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关键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邱德荣 孟草 +2 位作者 黄滨 傅雪军 倪才英 《中国水产》 2020年第8期50-54,共5页
本文通过调研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分析发现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种苗本地化建设滞后、产品生态认证欠缺、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网络不成系统、市场存在季节性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种苗体系建设、引入标准化技... 本文通过调研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分析发现江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存在种苗本地化建设滞后、产品生态认证欠缺、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网络不成系统、市场存在季节性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种苗体系建设、引入标准化技术和养殖产品质量体系等针对性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议与对策 生态认证 标准化技术 产业现状 稻渔综合种养 问题及发展对策 本地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梅国平 王旭伟 季凯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发展新经济是中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文章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61项指标的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加权变异系数、Mor... 发展新经济是中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文章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61项指标的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加权变异系数、Moran's I等方法揭示了新经济发展的时空演进态势。研究发现:新经济呈稳步发展态势,相对于新产业,新业态占新经济的比重更大。新经济发展的高值区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的高地。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化主要表现为四大地区间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发展环境差异是四大地区间新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地区内部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四大地区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来源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时空演进 提升策略 投影寻踪模型 加权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际创新流动网络格局及城市职能特征
3
作者 李建新 梁曼 +1 位作者 徐小女 言圈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9,117,共8页
基于城际专利权转移数据,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长江经济带城际创新流动网络格局,并对各城市在网络中的职能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际创新联系强度分布不均,少数城市之间创新联... 基于城际专利权转移数据,以地级市为空间单元,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长江经济带城际创新流动网络格局,并对各城市在网络中的职能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际创新联系强度分布不均,少数城市之间创新联系紧密而多数城市之间创新联系松散,总体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并向中上游地区吸引和辐射的“核心-边缘”结构。(2)长江经济带呈现以三大城市群为主体的跨区创新流动格局特征,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城际创新流动强度存在明显的阈值区间,城际创新流动集中在400 km以内并呈现一定的距离衰减特征。(3)各城市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悬殊,空间分化现象显著,中心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经济带下游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具有较高的网络中心度。各城市按照其在创新网络中的节点价值和创新职能可进一步划分为首位城市、核心枢纽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区域节点城市和地方节点城市5种职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创新联系 创新流动网络 城市职能 空间格局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多尺度时空耦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新 梁曼 吴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53-1263,共11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法,对21世纪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2000—2019年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总体呈现较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关系,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类型由中...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冷热点分析法,对21世纪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2000—2019年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总体呈现较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关系,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迈入勉强协调发展型;2)区域尺度,4个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仅东部地区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整体由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到中部地区依次降低;3)省域尺度,沿海省域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高于内陆省域,但部分中西部产业转移承接大省的耦合协调度增速较高;4)市域尺度,耦合协调度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沿海―内陆梯度分异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水平 经济增长水平 耦合协调 多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钟业喜 朱治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标准差椭圆和谢高地等修正Costanza方法,深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和转移方向,定量计算了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空间分... 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标准差椭圆和谢高地等修正Costanza方法,深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的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和转移方向,定量计算了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深刻地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但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持续扩张,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建设用地,且建设用地为主要转出方向,新增建设用地呈现"西南-东北"方向分布格局,重心在安徽安庆市、六安市和湖北麻城市交界地区移动。2)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分别为37723.69亿元、37681.00亿元、37717.06亿元、37613.06亿元,呈现先减后增再减反复波动的态势,最终减少110.63亿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主导着区域内整体的变化趋势。3)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均衡性,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及附近区域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在成渝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大部分地区呈现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的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演变规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MGW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旭伟 季凯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51,共9页
发展新经济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该文在新经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新产业和新业态两个维度构建包含22项指标的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8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运用... 发展新经济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该文在新经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新产业和新业态两个维度构建包含22项指标的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8年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揭示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从理论层面阐释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和MGWR模型实证检验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格局具有南高北低演变趋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互联网发展水平会促进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程度加剧会抑制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环境污染和互联网发展影响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的中介变量;各因素对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具有南高北低特征;要以提升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优化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时空特征 驱动机制 中介效应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田园综合体促进江西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季凯文 周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8-111,共4页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和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江西具备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潜力,并且打造了以黄马·凤凰沟、高安巴夫洛为代表的多个田园综合体雏形项目,但田园综合体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落地案例。...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和全国首批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江西具备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现实需求与发展潜力,并且打造了以黄马·凤凰沟、高安巴夫洛为代表的多个田园综合体雏形项目,但田园综合体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落地案例。对此,应抢抓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政策机遇,坚持"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突出"新建+改建+共建",强化"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抓好"试点示范+平台搭建+政策统筹",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田园综合体,助推江西美丽乡村建设再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 休闲观光农业 农村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运营、行政职级与开发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波 许珊珊 +1 位作者 黄信灶 罗小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21,共12页
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学者与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通过构建市场化运营与行政职级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利用2004-2018年21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和空间计量分析... 开发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学者与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通过构建市场化运营与行政职级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利用2004-2018年21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市场化运营及行政职级高配对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化运营和行政职级高配均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政府主导型的模式下,行政职级高配的作用未能体现,而“市场化运营+行政职级高配”这种具有“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特征的模式,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意味着该模式是开发区未来改革的一个方向;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具有个体效应,还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了开发区改革存在着“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市场化运营 行政职级 体制改革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和制造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研究——基于挤入挤出效应的考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晨 邱德荣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城镇化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产业关联和资源配置竞争。协调推进城镇化和制造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识别两者的互动关系。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对房地产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进行挤入挤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与制造业产... 城镇化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产业关联和资源配置竞争。协调推进城镇化和制造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识别两者的互动关系。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对房地产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进行挤入挤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互动概念框架。基于此,本文采用联立方程实证策略,利用我国2002—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3SLS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偏向的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投资产生明显挤出效应,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微弱挤入效应,城镇化对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与全国整体情况一致,而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对传统产业投资也产生了挤出效应;以高技术投资表征的制造业结构升级微弱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结构 城镇化 高技术投资 房地产投资 挤入挤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发展:新特点新思路新方向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恒山 肖金成 +14 位作者 方创琳 唐杰 张学良 潘玉君 周国华 吴传清 李刚 梁育填 钟业喜 王雅莉 郭淑芬 李红 林芳莹 马学广 吴康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2017年7月7日,由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新特点新思路新方向"为主题,就当前中国城市... 2017年7月7日,由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新特点新思路新方向"为主题,就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特点、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促进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思路与城市群研究的新方向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论坛期间还成立了"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对于促进中国城市群理论与政策研究,推动中国城市群健康发展,讲好中国改革空间试验场故事,具有重大意义。本刊特刊发论坛正式发言或书面提交的部分研讨成果,以飨读者。特别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帮助本刊联系专家并组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 创新发展 区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贫问题研究40年:脉络、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晓园 汤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2-821,共10页
如何破解并阻断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返贫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将我国返贫研究分为以农村救济式扶贫研究为主、以农村开发式扶贫研究为主和以农村精准... 如何破解并阻断返贫风险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返贫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将我国返贫研究分为以农村救济式扶贫研究为主、以农村开发式扶贫研究为主和以农村精准脱贫研究为主3个阶段。研究表明:40年我国返贫研究呈现六大特征:文献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者以西部最多,东部次之;研究主题聚集于主体、政策、产业和生态4个关键词;学科视角以经济管理为主;研究对象以政府和返贫户为主;研究方法多样以案例和量化分析为主。最后从深化返贫前因、返贫防治和预警机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赋能返贫和加强返贫交叉学科等方面提出返贫研究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 脉络 特征 趋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业喜 吴思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32-40,共9页
以中国大陆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系数、空间自相关、GWR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发展形势渐佳,从四大区域来看,东部最高,东... 以中国大陆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系数、空间自相关、GWR方法分析2002—2017年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发展形势渐佳,从四大区域来看,东部最高,东北次之,中部再次之,西部最低;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空间异质性明显,空间集聚效应显著。主要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高水平热点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和川渝地区变化最明显,东北地区由次热点区转变为冷点区,川渝地区由冷点区转为次热点区;以回归系数平均值为参照,中国城市民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财政支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发展水平 时空格局 核密度分析 ESDA 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传播主体对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平原690户种粮大户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罗小娟 冯淑怡 黄信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5,共12页
中国化肥用量水平不断提高,并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何促进化肥减量化一直是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点。首先,本文构建了信息传播主体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三个验证假说。其次,基于长江中下游江苏、江西两省690个种粮大... 中国化肥用量水平不断提高,并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何促进化肥减量化一直是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点。首先,本文构建了信息传播主体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三个验证假说。其次,基于长江中下游江苏、江西两省690个种粮大户的调查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性质的信息传播主体对种粮大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种粮大户之间施肥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性质的信息传播主体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使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路径也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公共机构组织主要通过价值引导机制指导种粮大户减少化肥施用量,而市场化组织则侧重于通过利益引导机制激励种粮大户增加化肥施用量。从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引导效果看,政府公共机构组织的效果大于市场化组织,政府公共机构组织可以引导农户减少氮肥用量31. 21 kg/hm^2,而市场化组织则会引导农户增加氮肥用量20. 18 kg/hm^2,后者仅占前者的64. 67%。②以亲戚朋友、种粮大户等社会网络为基础的非正式传播主体对农户的施肥行为产生明显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种粮大户之间的氮肥用量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③种粮大户的个人、家庭和土地等特征也是影响化肥施用的重要因素。最后本研究从发挥政府在化肥信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规范市场化组织传播主体的行为、注重提升农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有针对性地筛选化肥信息传播的重点对象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主体 化肥用量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种粮大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7
14
作者 钟业喜 冯兴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于城市职能结构、专业化部门及城市职能强度等要素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演变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下,工业、商业属于长江经济带基本职能部门,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行政等职能则为非基本职能;区域尺度下的各省域... 基于城市职能结构、专业化部门及城市职能强度等要素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结构演变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尺度下,工业、商业属于长江经济带基本职能部门,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行政等职能则为非基本职能;区域尺度下的各省域基本—非基本职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转化特征;全国尺度下,区域基本职能主导城市数量增长明显,尤其以建筑业职能最为突出,非基本职能中的交通通信主导型及科研管理主导型城市大幅度减少,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发展及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于城镇化进程;区域尺度下的西部经济地带城市职能结构逐步优化、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部经济地带的建筑业、房地产等支撑部门迅速发展,东部经济地带仍是长江经济带内商业和科研重要集聚地;全国尺度下的长江经济带城市职能强度显示区域城市主导型职能多而弱、优势职能强度不足,区域一体化调控和引导机制不全,产业结构趋同性问题相对突出,为此,提出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强化立体交通廊道支撑作用、构建城市职能互补网络等城市职能结构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结构 演变特征 长江经济带 尺度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江丽珍 冯兴华 +2 位作者 傅钰 李建新 年柏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成为点亮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载体,提升其消费体验是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释放经济潜力的有效途径。该文基于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携程旅行平台点评数据,结合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探究集聚区及其网络口...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已成为点亮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载体,提升其消费体验是推动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释放经济潜力的有效途径。该文基于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与携程旅行平台点评数据,结合最近邻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探究集聚区及其网络口碑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各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不同类型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具有空间差异性;②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整体较好,呈“两极多核”分布态势,高值区基本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钻石菱形”区域,而核心区及次核心区多位于我国“T”形开发轴带区域;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常住人口等社会经济因子对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口碑影响较大,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集聚区网络口碑的主导因子,并与百度搜索指数成为主导交互因子。为此,在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及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培育和布局夜间经济增长极,提升消费满意度,推动形成高质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网络口碑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易地扶贫搬迁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以修水县“进城入园”扶贫搬迁工程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晓园 陈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发挥绩效评价工具的导向、规范和激励作用,促进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梳理已有移民绩效评价研究成果及调研移民办工作人员和移民户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经济基础、政策保障和社会融入3个一... 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发挥绩效评价工具的导向、规范和激励作用,促进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梳理已有移民绩效评价研究成果及调研移民办工作人员和移民户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经济基础、政策保障和社会融入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扶贫搬迁绩效评价体系,并以修水县“进城入园”移民扶贫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搬迁 绩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要素网络结构韧性分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业喜 吴思雨 吴青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9,共11页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已成为衡量区域韧性的重点,网络结构韧性研究对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列车时刻、企业分支机构和百度指数,构建多要素网络,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外部网络结构韧性能力,结果表明:整体上,长... 城市网络结构韧性已成为衡量区域韧性的重点,网络结构韧性研究对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列车时刻、企业分支机构和百度指数,构建多要素网络,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外部网络结构韧性能力,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网络结构韧性优于外部网络。就不同要素网络结构韧性而言,内部网络中信息>铁路>企业,外部网络中信息>综合>普铁>高铁。多要素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三角放射、点-轴分散、轴-辐交叉、圈层等级等特征。最后从整体格局、区域差异和要素流动三个方面提出多要素网络结构韧性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要素网络 网络结构韧性 优化路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唐天伟 李鹏飞 +1 位作者 吴素婷 何姝萱 《科学管理研究》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在碳中和目标下,数字新质生产力能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撑与智能优化方案,助力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实现。选取2011-2022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 在碳中和目标下,数字新质生产力能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供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撑与智能优化方案,助力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实现。选取2011-2022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结果显示,在东、中部地区,政府绿色补贴较低和数字经济政策供给不足的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发挥中介作用;空间效应检验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不仅促进本地城市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而且对邻近城市产生正向影响。该结论既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又为利用高质量“数字化协同创新”新格局推动区域技术升级与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碳中和目标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大城市开发区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以成都、西安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新 杨永春 梁曼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4,66,共6页
基于成都、西安高新区企业调研数据,在构建企业投资决策驱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与投资决策驱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信息通信水平... 基于成都、西安高新区企业调研数据,在构建企业投资决策驱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与投资决策驱动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信息通信水平、获取高素质人才、人际关系网络等构成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驱动指标,而跨国公司集聚、获取自然资源、决策者偏好等指标的解释力度最小。(2)企业投资决策由6个维度因子构成,其重要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政策、产业集群与人力资源、城市环境、城市区位、企业集聚以及关系因子。(3)入园越早、规模越大、总部型及出口型企业均更加依赖政策驱动;私企与外企、一般服务业企业与高级服务业企业、部分迁移企业与非迁移企业、办公区企业与科技园企业、办公区企业与厂区企业分别形成了基本对立的投资驱动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决策 驱动因素 企业异质性 高新区 西部大城市 成都市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被引量:48
20
作者 季凯文 周吉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选取2003-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存在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动机;东道国经济自由度、政治稳定与政府效率、法律和腐败监管程度、劳动力... 选取2003-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存在市场寻求和资源寻求动机;东道国经济自由度、政治稳定与政府效率、法律和腐败监管程度、劳动力丰裕程度与直接投资效率正相关,通讯基础设施条件表现为负相关;总体而言,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效率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中,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效率要优于发达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对此,建议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深化经贸合作,与中亚、中东、独联体国家开展安全协作,与中欧、东欧国家加强技术输出合作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对各区域的投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效率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