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STM网络在船舶航行轨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洪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39,共3页
针对传统船舶航行轨迹预测算法,计算得到的轨迹预测量的回归适应性差,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轨迹之间的误差较大,严重影响船舶航线调度与航行安全的问题,提出LSTM网络在船舶航行轨迹预测中的应用。利用LSTM网络模型的梯度传递特性,建立航... 针对传统船舶航行轨迹预测算法,计算得到的轨迹预测量的回归适应性差,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轨迹之间的误差较大,严重影响船舶航线调度与航行安全的问题,提出LSTM网络在船舶航行轨迹预测中的应用。利用LSTM网络模型的梯度传递特性,建立航行轨迹进行LSTM网络模型,优化轨迹预测学习器预测学习量,采用高斯回归算法,增强预测量的自适应性,减小预测误差,整合网络预测数据,完成轨迹预测输出计算。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轨迹之间的误差较小,能够有效提升轨迹预测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网络 船舶 航行轨迹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JAYA算法的太阳电池参数辨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城添 黄祖威 +3 位作者 刘裕嘉 张林 朱东林 周昌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3-2140,共8页
为提升智能优化算法辨识太阳电池参数的精度和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排序概率量化机制和混沌扰动JAYA算法(RCJAYA)的辨识方法。RCJAYA算法根据排序概率选择不同方式对个体进行更新,以平衡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保持种群多样性;对最优个体进... 为提升智能优化算法辨识太阳电池参数的精度和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排序概率量化机制和混沌扰动JAYA算法(RCJAYA)的辨识方法。RCJAYA算法根据排序概率选择不同方式对个体进行更新,以平衡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保持种群多样性;对最优个体进行混沌扰动,发掘更优解替代最差解,提升种群质量;采用替换策略更新陷入停滞的个体,提升算法性能。通过RCJAYA算法辨识参数得到的太阳电池单、双二极管的电流均方根误差最优值分别为9.8602×10^(-4)A、9.8258×10^(-4)A,与JAYA等5种算法对比,结果表明,RCJAYA算法更具优势。根据辨识结果计算出模拟电流,与实测电流进行比对,在单、双二极管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0084 A、0.00082 A,表明RCJAYA算法辨识的参数值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参数辨识 JAYA算法 排序概率 混沌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可延展柔性电路互连结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鑫 张烈平 +2 位作者 唐滔 张明 彭忠全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0,24,共5页
为了提高柔性电子产品的穿戴舒适性,克服对皮肤产生的约束,提出基于非参数回归响应面代理模型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垂直互连通孔及导线焊盘大小与皮肤界面应力之间的模型进行预测并优化。以两层可延展柔性电路中垂直互连通孔及导线焊盘... 为了提高柔性电子产品的穿戴舒适性,克服对皮肤产生的约束,提出基于非参数回归响应面代理模型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垂直互连通孔及导线焊盘大小与皮肤界面应力之间的模型进行预测并优化。以两层可延展柔性电路中垂直互连通孔及导线焊盘尺寸为研究对象,运用最佳填充空间设计抽样方法,建立试验样本点,通过非参数回归方法,拟合试验样本点,并利用验证点提高了响应面精度。采用多遗传算法在响应面模型内进行全局寻优,得出了一组满足皮肤舒适性的最优参数组合,对该最优参数组合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多层可延展柔性电路互连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舒适性 可延展柔性电路 响应面法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驻涡燃烧室预混燃烧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要晋龙 徐青 +1 位作者 鄢平华 孙海俊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68,共6页
旋流驻涡燃烧室采用凹腔与旋流组合方式进行稳焰,为探究预混燃烧条件下的旋流驻涡燃烧室燃烧流动特性,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热态流场、燃烧效率、总压损失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旋流数时,凹腔内均形... 旋流驻涡燃烧室采用凹腔与旋流组合方式进行稳焰,为探究预混燃烧条件下的旋流驻涡燃烧室燃烧流动特性,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旋流数对燃烧室热态流场、燃烧效率、总压损失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旋流数时,凹腔内均形成单涡结构,在旋流数S=0.1时,旋涡中心基本位于凹腔几何中心;整体而言,总压恢复系数σ随旋流数S先升后降再升,在S=0.1时,总压恢复系数最大,σmax=0.851;燃烧效率随旋流数变化波动较大,在S=0.1时,燃烧效率较高,ηc=0.966,且可在距离凹腔更短的下游达到最高的燃烧效率,有望缩短燃烧室长度,提高发动机推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驻涡燃烧室 旋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驻涡燃烧室冷态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要晋龙 徐青 +1 位作者 鄢平华 孙海俊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54,59,共5页
为探究凹腔结构参数和进口旋流数对微型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旋流驻涡燃烧室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凹腔结构参数L/D=0.72,H/D=0.5时,后体阻力系数小,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高,在凹腔内形成光滑稳定... 为探究凹腔结构参数和进口旋流数对微型冲压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旋流驻涡燃烧室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凹腔结构参数L/D=0.72,H/D=0.5时,后体阻力系数小,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高,在凹腔内形成光滑稳定的单涡结构;当旋流数增加,凹腔后的回流区被拉长,且延伸到燃烧室出口;低旋流数能提高燃烧室湍流强度及主流与回流区之间的传质;当旋流数S=0.1时,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最高,在凹腔内也形成光滑单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涡燃烧室 旋流 凹腔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卷积和视频帧采样算法下斗殴检测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晓昀 贾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1-245,共5页
针对监控视频中斗殴行为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和视频帧采样算法的斗殴行为检测方法。针对监控视频行为检测起始定位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人体姿态信息的关键区域检测算法定位斗殴行为起始帧的方法,形成... 针对监控视频中斗殴行为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和视频帧采样算法的斗殴行为检测方法。针对监控视频行为检测起始定位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人体姿态信息的关键区域检测算法定位斗殴行为起始帧的方法,形成了斗殴行为预识别空间。针对深度学习训练数据冗余和优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采样的视频帧采样算法,并且搭建了一个三维卷积神经网络,使网络学习到整个行为动作的时空信息。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在两个公共数据集上取得了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殴检测 三维卷积 预识别空间 时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滤波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黎晓昀 叶志清 周慧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171,共5页
由于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采集过程存在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采集到的点云数据中含有大量噪声,为此设计提出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滤波方法。采集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采集点云数据,利用噪声分离... 由于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采集过程存在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采集到的点云数据中含有大量噪声,为此设计提出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滤波方法。采集自主移动机器人微型激光雷达采集点云数据,利用噪声分离算法和改进的三维中值修复对点云数据进行优化。根据精简移动最小二乘法构建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滤波模型,将经过优化的点云数据输入该模型中,实现微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滤波。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点云数据滤波误差低,实际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移动机器人 激光雷达 点云数据 去噪 滤波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RBF神经网络的直接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设计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文娟 李俊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3-187,共5页
针对存在随机干扰和参数摄动情况下的鲁棒轨迹跟踪问题,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与滑模控制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的控制律。以战术导弹中制导段的运动模型为研究对象,将滑模变结构的策略应用到非线性控制律的设计中,针对... 针对存在随机干扰和参数摄动情况下的鲁棒轨迹跟踪问题,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直接自适应控制与滑模控制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的控制律。以战术导弹中制导段的运动模型为研究对象,将滑模变结构的策略应用到非线性控制律的设计中,针对滑模控制不连续的开关特性造成的抖振现象,利用RBF神经网络对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逼近来降低切换增益,削弱抖振。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律在随机风干扰与气动参数摄动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对轨迹的精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神经网络 滑模控制 轨迹跟踪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俊 王文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96,共5页
光通信系统容易受信道串扰影响数据传输性能,为提升通信效率设计基于DSP的光通信系统,将TMS320F28335型浮点DSP作为光通信系统的控制芯片,系统发射端部分利用DSP控制模块调制数据并发送至激光驱动模块中,通过激光实现数据传输,由发射端... 光通信系统容易受信道串扰影响数据传输性能,为提升通信效率设计基于DSP的光通信系统,将TMS320F28335型浮点DSP作为光通信系统的控制芯片,系统发射端部分利用DSP控制模块调制数据并发送至激光驱动模块中,通过激光实现数据传输,由发射端控制软件实现数码管显示、按键扫描以及发送数据;系统接收端控制软件控制数码管判读和显示数据,接收端利用光电接收模块中的PIN光电二极管接收激光驱动模块发送数据后将光信号转化至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缓冲后利用RXD引脚发送至DSP判读,DSP控制模块将判读数据发送至PC端显示,其中DSP数据处理主要包括还原发射端原始信号以及求逆接收信号矩阵2部分。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该系统通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通信精准性高,具有极强的可靠性,信噪比高于72 dB,满足高性能通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通信 系统 设计 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