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奎仁石:一种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新矿物
1
作者 杨和雄 谷湘平 +3 位作者 谢先德 彭捷 R.B.Gibbs R.T.Downs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4,共12页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 王奎仁石(wangkuirenite),理想式Pb_(3)Cl_(2)(Se^(4+)O_(3))_(2),发现于意大利撒丁岛巴库鲁奇(Baccy Rucci)铅-砷老矿山。该新矿物以板状或叶片状晶体产出,与其共生的矿物有蓝硒铜矿、沃兰迪石、硒铅矾、铅矾和石英。王奎仁石在透射光下为很淡的黄色,晶体透明、具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性脆,其摩氏硬度约为3。沿(001)面的解理完全,未观察到有双晶或裂理。计算密度为6.48 g/cm^(3)。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和基于每个单元中有8个(O+Cl)原子获得王奎仁石的经验化学式为Pb_(3.01)Cl_(1.96)(Se_(1.00)O_(3.02))_(2)。王奎仁石是与人工合成Pb_(3)Cl_(2)(SeO_(3))_(2)相对应的天然矿物,与人工合成的Pb_(3)Br_(2)(SeO_(3))_(2)和Pb_(3)I_(2)(SeO_(3))_(2)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王奎仁石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3.4266(4),b=5.5826(2),c=13.0024(4)Å,β=94.287(2)º,V=971.87(5)Å3,Z=4。王奎仁石晶体结构的特点具有平行于(001)面的Pb^(2+)-(Se^(4+)O_(3))_(2)–结构层,层间靠阴离子Cl−相互连结起来。结构中一个非对称的单元内,存在有两种不同位置的Pb^(2+)阳离子(Pb_(1)和Pb_(2))、一个(Se^(4+)O_(3))_(2)−阴离子团和一个Cl−阴离子。该Se^(4+)阳离子与3个O原子相结合,形成(Se^(4+)O_(3))_(2)−三次配位。两个Pb_(1)和Pb_(2)均为8次配位,分别为[PbCl_(2)O_(6)]和[PbCl_(3)O_(5)],阴离子O和Cl围绕Pb_(1)和Pb_(2)的分布表明,它们的6s2孤对电子是惰性的。王奎仁石是迄今记录到的6个铅的氯化物-亚硒酸盐矿物中的一个成员,在结构和成分上它与萨拉巴斯石[sarrabusite,Pb_(5)CuCl_(4)(SeO_(3))_(4)]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奎仁石 铅-氯化物-亚硒酸盐 新矿物 巴库鲁奇 意大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国际矿物学和博物馆会议情况介绍
2
作者 宋建潮 张月 +1 位作者 周筱旭 刘光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4-1435,共2页
由国际矿物协会(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IMA)博物馆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Museums of IMA)组织,保加利亚矿物协会承办,索菲亚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九届国际矿物学和博物馆会议(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ine... 由国际矿物协会(International Minera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IMA)博物馆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Museums of IMA)组织,保加利亚矿物协会承办,索菲亚大学等单位协办的第九届国际矿物学和博物馆会议(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ineralogy and Museums,简称MM9)于2021年8月22-27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地球与人类国家博物馆(Earth and Man National Museum)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协会承办 索菲亚 矿物学 成功举办 保加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垭都-蟒硐成矿带构造分形结构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崔中良 姚艳领 +2 位作者 程金华 罗开 周家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2-605,共14页
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精细厘定了黔西北垭都—蟒硐成矿带构造分形结构特征,并结合构造控矿特征及Fry分析圈定有利找矿区,指出研究区铅锌资源进一步找矿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3.371~26.965 km范围内,断裂构造统计自相似性良好,断裂整体容... 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精细厘定了黔西北垭都—蟒硐成矿带构造分形结构特征,并结合构造控矿特征及Fry分析圈定有利找矿区,指出研究区铅锌资源进一步找矿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3.371~26.965 km范围内,断裂构造统计自相似性良好,断裂整体容量维为1.6052,信息维为1.6051;铅锌矿床分布区具有分维值较高和存在相对阻挡—圈闭流体区两个特征,其中小型铅锌矿床发育于容量维大于1.29、信息维大于1.39的分区,中—大型铅锌矿床发育于容量维大于1.58、信息维大于1.42的分区;铅锌矿床及其金属资源量丛集性显著,二者空间分布分维值分别为1.0096和0.9313。本次工作根据分维值、构造控矿特征和Fry分析等,在研究区划分出四级有利成矿区,其中Ⅰ级有利成矿区找矿潜力最大,在空间上呈NW向展布,包括已知找矿突破猪拱塘铅锌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结构特征 断裂构造分维值 Fry分析 构造组合样式 找矿方向 黔西北垭都—蟒硐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