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笔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71
1
作者 靳玉乐 朴雪涛 +2 位作者 赵婷婷 刘小强 司林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5,共13页
教育评价及其改革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事情,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育评价改革应立足于立德树人这根主线,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教育评价及其改革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事情,涉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育评价改革应立足于立德树人这根主线,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顽瘴痼疾,只是教育评价不合理的“表象”。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必须遵循教育评价改革的规律,坚决地“去三化”(即功利化、标签化、官僚化)和“兴三化”(即科学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应着眼于完善基于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评价,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评价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评价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策略。在学科评价方向上,要从对学科产品的评价走向对学科生产能力的评价,从纯粹的学术标准走向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从专注学术影响评价走向关注社会影响评价。同时,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估改革要致力于规范评估边界、回归评估初心、聚焦真实质量,并基于直接证据开展评估。从公共治理的角度来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在于构建教育评价的价值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最终建构起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导向 破除“五唯” 立德树人 教育评价体系 多元主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评价:从学术导向走向服务需求导向——从知识与经济双重转型看学科评价改革 被引量:24
2
作者 彭颖晖 刘小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从U.S.News、QS、THE、CUSR、ARWU、RCCSE六大学科评价指标入手,分析发现当前主流学科评价以学术为导向,具体表现在:一是将学科评价“剃”简为科研评价;二是将科研评价“剃”简为学术影响评价。在知识与经济双重转型的背景下,应以服务... 从U.S.News、QS、THE、CUSR、ARWU、RCCSE六大学科评价指标入手,分析发现当前主流学科评价以学术为导向,具体表现在:一是将学科评价“剃”简为科研评价;二是将科研评价“剃”简为学术影响评价。在知识与经济双重转型的背景下,应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重建学科评价。走向服务需求导向的学科评价,需要树立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评价理念;引入更加广泛的评价主体。此外,还需要通过加强科研的“非学术影响”评价来强化科研服务需求,完善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评价 创新驱动发展 学术导向 服务需求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国建设视野下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思考——兼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范式转变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小强 郑围尹 蒋喜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8,共7页
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高校职能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从过去的第三职能转变为高校最根本的使命责任。从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遴选来看,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双一流”既指一流的学术,更指一流的服务,要用一流的... 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高校职能发生重大变化,服务从过去的第三职能转变为高校最根本的使命责任。从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遴选来看,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双一流”既指一流的学术,更指一流的服务,要用一流的学术来提供一流的服务,在一流的服务中实现一流的学术。国家“双一流”建设不只是单纯的学术建设,更是服务能力的建设。战略服务能力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提升战略服务能力要求进行有组织的“双一流”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范式 服务使命 战略服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