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主要湿地鸟类资源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邵明勤 蒋剑虹 +2 位作者 石文娟 戴年华 曾宾宾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3-729,共7页
2006—2012年,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江西主要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文献共记录江西湿地鸟类11目24科151种,占全省鸟类物种数的31.39%。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 2006—2012年,采用样线和样点法相结合,对江西主要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合文献共记录江西湿地鸟类11目24科151种,占全省鸟类物种数的31.39%。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白头鹤Grus monacha、白鹤Grus leucogeranus、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居留型方面,冬候鸟最多,占江西湿地鸟类物种数的54.30%。鸟类区系上,古北界鸟类95种,东洋界15种,广布种40种,迷鸟1种。鄱阳湖及流域记录湿地鸟类21科142种,表明鄱阳湖及流域对江西湿地鸟类多样性的维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还对江西一些湿地鸟类的居留情况进行了说明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湿地鸟类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简敏菲 倪毛德 +2 位作者 游海 朱笃 刘琪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4-499,共6页
基于样地调查和群落学的分析,采用总优势度(SDR)、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Pielou指数研究了九连山主要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数量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丝栗栲(Ca... 基于样地调查和群落学的分析,采用总优势度(SDR)、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群落均匀度Pielou指数研究了九连山主要森林群落灌木层的物种数量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林(2.353),最小的是天然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林(0.973);(2)均匀度指数:不同群落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小,最大的是次生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eens)林(0.961),最小的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0.564);(3)优势度指数:各群落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较大负相关趋势,优势度值最大的是杉木林(0.431),最小的是丝栗栲林(0.091).通过对比分析各群落不同层次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各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以灌木层最大,乔木层最小,且同一群落中灌木层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乔木层,灌木层与乔木层之间的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预示着九连山森林群落间的种群动态变化及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连山 常绿阔叶林 灌木层 数量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退化红壤人工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江玉梅 谢晶 +3 位作者 曹广泮 陈成龙 徐志红 刘苑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除自然恢复地外,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4种不同重建森林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15种碳源能够阐述4种不同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敏感碳源主要为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esp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源 重建森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艳 鲁顺保 +3 位作者 刘晓燕 江玉梅 李思光 朱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5-689,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江西三清山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4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89.47%,Ne...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江西三清山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4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89.4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2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32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13~0.282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905—0.4322。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090,Фst=14.05%)。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1(SGTH)和2(LQJ)两个居群优先聚类,4(LM)和5(YJF)聚为一支,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及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ISSR 遗传多样性 江西三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4
5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朱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以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对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润楠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罗浮栲与赤楠... 以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应用统计软件对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润楠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罗浮栲与赤楠等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关系;种群的年龄结构既有稳定型或增长型,也有衰退波动型,如木荷、润楠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增长型,拟赤杨、枫香等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丝线吊芙蓉、罗浮槭、鹿角栲等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趋向衰退型。应用聚集度指标、方差和均值比率、负二项式分布等方法研究各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为构成群落乔木层的12个主要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属聚集分布,并符合负二项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种群年龄结构 种群分布格局 九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龙宫洞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羊帅 陆紫云 +4 位作者 杨慧林 张志斌 颜日明 江玉梅 朱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采用非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结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宫洞微生物的16S rDNA和ITS相关区域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洞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探究不同季节对... 采用非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结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宫洞微生物的16S rDNA和ITS相关区域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洞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探究不同季节对洞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相应可培养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洞穴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继而引起土壤菌群结构的改变,其中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菌群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非培养微生物的群落分布,根据其基因组信息,调整培养条件将可能有助于实现未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组成及其与Cd^(2+)络合过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以豪 倪才英 +2 位作者 黎衍亮 肖罗长 简敏菲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镉(Cd)是我国稻田土壤超标率最高的重金属污染物。土壤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影响Cd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稻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同时稻田种养作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环境改建和养殖等环节会改变DOM,但稻田以及稻田种养过程中土... 镉(Cd)是我国稻田土壤超标率最高的重金属污染物。土壤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影响Cd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稻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同时稻田种养作为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环境改建和养殖等环节会改变DOM,但稻田以及稻田种养过程中土壤DOM与Cd^(2+)的络合过程尚未清晰。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和二维相关分析、修正型Stern-Volmer络合反应模型等方法,以稻虾种养(RS)和水稻单作(CK)两种模式作为试验对象,对稻田土壤DOM与Cd^(2+)的络合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RS与CK土壤DOM组分相似,包括一个色氨酸物质组分(C1)和三个类腐殖质组分(C2、C3、C4),相比CK,RS的C2和C4比例低,C3比例较高,C1差异不显著;紫外吸光度CK较RS高,吸收峰位于200~230 nm;同步荧光和二维相关分析表明,两种稻田系统土壤DOM荧光强度随Cd^(2+)增加而发生变化,但不同模式土壤DOM与Cd^(2+)的络合顺序不同,RS土壤DOM与Cd^(2+)发生络合作用的顺序依次为腐殖质(310 nm)、色氨酸、腐殖质(375 nm),而CK为色氨酸、腐殖质(375 nm)、腐殖质(310 nm);络合反应模型表明稻田土壤DOM中色氨酸组分C1和富里酸组分C4与Cd^(2+)络合后发生了显著的荧光猝灭,且C1和C4的络合常数lgK值表现为RS>CK。上述结果表明,RS与CK的土壤DOM均以腐殖质为主,但二者组成比例不同,DOM中存在较多芳香结构,这影响了腐殖质DOM与Cd^(2+)的络合稳定性,种养同时也增强了色氨酸和富里酸DOM与Cd^(2+)的络合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稻田土壤Cd的污染机理研究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稻虾种养 溶解性有机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熊建秋 陈朴青 李玲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样地水生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底质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Cu污染为主,Pb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弱,Cu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铜矿开采区汇入大坞河的酸性重金属废水。4种评价方法对乐安河段上游受矿区酸性废水污染较严重的6个样点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极度污染;而对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弱区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微弱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乐安河中游至下游,各样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4种评价方法中潜在生态危害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各样点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Cu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表土 重金属污染 植物多样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优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周雪玲 熊建秋 +3 位作者 简敏菲 陈朴青 徐鹏飞 李玲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水生植物 重金属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小英 李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水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期内共观测到湿地植物167种,不同水期植物种类及组成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平水期湿地植物102种,分属于33科75属;枯水期71种,分属于27科53属;丰水期种类最少,为55种,分属于20科42属.乐安河上游处于未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对照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河流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受重金属酸性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区域,DCCA排序结果显示,水土环境中p H和Cu、Pb、Cd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游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Cu含量和p H的影响;中、下游主要受水、土环境中重金属Pb、Cd的复合污染以及p H的影响.乐安河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DCCA法能准确识别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河-鄱阳湖 植物群落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定量关系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铅胁迫下湿地植物丁香蓼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简敏菲 史雅甜 +3 位作者 陈涛 何琦瑜 崔妍 杜恺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8,共6页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铅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处理各盆栽中的土壤,经历2个不同培养周期后,分别测定不同重金属污染胁迫下丁香蓼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d、Pb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均能抑制丁香蓼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无论是Cd、Pb单因素或其双因素污染物对丁香蓼的胁迫均呈显著负相关;丁香蓼叶片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则随着重金属污染物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重金属Cd、Pb的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对丁香蓼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丁香蓼 生长指标 叶绿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水体与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简敏菲 李玲玉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建秋 余冠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对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吴城自然保护区、白沙洲国家湿地公园及鄱阳湖龙口等典型湿地进行沉水植物群落的调查与采样,并测定各样点水样及底泥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Shannon-Wiene... 对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吴城自然保护区、白沙洲国家湿地公园及鄱阳湖龙口等典型湿地进行沉水植物群落的调查与采样,并测定各样点水样及底泥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对水体、底泥重金属含量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鄱阳湖湿地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探讨水体与底泥重金属Cu、Pb、Cd等污染物对其水体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与底泥中Cu、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为Pb;各样点水体(除白沙洲水体ρ(Pb)外)ρ(Cu)、ρ(Pb)和ρ(Cd)等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限值,水体重金属含量最高的区域为鄱阳湖东部的白沙洲(ρ(Cu)为50.826μg·L-1,ρ(Pb)为68.660μg·L-1,ρ(Cd)为0.337μg·L-1),最低的区域为鄱阳湖西南部的南矶山湿地(ρ(Cu)为4.316μg·L-1,ρ(Pb)为7.301μg·L-1,ρ(Cd)为0.167μg·L-1)。两种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受纳乐安河下游来水的龙口区域为底泥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区域;但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龙口区域的结果为偏中度或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研究区野外调查中共发现11种沉水植物,隶属7科9属,其中南矶山湿地的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但其物种分布的均匀度较低,水体与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其水体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或物种多样性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沉水植物 重金属污染 群落结构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优势植物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 被引量:7
13
作者 简敏菲 周雪玲 +1 位作者 余厚平 朱咏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2,324,共9页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采用重要值方法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特征并筛选出典型优势植物,通过室内理化测试分析不同生境中优势植物植株及其根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优势植物对重...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采用重要值方法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特征并筛选出典型优势植物,通过室内理化测试分析不同生境中优势植物植株及其根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优势植物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植物以草本为主,在各样点共发现124种物种,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2种,种子植物40科97属122种,并从中筛选出羊蹄、红蓼、鼠曲草、紫云英、苎麻等5种富集能力较强的优势植物;植物根区土壤中的Cu、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而且Cu、Cd的最高含量分别为824.03、5.03 mg·kg-1;不同优势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其中优势物种红蓼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含Cu量最高为148.80 mg·kg-1,另一种优势物种鼠曲草对三种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均较高,且对Cd的最高富集含量为15.17 mg·kg-1,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值为19.14,高于其他植物10倍以上,鼠曲草对重金属Cd具有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且对Cu和Cd具有共富集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耐性,紫云英、羊蹄等对Cd的富集能力也较强。上述5种优势植物种群对鄱阳湖湿地Cu、Pb、Cd等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鄱阳湖湿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的选择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湿地植物群落 优势种群 重金属 富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艳 鲁顺保 +3 位作者 刘晓燕 江玉梅 李思光 朱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7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0.79%,Nei’s基因多样性指...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76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0.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61,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974。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84~0.2675,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695~0.4076。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366,Φst=26.88%)。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在5个居群中,湖南阳明山两支与浙江临安先聚为一支,再与安徽休宁聚为一支,最后与江西三清山聚合。鉴于华东黄杉生境的特殊性和人为大量的砍伐,华东黄杉的数量逐渐减少,建议在华东黄杉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生存空间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黄杉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藻培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英俊 朱笃 黄国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9-613,共5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营养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PUF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微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利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营养和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PUFA主要从鱼油中提取,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微藻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利用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微藻培养生产PUFA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理作用、合成途径、来源分布及培养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淹条件下河岸带优势植物类群的生理与生态响应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简敏菲 韩乃鹏 +2 位作者 余厚平 张乖乖 陈奕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9-569,共11页
为探究水淹胁迫下河岸带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乐安河河岸带采集的优势植物类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蓼子草(Polygonum hydropiper)... 为探究水淹胁迫下河岸带植物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以乐安河河岸带采集的优势植物类群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蓼子草(Polygonum hydropiper)为材料,在室内进行土壤盆栽培养,利用钢化玻璃水缸控制水位,设置对照、浸润、半淹、全淹4种不同水淹胁迫条件,测定不同胁迫周期各物种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荧光参数、荧光成像的变化及形态学变化特征,分析各物种对水淹胁迫的抗逆响应.结果表明:短时间(7 d)水淹胁迫下,浸润组、半淹组和全淹组各植物的w(Chlt)(叶绿素总量)、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QY_(max)(最大量子产率)、株高、叶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总体呈降低趋势,其中浸润组植物叶片中w(Chlt)、P_n、QY_(max)等均略高于对照组(CK),而Ci(胞间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NPQ_lss(非光化学淬灭)呈先降后升趋势;长时间(14 d)水淹胁迫下,各植物的上述生理、形态学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短时间水淹胁迫下基本一致,其中全淹条件下各植物的w(Chlt)、Pn和叶片数在较短期水淹胁迫下大幅下降,各植物3个指标分别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值分别为:狗牙根100%、100%、100%;牛鞭草62.3%、67.9%、63.8%;喜旱莲子草73.6%、83.2%、89.6%;蓼子草54.5%、100%、100%,狗牙根和蓼子草在全淹条件下接近死亡.研究显示,水淹胁迫对4种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同时植物也做出抵消胁迫的抗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水淹胁迫 抗逆响应 光合特性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植物羊蹄在2种去叶胁迫下的生长及酶活性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简敏菲 王童童 +1 位作者 余厚平 张乖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为探究乡土湿地植物羊蹄在采食胁迫下的形态学和生理变化规律及其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修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以鄱阳湖-乐安河河岸带优势物种羊蹄(Rumex japonicus)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在周期性连续去叶条件下,A、N ... 为探究乡土湿地植物羊蹄在采食胁迫下的形态学和生理变化规律及其响应特征,并以此为修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可行性提供依据,以鄱阳湖-乐安河河岸带优势物种羊蹄(Rumex japonicus)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在周期性连续去叶条件下,A、N 2种不同去叶模式、3种去叶强度下羊蹄的形态学以及酶活性指标变化及对比关系.结果表明:在按照叶面积进行不同强度去叶处理的A去叶模式下,羊蹄的叶片数目、植株高度比对照组和按照叶片数目进行不同强度去叶处理的N去叶模式组均有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随强度和时间增加而减弱;羊蹄叶片中SOD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25%与50%去叶强度下,N去叶模式均大于A去叶模式;在75%去叶强度下,结果却相反.在所有强度的A去叶模式下,羊蹄POD酶以及CAT酶活性均大于N去叶模式,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在75%去叶强度下羊蹄CAT酶活性均低于其他去叶强度,CAT酶活性呈现抛物线式变化趋势.羊蹄对由人工剪除部分叶面积造成的模拟采食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羊蹄对采食胁迫的抗逆性随去叶强度的增强而减弱,但是在75%去叶强度下羊蹄仍能进行代谢生长,这表明羊蹄对模拟采食胁迫影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蹄 去叶模式 去叶 株高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毛壳菌对植物病原真菌和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潜力 被引量:14
18
作者 廖宏娟 张志斌 +1 位作者 江玉梅 朱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076-1089,共14页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隶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粪壳菌目、毛壳菌科、毛壳菌属真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等多种自然环境中,也是植物最常见的内生真菌之一。球毛壳菌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真菌...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隶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粪壳菌目、毛壳菌科、毛壳菌属真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等多种自然环境中,也是植物最常见的内生真菌之一。球毛壳菌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真菌和杀线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被制作成杀菌剂和杀线虫剂等生物农药,对植物病原真菌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潜力。本文从球毛壳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抗植物病原真原菌和杀根结线虫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球毛壳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防机制,为植物病原真菌及根结线虫的综合治理和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 生物防治 抗真菌活性 根结线虫 生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苔藓植物调查与区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丛明旸 唐录艳 +2 位作者 李金江 徐跃跃 简敏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4-489,共6页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是可展现我国盛唐原始风貌的核心区之一,具有重大的科考价值.苔藓植物分布广泛,常附生于遗址本体表面.通过对古都遗址苔藓植物标本采集与分类学鉴定,分析了其科、属、种组成和区系成分特点.结果表明:共记录苔...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宫城遗址是可展现我国盛唐原始风貌的核心区之一,具有重大的科考价值.苔藓植物分布广泛,常附生于遗址本体表面.通过对古都遗址苔藓植物标本采集与分类学鉴定,分析了其科、属、种组成和区系成分特点.结果表明:共记录苔藓植物35种,其中苔纲植物1种,藓纲植物34种(隶属于7科17属).在科、属层面,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及真藓科(Bryaceae),总种数占比68.57%;单种科和寡种科占一定比例,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优势属为青藓属(Brachythecium Bruch&Schimp.)和绢藓属(Entodon Müll.Hal.);单种属和寡种属构成主体,总种数占比62.86%,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区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种的层面,共划分为7个区系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占主体地位(占36.36%),北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也占相当比例(各占24.24%).通过与其他4个遗址遗迹的对比分析发现,宫城遗址苔藓植物物种相似性与五大连池新期火山最为接近,研究结果为遗址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 分布区类型 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铝及一些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段小华 邓泽元 +2 位作者 胡小飞 陈伏生 黄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36-1942,共7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铝及一些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酸沉降区茶园管理提供资料。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铝浓度的增加,茶树根、茎和叶中铝含量增加,在适度浓度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促进茶树根、茎和叶对铝的...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和外源铝对茶树铝及一些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以期为酸沉降区茶园管理提供资料。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铝浓度的增加,茶树根、茎和叶中铝含量增加,在适度浓度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促进茶树根、茎和叶对铝的吸收与积累,高酸高铝则抑制茶树各器官中铝的积累。外源铝促进茶树根、茎和叶对磷、铜和铁的吸收与积累,促进茶树茎和叶对钾的吸收与积累,对茶树根中钾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外源铝抑制茶树根对钙、镁和锌的吸收与积累,但不影响它们在茶树中的运输,茎和叶中含量增加。模拟酸雨对茶树根和茎中磷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H4.5的模拟酸雨有利于茶叶磷的积累,模拟酸雨对茶树根、茎和叶中钾、钙、镁、铜和锌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无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降低茶树根系中铁的含量,对茎和叶中铁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外源铝处理下,模拟酸雨明显降低茶树根、茎和叶中铁的含量,并且外源铝处理浓度越高,模拟酸雨对根、茎和叶中铁含量的降低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茶树 营养元素 吸收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