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1
作者 刘玉宝 宋志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2
作者 雷佳佳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客家刺绣纹样的数字化再设计研究
3
作者 温芳 陈艺 罗坤明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72-481,共10页
目的明确赣南客家刺绣纹样数字化再设计的方向与策略,通过数字化手段,快速衍生出具有丰富艺术效果的图案设计,促进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传统工艺与文化在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转型,文化产业逐步步入数字时代,借助数字技术可以... 目的明确赣南客家刺绣纹样数字化再设计的方向与策略,通过数字化手段,快速衍生出具有丰富艺术效果的图案设计,促进赣南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传统工艺与文化在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转型,文化产业逐步步入数字时代,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创新性地生成符合用户偏好的刺绣图案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格迁移算法的刺绣图案设计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残差网络(ResNet)对赣南客家刺绣纹样进行图像识别实验,建立图像识别模型;其次,CycleGAN(循环一致对抗生成网络)被应用于构建赣南客家刺绣纹样设计方案生成模型,该模型可以自动生成符合特定风格要求的创新图案,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设计感;最后,设计师以创作图像为灵感来源,参与生成图像的详细调整,设计出具有各种风格特征的刺绣图案。结论此方法可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刺绣纹样开发中的应用,为刺绣纹样的创作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新材料,促进赣南客家刺绣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客家刺绣 数字化 风格迁移技术 图像识别 再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分析——评《中国好设计-绿色低碳创新设计案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4-I0005,共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红色文创产品是一种通过体现红色文化元素、传播核心价值观念的创意产品。针对这一背景,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红色文创产品之间的关系和设计策略,具...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红色文创产品是一种通过体现红色文化元素、传播核心价值观念的创意产品。针对这一背景,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红色文创产品之间的关系和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核心价值观念 创意产品 文创产品设计 绿色低碳 创新设计案例 策略分析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猫椅》文创设计
5
作者 杨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6-I0016,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传统村落祠堂功能演变与动力机制——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颖敏 李晴 +1 位作者 廖望 曾献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祠堂功能及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祠堂功能演变经历了传统祭祀与乡村教学向工业生产的功能演变(1978-2000年)、工业生产功能褪去与传统祭祀有序复兴(2000-2012年)、传统祭祀向红色旅游功能提档升级(2012年至今)3个阶段;祠堂的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经历了脱节-错位-对应,并带动祠堂周边传统建筑与空间的成片开发、多样功能植入与活化利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弱势方利用垂直尺度、水平尺度、表达尺度重构卢氏宗祠所处的尺度,转变了强弱势双方的权力关系,推动祠堂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了多元主体下的乡村治理理论,也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政治 祠堂 功能演变 动力机制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离子和铵离子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邹志强 黄李金鸿 +3 位作者 李新冬 肖文刚 钱艳涛 黄万抚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6,60,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La^(3+)和NH_(4)^(+)在高岭石(001)面和(00⁃1)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La^(3+)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高岭石表面,NH_(4)^(+)除静电作用外,还存在氢键作用,比La^(3+)有更多的电子转...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La^(3+)和NH_(4)^(+)在高岭石(001)面和(00⁃1)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La^(3+)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高岭石表面,NH_(4)^(+)除静电作用外,还存在氢键作用,比La^(3+)有更多的电子转移到高岭石表面上。离子在高岭石(001)面的吸附能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序为:La^(3+)>NH_(4)^(+)>H_(2)O;离子在高岭石(00⁃1)面的吸附能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序为:NH_(4)^(+)>La^(3+)>H_(2)O。La^(3+)更容易吸附在(001)面上,而NH_(4)^(+)更容易吸附在(00⁃1)面上。采用硫酸铵作浸出剂时,浸出剂浓度需要提高到一定值才能使吸附在高岭石(001)面上的La^(3+)等稀土离子被有效地交换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 稀土 原地浸矿 镧离子 铵离子 高岭石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吸附稀土离子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斌全 郏江辉 +2 位作者 李新冬 黄万抚 黄李金鸿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3,共5页
传统工艺难以从水溶液中回收稀土离子,造成稀土资源的严重浪费。改性生物炭因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使其被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吸附法是有前途的回收方法,总结了生物炭的原料性质及改性方法,探讨了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 传统工艺难以从水溶液中回收稀土离子,造成稀土资源的严重浪费。改性生物炭因来源广泛、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使其被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吸附法是有前途的回收方法,总结了生物炭的原料性质及改性方法,探讨了改性生物炭对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吸附机理及应用研究,最后展望了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稀土元素 应用研究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改性油茶果壳生物炭及其吸附钕的研究
9
作者 黄家驹 黄李金鸿 +4 位作者 张斌全 包罗 钟招煌 李新冬 黄万抚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为解决油茶果实生产加工中所产生的副产物——油茶果壳的堆积和焚烧污染问题,并协同解决稀土元素钕的高效、低成本回收问题。以废弃油茶果壳为原料,磷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了磷酸改性油茶果壳生物炭(PBC),通过SEM-EDS、FTIR、... 为解决油茶果实生产加工中所产生的副产物——油茶果壳的堆积和焚烧污染问题,并协同解决稀土元素钕的高效、低成本回收问题。以废弃油茶果壳为原料,磷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热解法制备了磷酸改性油茶果壳生物炭(PBC),通过SEM-EDS、FTIR、BET、Zeta电位、XPS等表征方法探讨了油茶果壳生物炭改性前后的形貌特征及吸附机理,同时进行了Nd^(3+)的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油茶果壳生物炭比表面积明显增大,孔隙结构更加复杂,且表面引入了含磷官能团;PBC对Nd^(3+)的吸附过程在6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0.717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且属于吸热反应;PBC在pH=6的条件下吸附量达到最大;共存阳离子(NH_(4)^(+)、Na^(+)、K^(+)、Ca^(2+)、Zn^(2+))对PBC吸附Nd^(3+)的影响不大,吸附量可维持在最大吸附量的70%以上;5次吸附-解吸试验表明,PBC的吸附性能可保留最初吸附量的60%以上。PBC对Nd^(3+)的吸附机理主要包括孔隙填充、表面络合、静电吸引、π—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磷酸改性油茶果壳生物炭是一种制作简单、绿色环保、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可用于绿色高效回收稀土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生物炭 稀土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中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晓 黄颖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7,共11页
县域是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2020年中国5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 县域是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2020年中国5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看,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原中央苏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领先、川陕革命老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次之、左右江革命老区最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原中央苏区,低值区多聚集在省界区域和左右江革命老区。(2)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分析,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征,且主体功能定位与其优势维度显著相关,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缩小主体差异的重要路径。(3)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区域发展,3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尚未形成共性驱动因素,但以人均GDP、人力资本和劳动人口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因素驱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为促进革命老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也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差异化的革命老区振兴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革命老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晓 黄颖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63,共10页
以5个国家重点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五大革命老... 以5个国家重点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五大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川陕革命老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内部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新的核心-边缘结构。(2)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共享发展维度驱动效应显著,是影响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其他各维度均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地域差异明显。(3)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是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但不同区域的驱动效应不同。此外,工业化水平因素也在原中央苏区、川陕老区、陕甘宁老区和左右江老区具有较强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低空经济研究脉络与进展评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望 曹小曙 +1 位作者 袁立洋 钟志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7-953,共17页
作为21世纪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然而,目前无人驾驶主导下的低空经济研究仍处于成长期,其人文化转向亦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国内外已有成果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推动低空经济... 作为21世纪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然而,目前无人驾驶主导下的低空经济研究仍处于成长期,其人文化转向亦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国内外已有成果进行回顾和评述,以推动低空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发展。文章基于WebofScience(WOS)、Scopus和CNKI数据库中以低空经济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据,借助CiteSpace对国内外低空经济研究发文情况、研究内容与研究脉络进行全面梳理,进而分析概括其发文特征、主题内容以及各阶段特点和趋势。结果表明:1)国内外低空经济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研究团队虽已初步显现,但跨机构的学术联系较少,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2)国内外低空经济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特征有所差别,但前期均以通用航空为研究主线,2010年后转为无人机主导下的新时代低空经济研究。3)现阶段低空经济研究中,外文文献注重对无人机机型及其工程技术、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无人机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探讨,中文文献更侧重于对低空空域改革、无人机体系建构及其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的反思与总结;4)自然空间的人文化转向是成长期低空经济研究的重要特点,但目前国内有关低空经济人文化转向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建议学者建立适合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实践的科学体系,扩张研究视角与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加强学者间的广泛沟通和交流,推动多样化和多元化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网络的形成;深入挖掘低空经济研究中人地关系思想与空间组织理念,综合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多元视角对无人机智能化、协同化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无人机产业链、无人机相关配套设施、市场消费与公众态度等内容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研究脉络 进展评述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稀土产业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黄颖敏 张旭 +1 位作者 邹小华 黄蔷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98-1509,共12页
创新网络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对产业内不同价值链环节创新活动的空间差异研究还相对不足。文章基于价值链视角,采用2005—2021年中国稀土产业采矿冶炼、材料加工和终端应用环节专利合作数据,通过... 创新网络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对产业内不同价值链环节创新活动的空间差异研究还相对不足。文章基于价值链视角,采用2005—2021年中国稀土产业采矿冶炼、材料加工和终端应用环节专利合作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QAP回归,揭示了不同环节的创新网络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稀土产业创新网络规模与空间覆盖面随价值链向应用端延伸逐渐扩大,并在终端应用环节呈现“小世界”特征。2)中国稀土产业创新网络呈现鲜明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游采矿冶炼环节形成与中国稀土资源“北轻南重”空间分布相一致的南北分异格局;中游材料加工环节形成以北京、上海及新材料头部企业布局城市为主导的“放射状”格局;下游终端应用环节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城市为主导的“三角”格局。3)中国稀土产业创新网络主要受社会邻近、制度邻近和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不同环节受资源集聚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价值链 稀土产业 社会网络分析 QAP回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滤膜处理镧离子稀土废水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柳 黄万抚 +3 位作者 李新冬 黄李金鸿 包亚晴 袁佳彬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88,103,共5页
研究以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水相添加剂加入到哌嗪(PIP)水溶液中与均三苯甲酰氯(TMC)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纳滤膜,并用该膜处理镧离子稀土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改性膜的最佳比例质量分数为1.5% PIP、0.2% TMC、0.003% GQDs... 研究以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水相添加剂加入到哌嗪(PIP)水溶液中与均三苯甲酰氯(TMC)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复合纳滤膜,并用该膜处理镧离子稀土废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改性膜的最佳比例质量分数为1.5% PIP、0.2% TMC、0.003% GQDs。在 30 ℃、0.6 MPa 条件下,改性纳滤膜对镧离子稀土废水的综合处理效果最好,长时间运行后改性纳滤膜的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保持在 27.73 L/(m^(2)·h)和 97.31%。有望为今后纳滤膜处理稀土尾矿水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纳滤膜 稀土 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改性及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与回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柳 黄李金鸿 +1 位作者 黄万抚 包亚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5-98,102,共5页
介绍了改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阐述了改性碳纳米管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介绍了从环境中回收再生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并提出现存问题。
关键词 改性碳纳米管 水处理 二次污染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1 位作者 曹小曙 廖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91-2202,共12页
基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理念内涵,结合革命老区地方实践和地域特色,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编译出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科学构建了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例... 基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理念内涵,结合革命老区地方实践和地域特色,采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编译出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科学构建了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传承、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和资源为任务,推动经济发展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为路径;2)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城乡协调-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内外开放-红色文化”7个维度40项指标所构成;3)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且省域边界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4)创新驱动是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差异的重要来源,而生态文明对于现阶段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尚未体现足够的驱动力。研究对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扎根理论 地方实践 革命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廖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特征,省域边界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塌陷带”,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外开放区域不均衡态势显著;②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与各优势维度密切相关;③经济开放是各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驱动因素,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均受到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并未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服务质量对航空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望 曹小曙 +1 位作者 李涛 高兴川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11,共17页
文章立足于旅客心理感知,基于随机效用理论,运用SEM-Logit模型方法,探讨机场服务质量的关键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航空出行选择行为并不是对行为意向的简单线性扩展,作为机场服务质量的2个关键维度,强... 文章立足于旅客心理感知,基于随机效用理论,运用SEM-Logit模型方法,探讨机场服务质量的关键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航空出行选择行为并不是对行为意向的简单线性扩展,作为机场服务质量的2个关键维度,强制性流程服务是旅客在机场无可避免且耗费时间最长和最为繁琐的流程,在该过程中的优质服务水平和质量对旅客存在无形吸引力,特别对商务出行旅客在机场-航空公司方案的比选中存在显著影响;2)设施设备和环境虽然不是旅客普遍性考虑因素,但旅客对其感知差异明显表现在机场群内不同机场类型之间;3)预计起飞时间差异、机型、准点率、航班班次、航班价格等其他因素均存在显著影响,且抵达机场时间、航班飞行时间等时间成本是核心影响因素;4)旅客对航空公司类型并不存在明显偏好,但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入驻对区域机场竞争存在明显的抗风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群 机场服务质量 航空出行选择行为 旅客心理感知 SEM-Logit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视角下广州老年人步行距离阈值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9
作者 林琳 范艺馨 +3 位作者 杨莹 严程棋 曾娟 钟志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将老年人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组;活动目的地数量、个体特征、健康状况、建成环境感知和社会关系存在组别差异;心理健康、朋友关系、休闲性步行活动空间满意度是影响步行距离阈值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步行距离 阈值 行为序列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长者饭堂供需匹配的类型、差异及调整思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琳 肖纬 +2 位作者 顾敏煜 范艺馨 钟志平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1313,共13页
以广州市长者饭堂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度地图API、居民点POI、广州市为老综合服务平台等多源数据,综合考虑可达性和运营可行性,并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改进,通过转换测度结果和过程变量,刻画长者饭堂的供需匹配情景。研究发现:1)广州长者... 以广州市长者饭堂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度地图API、居民点POI、广州市为老综合服务平台等多源数据,综合考虑可达性和运营可行性,并对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改进,通过转换测度结果和过程变量,刻画长者饭堂的供需匹配情景。研究发现:1)广州长者饭堂在“行政单元全覆盖”推广下供需空间匹配度六成合格,形成平衡型、剩余型和短缺型的数量“631”结构;2)供给和需求的主体优势、空间分布错位,需求获取优势高于供给,空间呈现“内低外高—单中心圈层”供给结构与“南强北弱—多核网状”需求结构;3)出行优势中心两级分化,成为剩余型和短缺型的主要聚集地。主核心片内出现“老城中心洼地”和“黄埔高地”,外围行政区出现多个剩余小高地或短缺谷地。最后,为精准干预长者饭堂网点布局,提出存量提升、配对整合、存量精简等适宜不同空间关联条件的不匹配型优化思路,优先考虑强空间关联的剩余型和短缺型街道配对整合;以及直接提升、主动提升、被动提升的匹配型提升思路,实现广州长者饭堂全覆盖全匹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设施 长者饭堂 供需空间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