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茶芎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蒋诗毅
秦倩
+4 位作者
董燕婧
彭羽欣
徐葱茏
张江山
张寿文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5期851-859,共9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茶芎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茶芎低、中、高剂量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茶芎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茶芎低、中、高剂量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相应的药物或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0.5 h,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复制偏头痛模型,对照组大鼠同期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分段记数法,从模型复制起,记录造模后的大鼠0~60 min内挠头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和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五羟色胺(5-HT)含量。苏木素-伊红(HE)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尼氏体数目。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偏头痛大鼠PI3K/Akt和MAPK相关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挠头次数显著增多(P<0.001),血清ET含量降低、NO含量升高,脑组织5-HT含量降低、TNF-α含量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血管有显著扩张,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神经元胞体内尼氏小体较少,阳性细胞比例降低,脑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p-PI3K、pAkt、p-P38及p-JNK蛋白质表达上调(P<0.05),PI3K、Akt、ERK、P38及JNK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茶芎给药组大鼠挠头次数减少(P<0.05),ET、5-HT含量升高,NO、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管扩张程度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尼氏小体数量增多,阳性细胞比例升高,脑组织的pPI3K、p-Akt、p-ERK、p-P38及p-JNK蛋白质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PI3K、Akt、ERK、P38及JNK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茶芎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偏头痛,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偏头痛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茶芎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蒋诗毅
秦倩
董燕婧
彭羽欣
徐葱茏
张江山
张寿文
机构
江西
中医药大学
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5期851-859,共9页
基金
江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JXARS-11)
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23BSZR025)。
文摘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茶芎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茶芎低、中、高剂量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6只。各组灌胃相应的药物或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后0.5 h,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复制偏头痛模型,对照组大鼠同期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采用分段记数法,从模型复制起,记录造模后的大鼠0~60 min内挠头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和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五羟色胺(5-HT)含量。苏木素-伊红(HE)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尼氏体数目。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偏头痛大鼠PI3K/Akt和MAPK相关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挠头次数显著增多(P<0.001),血清ET含量降低、NO含量升高,脑组织5-HT含量降低、TNF-α含量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血管有显著扩张,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神经元胞体内尼氏小体较少,阳性细胞比例降低,脑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p-PI3K、pAkt、p-P38及p-JNK蛋白质表达上调(P<0.05),PI3K、Akt、ERK、P38及JNK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茶芎给药组大鼠挠头次数减少(P<0.05),ET、5-HT含量升高,NO、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管扩张程度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尼氏小体数量增多,阳性细胞比例升高,脑组织的pPI3K、p-Akt、p-ERK、p-P38及p-JNK蛋白质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PI3K、Akt、ERK、P38及JNK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茶芎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偏头痛,其机制与调控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茶芎
偏头痛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Keywords
Chaxiong
migraine
PI3K/Akt
MAPK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探讨茶芎对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蒋诗毅
秦倩
董燕婧
彭羽欣
徐葱茏
张江山
张寿文
《中国现代中药》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