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赣州吉埠贡芋品质与生态地质环境关系讨论
1
作者 汪振立 张恋 +5 位作者 罗建林 李福平 雷天赐 黄长生 于东升 邓通德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866,共18页
【研究目的】研究贡芋品质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关系,探究生态地质环境造就贡芋特殊风味的生态地质学作用机理,可为芋头种植的生态地质环境选择或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地质建造控制、土壤母质溯源以及土壤物理、土壤地球... 【研究目的】研究贡芋品质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关系,探究生态地质环境造就贡芋特殊风味的生态地质学作用机理,可为芋头种植的生态地质环境选择或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地质建造控制、土壤母质溯源以及土壤物理、土壤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多角度切入,在贡芋核心区和对照区岩、土、水、植系统采样,矿质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系统检测;对农田土壤物理主要指标检测分析;对检测数据用多种方法处理分析,综合研究。【研究结果】(1)体现贡芋独特风味的主要指标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淀粉、氨基酸等均高于对照区;(2)植物必需元素K、P、Zn、S等对贡芋风味物质的形成、提高起主要作用,其次为Fe、Mg、Cl、Ni、Mn、Ca、Cu和SOM等;(3)土壤平均粒径偏小,土壤容重、紧实度较低;土壤灼烧减量、pH值适中,土壤水分、土壤Eh值较高,土壤具备良好可耕性。【结论】吉埠贡芋的独特风味是独特的生态地质环境造就优良的土壤物理、土壤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叠加效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芋品质 土壤物理 土壤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叠加效应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赣州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路径研究——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曾阅林 李健 罗诗文 《成人教育》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较强。高职院校通过多元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专业设置、"双师"素质教师、仿真仪器设备等优势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生代农民工 教育培训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安远园岭寨矿区钼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景时 漆富勇 +1 位作者 胡论元 丁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27-1338,共12页
园岭寨矿区泥竹塘区段钼矿床是江西境内发现的最大斑岩型钼矿,现探明储量属超大型。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中,呈大透镜状、似层状。矿体厚度巨大,最大达456.57 m,最薄52 m,平均227.8 m,矿床平均品位0.067%。本文重点阐述矿床... 园岭寨矿区泥竹塘区段钼矿床是江西境内发现的最大斑岩型钼矿,现探明储量属超大型。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中,呈大透镜状、似层状。矿体厚度巨大,最大达456.57 m,最薄52 m,平均227.8 m,矿床平均品位0.067%。本文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并对矿区的构造及成矿机制进行分析,提出深部具有隐伏爆破角砾岩筒。而北东向及北西西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隐爆角砾岩筒及花岗斑岩体的侵入、就位,且导致花岗斑岩体周边50~450 m内不同方向的成矿节理极为发育,为本区钼矿床提供了良好的储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隐爆角砾岩 花岗斑岩 园岭寒矿区 泥竹塘 江西安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上犹县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林建平 邓爱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04-307,共4页
以上犹县为例,基于GIS平台,在综合考虑低丘缓坡开发要求的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AHP)对上犹县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犹县适宜开发、允许开发... 以上犹县为例,基于GIS平台,在综合考虑低丘缓坡开发要求的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模型(AHP)对上犹县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上犹县适宜开发、允许开发、限制开发和不适宜开发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分别为2 154.7、2 875.21、569.55和678.47 hm2,分别占评价面积的34.32%、45.80%、9.07%和10.81%,初步实现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低丘缓坡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于都—宁都一带印支期构造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忠 宋鸿林 +1 位作者 鲍洪均 王知绽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武夷山中段西侧 ,即赣南于都—宁都一带 ,发育北北东向中生代逆冲构造系。该逆冲系由南东往北西逆冲 ,对其进行构造解析发现 ,是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的叠加。其中印支期逆冲构造表现有构造窗和飞来峰等 ,显示缓倾角特征 ,在空间展布上... 在武夷山中段西侧 ,即赣南于都—宁都一带 ,发育北北东向中生代逆冲构造系。该逆冲系由南东往北西逆冲 ,对其进行构造解析发现 ,是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的叠加。其中印支期逆冲构造表现有构造窗和飞来峰等 ,显示缓倾角特征 ,在空间展布上呈叠瓦状 ,与晚古生代地层的褶皱相伴生 ,构成一种褶皱逆冲带型式的构造样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逆冲构造系 于都 宁都 燕山期 印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南部余田群翰岗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韦昌袭 巫建华 张婧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30-36,62,共8页
江西南部广泛发育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岩系和火山岩系,前者称为林山群(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后者称为余田群(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但菖蒲组之上有一套杂色沉积岩系,其岩石地层单位归属一直存在分歧。通过临江盆地临江-余田... 江西南部广泛发育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岩系和火山岩系,前者称为林山群(划分为水北组和罗坳组),后者称为余田群(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但菖蒲组之上有一套杂色沉积岩系,其岩石地层单位归属一直存在分歧。通过临江盆地临江-余田-田螺圈余田群的层型剖面、东坑盆地里仁-程口剖面和菖蒲盆地热水-黄屋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菖蒲组与其上的杂色沉积岩系呈整合接触,属火山旋回晚期的喷发-沉积相产物,建议称为翰岗组,并作为余田群顶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新建的翰岗组,下部和上部的岩石组合特征分别与林山群水北组和罗坳组的岩石组合特征一致,指示余田群火山岩系和林山群沉积岩系属相变关系;翰岗组不含玄武岩和流纹岩,指示菖蒲组玄武岩、流纹岩形成于翰岗组之前,结合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古生物资料,进一步证实菖蒲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属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翰岗组杂色沉积岩系发育在菖蒲组火山岩之上,而白面石盆地赋存铀矿的水头迳组沉积岩系发育在菖蒲组火山岩之下,指示菖蒲、东坑和临江盆地不能参照白面石式铀矿找矿模式开展铀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田群 翰岗组 早-中侏罗世 江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研究——以江西某建筑石料矿山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庞新龙 李定华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3期117-118,122,共3页
指出了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江西某建筑石料矿山建设规划为例,介绍了该矿山的基本概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并对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原则、目标及绿色矿山建设规划重点工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建筑石料类... 指出了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江西某建筑石料矿山建设规划为例,介绍了该矿山的基本概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并对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的原则、目标及绿色矿山建设规划重点工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建筑石料类矿山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建设规划 建筑石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智慧边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单璇 李灿松 +2 位作者 胡伟 赖足兰 葛旭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智慧边境建设是保障中国边境安全、维系国家地缘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Cite Space解析智慧边境研究特征及国外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智慧边境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发文数量呈... 智慧边境建设是保障中国边境安全、维系国家地缘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利用Cite Space解析智慧边境研究特征及国外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智慧边境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发文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研究关注度较低。智慧边境研究群体分布分散,仅存在少量合作关系,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性作者网络,美国、英国、中国、加拿大、德国是研究智慧边境较多的国家。边境安全是智慧边境研究最关注的话题,移民管理和智能监控是智慧边境建设的重点。智慧边境研究主要围绕智慧边境内涵、智慧边境需求、智慧边境系统、预警机制构建、再边境化与智慧化和边境战略与跨境合作6个议题展开。未来,智慧边境研究应深化智慧边境理论与方法创新,开展中国智慧边境管控体系构建,加强通道精准管控与预警研究,探究多主体联动与人性化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边境 边境安全 国家地缘安全 边境管控体系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缘何校“热”企“冷” 被引量:14
9
作者 高怀世 刘旺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18,共2页
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相对于高职学院对产学合作的强烈愿望,企业明显缺乏热情。本文分析了产学合作中校“热”企“冷”的原因,并提出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企业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含量对FeO-SiO_(2)-Al_(2)O_(3)体系熔体结构及输运性质的影响
10
作者 胡金 李田玉 +6 位作者 严康 林嘉豪 姚明灿 范鹤林 李明周 王瑞祥 徐志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192,共9页
富氧熔炼技术能够强化熔炼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也导致了铜渣含铜量高的问题。铜渣熔体的输运性质(黏度、扩散系数等)对铜渣含铜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Al_(2)O_(3)含量对FeO-SiO_(2)-Al_(2)O_(3... 富氧熔炼技术能够强化熔炼过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也导致了铜渣含铜量高的问题。铜渣熔体的输运性质(黏度、扩散系数等)对铜渣含铜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Al_(2)O_(3)含量对FeO-SiO_(2)-Al_(2)O_(3)体系熔体结构及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i和Al都是以4配位为主,且[SiO4]4-四面体比[AlO_(4)]^(5-)四面体更稳定。此外,当Al_(2)O_(3)含量从2%增加到17%,O—Si—O键角基本保持不变,O—Al—O键角从104.11°降到101.03°;NBO/T从3.32下降到2.51,体系聚合程度增加,黏度从0.17 Pa·s增加到0.45 Pa·s。研究结果将为降低强化熔炼过程铜渣含铜量和提高铜的直收率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熔体结构 黏度 输运性质 造锍熔炼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水木 陈爱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5-1617,共3页
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鄱阳湖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59.4%的时段内水质达Ⅰ级,水体未受到污染;13.5%的时段内水质为Ⅱ级,水体受到轻度污染;13.5%的时段内水质为Ⅲ级,水... 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建立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鄱阳湖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59.4%的时段内水质达Ⅰ级,水体未受到污染;13.5%的时段内水质为Ⅱ级,水体受到轻度污染;13.5%的时段内水质为Ⅲ级,水体受到中度污染;13.6%的时段内水体受到重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评价 模糊数学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监测在隧道施工变更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锡文 陈传胜 杨爱萍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40,共3页
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的实践,介绍隧道变形监测网的布设方法、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工具和方法,着重探讨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预测隧道变形趋势,并详细提出对"危险段"和"浪费设计段"进行变更设计的方... 根据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的实践,介绍隧道变形监测网的布设方法、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工具和方法,着重探讨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预测隧道变形趋势,并详细提出对"危险段"和"浪费设计段"进行变更设计的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位移 变更设计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
13
作者 邓祖建 龙平 +4 位作者 洪本根 黄豪 王明照 王观石 钟贞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稀土品位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均匀布置勘探孔容易出现品位变异性大的区域勘探孔不足和变异性小的区域勘探孔过多的问题。本文假设矿体的单位面积稀土质量分布与地形高程的变化剧烈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以地形的特征点作为稀土储量勘探点,建立了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勘探网度优化的特征点法,通过实际矿体讨论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稀土质量与勘探孔孔口高程的平均曲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390,说明基本假设是合理的。当勘探线与正东的方向夹角在90°附近时,勘探孔数量取得最小值。与实际勘探结果相比,特征点法可以减少20.00%的勘探孔数量,稀土储量的计算误差小于8.00%。研究成果可以为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 勘探 特征点 垂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物联网技术促推农业信息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招犇 刘万蓉 谢静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821-22822,22832,共3页
从分析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入手,在介绍物联网概念及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农业信息化应该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模型。
关键词 物联网 农业信息化 RFID 无线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格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在煤矿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伟强 陈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0,共3页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实施,使矿山储量生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促使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规范开展。本文对《要求》在煤矿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要求》执行的重要意义和特点,对如何运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容易出现的问题进... 《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实施,使矿山储量生产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促使矿山储量动态检测工作规范开展。本文对《要求》在煤矿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要求》执行的重要意义和特点,对如何运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储量 动态管理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脐橙专家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招犇 刘万蓉 谢静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844-22844,22876,共2页
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专家系统结构,并以脐橙专家系统为例,介绍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物联网技术在脐橙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物联网 传感器 脐橙专家系统 R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H_(2)O)_(10)^(3+)与Mg(H_(2)O)_(6)^(2+)在高岭石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计算
17
作者 张徐勇 卯松 +3 位作者 柯宝霖 章铁斌 张冬梅 伍方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针对稀土离子及杂质离子水合物的结构特性,探讨其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La^(3+)和Mg^(2+)水合离子的...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其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水合物的形式吸附在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表面。针对稀土离子及杂质离子水合物的结构特性,探讨其在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La^(3+)和Mg^(2+)水合离子的稳定构型分别为La(H_(2)O)_(10)^(3+)和Mg(H_(2)O)_(6)^(2+),并计算其在高岭石铝羟基面(001)和硅氧面(001)的吸附能、态密度、电子转移情况。结果表明,La(H_(2)O)_(10)^(3+)、Mg(H_(2)O)_(6)^(2+)在高岭石铝羟基面(001)的吸附能分别为-221.19、-142.51 kJ/mol;在高岭石硅氧面(001)的吸附能分别为-96.65、-71.10 kJ/mol。La(H_(2)O)_(10)^(3+)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更稳定。水合离子与高岭石表面之间的电荷转移数较少,主要通过配位水中的HW、OW与高岭石表面HS、OS之间形成氢键作用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水合离子 结构特性 吸附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之一法”在短弧长圆曲线加密测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锡文 陈传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一种短弧长加密测设的方法,即“四分之一法”,此方法在各种线型工程的曲线加密工作中发挥高效、灵活和可靠性等作用,对工程测量、监理测量和规划测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曲线加密 控制 放样元素 等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职业院校学生规范性职业行为的培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旺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52,共2页
本文通过对职业行为规范的形成及内容结构的分析,对职业院校学生规范性职业行为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职业行为规范 规范性职业行为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茶馆建筑修复及保护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洪 章玮 吴维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57,共2页
古建筑的修复及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古茶馆作为其中的代表,大多为砖木结构,较易受损。本文对古茶馆建筑的重要地位进行总结,研究了当前国内古茶馆建筑的受损现状,阐释了古茶馆建筑存在的历史意义。基于... 古建筑的修复及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古茶馆作为其中的代表,大多为砖木结构,较易受损。本文对古茶馆建筑的重要地位进行总结,研究了当前国内古茶馆建筑的受损现状,阐释了古茶馆建筑存在的历史意义。基于此,还分析了建筑的修复保护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对古茶馆建筑的修复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馆 建筑 修复保护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