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叙事的无所不在与叙事学的与时俱进——“叙事的符号与符号的叙事:广义叙事学论坛”综述 |
肖惠荣
曾斌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
2
|
国外可能世界叙事理论研究述评 |
周志高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
3
|
许逊传说的符号叙事学解读 |
傅修延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
4
|
重返“听觉”:听觉研究中的众声协奏——“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曾斌
易丽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
5
|
试论叙事中的偷听 |
傅修延
易丽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
6
|
叙事与听觉空间的生产 |
傅修延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3
|
|
|
7
|
幻听、灵听与偶听——试论叙事中三类不确定的听觉感知 |
傅修延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6
|
|
|
8
|
《红楼梦》听觉叙事刍议 |
杨志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
9
|
论叙事中声音的再现方式 |
周志高
张曦月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3
|
|
|
10
|
耳朵里的故事——文学叙事的三种聆听模式辨析 |
周志高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
11
|
虚构叙事中的听声辨义 |
周志高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
12
|
重返历史现场:“五七干校”文学的散文叙事 |
颜敏
张明智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3
|
使石头具有石头性:“物”与陌生化叙事理论的拓展 |
唐伟胜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
14
|
论叙述声音 |
傅修延
刘碧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
15
|
论聆察 |
傅修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5
|
|
|
16
|
因声而听、因听而思和因听而悟——试论闻声之作的三重境界 |
傅修延
邱宗珍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17
|
论作为能指的面容 |
傅修延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
18
|
我们正在失去倾听的能力——试论新媒介交流中的视听失衡 |
刘碧珍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9
|
“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杨志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