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1
作者
王春英
罗玉霞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地表可渗透性反应墙运行初期氨氮最高消减率为87.65%,pH最高提升1.24,运行6个月后仍可拦截泥沙90.38%,有效发挥了调蓄水量、拦截泥沙、消减氨氮和提升pH的作用;渗滤耦合生物处理系统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为离子型稀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源头淋洗
可渗透反应墙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的淋洗去除
被引量:
3
2
作者
罗玉霞
邹志强
+4 位作者
吴青波
杨有威
谢心怡
潘家豪
王春英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60,共11页
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其经原地浸矿的模式开采后,导致矿体中残留大量氨氮,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氨氮超标。以实验室柱淋洗模拟原位淋洗,探究去除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后残留氨氮的可行性:...
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其经原地浸矿的模式开采后,导致矿体中残留大量氨氮,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氨氮超标。以实验室柱淋洗模拟原位淋洗,探究去除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后残留氨氮的可行性:以木质素磺酸钙(C_(20)H_(24)CaO_(10)S_(2))、硫酸镁(MgSO_(4))和清水为淋洗剂,考察氨氮淋洗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淋洗剂浓度和淋洗速度优化淋洗条件;筛选淋洗方式并分析其对土壤不同结合态氨氮、pH值、有机质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_(20)H_(24)CaO_(10)S_(2)和MgSO_(4)最佳淋洗浓度均为8 g/L;在1 mL/min的淋洗速度下,其对实际土壤中氨氮的淋出率分别为78.33%和92.16%,分别在第10个孔隙体积和第8个孔隙体积时低于15 mg/L的稀土尾水直接排放标准(DB 361016—2018);相较于清水淋洗,C_(20)H_(24)CaO_(10)S_(2)和MgSO_(4)主要淋洗脱除土壤中占比重较高的交换态氨氮;而C_(20)H_(24)CaO_(10)S_(2)淋洗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提升;经不同淋洗方式筛选,C_(20)H_(24)CaO_(10)S_(2)和MgSO_(4)浓度比为1∶1的复合淋洗剂能高效处理土壤氨氮、有效调节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有利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土壤的氨氮治理以及矿山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土壤
氨氮淋洗
木质素磺酸钙
硫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1
作者
王春英
罗玉霞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机构
矿冶环境污染防控
江西
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江西挺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C1805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60025)。
文摘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地表可渗透性反应墙运行初期氨氮最高消减率为87.65%,pH最高提升1.24,运行6个月后仍可拦截泥沙90.38%,有效发挥了调蓄水量、拦截泥沙、消减氨氮和提升pH的作用;渗滤耦合生物处理系统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为离子型稀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源头淋洗
可渗透反应墙
末端治理
Keywords
ion-type rare earth
in-situ leaching of mine
source washing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end treatment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的淋洗去除
被引量:
3
2
作者
罗玉霞
邹志强
吴青波
杨有威
谢心怡
潘家豪
王春英
机构
江西
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江西
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赣州稀土矿业
有限公司
江西挺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0-16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805100)
江西理工大学清江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JXUSTJYX2016003)。
文摘
江西省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素有“稀土王国”之称,其经原地浸矿的模式开采后,导致矿体中残留大量氨氮,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氨氮超标。以实验室柱淋洗模拟原位淋洗,探究去除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后残留氨氮的可行性:以木质素磺酸钙(C_(20)H_(24)CaO_(10)S_(2))、硫酸镁(MgSO_(4))和清水为淋洗剂,考察氨氮淋洗效果;通过设置不同淋洗剂浓度和淋洗速度优化淋洗条件;筛选淋洗方式并分析其对土壤不同结合态氨氮、pH值、有机质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_(20)H_(24)CaO_(10)S_(2)和MgSO_(4)最佳淋洗浓度均为8 g/L;在1 mL/min的淋洗速度下,其对实际土壤中氨氮的淋出率分别为78.33%和92.16%,分别在第10个孔隙体积和第8个孔隙体积时低于15 mg/L的稀土尾水直接排放标准(DB 361016—2018);相较于清水淋洗,C_(20)H_(24)CaO_(10)S_(2)和MgSO_(4)主要淋洗脱除土壤中占比重较高的交换态氨氮;而C_(20)H_(24)CaO_(10)S_(2)淋洗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提升;经不同淋洗方式筛选,C_(20)H_(24)CaO_(10)S_(2)和MgSO_(4)浓度比为1∶1的复合淋洗剂能高效处理土壤氨氮、有效调节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有利于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土壤的氨氮治理以及矿山生态修复。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土壤
氨氮淋洗
木质素磺酸钙
硫酸镁
Keywords
ionic rare earth
in-situ leaching soil
ammonia nitrogen leaching
calcium lignosulfonate
magnesium sulphate
分类号
TF811 [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王春英
罗玉霞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的淋洗去除
罗玉霞
邹志强
吴青波
杨有威
谢心怡
潘家豪
王春英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