂复合纳滤膜(TFN-U)。通过FTIR、XRD、SEM、AFM、水接触角测量仪对膜结构进行... 将多巴胺和Ui O-66纳米颗粒共沉积在经1,6-己二胺交联的聚醚酰亚胺(PEI)基膜上构建了纳米复合中间层(PDA-UiO-66),并在中间层上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耐溶剂复合纳滤膜(TFN-U)。通过FTIR、XRD、SEM、AFM、水接触角测量仪对膜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测试,探究了Ui O-66质量浓度对TFN-U膜耐溶剂性、耐污染性以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A-Ui O-66纳米复合中间层的引入能提高TFN-U膜的渗透通量,当Ui O-66纳米颗粒质量浓度为0.2 g/L时,TFN-U2膜水通量为63.83 L/(m^(2)·h),甲醇通量为28.50L/(m^(2)·h),对刚果红水溶液和刚果红甲醇溶液的截留率为98.2%和93.2%,经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浸泡48h后,其对刚果红的截留率均>94%,通量恢复率达到78.1%,在连续24 h过滤刚果红甲醇溶液后,该膜的甲醇通量为14.13L/(m^(2)·h),截留率为98.3%,表明TFN-U2膜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耐污染性以及一定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Ui O-66 中间层 耐溶剂 复合纳滤膜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降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动力学及毒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毅超 江冲 +2 位作者 连军锋 朱易春 刘祖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28,共9页
紫外线(UV)光降解在UV消毒及基于UV的高级氧化技术中,对污染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试验选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探究了UV降解5种选定FQs的基础动力学参数及其降解过程中的毒性... 紫外线(UV)光降解在UV消毒及基于UV的高级氧化技术中,对污染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试验选定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探究了UV降解5种选定FQs的基础动力学参数及其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所选FQs的直接光降解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溶液pH的变化会引起FQs的解离,FQs各解离态摩尔吸光系数值的范围为0.24×10^(-3)~19.02×10^(-3)L/(mol·cm^(2)),光降解速率常数值的范围为0.02×10~0.41×10cm^(2)/mJ,光量子产率的范围为0.35×10~75.91×10,不同解离态的光降解动力学参数大小关系均为分子态>阴离子态>阳离子态。4种常见无机阴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硝酸根、碳酸氢根)对选定FQs的降解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温度的升高对降解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目标FQs的表观活化能范围为13.26~23.14 kJ/mol。直接UV光降解在一定剂量的条件下有减弱溶液急性毒性的潜能,但常规饮用水UV的消毒剂量(40 mJ/cm^(2))对FQs降解过程中急性毒性的变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UV光降解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动力学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滤膜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文豪 欧阳果仔 +2 位作者 李海柯 李浪 黄万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1-668,共8页
薄层复合纳滤膜因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关注,现如今对于复合纳滤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其性能的改性及优化,如表面接枝、构建中间层、共混基质等。但由于在复杂的水处理环境中复合纳滤膜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制备复... 薄层复合纳滤膜因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关注,现如今对于复合纳滤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其性能的改性及优化,如表面接枝、构建中间层、共混基质等。但由于在复杂的水处理环境中复合纳滤膜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制备复合纳滤膜时,不仅要提高其膜通量和截留率,还应注重其机械强度、抗腐蚀性能以及抗污染能力的优化和改进。分别从基膜优化、中间层构建以及分离层优化3个角度来总结分析近些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复合纳滤膜的研究成果,从而为复合纳滤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复合纳滤膜 改性 基膜 中间层 分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有机框架(COF)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去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勐 李新冬 +4 位作者 欧阳果仔 李海柯 李文豪 李浪 钟招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29,68,共10页
由重金属离子引起的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各种现有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中,吸附法由于其工艺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共价有机框架(COF)是一种新型的结晶多孔聚合物,良好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使... 由重金属离子引起的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各种现有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中,吸附法由于其工艺简单、效率高等特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共价有机框架(COF)是一种新型的结晶多孔聚合物,良好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成为水处理领域较为前沿的吸附材料之一,在去除重金属离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综述全面介绍了COF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及吸附机理,总结和展望了COF材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设计和制造用于重金属离子去除的COF材料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提升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极限浓度调控效果
15
作者 朱彦辉 朱易春 +2 位作者 刘祖文 田帅 李鑫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6,共7页
以污泥基质降解速率(vCOD)、胞外聚合物(EPS)和酶活性(DHA)等变化为评价指标,探究了不同进水Cu(Ⅱ)浓度下低强度超声波提高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耐受性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污泥微生物对Cu(Ⅱ)的耐受性。随着进... 以污泥基质降解速率(vCOD)、胞外聚合物(EPS)和酶活性(DHA)等变化为评价指标,探究了不同进水Cu(Ⅱ)浓度下低强度超声波提高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耐受性影响的效应。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污泥微生物对Cu(Ⅱ)的耐受性。随着进水Cu(Ⅱ)浓度升高,超声组与对照组vCOD均下降,但超声组vCOD下降幅度更缓。超声组和对照组进水Cu(Ⅱ)浓度与污泥基质降解速率抑制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拟合得到IC_(50)分别为94.62 mg/L和88.85 mg/L,表明低强度超声波能够提高厌氧污泥对Cu(Ⅱ)的抑制阈值。进水Cu(Ⅱ)浓度为1 mg/L时,超声组与对照组EPS含量略有提高,而后随着Cu(Ⅱ)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但超声组比对照组EPS含量更高,可能是低强度超声波通过促进污泥分泌更多的EPS降低了Cu(Ⅱ)的生物毒性。此外,超声组的DHA活性比对照组提高了3.95%~36.31%。因此,通过低强度超声波可以提高厌氧污泥对重金属Cu(Ⅱ)的耐受性,从而维持污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超声波 厌氧污泥 重金属Cu(Ⅱ) 脱氢酶活性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改性纳滤膜在富集回收稀土离子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代武川 张鑫 李新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61,66,共5页
离子型稀土乃国家战略资源,研究浸矿尾水中离子型稀土的富集回收具有重大意义。采用实验室自制的氧化石墨烯(GO)改性纳滤膜和未改性纳滤膜分别对浸矿尾水中离子型稀土进行富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膜在进料流量为5~6 L/min、操作压力为0.... 离子型稀土乃国家战略资源,研究浸矿尾水中离子型稀土的富集回收具有重大意义。采用实验室自制的氧化石墨烯(GO)改性纳滤膜和未改性纳滤膜分别对浸矿尾水中离子型稀土进行富集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膜在进料流量为5~6 L/min、操作压力为0.6~0.8 MPa时,对离子型稀土的富集呈现最佳状态,而且GO改性纳滤膜对离子型稀土的富集效果优于未改性纳滤膜。且在最佳操作条件下,未改性纳滤膜和GO改性纳滤膜的水通量分别为15.5~37.35、23.3~48.3 L/(m^(2)·h);两种纳滤膜对浸矿尾水中稀土离子的截留率分别可达73.4%~89.6%,82.3%~99.2%。通过抗污染性能研究得出,GO改性纳滤膜在持续运行16 h后的纯水通量恢复率约高出未改性纳滤膜16.6%,说明经过GO改性的纳滤膜拥有更强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改性纳滤膜 稀土离子 富集回收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法从硫氰酸盐浸金液回收金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曾超聪 张广盛 +4 位作者 吴为荣 黄万抚 李新冬 王泽凯 刘观发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针对硫氰酸盐浸金液金回收效率低且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电沉积法从硫氰酸铵浸金液中回收金。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阳极材料、阴极材料、极间距、槽电压、溶液pH值和温度对金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墨棒作阳极、自制电极作阴极,在极间距... 针对硫氰酸盐浸金液金回收效率低且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电沉积法从硫氰酸铵浸金液中回收金。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阳极材料、阴极材料、极间距、槽电压、溶液pH值和温度对金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墨棒作阳极、自制电极作阴极,在极间距为10 mm、槽电压为4 V、溶液pH=12和温度为35℃的条件下,电解2 h,金沉积率达到98.95%。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槽电压、溶液pH值与溶液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金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金沉积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槽电压>溶液pH值>溶液温度,并建立了电沉积金响应面回归模型。在槽电压为4.10 V、溶液pH=12.40和温度为39.58℃的最佳条件下,模型预测值为99.06%,试验平均值为99.04%,二者结果非常接近,证明该模型能够对金沉积率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本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硫氰酸盐提金工艺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盐浸金液 电沉积法 电极材料 金沉积率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