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Ⅲ):鸟纲
1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兰文军 邹思成 张彩霞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 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胁物种9种,近危种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列入CITES附录I和附录Ⅱ的有3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DG-F指数为0.884 7(DF=43.282 4,DG=4.991 5)。研究区单位面积内乔木数量、物种数和郁闭度,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按物种构成可大致分为:低山农林营作干扰亚区(海拔900 m以下),次生性植被(过渡性)亚区(海拔900~1 400 m),山顶原始植被亚区(海拔1 400 m以上)3个分布梯度。研究区在中国鸟类区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多样性特征 物种编目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报 被引量:14
2
作者 陶立奎 程义杰 陈晓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0-872,共3页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16种,占57.1%。该区以蛙科为优势科,其中又以臭蛙属和水蛙属为优势属。考察中发现了九龙棘蛙和武夷湍蛙两个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至此江西省两栖动物种类增至4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总科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新宇 袁荣斌 +1 位作者 雷平 兰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547-12548,12551,共3页
2013年6~10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总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标本鉴定和参考原有天蛾名录,确定保护区内天蛾共4亚科、19属、32种,其区系组成的特点为: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共12种,占总数的37.50%;古北界的种类较... 2013年6~10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总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标本鉴定和参考原有天蛾名录,确定保护区内天蛾共4亚科、19属、32种,其区系组成的特点为: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共12种,占总数的37.50%;古北界的种类较为罕见,仅有2种,占总数的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蛾总科 江西武夷山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荣斌 邹思成 +1 位作者 兰文军 徐新宇 《江西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7-39,60,共4页
利用GPS绕测,定位南方铁杉分布边界的坐标,输入GIS系统中绘制分布图并求算面积。发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2 000 m的阴坡或谷地,最大株胸径有127.0 cm,最高分布于海拔2 070 m,分布最低海拔1 105 m... 利用GPS绕测,定位南方铁杉分布边界的坐标,输入GIS系统中绘制分布图并求算面积。发现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方铁杉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2 000 m的阴坡或谷地,最大株胸径有127.0 cm,最高分布于海拔2 070 m,分布最低海拔1 105 m,自然更新良好,分布面积达1 560 hm2,全国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江西武夷山 GPS定位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淑玉 李剑萍 +1 位作者 郭洪兴 马晓怡 《南方林业科学》 2016年第6期41-45,共5页
高等植物是组成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通过总结近十几年的科研监测成果,以《中国高等植物》、《中国植物志》为依据,对江西武夷山保护区的高等植物名录进行编目整理,共统计到植物271科1 141属2 820种,其中比重最大的为被子植物15... 高等植物是组成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通过总结近十几年的科研监测成果,以《中国高等植物》、《中国植物志》为依据,对江西武夷山保护区的高等植物名录进行编目整理,共统计到植物271科1 141属2 820种,其中比重最大的为被子植物152科858属2 255种,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56.09%、75.20%、79.96%。参照新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新增5个国家Ⅱ级、106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科23属26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科92属14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多样性组成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蛛网萼群落的发现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夷仙 袁荣斌 +2 位作者 程英 郭洪兴 程松林 《南方林业科学》 2016年第2期67-68,72,共3页
2015年9月1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蛛网萼,使武夷山脉(江西部分)蛛网萼分布记录达到5个县域,成为国内蛛网萼分布最广泛的山地。初步观察提示蛛网萼枝条有较好的根萌生能力,为做好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提供新思路。建议... 2015年9月1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蛛网萼,使武夷山脉(江西部分)蛛网萼分布记录达到5个县域,成为国内蛛网萼分布最广泛的山地。初步观察提示蛛网萼枝条有较好的根萌生能力,为做好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提供新思路。建议在做好现有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开展武夷山区蛛网萼资源专项调查和各地理群落蛛网萼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萼 新发现 武夷山脉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物名录增补 被引量:7
7
作者 程松林 吴淑玉 +1 位作者 钟志宇 毛夷仙 《江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40-43,52,共5页
经过近7 a的调查并结合文献检索,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动物记录180种,其中:模式标本种20种、文献记载中国新纪录4种、江西省新纪录31种,腹足纲(Gastropoda)和软甲纲(Malacostraca)物种为保护区首次进行科学记录。
关键词 动物名录 增补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Ⅰ):两栖纲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松林 程林 +1 位作者 郭洪兴 方毅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4期67-69,共3页
截止2021年底,保护区记录有两栖纲动物2目9科23属33种,大鲵、沼蛙、竹叶蛙3个物种在2008年以来的调查中没有记录到。在33种两栖纲物种中,有13种属于地模种群,占物种数的39.39%;18种为中国特有种,占物种数的54.55%;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截止2021年底,保护区记录有两栖纲动物2目9科23属33种,大鲵、沼蛙、竹叶蛙3个物种在2008年以来的调查中没有记录到。在33种两栖纲物种中,有13种属于地模种群,占物种数的39.39%;18种为中国特有种,占物种数的54.55%;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物种5种,近危种6种,未评估1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种4种,2个数据缺乏物种。DG-F指数为0.4394(DF=5.4307,DG=3.0447)。建议进一步加强保护地的两栖动物资源动态监测和濒危物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多样性特征 物种编目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Ⅱ):爬行纲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松林 袁荣斌 +2 位作者 徐新宇 吴淑玉 邹志安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75-78,共4页
截止2021年底,保护区记录有爬行纲动物2目11科40属63种,乌龟(Mauremys reevesii)、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蹼趾壁虎(Gekko subpalmatus)、铜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中国石龙子(Plestiodon chinensis)、宁波滑蜥(Scincella m... 截止2021年底,保护区记录有爬行纲动物2目11科40属63种,乌龟(Mauremys reevesii)、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蹼趾壁虎(Gekko subpalmatus)、铜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中国石龙子(Plestiodon chinensis)、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钝尾两头蛇(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中国水蛇(Enhydris chinensis)、紫沙蛇(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横纹斜鳞蛇(Pseudoxenodon bambusicola)、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渔游蛇(Xenochrophis piscator)12个物种,尚未见到确切的实地采集信息。63种爬行纲物种中,铅山壁虎(Gekko hokouensis)为地模种群,另有12种模式标本产自与研究区紧邻的福建武夷山区域;12种为中国特有种、占物种数的19.05%;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胁物种18种,近危种5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种3种。DG-F指数为0.6042(DF=5.9128,DG=3.5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多样性特征 物种编目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勇 张琪 +2 位作者 袁荣斌 林贵兵 徐艳琴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裸子植物6科14属20种;被子植物173科659属1256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98种。并发现江西地理新分布药用植物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记录 自然保护区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垂直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矫恒盛 钟志宇 +2 位作者 程林 方毅 程松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木树种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3种生活型,其中常绿阔叶树85种、落叶阔叶树59种、针叶树5种。研究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400~1800m,1800m以上为山顶矮林。②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是: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成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Cody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Jaccard相似系数与海拔梯度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多样性 海拔梯度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初报 被引量:14
12
作者 方毅 胡殿明 刘仁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33-35,共3页
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的过渡地区,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此次报道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地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结果,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 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的过渡地区,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此次报道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地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结果,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本次调查采集了200多份大型真菌标本,经鉴定,这些真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16科,共4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子菌 真菌分类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种群生物学及海拔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程松林 毛夷仙 +3 位作者 胡尔夷 雷平 袁荣斌 邹思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4月—2014年12月,在研究区布设总长度约80 km的调查样线7条。2)繁殖季节前期套脚捕捉法。于2006年2月、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捕捉标记黄腹角雉个体26只。3)红外相机照相法。2010年4月—2014年8月,选择82个地点安装红外线触发照相机,每个位点监测时间不少于8个月。【结果】1)黄腹角雉繁殖前期,雄性成年个体体质量为1 210~1 500 g(n=15)、体长470~600 mm(n=5),雌性体质量1030~1 384 g(n=7)、体长390~492 mm(n=5)。2)样线调查法性别比为雌∶雄=1∶1.26,该方法易将雄性亚成体误判为雌性;捕捉标记法雌∶雄=1∶2.25,由于繁殖季节雄性黄腹角雉防御性行为明显增强,可能导致雄性被捕获率高;红外相机照相法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仔细分辨来减少性别的误判,其雌∶雄=1∶1.60的结果应当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3)根据照片确认的131只黄腹角雉,其中雄性成体47只、亚成体20只,雌性成体29只、亚成体13只,幼鸟22只,结合黄腹角雉的性成熟年龄和预期寿命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黄腹角雉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假设被拍摄个体占实际种群数量的1/4,则研究区黄腹角雉繁殖群应大于100对。4)红外相机监测显示,研究区海拔1600~1 800 m处的森林是黄腹角雉的核心分布区,这一区域拍摄到黄腹角雉的有效机位数占93.33%、个体数占总数的39.69%,海拔1 200~1 400 m、1 400~1 600 m和1 800~2 000 m范围的有效机位介于58.33%~69.23%之间,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12.98%、22.90%、16.03%,海拔800~1 000 m、1 000~1 200 m、2 000 m以上范围的3个海拔梯度有效机位数介于20%~40%之间,累计拍摄到的个体数占总数的8.40%,海拔800 m以下没有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结论】研究区内保存有国内目前已知最大的黄腹角雉种群。进一步加强种群的研究监测,对维护这一全球性濒危雉类的安全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雉类 黄腹角雉种群 性别比 年龄结构 海拔分布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苗春 祝于红 +5 位作者 袁荣斌 邹志安 胡茂林 胡绍平 尹宏 严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赣州市信丰县东部,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2015年7月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开展初步调查,共记录鱼类3目6科13种,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占53.8%。其中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宽鳍鱲Zac... 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赣州市信丰县东部,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2015年7月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开展初步调查,共记录鱼类3目6科13种,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占53.8%。其中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a为优势种,其体长分别以4~9cm、5~8cm和5~9cm为主。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46、2.02和0.57,各采样点间有一定差异,总体随海拔升高而下降。ABC曲线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盆山自然保护区 鱼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保护区野生葡萄科植物种质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林 吴淑玉 +1 位作者 方毅 程英 《南方林业科学》 2015年第6期21-23,26,共4页
采用样线调查方法,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葡萄科野生植物共有5属27种,分析这些植物特有的经济价值。为开发该区葡萄科野生植物资源和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野生葡萄科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自然保护区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松林 程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阐述江西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存在问题 对策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华木莲在江西武夷山迁地保护的生长观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林 吴淑玉 +4 位作者 方毅 程英 俞志雄 宋庆妮 杨清培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迁地保护是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华木莲的生态适应性,2003年从江西农业大学迁地移栽1年生华木莲幼苗至江西武夷山不同海拔850 m(1号样地)、900 m(2号样地)、950 m(3号样地)、1 150 m(4号样地)生境,并观测其生长与开花过... 迁地保护是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华木莲的生态适应性,2003年从江西农业大学迁地移栽1年生华木莲幼苗至江西武夷山不同海拔850 m(1号样地)、900 m(2号样地)、950 m(3号样地)、1 150 m(4号样地)生境,并观测其生长与开花过程。结果发现:(1)华木莲在1-4号样地的成活率分别为90%、90%、70%和60%;(2)各样地2~3年生幼苗株高、地径和侧枝数差异不明显,但4~6年生幼树生长速度不同,4号样地的6年生幼苗高度、地径显著高于1-3号样地;(3)1-3号样地植株每年展叶期较早于4号样地3~7 d,且2号样地华木莲已开花,始花年龄为16 a。这表明江西武夷山可作为珍稀植物华木莲的迁地保护地,但华木莲在不同海拔生境下的生长状况和物候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活率 高生长 物候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祝于红 应国庆 《江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53-55,共3页
从国际环境法理论、自然保护区以及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完善的角度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立法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生长规律及更新困难的原因解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祁红艳 金志农 +4 位作者 杨清培 袁荣斌 裘利洪 施建敏 欧阳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3,208,共8页
为了解珍稀植物南方铁杉的生长过程及林下更新困难的原因。在南方铁杉森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层次树木进行树干解析,分别研究林冠层、下木层南方铁杉生长过程。结果发现:(1)在成熟林中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为了解珍稀植物南方铁杉的生长过程及林下更新困难的原因。在南方铁杉森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层次树木进行树干解析,分别研究林冠层、下木层南方铁杉生长过程。结果发现:(1)在成熟林中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呈"倒金字塔"形,林冠层数量较多,林下幼苗幼树较少,自然更新困难;(2)南方铁杉生长较为缓慢,林冠层与下木层最大树高生长量分别仅为0.286、0.315 m/a,最大胸径生长量仅为0.453、0.286 cm/a,最大树积生长量仅为0.033、0.007 m3/a;(3)与林冠层相比,下木层南方铁杉除树高生长外,胸径、材积的最大连年生长年龄分别提前了39 a、42 a,数量成熟年龄分别提前了64 a和59 a,而且其树高、胸径与材积3者的速生生长时间都明显短缩。这些结果说明生长缓慢、林下受压"早衰"是南方铁杉林下更新困难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南方铁杉的就地保护和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生长规律 林下更新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中亚热带南方铁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斌 赵家豪 +2 位作者 关庆伟 薛建辉 郭英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359-7372,共14页
长期监测型固定样地是研究物种分布格局、群落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森林生态系统特征、过程与机理的重要平台。我国亚热带地区已建立的森林固定样地多为阔叶林类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十分有限。按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 长期监测型固定样地是研究物种分布格局、群落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森林生态系统特征、过程与机理的重要平台。我国亚热带地区已建立的森林固定样地多为阔叶林类型,而针叶(阔叶混交)林类型十分有限。按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大型森林固定样地的建设规范,于2014年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800 m左右的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天然种群分布区域建立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6.4 hm^2固定样地。木本植物调查结果表明:(1)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有29科53属89种,显著低于我国亚热带阔叶林样地平均水平,但显著高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样地平均水平;(2)在区系组成上,科以热带成分为主,而属以温带成分为主;(3)样地内独立个体数密度为2252株/hm^2,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平均水平相当,但显著低于亚热带阔叶林平均水平;(4)胸高断面积为37.89 m^2/hm^2,与亚热带阔叶林样地平均水平相当,但显著低于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平均水平;(5)群落成层现象显著,优势种明显,多度排名前4位的物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55%,而排名后40的物种仅占1%;(6)群落总径级结构呈倒"J"型分布,其中胸径≤10 cm的小径木占总个体数的76.9%,而胸径>30 cm的大径木仅占5.3%;(7)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有偏正态分布和"L"型分布等类型,但它们的种群在空间上均呈现显著的聚集分布特征;(8)南方铁杉虽然是群落现阶段最重要的优势种,但它的种群更新缓慢。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该样地对中国森林多样性监测以及南方铁杉种群保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固定样地 植物区系 群落动态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