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血缘人”到“公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晓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9-20,共2页
我曾在农村生活及劳动过十年,近五年又因为从事“思想考古”的学术研究,经常奔波在田间、村落、小镇上。在跨时空寻访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大师的过程中,亦对现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有许多的感触,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农民如何才能融入现... 我曾在农村生活及劳动过十年,近五年又因为从事“思想考古”的学术研究,经常奔波在田间、村落、小镇上。在跨时空寻访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大师的过程中,亦对现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有许多的感触,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农民如何才能融入现代社会呢?这并不是说,中国农民没有生活在现代社会,而是指中国许多农民还没能实现自身存在方式的角色转换即由一个村落中的“血缘人”蜕变为一个现代的“公民”。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是有不利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和谐 公民 血缘 中国农民 农村生活 中国古代 学术研究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的本真与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9,共6页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 在探讨人之生命本真的问题时,必须联系到人之“生”与“死”两个方面,所以,虽然每个人之人生都显现为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一维性的流逝,但却内含三重性:一是生理性血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精神性超越生命,此之谓生命本真。人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并自觉地从生命的三重性出发安排人生,才能引伸出正确的生命意识,拥有合理的生活态度,减少人生中的痛苦而获得幸福与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真 生命意义 血缘生命 社会生命 超越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阳明的生死哲学及其现代价值
3
作者 徐春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3,共5页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 王阳明的生死态度可用“吾心光明,亦复何言”来体现,它表明王阳明以人生使命的完成为获得临终安宁的根本途径,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功”层面;在生死价值上,王阳明认为人的生死只有付诸和践履忠信礼义等道德信念才有价值,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德”层面;在生死超越论上,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出生死”之道,体现了儒家生命“三不朽”中的“立言”层面。总之,王阳明全面、典型地体现了儒家的生死哲学。挖掘和梳理王阳明的生死哲学既有助于对王阳明和儒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于当今生死哲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生死哲学 生死态度 生死价值 生死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宋代江右思想家之特质
4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共8页
从整体而言,宋代江右思想家具有“另类”之特质。此“另类”之特征,是以其追求思想的独特性、创新性为基本内涵的。从欧阳修之“史论”、“易论”到诚斋之“诗论”、“易论”,从李觏之“礼论”“易学”到荆公之“新学”,从象山梭山复斋... 从整体而言,宋代江右思想家具有“另类”之特质。此“另类”之特征,是以其追求思想的独特性、创新性为基本内涵的。从欧阳修之“史论”、“易论”到诚斋之“诗论”、“易论”,从李觏之“礼论”“易学”到荆公之“新学”,从象山梭山复斋之“心学”,再到文山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以说,皆“另类”得可以。当然,与这“另类”思想家相对,江右之地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正统派亦十分可观,也正是这种思想史内涵的紧张,丰富了江右思想总体之发展,奠定了江右思想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江右思想家 “另类”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