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文化自觉——李龙教授的学术视界
被引量:
5
1
作者
钟志贤
王静
+3 位作者
王姝莉
陈小燕
易凯谕
谢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8,共7页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一个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由“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构成,教学设计是一种由“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三层架构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应遵循“双重定位,多元发展”模式。其学术视界关注教育技术史、教育技术哲学和教育技术文化观研究,体现出文化自觉的学术研究特征;其学术人生诠释了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激情的学术人格特点。文章认为,文化自觉是一种进行时,未来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文化自觉要更加关注研究取向、研究实效和研究话语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文化自觉
李龙
学术视界
学术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钟志贤
易凯谕
刘晓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是形成教学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基础。文章基于知识链模型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结构映射法构建并实施了一个旨在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的测评量表。研究发...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是形成教学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基础。文章基于知识链模型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结构映射法构建并实施了一个旨在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的测评量表。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来源渠道单一,体系结构浅散,理论掌握程度和教学研究水平较弱,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情感上,对理论的实践价值有较高的认同感,对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可操作性有迫切需求。于此,文章提出了促进教师角色转型、改变创新扩散的途径、提供深度学习情境、培养教师理论先行者意识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把握时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的现状,改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素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设计
理论知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祝智庭教授的字里行间
被引量:
13
3
作者
钟志贤
易凯谕
+3 位作者
王宏胜
陈佳骊
王双双
王姝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7,共13页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Citespace、SATI、ROST等软件,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为主线,从“度”的视角分析了祝智庭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度、合作度、影响度和主题聚合度;从“智”的角度讨论了其学术...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Citespace、SATI、ROST等软件,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为主线,从“度”的视角分析了祝智庭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度、合作度、影响度和主题聚合度;从“智”的角度讨论了其学术思想、学术创新和学术贡献;从“道”的维度描摹了其学术特点和学术人格。从他的字里行间建构了其学者形象和学问之道,勾勒了另一种学术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教育革新
祝智庭
学术思想
学术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
被引量:
14
4
作者
钟志贤
王姝莉
易凯谕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8,36,共11页
媒介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宗旨在于培养理性的媒介公民。科学的媒介素养测评是界定、评估、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文章聚焦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问题,运用综合性文献研究法,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内...
媒介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宗旨在于培养理性的媒介公民。科学的媒介素养测评是界定、评估、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文章聚焦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问题,运用综合性文献研究法,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研究现状,包括讨论了国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的“能力、过程、目标”三大研究导向,归整了国内媒介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类型和群体媒介素养测评研究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应注重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认识媒介素养范式变迁的要义;理解元框架设计的意义内涵;回应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诉求;超越方法单一的研究偏向;凸显本土考量的文化适应性,从而构建“契合时代,立足本土,融通世界,表达中国”的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这种测评框架是“元框架”意义的框架,能从根本上体现框架建构的学科性、时代性、本土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测评
框架
建构
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文化自觉——李龙教授的学术视界
被引量:
5
1
作者
钟志贤
王静
王姝莉
陈小燕
易凯谕
谢云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
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金
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自主专项“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发展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赣教高字〔2014〕60号)
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设计能力研究”(项目编号:YJS2020083)。
文摘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一个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由“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构成,教学设计是一种由“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三层架构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应遵循“双重定位,多元发展”模式。其学术视界关注教育技术史、教育技术哲学和教育技术文化观研究,体现出文化自觉的学术研究特征;其学术人生诠释了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激情的学术人格特点。文章认为,文化自觉是一种进行时,未来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文化自觉要更加关注研究取向、研究实效和研究话语三大问题。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文化自觉
李龙
学术视界
学术人格
Key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ultural Self-awareness
LI Long
Academic Vision
Academic Personalit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钟志贤
易凯谕
刘晓艳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新闻
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基金
"赣鄱555英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赣才字[2012]1号])专项资助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中国教学设计四十年(1978-2018)发展状貌研究"(课题编号:19ZD014)
文摘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是形成教学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基础。文章基于知识链模型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结构映射法构建并实施了一个旨在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的测评量表。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来源渠道单一,体系结构浅散,理论掌握程度和教学研究水平较弱,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情感上,对理论的实践价值有较高的认同感,对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可操作性有迫切需求。于此,文章提出了促进教师角色转型、改变创新扩散的途径、提供深度学习情境、培养教师理论先行者意识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把握时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的现状,改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设计
理论知识水平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祝智庭教授的字里行间
被引量:
13
3
作者
钟志贤
易凯谕
王宏胜
陈佳骊
王双双
王姝莉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新闻
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7,共13页
基金
“赣鄱555英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赣才字[2012]1号]专项资助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中国教学设计四十年(1978—2018)发展状貌研究”(课题编号:19ZD014)
文摘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Citespace、SATI、ROST等软件,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为主线,从“度”的视角分析了祝智庭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度、合作度、影响度和主题聚合度;从“智”的角度讨论了其学术思想、学术创新和学术贡献;从“道”的维度描摹了其学术特点和学术人格。从他的字里行间建构了其学者形象和学问之道,勾勒了另一种学术发展史。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教育革新
祝智庭
学术思想
学术人格
Keywords
Technology Empowerment
Educational Innovation
ZHU Zhiting
Academic Thoughts
Academic Personality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
被引量:
14
4
作者
钟志贤
王姝莉
易凯谕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高等研究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新闻
与传播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8,36,共11页
基金
“赣鄱555英才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赣才字[2012]1号]专项资助
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YJS2019070)
文摘
媒介素养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其宗旨在于培养理性的媒介公民。科学的媒介素养测评是界定、评估、推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文章聚焦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问题,运用综合性文献研究法,批判性地分析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研究现状,包括讨论了国外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的“能力、过程、目标”三大研究导向,归整了国内媒介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类型和群体媒介素养测评研究态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应注重从以下五个维度展开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认识媒介素养范式变迁的要义;理解元框架设计的意义内涵;回应全媒体时代媒介生态诉求;超越方法单一的研究偏向;凸显本土考量的文化适应性,从而构建“契合时代,立足本土,融通世界,表达中国”的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这种测评框架是“元框架”意义的框架,能从根本上体现框架建构的学科性、时代性、本土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媒介素养
测评
框架
建构
元框架
Keywords
Media Literacy
Assessment
Framework
Construction
Meta Framework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文化自觉——李龙教授的学术视界
钟志贤
王静
王姝莉
陈小燕
易凯谕
谢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研究
钟志贤
易凯谕
刘晓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祝智庭教授的字里行间
钟志贤
易凯谕
王宏胜
陈佳骊
王双双
王姝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公民媒介素养测评框架建构
钟志贤
王姝莉
易凯谕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