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毛建华 邱小剑 +1 位作者 游海 莫明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土壤是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涨落产生的湿地覆盖空间分布具有相似关系,同时也与河... 土壤是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格局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鄱阳湖季节性水位涨落产生的湿地覆盖空间分布具有相似关系,同时也与河流三角洲的空间形态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所有的影响因子中,鄱阳湖水陆相互作用过程和人类活动既是典型湿地覆盖动态变化的两个主要影响因子,也是目前湿地土壤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 土壤空间分布 湿地覆盖 水陆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水生生物重金属污染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简敏菲 宋玉斌 +1 位作者 倪才英 游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4-508,共5页
选取鄱阳湖区饶河入湖段、吴城自然保护区、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等典型样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田螺(C.cathayens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克氏鳌虾(procambius clarkii)、小虾等典型的水生动物以及湖区主要水生植物类群中Cu、Zn... 选取鄱阳湖区饶河入湖段、吴城自然保护区、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等典型样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田螺(C.cathayens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克氏鳌虾(procambius clarkii)、小虾等典型的水生动物以及湖区主要水生植物类群中Cu、Zn、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及富集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动物样品中,田螺、克氏鳌虾、小虾体内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而各种水生植物对Cu、Zn、Pb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其中Zn和Cu作为生命的必需元素更易被植物所吸收或富集;而Pb与Cd作为毒性元素被植物体的吸收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植物对Cd的吸收量极少,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植物的重金属富集水平与其生长环境的重金属浓度相关性较明显,环境背景中重金属含量水平越高,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生生物 重金属污染 富集系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湖口、外洲、梅港三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1955-2001年) 被引量:42
3
作者 郭鹏 陈晓玲 刘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8-463,共6页
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 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在长江7-9月大汛期间,会出现长江泥沙倒灌鄱阳湖的情况.湖口站近期(1990-200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幅都非常大,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增加255.3×10~8 m^3.年均减少沙量0.29×10~8 t;外洲站近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量分别为70年代前、70年代、80年代的49.6%、48.7%和52.3%;梅港站径流量略微增加沙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从入湖径流来看,赣江和信江占52.4%,入湖泥沙量占了76.0%以上.从赣江和信江水沙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赣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输沙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信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输沙量基本无明显趋势.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流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流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水沙变化 趋势分析 相关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饶河入湖段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简敏菲 游海 倪才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6,共4页
饶河是鄱阳湖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该文对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两个采样点,对样点中的底泥、土壤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分析与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饶河入湖段重金属元素Cu... 饶河是鄱阳湖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该文对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两个采样点,对样点中的底泥、土壤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分析与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饶河入湖段重金属元素Cu、Zn、Pb、Cd污染的主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饶河入湖段的重金属污染特性与土壤或底泥中的pH值负相关,pH值越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更高;且各元素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Cu、Zn、Pb三种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鄱阳湖饶河入湖段呈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饶河 底泥 重金属 污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规律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凤 吴敦银 李荣昉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06,共7页
根据1950-2002年的鄱阳湖洪水与洪水灾害损失资料,建立年最高洪水位与洪灾损失的相关模型;运用概率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区洪涝灾害与灾害损失的统计规律,将鄱阳湖洪水、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划分为6个等级,揭示鄱阳湖... 根据1950-2002年的鄱阳湖洪水与洪水灾害损失资料,建立年最高洪水位与洪灾损失的相关模型;运用概率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区洪涝灾害与灾害损失的统计规律,将鄱阳湖洪水、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划分为6个等级,揭示鄱阳湖区洪水主要集中于10年一遇(3级)以下;一般洪水为2-5年一遇,在统计资料内,共发生过24次,造成的损失只占到历年总损失量的约1/3;5年一遇以上的洪水虽然只发生过7次,但是其损失却占历年洪灾总损失的约2/3.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降低鄱阳湖洪水位,并进一步提高鄱阳湖区圩堤防洪能力是减轻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洪水等级 洪灾频率 灾害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的防洪减灾形势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敦银 李荣昉 王永文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6-31,共6页
根据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实际资料,采用洪水模拟的方法分析计算出“退田还湖”降低湖口站洪水位和减少1954年洪水超额分洪量,分析了“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的防洪减灾形势,提出应继续加强对鄱阳湖区防洪工程的建设,探讨了“退田还湖... 根据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实际资料,采用洪水模拟的方法分析计算出“退田还湖”降低湖口站洪水位和减少1954年洪水超额分洪量,分析了“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的防洪减灾形势,提出应继续加强对鄱阳湖区防洪工程的建设,探讨了“退田还湖”后江湖洪水关系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洪水位 防洪减灾形势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毛建华 游海 +1 位作者 邱小剑 莫明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0,共4页
鄱阳湖的通江特性增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解译1976年和1999年两景遥感影像,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变化,进而探讨湿... 鄱阳湖的通江特性增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对鄱阳湖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解译1976年和1999年两景遥感影像,分析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地覆盖变化,进而探讨湿地覆盖变化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三角洲发育、鄱阳湖水位季节性涨落及其相关的气候条件导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物多样性季节性变化是鄱阳湖典型湿地覆盖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典型湿地 土地覆盖变化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年降水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荣昉 王鹏 吴敦银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1,79,共4页
对鄱阳湖流域内的赣州、宜春、南昌和庐山4个气象站近60年的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小波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流域降水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存在两个明显的周期变化,分别为30~35a和12~15a,2011年正处在30~35... 对鄱阳湖流域内的赣州、宜春、南昌和庐山4个气象站近60年的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小波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流域降水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存在两个明显的周期变化,分别为30~35a和12~15a,2011年正处在30~35a周期转化的节点上,未来30a鄱阳湖流域可能将进入降水偏少的周期;而12~15a周期尺度在2000年以前比较明显,2000年以后12~15a周期特征趋于消失。通过对ENSO指数的变化周期尺度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周期与鄱阳湖流域年降水量周期十分相似,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年降水时间序列 小波分析 厄尔尼诺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1955-2004年) 被引量:21
9
作者 闵骞 刘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2-457,共6页
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 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 mm.年蒸发水量27.06×10~8 m^3.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 mm,年蒸发水量平均减少0.05×10~8 m^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量 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影响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的模拟评估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赖格英 于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以太湖流域上游来水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实测的气象、水文水质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SWAT模型为模拟工具,对土壤本底营养盐、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排污、牲畜养殖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工业点源排放等5种营养来源进... 以太湖流域上游来水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实测的气象、水文水质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SWAT模型为模拟工具,对土壤本底营养盐、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排污、牲畜养殖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工业点源排放等5种营养来源进行了敏感性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点源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农业化肥、牲畜养殖、生活污水、土壤本底营养盐及其他面源等非点源营养物质来源是太湖外源输入的主要形式;在营养盐入湖总量中,大约86%的总氮和88%的总磷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总氮、总磷入湖量的贡献份额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湖西区和武虞区是营养物质外源输入的主要贡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营养物质 总氮 总磷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土地利用/覆盖与植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赖格英 刘志勇 刘胤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4,共5页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 以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区梅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环境水文模型SWAT,探讨人类活动背景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的影响。以遥感获取的叶面积指数(LAI)表征流域的植被状态数据,并通过控制性模拟来研究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植被状态的改变导致的流域水文特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1987-2001年的15 a中,虽然流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很小,但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导致了流域年径流总量5.4%的增加,其中枯水期的增量为10.2%,丰水期则为2.6%;土地利用/覆盖和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暴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变化对流域流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其中对中等程度的暴雨影响最大;植被增加具有明显的使暴雨洪峰出现时间滞后的效应,同时也使洪水之后的"退水"过程变得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植被变化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沉水植物刺苦草生活史对策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龙义 李守淳 +1 位作者 李伟 刘贵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7,共6页
以采自江西鄱阳湖的刺苦草冬芽为实验材料,在自然温室中经历了全不遮阳、部分遮阳等4种处理,研究不同遮阳处理产生的光线差异对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的资源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的最大叶长、总葡匐茎长和总的叶面积在4... 以采自江西鄱阳湖的刺苦草冬芽为实验材料,在自然温室中经历了全不遮阳、部分遮阳等4种处理,研究不同遮阳处理产生的光线差异对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方式的资源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苦草的最大叶长、总葡匐茎长和总的叶面积在4种光环境下显著不同(F3,39=10.221,P<0.001;F3,39=12.638,P<0.001;F3,39=73.753,P<0.001).随着遮阳强度的增加,刺苦草的最大叶长、总葡匐茎长和总的叶面积减少,遮蔽强度越大,分配到地下的生物量越多,冠根比率越小;遮阳生境下的刺苦草的有性繁殖受限,无性繁殖形成的分株和冬芽也比自然状态少得多;刺苦草采用回避策略应对光照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苦草 形态可塑性 物质分配 生活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新的R树节点选择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俊 柯胜男 鲍曙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46-2948,2955,共4页
在R树插入算法中采用全新的节点选择算法,一改传统的从根节点开始自上而下的节点选择方案,而是从叶节点层开始,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地选择叶节点,较好地解决了同层节点重叠所导致的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验证明,提出的R树空间索引方法... 在R树插入算法中采用全新的节点选择算法,一改传统的从根节点开始自上而下的节点选择方案,而是从叶节点层开始,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地选择叶节点,较好地解决了同层节点重叠所导致的查询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验证明,提出的R树空间索引方法,不仅在查询效率上明显优于R*树,而且R树生成的时间开销也减少了50%左右,综合性能超过了R*树,便于扩展到三维甚至多维空间中,以实现对空间数据和时空数据的高效查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树 空间索引 空间数据库 节点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高效可视化的CAD模型数据重组织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俊 柯胜男 鲍曙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56-3059,3068,共5页
CAD模型造型精度高,渲染效果逼真,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实时仿真以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维可视化中,但是其几何模型数据复杂,图像数据量大,也导致可视化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了一种CAD模型数据重组织方法,旨在解决当前可视化应用集成... CAD模型造型精度高,渲染效果逼真,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实时仿真以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维可视化中,但是其几何模型数据复杂,图像数据量大,也导致可视化效率低下。为此,提出了一种CAD模型数据重组织方法,旨在解决当前可视化应用集成CAD模型数据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预先计算可视化信息,高度紧凑组织数据,顾及图形软硬件特性等一系列策略,实现CAD模型数据的高效可视化功能。其中,几何模型绘制和图像纹理生成效率均提高了10倍以上。该方法被成功应用于香港志莲净苑佛寺虚拟旅游演示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 重组织 逼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濒危植物中华水韭安徽居群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汤飞燕 李守淳 +1 位作者 陈媛媛 李作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5-451,共7页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华水韭(lsoetes sinensis)的安徽天然居群的小尺度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来自4个酶系统的4个多态位点所提供的7个等位基因(Acp-4α、Acp-4c、Mdh—1α...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华水韭(lsoetes sinensis)的安徽天然居群的小尺度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来自4个酶系统的4个多态位点所提供的7个等位基因(Acp-4α、Acp-4c、Mdh—1α、Pgm-2α、Pgm-2b、Pgm-2n和Prx-1α),运用等样本频率和等地理间隔两种方法分别对33株个体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值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华水韭的安徽居群的遗传变异具一定的空间结构,近距离内呈斑块状分布,远距离内呈渐变衰退或双向渐变模式,斑块的大小约为24m,并在69—223m和389—576m内存在间断分布,在大于360m的范围内,个体之间表现为明显不相似.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生境隔离、随机漂变和繁殖方式共同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在等位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华水韭的濒危机制,为其保育策略的健全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系数 空间遗传结构 保护生物学 中华水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