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Z-13分子筛膜在CO2/N2体系中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艺鸿 布娜 +2 位作者 袁晓蕾 周荣飞 陈祥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使用混合结构导向剂,在摩尔配比为1.00 Si O2∶0.10 Na2O∶0.01 Al2O3∶0.10 TMAda OH∶0.10BTMAOH∶80.00 H2O的溶胶体系中,于大孔管状莫来石支撑体上通过一步水热过程制备了高性能的SSZ-13分子筛膜.膜制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考察了... 使用混合结构导向剂,在摩尔配比为1.00 Si O2∶0.10 Na2O∶0.01 Al2O3∶0.10 TMAda OH∶0.10BTMAOH∶80.00 H2O的溶胶体系中,于大孔管状莫来石支撑体上通过一步水热过程制备了高性能的SSZ-13分子筛膜.膜制备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CO2和N2单气体渗透通过SSZ-13分子筛膜的渗透行为的影响,以及等摩尔CO2/N2气体的分离性能.在压差为0.2 MPa和温度为25℃的条件下,SSZ-13分子筛膜的平均CO2渗透速率和CO2/N2分离选择性分别为1.65×10-7mol/(m2·s·Pa)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Z-13型分子筛膜 渗透速率 气体分离 混合结构导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A型分子筛膜的合成与渗透汽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祥树 胡娜 +1 位作者 周荣飞 王振卓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4-538,共5页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管状莫来石支撑体上合成了高性能的NaA型分子筛膜.利用SEM和XRD对合成的NaA型分子筛膜进行了结构表征.XRD结果表明,在莫来石支撑体上可形成纯的NaA型分子筛晶体;SEM结果表明支撑体外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厚度为5-10μ...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管状莫来石支撑体上合成了高性能的NaA型分子筛膜.利用SEM和XRD对合成的NaA型分子筛膜进行了结构表征.XRD结果表明,在莫来石支撑体上可形成纯的NaA型分子筛晶体;SEM结果表明支撑体外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厚度为5-10μm的连续致密的分子筛膜.渗透汽化测试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NaA型分子筛膜具有高的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在温度为75℃,原料液中乙醇质量分数为90%的条件下,其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可分别高达2.85 kg.m^-2.h^-1和10 000.NaA型分子筛膜渗透通量受操作温度、原料液浓度变化的影响很大.当操作温度升高或原料液中水的浓度增加时,其渗透通量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型分子筛膜 二次生长法 支撑体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型分子筛膜反应器中丁二酸酯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荣飞 张友军 +2 位作者 张飞 安顺永 陈祥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3,共4页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在耐酸性MOR型分子筛膜反应器中合成了丁二酸酯。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MOR型分子筛膜反应前和重复使用10次后的膜层微观结构。考察了分子筛膜反应器中酸醇摩尔比、反应...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在耐酸性MOR型分子筛膜反应器中合成了丁二酸酯。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MOR型分子筛膜反应前和重复使用10次后的膜层微观结构。考察了分子筛膜反应器中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膜面积与反应体积比(S/V)对丁二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MOR型分子筛膜脱除反应副产物水,打破了丁二酸酯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在接近理论的酸醇摩尔比条件下实现了丁二酸几乎完全转化。进一步考察了分子筛膜在反应体系中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型分子筛膜 膜反应器 酯化反应 蒸汽渗透 固体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s改性凹凸棒土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彩云 刘恋 +4 位作者 李创 江婷婷 陈伟佳 王丽红 张小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79-2186,共8页
采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廉价的凹凸棒土(APT)进行了接枝改性,并通过XRD、FT-IR和FE-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APT反应复合可成功合成出MWCNTs/APT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水中Cr(Ⅵ)的等温吸附... 采用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廉价的凹凸棒土(APT)进行了接枝改性,并通过XRD、FT-IR和FE-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APT反应复合可成功合成出MWCNTs/APT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水中Cr(Ⅵ)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5K,pH=2,t=12h时,其最大吸附量为14.9mg/g.Cr(Ⅵ)在MWCNTs/APT复合材料上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ΔG^o为负值、ΔS^o和ΔH^o为正值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熵增加的吸热过程.与纯的APT和MWCNTs相比,APT经过MWCNTs改性可有效地提高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CR(VI)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T型分子筛膜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飞 桂田 +3 位作者 柳波 王华梅 周荣飞 陈祥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9-593,共5页
采用晶种诱导水热合成法,在配比n(SiO2):n(Al2O3):n(Na2O+K2O):n(NaF):n(H2O)=1.00:0.05:0.35:0—1.00:35.00的溶胶中,于管状大孔陶瓷载体上合成了高通量T型分子筛膜.氟盐的添加大大促进了T型分子筛的晶化... 采用晶种诱导水热合成法,在配比n(SiO2):n(Al2O3):n(Na2O+K2O):n(NaF):n(H2O)=1.00:0.05:0.35:0—1.00:35.00的溶胶中,于管状大孔陶瓷载体上合成了高通量T型分子筛膜.氟盐的添加大大促进了T型分子筛的晶化速度.在优化条件下,在大孔氧化铝和莫来石载体上合成了c轴取向的致密T型分子筛晶体层,且表现出高的渗透汽化性能.在75℃时,在氧化铝载体上合成的分子筛膜在水/乙醇质量比为10/90体系中的平均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为(3.01±0.15)kg·m^-2·h^-1和2140±100,比在莫来石载体上形成膜的平均分离因子升高31.29%,而渗透通量降低13.11%.同时研究了原料液浓度和分离温度对T型分子筛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分子筛膜 氟盐 晶种诱导法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聚合物修饰对SAPO-34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华梅 布娜 +2 位作者 吴婷 周荣飞 陈祥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9-473,共5页
采用化学液相沉积(CLD)技术将含有咪唑官能团的硅烷聚合物沉积在SAPO-34分子筛膜表面,修饰膜的缺陷以提高其气体渗透选择性.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表征手段证明了硅烷聚合物以Si—O... 采用化学液相沉积(CLD)技术将含有咪唑官能团的硅烷聚合物沉积在SAPO-34分子筛膜表面,修饰膜的缺陷以提高其气体渗透选择性.通过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表征手段证明了硅烷聚合物以Si—O—Si共价键形式成功地接枝在膜表面.在298 K、0.1 MPa压力差的测试条件下,修饰后SAPO-34分子筛膜的CO2/CH4理想分离选择性由12提高到76,提高了5倍,CO2的渗透速率由7.22×10-7mol/(m2·s·Pa)降低至4.13×10-7mol/(m2·s·Pa),降低了42.8%.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差对SAPO-34分子筛膜的CO2和CH4渗透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膜 缺陷 修饰 CO2/CH4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Co-ZIF-9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黄维 胡娜 +2 位作者 桂田 张飞 陈祥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10,共7页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Co-ZIF-9,并将其用于非均相催化氨硼烷水解放氢实验.结果表明:配位的Co-ZIF-9在室温下能够有效地催化氨硼烷放出氢气,且其催化活性远高于Co纳米粒子,Co-ZIF-9的多孔结构在催化中起了很大的作... 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Co-ZIF-9,并将其用于非均相催化氨硼烷水解放氢实验.结果表明:配位的Co-ZIF-9在室温下能够有效地催化氨硼烷放出氢气,且其催化活性远高于Co纳米粒子,Co-ZIF-9的多孔结构在催化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Co-ZIF-9催化水解氨硼烷的活化能约为40.8 k J mol-1,低于多数用于该催化实验的其他催化剂,表明所合成的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Co-ZIF-9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硼烷 沸石咪唑酯骨架 溶剂热法 水解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结构性质的模拟研究
8
作者 傅方佳 胡娜 +2 位作者 张飞 杨振 陈祥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409,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在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性质.计算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在Au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特征与纳米粒子尺... 采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在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性质.计算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咪唑类离子液体在Au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特征与纳米粒子尺寸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发现阳离子中的烷基侧链在小尺寸Au13纳米粒子表面聚集的最多,然而阳离子中的咪唑环则在大尺寸Au309纳米粒子表面聚集的最多.同时,取向分布也表明阳离子中的咪唑环倾向于分布在大尺寸Au309纳米粒子周围而不是小尺寸Au13纳米粒子.进一步的能量分析表明,阳离子中的烷基侧链与小尺寸的Au13纳米粒子相互作用能要强于阳离子中的咪唑环,而Au309纳米粒子则与咪唑环的相互作用能最强.此外,无论是对于小尺寸的Au13纳米粒子还是大尺寸的Au309纳米粒子,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能都是最小的.这预示着阴离子对于Au纳米粒子表面结构性质是典型的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离子液体 界面结构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nO_2和Ti_nO_2^-(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和磁性质)(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聂静 卢章辉 +2 位作者 姚军 桂田 陈祥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33-1440,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研究了TinO2和TinO2-(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磁性.结果表明,两个氧以分离的原子状态吸附在金属团簇的表面,呈现出以一个钛原子为中心的O-Ti-O的相邻吸附形式.中性团簇和阴离子团簇的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研究了TinO2和TinO2-(n=1-10)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磁性.结果表明,两个氧以分离的原子状态吸附在金属团簇的表面,呈现出以一个钛原子为中心的O-Ti-O的相邻吸附形式.中性团簇和阴离子团簇的能量最低结构相似.稳定性分析表明TinO2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特别是TiO2和Ti7O2.此外,详细讨论了团簇的电离势、电子亲和能、电子解离能和能隙.基于最低能量结构,讨论了团簇的磁性,发现电荷从Ti原子向O原子转移,并且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TinO2的Ti-3d、Ti-4s和O-2p轨道.磁性团簇中反铁磁序占据主导,磁矩主要来源Ti-3d电子的贡献,而两个氧原子的贡献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 稳定性 磁性 轨道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