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Excel 2000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景士 黄德超 +2 位作者 刘华卿 何国放 汪海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应用Excel2000,对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应用Excel2000,对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和偶极矩的测定"等实验进行数据处理,使处理过程简单、快捷,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 实验数据 应用 液体饱和蒸气压 物理化学实验 相对分子质量 水溶性高聚物 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 最大气泡法 平衡相图 转化反应 皂化反应 乙酸乙酯 表面张力 数据处理 比表面积 处理过程 气-液 双液系 旋光法 粘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优势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周雪玲 熊建秋 +3 位作者 简敏菲 陈朴青 徐鹏飞 李玲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水生植物 重金属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风险及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熊建秋 陈朴青 李玲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样地水生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底质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Cu污染为主,Pb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弱,Cu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铜矿开采区汇入大坞河的酸性重金属废水。4种评价方法对乐安河段上游受矿区酸性废水污染较严重的6个样点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极度污染;而对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弱区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微弱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乐安河中游至下游,各样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4种评价方法中潜在生态危害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各样点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Cu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表土 重金属污染 植物多样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咏梅 徐景士 +3 位作者 袁建军 陈朴青 李金江 王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以顺丁烯二酸为定量内标,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测定盐酸大观霉素的含量.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4,重复性试验RSD平均值为0.51%,稳定性试验RSD平均值为0.59%,与法定的微生物效价法比较,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盐酸大观霉素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湿地填料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鹏飞 陈朴青 +2 位作者 简敏菲 史晓燕 朱咏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实验分别研究了泥灰页岩、黑色页岩、蜂窝煤渣和河砂等不同填料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填料对氨氮的吸附量均随着氨氮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各填料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大小次序依次... 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实验分别研究了泥灰页岩、黑色页岩、蜂窝煤渣和河砂等不同填料对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4种不同填料对氨氮的吸附量均随着氨氮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各填料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大小次序依次为蜂窝煤渣(1.02 mg/g)>泥灰页岩(0.86 mg/g)>黑色页岩(0.77 mg/g)>河砂(0.74 mg/g).当进水中氨氮浓度低于50 mg/L时,氨氮去除率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进水中氨氮浓度大于50 mg/L时,氨氮去除率随进水氨氮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4种填料对氨氮的吸附是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过程.研究表明,蜂窝煤渣更适合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去除氨氮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填料 氨氮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有机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袁建军 朱咏梅 +1 位作者 陈朴青 彭以元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9,共6页
以甲基巯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BM802)为桥梁,D3F(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Vi4(四乙烯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酸性条件下调聚成有机氟-硅低聚体,再用有机氟-硅低聚体和KBM802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乳液... 以甲基巯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BM802)为桥梁,D3F(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Vi4(四乙烯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酸性条件下调聚成有机氟-硅低聚体,再用有机氟-硅低聚体和KBM802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耐水性、耐候性、耐污性优良的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采用TG、DSC、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乳胶膜进行测试表明,丙烯酸酯单体和有机硅氟氧烷发生了自由基乳液聚合。当D3F的加入量为3.5%时,氟硅改性后的丙烯酸酯乳胶膜比纯丙乳胶膜的分解温度提高了69.5℃。KBM802的加入增加了乳胶膜的硬度、耐水性、耐候性和抗紫外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巯丙基二甲氧基硅烷 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 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优势植物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 被引量:7
7
作者 简敏菲 周雪玲 +1 位作者 余厚平 朱咏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2,324,共9页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采用重要值方法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特征并筛选出典型优势植物,通过室内理化测试分析不同生境中优势植物植株及其根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优势植物对重... 选择乐安河—鄱阳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采用重要值方法评价各样点植物群落特征并筛选出典型优势植物,通过室内理化测试分析不同生境中优势植物植株及其根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的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BCF)方法评价不同优势植物对重金属Cu、Pb、Cd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植物以草本为主,在各样点共发现124种物种,包括蕨类植物2科2属2种,种子植物40科97属122种,并从中筛选出羊蹄、红蓼、鼠曲草、紫云英、苎麻等5种富集能力较强的优势植物;植物根区土壤中的Cu、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而且Cu、Cd的最高含量分别为824.03、5.03 mg·kg-1;不同优势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元素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其中优势物种红蓼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含Cu量最高为148.80 mg·kg-1,另一种优势物种鼠曲草对三种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均较高,且对Cd的最高富集含量为15.17 mg·kg-1,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值为19.14,高于其他植物10倍以上,鼠曲草对重金属Cd具有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且对Cu和Cd具有共富集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耐性,紫云英、羊蹄等对Cd的富集能力也较强。上述5种优势植物种群对鄱阳湖湿地Cu、Pb、Cd等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鄱阳湖湿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植物的选择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乐安河 湿地植物群落 优势种群 重金属 富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锡酸锌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HCHO气敏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建华 王炳山 +1 位作者 袁建军 韩文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3,共4页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得3种不同形貌的纳米偏锡酸锌(ZnSnO3)。通过XRD、SEM等分别对偏锡酸锌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60℃、15h水热条件下制得了全立方形纳米偏锡酸锌;180℃、15h水热条件下制得的纳米偏锡酸锌为...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得3种不同形貌的纳米偏锡酸锌(ZnSnO3)。通过XRD、SEM等分别对偏锡酸锌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60℃、15h水热条件下制得了全立方形纳米偏锡酸锌;180℃、15h水热条件下制得的纳米偏锡酸锌为立方-松枝混合形貌;而180℃、24h水热条件下得到偏锡酸锌全为片状,片厚约15nm。采用传统旁热式结构对上述3种纳米偏锡酸锌进行HCHO的敏感性能研究,结果发现3种形貌的偏锡酸锌对甲醛都表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其中片状偏锡酸锌的甲醛气敏特性最优异,工作温度300℃时对1×10-6甲醛有较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偏锡酸锌 气敏性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ZnSnO_3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HCHO气敏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炳山 袁建军 +2 位作者 韩文华 刘建华 吴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7-50,6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得两种氧化锌/偏锡酸锌(ZnO/ZnSnO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分别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60℃水热条件制得了氧化锌/片状偏锡酸锌纳米复...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得两种氧化锌/偏锡酸锌(ZnO/ZnSnO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SE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分别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60℃水热条件制得了氧化锌/片状偏锡酸锌纳米复合氧化物,而180℃条件下制得了颗粒状ZnO/ZnSnO3纳米复合物,平均粒径16nm。采用传统旁热式结构对上述两复合氧化物进行HCHO敏感性能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复合氧化物对甲醛都表现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其中氧化锌/片状偏锡酸锌复合氧化物的甲醛气敏特性尤为突出,工作温度110℃时对0.5×10-6甲醛有很好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ZnO/ZnSnO3复合氧化物 气敏性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氢谱方法对红外光谱碳氟键伸缩振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华卿 蒋凤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43-2245,共3页
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方法测定了三种1,2-二-[β-(α-甲基-α′对位取代基苯基)噻吩]六氟环戊烯化合物I、Ⅱ、Ⅲ的红外光谱。在确认主要红外吸收峰归属并对图谱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观测到环戊烯环上的碳氟键吸收频率依化合物Ⅰ,Ⅱ,Ⅲ次... 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方法测定了三种1,2-二-[β-(α-甲基-α′对位取代基苯基)噻吩]六氟环戊烯化合物I、Ⅱ、Ⅲ的红外光谱。在确认主要红外吸收峰归属并对图谱进行解析的基础上观测到环戊烯环上的碳氟键吸收频率依化合物Ⅰ,Ⅱ,Ⅲ次序逐一相应增高,发生规律性变化。化合物Ⅰ:νasC—F=1332.21cm-1,νsC—F=1231.91cm-1,δC—F=1159.99cm-1;化合物Ⅱ:νasC—F=1338.18cm-1,νsC—F=1254.31cm-1,δC—F=1179.22cm-1;化合物Ⅲ:νasC—F=1360.99cm-1,νsC—F=1263.29cm-1,δC—F=1194.00cm-1。对此不仅从红外光谱吸收原理进行了定性讨论,而且采用核磁共振谱测定化合物氢谱的方法给出了定量描述:化合物Ⅰ,Ⅱ,Ⅲ的H-1,H-2化学位移δ值,均为Ⅰ>Ⅱ>Ⅲ,反映出取代基引起苯环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因此可确认红外吸收的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共同作用是导致化合物环戊烯环上的碳氟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原因。这说明核磁共振氢谱是红外光谱解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碳氟键吸收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型-8-烷氧基甲基异莰烷类化合物的NMR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秋平 徐景士 +1 位作者 肖转泉 刘华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利用1HNMR、13CNMR、DEPT等一维谱和1H-1HCOSY、HSQC、HMBC及1H-1HNOESY等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了6种内型-8-烷氧基甲基异莰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1H、13C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初步探讨了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此6种化合物的核... 利用1HNMR、13CNMR、DEPT等一维谱和1H-1HCOSY、HSQC、HMBC及1H-1HNOESY等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了6种内型-8-烷氧基甲基异莰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1H、13C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初步探讨了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此6种化合物的核磁数据可作为该类化合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型-8-烷氧基甲基异莰烷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化学位移 取代基 香料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硅醇盐无机溶胶凝胶法合成蓝色发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炳山 欧阳诚文 袁建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1-555,共5页
以水玻璃(Na2SiO3)为硅源,柠檬酸三铵为PH值调节剂,通过离子交换,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发光材料。采用DTA、XRD、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干凝胶煅烧到1010℃后开始有Sr2MgSi... 以水玻璃(Na2SiO3)为硅源,柠檬酸三铵为PH值调节剂,通过离子交换,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Sr2MgSi2O7&Eu2+,Dy3+蓝色发光材料。采用DTA、XRD、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干凝胶煅烧到1010℃后开始有Sr2MgSi2O7相形成,到1100℃完全转变成高纯相Sr2MgSi2O7,其产物疏松,颗粒小,不需研磨或稍加研磨便得超细粉。它的激发光谱在250~450nm之间存在一个强度较高的激发带,发射峰位于467nm,余辉时间超8h。此外,对溶胶凝胶的形成机理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溶胶凝胶 长余辉发光 SR2MGSI2O7 柠檬酸三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Aldol反应产物的NMR研究
13
作者 丁秋平 徐景士 +1 位作者 罗序国 刘华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358-360,共3页
利用1HNMR、13 CNMR、DEPT等一维谱和1H - 1HCOSY、HSQC、HMBC及1H - 1HNOESY等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了 5种Aldol反应产物的结构 ,并对其1H、13 C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初步探讨了取代基位置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 取代基位置 NMR 反应产物 一维 HMBC 化学位移 波谱技术 初步探讨 ^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碳氢谱和取代基位移增量的确定
14
作者 刘华卿 黄振中 +4 位作者 丁秋平 陈朴清 李金江 朱咏梅 徐景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7年第3期25-26,39,共3页
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化合物1,2-二-[-α-(β-甲基-α′-间氟阶基苯基)噻吩]六氟环戊烯的碳、氢谱。根据计算和实测结果确定了取代基β-甲基噻吩对苯环碳化学位移增量参数Ai:A1=17.60,Ao=2.20,Am=3.50,Ap=5.40、质子化学位移增量参数Z... 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化合物1,2-二-[-α-(β-甲基-α′-间氟阶基苯基)噻吩]六氟环戊烯的碳、氢谱。根据计算和实测结果确定了取代基β-甲基噻吩对苯环碳化学位移增量参数Ai:A1=17.60,Ao=2.20,Am=3.50,Ap=5.40、质子化学位移增量参数Zi:Zo=0.20,Zm=0.12,Zp=0.16;并确定了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δH、13C化学位移δc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化学位移 取代基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樟脑磺内酰胺的红外光谱测定
15
作者 刘华卿 舒学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运用FT-IR对D-(+)-、D-(-)-樟脑磺内酰胺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红外光谱的异同及特征.
关键词 红外光谱测定 内酰胺 樟脑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型异莰烷基甲醇及其衍生物的NMR研究
16
作者 丁秋平 彭以元 肖转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利用1HNMR、13CNMR、DEPT等一维和1H-1HCOSY、HSQC、HMBC及1H-1HNOESY等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了6种内型异莰烷基甲醇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并对其1HNMR和13C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初步探讨了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此6种化合物的核磁... 利用1HNMR、13CNMR、DEPT等一维和1H-1HCOSY、HSQC、HMBC及1H-1HNOESY等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确定了6种内型异莰烷基甲醇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并对其1HNMR和13C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初步探讨了取代基对化学位移的影响。此6种化合物的核磁数据可作为该类化合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型异莰烷基甲醇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测量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平辽 刘华卿 +3 位作者 徐景士 莫春生 罗永胜 方春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7期776-777,790,共3页
运用静态升温法与静态降温法平行测定了纯液体(水)的饱和蒸气压,详细描述及讨论了两种方法的特性与异同,获得的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均与文献值吻合。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饱和蒸气压测量 静态升温法和静态降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