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演变、转向与趋势: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李春雷
陈瑞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2
|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传播——以大学生为受众的研究 |
曾振华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
3
|
春晚受众心理与传播效果:江西个案 |
赵平喜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1
|
|
|
4
|
从传播学经典公式“选择的或然率”解读成人涂色书的热销 |
蔡立媛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5
|
畏感:对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一种解释 |
邱新有
钟亮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6
|
微信舆情的传播特征及风险探析 |
熊茵
赵振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6
|
|
|
7
|
新时期红色文化的意义表达与传播机制探析 |
孙平
熊平秀
于昊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
8
|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偏好、网络元认知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
罗蓉
刘铁川
朱德龙
蒋寅泉
徐伟强
魏丽威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14 |
10
|
|
|
9
|
蝴蝶效应:微信谣言的传播机制 |
蔡立媛
张金海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
10
|
草根情结的异化:底层社会传播生态的另一种解读 |
李春雷
易小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5
|
|
|
11
|
论中国乡村人际说服传播的三重情境——对雁门和杨村个案的再思考 |
邱新有
章绍甫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2
|
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文本解读 |
项国雄
黄小琴
|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
13
|
媒介内容产业生产趋势、困境与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思考 |
任慧
曹珊
李巍霞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14
|
基于教育博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 |
刘敏
钟志贤
|
《远程教育杂志》
|
2007 |
12
|
|
|
15
|
大众传媒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李和平
肖华锋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
16
|
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和传播策略 |
曾振华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4
|
|
|
17
|
传播距离与村民接受选举信息效果关系初探 |
邱新有
金若晗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18
|
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 |
陆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
19
|
从传播的仪式观看乡村文化的嬗变 |
邱新有
罗杏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7
|
|
|
20
|
突发群体性事件后情绪传播机制研究 |
李春雷
雷少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