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国际远距离教育研究的新近发展与趋势
- 1
-
-
作者
钟志贤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0-64,共5页
-
文摘
一、引言近二十年以来,各种形式的远距离教育(或称开放教育)组织机构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德国西部地区芬恩(Fern)大学进行的一项国际远距离教育比较研究表明: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500所远距离教育机构。仅就其中200所机构的注册人数进行调查统计表明,学员总数在1986年大约为6百万(霍尔姆伯格,1989)。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在教育史上可谓空前的奇迹。在这迅猛发展的历程中,远距离教育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它们一方面来自于实践,另一方面又指导、预测、解释着实践。应当说。
-
关键词
远距离教育
组织机构
教育史
调查统计表
注册人数
开放学习
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
远距离学习
霍尔姆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研究
- 2
-
-
作者
项国雄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67-173,共7页
-
文摘
本文论述了一般CAI与ICAI的区别,ICAI的基本类型,着重对ICAI系统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其实现方法,最后重点对ICAI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势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述。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AI
ICAI
-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intelligence comp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ICAI)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冲突与调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技术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钟志贤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
文摘
冲突与调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技术钟志贤(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南昌·330027)一、引言在谈起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时,我们通常把教学技术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看作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教学观念。当讨论这两种教学观的特征时,我们通常循着这样的审察模式:...
-
关键词
教学技术
学习理论
人文主义
学习者控制
教学理论
外部控制
自我实现
行为主义
全面发展的人
问题解决
-
分类号
G4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设计与课堂电化教学设计问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钟志贤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23,共7页
-
文摘
一、引言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这正是理性实践活动的主要标志。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为了达成预期目的,人类总是要遵循相关理论来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环节和程序,设计相应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
关键词
理性实践活动
恩格斯
课堂电化教学
目的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CAI理论研究述评(上)
- 5
-
-
作者
项国雄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49,共5页
-
文摘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近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方面,它的出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在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因材施教,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高效地实现理想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现已成为各国计算机应用和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研究
学习过程
创造性思维
CAI
教学层次
人工智能技术
专家系统
教学专家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CAI课件设计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 6
-
-
作者
魏奇
项国雄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47,53,共6页
-
文摘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外已广泛采用CAI进行教学,在国内也有许多教学单位开始了CAI的研制工作,但多数尚属起步阶段,缺乏对CAI的统一认识。本文将就CAI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方法谈谈我们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
关键词
CAI课件
设计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领导者“发怒”的作用
- 7
-
-
作者
余功建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系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24,共2页
-
文摘
长期以来,人们囿于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势,即认为凡是领导干部,其待人接物永远应该端庄稳重、平易和蔼。“发怒”与领导角色的行为规范不符,与人们心目中的最佳领导形象不符,因而不少领导害怕“发怒”,害怕坦露内心的真实情感。在工作中,即使碰到了怒不可遏之事,也强迫自己抑而不发,以避免损害自己的“领导形象”。其实,对于危害革命事业的行为表示愤怒,正是领导者应有的形象。 1966年8月23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中央文革小组的人,一个个气势汹汹。
-
关键词
领导形象
领导角色
政治局会议
革命事业
行为规范
何应钦
重大原则问题
思想包袱
开除党籍
斗争到底
-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