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烈山窑窑变釉瓷的工艺特征及呈色机理研究
1
作者 王静云 许雅健 +2 位作者 陈超 方涛 李其江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烈山窑址发掘是陶瓷考古中一次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出土瓷器以白瓷、青釉瓷、黄釉瓷和酱釉瓷为主,少量三彩器,其中部分青釉瓷、深色釉瓷上出现窑变现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热膨胀仪等测试设备,对烈山... 烈山窑址发掘是陶瓷考古中一次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出土瓷器以白瓷、青釉瓷、黄釉瓷和酱釉瓷为主,少量三彩器,其中部分青釉瓷、深色釉瓷上出现窑变现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热膨胀仪等测试设备,对烈山窑出土的北宋、金代窑变釉标本进行了胎釉化学元素组成、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烈山窑窑变釉标本采用沉积性黏土为制胎原料;釉主要属于钙釉,其原料为初级阶段的釉灰(烧炼淘洗的石灰石)和不同于制胎原料的高铁低钛沉积性黏土。釉中SiO_(2)/Al_(2)O_(3)高摩尔比,以及P_(2)O_5、Fe_(2)O_(3)和SiO_(2)强烈不混溶是积釉或流釉处分相结构形成的原因;分相结构不仅形成了非晶结构色,也影响了化学色,因此烈山窑窑变区域的呈色是结构色和化学色相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山窑 一元配方 窑变釉 分相 呈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