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与政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与国立高校关系初探——以胡先骕执掌国立中正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钟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抗战时期,为实现蒋介石"政教合一"的理想及自身"教育为地方行政服务"的愿景,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创办了中正大学。因"中正"二字的缘故,国民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将其擢升为国立大学。首任校长胡先骕是国内... 抗战时期,为实现蒋介石"政教合一"的理想及自身"教育为地方行政服务"的愿景,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创办了中正大学。因"中正"二字的缘故,国民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将其擢升为国立大学。首任校长胡先骕是国内著名植物学家,属学院派纯学者,其治校理念是学术至上,学者治校。诸多因素杂糅在一起,使得国立中正大学前四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学术、政治之间交互结合与纷争的局面。基于此,从中正大学的筹备进程、人事任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及校长更替诸方面入手,探讨国立高校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而为考察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国立中正大学 胡先骕 学术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农村现代化的尝试与起步——民国江西走马乡实验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游海华 黄婕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在湖口县走马乡进行了农村教育、农业改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项农村改进工作的尝试,创立了多项农村现代化新体制。走马乡实验区的乡村建设,是早期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尝试... 20世纪30年代,江西农村改进社的乡村工作者按照其乡村建设理念,在湖口县走马乡进行了农村教育、农业改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项农村改进工作的尝试,创立了多项农村现代化新体制。走马乡实验区的乡村建设,是早期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尝试与起步;其农村改进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须总结的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当前中国农村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乡 农村现代化 尝试 起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江西农村发展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万振凡 宋青红 《古今农业》 2005年第1期56-63,共8页
民国江西农村实验区 ,各有各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其主要实验措施是协助地方从事管、教、养、卫等基层工作 ,目的是想为重建江西农村社会秩序并为中国农村近代化寻求出路。民国江西农村实验事业的开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 民国江西农村实验区 ,各有各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其主要实验措施是协助地方从事管、教、养、卫等基层工作 ,目的是想为重建江西农村社会秩序并为中国农村近代化寻求出路。民国江西农村实验事业的开展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远未达到当初预定的目标。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 ,对当前加快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江西 农村发展实验 农村近代化 农村小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九江乡村师范学校农村改进实验区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游海华 刘建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6-328,共3页
江西是民国乡村建设的重镇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河北定县、山东邹平、河南宛西、四川北碚等地,这与江西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历史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自笔者2004年发表第1篇相关研究论文以来,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师范学校 民国 实验区 农村 九江 研究论文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江西士、宦之家人口诸问题初探——以墓志为古代人口抽样资料进行统计的尝试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洪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6-52,共7页
宋代人口问题,国内学者已有研究,但似乎多集中在户口登记数的考辩上。本文拟就所见的墓志材料,对宋代江西士、宦之家的女子平均初婚年龄、男子再婚状况、女子终身生育率、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平均死亡年龄等人口细部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得出... 宋代人口问题,国内学者已有研究,但似乎多集中在户口登记数的考辩上。本文拟就所见的墓志材料,对宋代江西士、宦之家的女子平均初婚年龄、男子再婚状况、女子终身生育率、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平均死亡年龄等人口细部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得出一些可供参照的数据。鉴于宋人文集的存佚和墓志出土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人为选择的影响很小,所以笔者将所见的墓志,看作按简单随机抽样原则抽取的样本,用抽样法进行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江西 问题初探 男子 北宋 两宋时期 平均死亡年龄 考辩 文集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使鄱阳湖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清至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圩堤围垦的生态影响总体上协调可控,渔、农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誉。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圩...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使鄱阳湖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清至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圩堤围垦的生态影响总体上协调可控,渔、农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誉。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圩堤围垦快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业主体地位空前加强,渔业日益式微,湖区整体生态环境恶化,但在一定时空下"农进渔退"也有正向生态效应。渔民弃渔上岸成为农民,典型渔业社区嬗变为农村社会。湖区渔业械斗、草洲纠纷和水利案件随着"农进渔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进渔退 产业转化 鄱阳湖区 湖区农耕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共有”到“公有”:新中国初期北京江西会馆财产的清查与接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亮 赵鹏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同乡会馆的治理既有社会因素,又有经济需要,集中体现为对各省会馆财产的登记和接收。江西省会馆财产的清理与接收,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从地方公产转为人民财产的两个阶段,既利用了旅京江西同乡会,又借...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同乡会馆的治理既有社会因素,又有经济需要,集中体现为对各省会馆财产的登记和接收。江西省会馆财产的清理与接收,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从地方公产转为人民财产的两个阶段,既利用了旅京江西同乡会,又借助了“三反五反”和“三大改造”,是在北京市民政局的直接领导下间接完成的。这一点,既反映了清末以来现代政权对民间组织不断侵蚀的趋势,又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政府与民间组织关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有 公有 北京江西会馆 新中国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江西自然灾害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许海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253-258,共6页
本文根据《江西历代水旱灾害辑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统计得出:旱、涝是近代江西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了旱、涝灾害的连发性和规律性等.同时还着重分析了近代江西多灾的主要客观原因.而且指出,人类既然要靠大自然生存,就必须爱护自然界,主... 本文根据《江西历代水旱灾害辑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统计得出:旱、涝是近代江西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了旱、涝灾害的连发性和规律性等.同时还着重分析了近代江西多灾的主要客观原因.而且指出,人类既然要靠大自然生存,就必须爱护自然界,主张加强研究灾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旱涝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以来江西的水旱灾害与生态变动 被引量:13
9
作者 许怀林 《农业考古》 2003年第1期203-215,共13页
关键词 近代 江西 水灾 旱灾 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江西地区胡人活动考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9-94,共6页
唐代江西地区活动着一批以胡商为代表的胡人,这成为当时较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既与唐朝文明开放而中国境内胡人活跃相关,又与江西社会稳定、交通地理优越、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较为繁盛等因素相关。胡人在江西的生... 唐代江西地区活动着一批以胡商为代表的胡人,这成为当时较突出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既与唐朝文明开放而中国境内胡人活跃相关,又与江西社会稳定、交通地理优越、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较为繁盛等因素相关。胡人在江西的生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江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人 江西 唐代 经济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江西茶业的种植与加工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水凤 《农业考古》 1998年第2期224-232,共9页
近代江西茶业的种植与加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水凤茶是“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花(1)”,茶叶微苦而有甘味,所含的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E,对防治癌症有一定的功效。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 近代江西茶业的种植与加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水凤茶是“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花(1)”,茶叶微苦而有甘味,所含的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E,对防治癌症有一定的功效。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植茶,但茶之故乡在中国,江西是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江西 资本主义 植茶 高利贷资本 经济侵略 茶叶加工 国际市场 修水 商业资本 婺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角色:九江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蕾 陈晓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8,共4页
九江特殊的位势,使其所扮演的角色带有双重性。近代开埠通商以前,九江不仅是江西的地方行政中心之一,同时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货物调剂中心;近代开埠通商之后,九江成为江西进出口贸易的中心,但随着上海与汉口等城市的崛起,九江在长江流... 九江特殊的位势,使其所扮演的角色带有双重性。近代开埠通商以前,九江不仅是江西的地方行政中心之一,同时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货物调剂中心;近代开埠通商之后,九江成为江西进出口贸易的中心,但随着上海与汉口等城市的崛起,九江在长江流域开始边缘化;因此,如何处理九江与江西以及九江与长江流域的关系就成为当今九江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双重角色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江西的农业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怀林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53-59,共7页
江西地区从新石器早期开始,就不断的开发了出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水稻农业已有相当的水平,制陶、冶铸和纺织等手工业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址,不少于二百处,分布于四十余个市县,表现了经济开发的普遍性、广泛性。然而... 江西地区从新石器早期开始,就不断的开发了出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水稻农业已有相当的水平,制陶、冶铸和纺织等手工业生产也有较大的发展。已经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址,不少于二百处,分布于四十余个市县,表现了经济开发的普遍性、广泛性。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由于先秦两汉时期关于江西地区的文献资料绝少,加上秦王朝还没有来得及在江西境内设郡,便被人民起义推翻了,在全国政治地图上江西境内呈现空白,于是给人一种印象:江西在秦汉四百年间还处在刚刚开发的阶段。其实这是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章郡 江西 汉代 农业生产 新石器 水稻 铁农具 两汉时期 黄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在华耶稣会士面向西方描述的江西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洪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7-53,共7页
初步梳理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在江西的活动线索,具体论述利玛窦、曾德昭、殷弘绪等人如何向西方介绍江西。不仅将其看作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更着意说明江西并非耶稣会士来华最重要的目的地,而是由于江西当... 初步梳理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在江西的活动线索,具体论述利玛窦、曾德昭、殷弘绪等人如何向西方介绍江西。不仅将其看作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更着意说明江西并非耶稣会士来华最重要的目的地,而是由于江西当时尚处于南北交通要道之中,因而获得一种"便道"交流的机会,从而首次被介绍给西方世界。这一研究可以为透视1840年以后逐渐失去"便道"交流机缘的江西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西方 江西 利玛窦 曾德昭 殷弘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地方经济史研究的新探索——评《发展与困顿:近代江西的工业化历程(1858-1949)》
15
作者 游海华 杜晨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59-360,共2页
检阅有关研究近代江西的著作,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着力研究近代江西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尤其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专著非常多。
关键词 近代江西 经济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 反封建斗争 国民党 新探索 研究成果 工业化 著作 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弹性结构”对乡村革命、改良绩效的制约——以1927至1937年江西为例
16
作者 万振凡 吴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7,共6页
1927至1937年,江西乡村社会在革命、改良的冲击之下,其变迁都具有明显的迁延性。出现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乡村社会存在着不易改变的"弹性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张巨型的弹性之网,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和消减农... 1927至1937年,江西乡村社会在革命、改良的冲击之下,其变迁都具有明显的迁延性。出现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乡村社会存在着不易改变的"弹性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张巨型的弹性之网,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和消减农村革命与改良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结构” 乡村革命与改良 绩效 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颂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2-66,共5页
从清末“新政”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江西近代科学技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发展的历程。历史证明: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科学技术就进步发展。
关键词 近代江西 科学技术 社会发展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以后葛源镇的大族历史与社会变迁
18
作者 游欢孙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8,共9页
自宋代以后,葛源镇逐渐形成了以周刘杨王四大家族为中心的地方社会权力格局。明清易代、三藩之乱、太平天国时期,葛源地方社会均遭受了严重的战争创伤,但传统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机制却一以贯之。宋代以后葛源地方大族的历史,全息地反映... 自宋代以后,葛源镇逐渐形成了以周刘杨王四大家族为中心的地方社会权力格局。明清易代、三藩之乱、太平天国时期,葛源地方社会均遭受了严重的战争创伤,但传统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机制却一以贯之。宋代以后葛源地方大族的历史,全息地反映了葛源区域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源 大族 区域历史文化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江西的茶价
19
作者 胡水凤 《农业考古》 1996年第2期241-242,共2页
近代江西的茶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水凤近代赣省茶价受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产地山价各年不同,须观外洋销路如何,如洋商采办踊跃,各茶庄即松价抢买,山户无予计价目之权”(1),市场需求量大则茶... 近代江西的茶价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水凤近代赣省茶价受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与国际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产地山价各年不同,须观外洋销路如何,如洋商采办踊跃,各茶庄即松价抢买,山户无予计价目之权”(1),市场需求量大则茶价高,市场滞销则茶价低,随着市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江西 中国近代 茶价 国际市场 功夫茶 毛茶 售价 江西师范大学 鸦片战争前后 对外贸易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江西旧石器文化的性质与源流
20
作者 曹柯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4-20,共7页
江西已发现的旧石器(距今4020万年)整体表现为南方砾石石器工业传统。在这一前提之下,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渊源应置于旧石器时代初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来理解,而其流向则隐约能在距今21.
关键词 旧石器 砾石石器工业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