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胡兰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学院绘画 江西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2
作者 胡兰贞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云 张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9-95,共7页
师范类院校是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高校类型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存在办学模式依赖师范路径、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实践教学难以支撑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逐步构建,作为重要支撑的城乡规划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 师范类院校是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的高校类型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存在办学模式依赖师范路径、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实践教学难以支撑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的逐步构建,作为重要支撑的城乡规划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江西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重点从培养方案演变、课程内容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学科特色定位等方面总结了其作为师范类院校专业建设的经验,并面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要求,提出发挥师范类院校专业优势、强化“服务型”人才培养、构建“五类一体”的课程体系、推进实践能力联合培养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院校 城乡规划 专业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江西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市公共交通的空间公平性与优化策略研究
4
作者 杨瑞娟 段鹏 +1 位作者 严春姿 朱小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该文以江西省吉安县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核密度、洛伦兹曲线等方法评价公交资源供给和供需公平性,并构建空间公平指数对公共交通配置空间公平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内公共交通配置整体滞后,敦厚镇片区资源配置最优,横江镇片区... 该文以江西省吉安县中心城区为例,采用核密度、洛伦兹曲线等方法评价公交资源供给和供需公平性,并构建空间公平指数对公共交通配置空间公平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内公共交通配置整体滞后,敦厚镇片区资源配置最优,横江镇片区公平性较差,人口分布不均和城市规划是影响公平配置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分区筹划、线网分级等策略,以优化公交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空间公平性 核密度 洛伦兹曲线 空间公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陈志 冯苑 吴蒙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9,共10页
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是促进创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作用机制方面,... 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是促进创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在作用机制方面,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发挥了人力资本效应、外商投资效应以及经济集聚效应的功能,进而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以及财政实力较强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大,同时,对服务业行业创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证据,还为中国进一步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创业激励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创业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西省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1 位作者 吴巍 李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8,共8页
城市人地协调关系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01年、2012年城市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城市人地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逐步形成轴带状"核心-... 城市人地协调关系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01年、2012年城市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城市人地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逐步形成轴带状"核心-边缘"结构、而城市建成区则呈"一轴多核"格局,城市规模的南北差异随着赣南地区城市发展而逐步缩小。2)从城市类型空间分布看,土地扩张型城市主要集中在地级市及其周边县市、交通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型城市则主要为省域边缘县市。3)对江西省人地协调关系进行多视角统计分析得到行政等级体系下市级以上城市土地扩张特征显著,人口规模体系下大中城市呈土地显著增长、中小城市人地相对协调,地形要素下城市类型分布与江西省"平原-丘陵-山区"的地形特征显著正相关。4)在人地关系多视角统计及空间分布基础上立足各类城市发展现状,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江西省城市人地协调发展建议及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土地扩张 空间分析 协调性系数 新型城镇化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下的江西古村落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罗奇 许飞进 罗吉祥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5,共3页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 从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角度,以江西典型古村落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历史性迈进,在古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开展旅游则是正视传统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契机,对提高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不当、古村落旅游过度开发有可能给古村落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将古村落的保护合理地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古村落旅游发展规划中,才能有效地保护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村落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旅游开发 古村落 保护 江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条 农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建制镇类特色小镇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闵忠荣 周颖 张庆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江西省积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小镇培育工作,建设工作初显成效,但也存在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为科学合理引导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文章通过分析江西省特...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江西省积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小镇培育工作,建设工作初显成效,但也存在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为科学合理引导特色小镇的培育创建,文章通过分析江西省特色小镇创建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集特色产业、宜居环境、传统文化、设施服务和体制机制于一体的评价体系,用以评价特色小镇的创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南京城市韧性综合及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管卫华 徐慧 +3 位作者 吴巍 吴小妮 张惠 吴连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9年南京市分维度、分阶段的城市韧性进行量化评估;借助系统动力学构建南京城市韧性动态仿真模型,对2020—2035年南京...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4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9年南京市分维度、分阶段的城市韧性进行量化评估;借助系统动力学构建南京城市韧性动态仿真模型,对2020—2035年南京城市韧性发展水平进行长时序预测及多情景模拟,以比较不同情景的发展潜力。结果表明:2005—2019年,南京市综合韧性与分维度韧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维度韧性占比在2005—2010年间存在显著差异,自2010年起位序转换剧烈,各韧性占比差距开始缩小,2019年经济韧性占比超越工程韧性跃居第1;相较于2019年,2035年时南京市综合韧性水平在自然状态发展、人口高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生态优先发展及综合协调发展情景下将分别提高25.62%、27.59%、28.40%、27.19%和30.29%,可见,综合协调发展情景能最大限度提升南京市城市韧性水平,且最早达成强度韧性,其余发展情景则会对部分社会经济等典型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作用。因此,今后南京市应注重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综合协调发展路径,平衡经济、社会、生态、工程子系统间的关系,打造韧性城市建设的新范式,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韧性 系统动力学 多情景模拟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旅游休闲“后花园”建设与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群红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3-35,共3页
旅游房地产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二者结合可以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在江西提出建设沿海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同时,江西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更好地满足"后花园"战略的实施。必须做... 旅游房地产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二者结合可以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在江西提出建设沿海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同时,江西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更好地满足"后花园"战略的实施。必须做到规范发展、统筹规划、准确定位、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后花园”旅游房地产 战略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式的差异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群红 左文卿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2-43,共2页
传统观点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是城市政府的职能,不应有其他主体的参与;也有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推向市场,更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益。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其科学合理的依据,但也... 传统观点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是城市政府的职能,不应有其他主体的参与;也有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推向市场,更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益。以上两种观点,均有其科学合理的依据,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式的差异分析,初步探讨我国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式的差异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建设运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谢赫“六法”品画理论的传统村落景观艺术特征研究——以江西汪山村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刚 王宇腾 +2 位作者 杜春兰 李丽娟 林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95,共6页
谢赫“六法”品画理论集合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华,而传统村落景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二者同属造型艺术,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南齐中国画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为审美理论指导,将品论中国绘画艺术的... 谢赫“六法”品画理论集合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华,而传统村落景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二者同属造型艺术,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南齐中国画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为审美理论指导,将品论中国绘画艺术的方法应用在传统村落景观艺术特征解析上,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方面叙述与传统村落景观“精神、结构、形态、色彩、布局、传承”之间内在的科学、系统、审美之共性。以江西汪山村为例,运用“六法论”构建传统村落景观艺术审美方法,剖析传统村落景观艺术特征,为中华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谢赫六法论 传统村落景观 艺术特征 汪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K组合模型的江西红色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13
作者 陈晓刚 宋绍鹏 陈韩 《广东园林》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以江西省文化与旅游厅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的1278处红色文化遗产为例,采用ENK组合模型对遗产进行时空分布与保护策略研究。研究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省红色文化遗产重心的演变在空间上体现为“西北-中南-中... 以江西省文化与旅游厅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的1278处红色文化遗产为例,采用ENK组合模型对遗产进行时空分布与保护策略研究。研究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省红色文化遗产重心的演变在空间上体现为“西北-中南-中部-中南”的“V”形路径;红色文化遗产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多主核+多副核+环核群”结构的集聚形态,其中的“多主核”指吉安市、赣州市、上饶市。针对遗产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构建“一带、三核心、四片区”的空间保护格局、整合区域文化遗产资源、“整体性+片段性”叙事遗产、串联织补同一事件遗产等具体保护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 革命文物 ENK组合模型 分布特征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及异质性研究——来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1
14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7,共15页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测度中国2011—2019年270个城市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在测度中国2011—2019年270个城市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且具有做大做好“蛋糕”和切好分好“蛋糕”的双重功能。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提高了示范城市的电商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并扩大了示范城市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行政级别越高、营商环境越优、数字金融发展越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影响效应的相关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有效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共同富裕 数字赋能 电商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聂长飞 陈志 冯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35,共10页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基于中国2011—2019年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基于中国2011—2019年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应呈边际递增趋势。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激发城市创业活跃度、赋能数字金融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在东部地区城市、南方地区城市、行政等级较高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及营商环境较优城市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提质增量”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城镇化格局及演化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管卫华 吴小妮 +3 位作者 李焕兰 张惠 吴巍 吴连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划分为1978—1994年、1995—2020年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区域间层面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划分为1978—1994年、1995—2020年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区域间层面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差异特征显著,1978年城镇化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1994年表现为北方和东南沿海省份城镇化率等级相对较高,西南省份相对等级较低;2020年已形成由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格局;(2)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需求作为拉力对区域间城镇化率提升作用强于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率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区域间的作用强度始终强于区域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地区间推力对城镇化的正向效应仅在前一阶段显著;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作为地区间拉力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总体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效应由区域间强于区域内转变为区域内强于区域间;(3)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劳动力需求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地区内推、拉力对各省城镇化提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正向推进效应在空间上的波动明显,随时间变化越来越强,表明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作为地区间推、拉力正在不断促进各区域的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镇化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3 位作者 冯兴华 徐丽婷 郑林 吴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1-186,193,共7页
采用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2005年、2010年、2013年3期TM/ETM+遥感影像,提取获得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空间特征与方向、土地利用程度等角度对江西省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采用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2005年、2010年、2013年3期TM/ETM+遥感影像,提取获得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转移空间特征与方向、土地利用程度等角度对江西省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2010—2013年两个时间段,江西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呈现下降趋势,各地类增减变化较为显著;(2)2005年以来,耕地与建设用地、林地3种地类间的转移流在土地转移网络中占主导地位;地类间转移面积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热点区呈片状及散点状分布;(3)总体来看,江西省土地利用程度整体水平普遍提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变化指数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极值区受政策影响显著,在两个时期内促使了赣北环鄱区、赣南地区土地利用活跃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以来中国中部城市不透水面增长变化监测及其增长模式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志 魏宗强 +1 位作者 刘雅静 陈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4-1451,共8页
以典型样地基准化法结合约束性线性光谱分解法对南昌市主城区1995年以来不透水面增长格局演变及其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透水面格局呈"较散-集中-扩散"发展的总体规律,主导模式从"以轴线延伸式"向"... 以典型样地基准化法结合约束性线性光谱分解法对南昌市主城区1995年以来不透水面增长格局演变及其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透水面格局呈"较散-集中-扩散"发展的总体规律,主导模式从"以轴线延伸式"向"以卫星填充式、零星飞地式增长"进行转变;格局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演变、便捷技术及材料的广泛使用,地区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城建投资等因素有关;制定理性的城市规划、重点关注郊区用地过快增长、推广使用绿色透水建材、透水的施工技术等可减缓研究区过快增长的不透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格局变化 增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状高斯过程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全局敏感性分析
19
作者 张吉强 胡丹妮 +3 位作者 孙勇 霍玉佼 王悦 朱丽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如何有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系统规划优化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影响要素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一个包含电、热、冷等多能流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拓... 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受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如何有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系统规划优化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规划影响要素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一个包含电、热、冷等多能流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拓扑结构。其次,分别以系统等效年成本和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然后,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和市场环境筛选26个不确定因素,分别对其概率表征和分层抽样,求得不同样本对应的低碳经济规划结果。最后,采用树状高斯过程方法对影响系统低碳经济规划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高效准确识别影响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关键不确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低碳经济规划 全局敏感性分析 多重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羽 钟业喜 +1 位作者 徐丽婷 吴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基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图斑数据,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样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网格和县域两种尺度,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及规模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县域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江西... 基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图斑数据,综合运用网格分析、样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结合网格和县域两种尺度,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及规模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县域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驱动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点呈现数量多、规模小、大分散小集聚的基本特征,农村居民点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北多南少空间格局;农村居民点围绕城镇密集区、地势低平区域、中心村镇具有显著集聚特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格局是在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内生动力)、县域经济发展及投资带动(外部动力)、地形条件(基础性制约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尝试从城乡统筹视角提出优化江西省农村居民点格局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提升中心村镇生产生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