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服装起源的再研究
被引量:16
- 1
-
-
作者
李斌
杨振宇
李强
袁大鹏
-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编辑部
江西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105,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ZH079)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Q086)
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计划项目(武纺大科[2016]3号)
-
文摘
服装起源问题一直是服装文化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三条研究路线的困境分析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章将古汉字字源学与哲学二维融合来深入研究服装起源的本质。研究表明:从古汉字字源学研究路线上看,与服装相关的古汉字可以映证服装源于携带工具的客观需要,并且其材质为皮质;从哲学研究路线上看,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服装的雏形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携带工具的原始皮质腰带,它是原始人类提高生存几率的重要工具,而成型的服装又是原始人类走出非洲,扩展生存空间的基础。
-
关键词
服装
进化
工具
起源
甲骨文
-
Keywords
clothing
evolution
tools
origin
oracle
-
分类号
TS941.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黄道婆文化的再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刘安定
李斌
李强
杨振宇
-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编辑部
江西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7,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ZH07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810495002)
-
文摘
针对目前黄道婆文化研究推论性的困境和缺陷,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从黄道婆文化的本质、内核、外延三个维度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黄道婆文化的本质为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其内核是乌泥泾棉纺织技术,该纺织技术是由黄道婆在黎族棉纺织技术的基础上,直接运用、改良黎族棉花加工与纺纱技术,创新式地将汉族丝织行业的整经、制纬工艺及麻织行业的织造工艺运用到棉织技术上。同时,黄道婆文化的外延则为长三角地区地域文化。另一方面,黄道婆文化是在乌泥泾棉纺织技术、棉纺织文化与长三角地区风俗互动的过程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
-
关键词
黄道婆文化
地方性知识
染织
黎族纺织技术
乌泥泾纺织技术
-
Keywords
Huang Daopo culture
local knowledge
dyeing and weaving
Li’s textile technology
textile technology of Wunijing
-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贾卡织机的再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斌
李强
-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编辑部
江西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78,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ZH08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Q096)
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计划(武纺大科〔2016〕3号)
-
文摘
当前绝大多数文献关于贾卡织机的描述过于简单,不利于读者、研究者理解这一纺织技术史上最重要的机械发明之一。基于多年来对贾卡织机的文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认为崔崐圃教授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纹织设计学》一书对贾卡织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而该书快要绝迹于中国各大图书馆,应该引起纺织技术史界注意。此外,该书关于布启织机、法尔康织机的提花装置有一些地方存在着表述错误,不更正不利于后世学人对贾卡织机的理解。故文章对贾卡织机的变迁发展进行比较详细、系统的考辨性研究,以期客观地表征这一伟大的纺织机械发明。研究还发现:从莱尼织机提花装置图来看,纹板图应该当时已经出现,即织物上机图已经出现;沃康松织机奠定了贾卡织机的外形特征和自动化设计的原理;贾卡织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后经历布启织机、法尔康织机、莱尼织机、沃康松织机的启发,缺少哪一个中间环节都会影响贾卡织机的发明。
-
关键词
贾卡织机
布启织机
法尔康织机
莱尼织机
沃康松织机
变迁发展
考辨
-
Keywords
Jacquard loom
Bouchon loom
Falcon loom
Reynier loom
Vaucanson loom
change development
textual criticism
-
分类号
TS103.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清代长三角地区丝织业行会社会功能研究
- 4
-
-
作者
赵丹彤
赵红艳
李斌
-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江西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122,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ZH079)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495002)
-
文摘
基于清代长三角地区丝织业碑刻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前人有关行会的研究成果,从丝织业行会的社会功能及其成因两方面揭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无法向前发展的本源。研究表明:首先,清代长三角地区丝织业行会具有制定丝织行业内部管理办法、执行行业内一致对外的职能、实施丝织行业救助捐资策略、统一丝织行业市场行为规范、促进丝织文化的形成这五大社会功能;其次,清代长三角地区丝织业行会五大社会功能形成的原因,在于行会与官府之间既互相利用又互相防范的复杂关系;最后,清代中国丝织业资本主义萌芽未能茁壮发展,与长三角地区丝织业行会的社会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关键词
清代
长三角地区
丝织业
行会
社会功能
-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silk weaving industry
guild
social function
-
分类号
TS941.1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缂丝起源与传播的问疑
被引量:14
- 5
-
-
作者
李斌
李强
黄琳
-
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编辑部
江西服装学院服饰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79,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ZH085)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Q096)
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级项目培育计划(武纺大科[2016]3号)
-
文摘
缂丝的起源与其传播路径在纺织史学界存在着一些争论。运用文献研究与纺织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的工艺、传播过程及其称谓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认为:缂丝与织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缂丝是一种织物类型,织成则是一种成品织造形式和设计手段。缂丝并不直接源于织成,反而是缂丝促进了织成织物范畴的扩大,丰富了织成织物;缂丝工艺是由西域汉族织匠在融合丝纺工艺与缂毛工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代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定州缂丝"中的"定州"指的是河北定州而非甘肃武威;缂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缂丝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
关键词
缂丝
工艺起源
传播路径
织成
缂毛
文献研究
纺织考古
-
Keywords
K'o-ssu
the origin of technologies
propagation path
Zhicheng
the craft of wool tapestry
document research
textile archaeology
-
分类号
TS97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