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因子对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
36
1
作者
张乐华
刘向平
+3 位作者
王凯红
赵喜华
王兆红
李晓花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杜鹃属常绿杜鹃亚属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播种育苗为其有效的引种手段。试验表明:(1)环境温度、物种系统位置对萌发速度影响较大,平均气温20℃以下,温度越高萌发越快;材料较多的4个亚组以云锦杜鹃亚组萌发最快,银叶杜鹃亚组、露...
杜鹃属常绿杜鹃亚属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播种育苗为其有效的引种手段。试验表明:(1)环境温度、物种系统位置对萌发速度影响较大,平均气温20℃以下,温度越高萌发越快;材料较多的4个亚组以云锦杜鹃亚组萌发最快,银叶杜鹃亚组、露珠杜鹃亚组居中,长序杜鹃亚组最慢。(2)出苗、成苗率及幼苗生长与播种基质、物种产地、来源、系统位置等密切相关,出苗率以“腐殖土”基质为高,而成苗率及幼苗生长以“腐殖土+苔藓”基质为好;原产华东、华南、华中的种育苗效果总体优于西南种,日本、北美种好于欧洲种;经过驯化的种好于采自原产地的种,3个主要种源地育苗表现为:以本园的种子最佳、云南次之、德国最差;向东部演化的种育苗效果好于向西南演化的种。(3)庐山冷凉湿润的气候较适宜于本亚属杜鹃的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及猝倒病防治是其育苗成败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常绿杜鹃亚属
萌发速度
育苗效果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27
2
作者
王振兴
杨金梅
+4 位作者
张志斌
朱晓湉
向萍
孙健
何霞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1-1752,共12页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但目前缺乏对其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的系统综述。基于此,文章对绞股蓝中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抗肿瘤、保护神经等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绞股蓝产地之间的质量比较,及其主要药效成分的吸收代谢和作用机制研究仍较匮乏。提出今后可将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作为研究目标,进一步明确黄酮的成分结构及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基于绞股蓝多成分、多药理活性的特点,利用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探究绞股蓝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成分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规范绞股蓝产地道地性和产品质量标准,以期为绞股蓝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可视化分析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因子对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
36
1
作者
张乐华
刘向平
王凯红
赵喜华
王兆红
李晓花
机构
江西
省
江西师范大学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30012)
江西省重大农业攻关项目(200465)
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文摘
杜鹃属常绿杜鹃亚属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高海拔地区,播种育苗为其有效的引种手段。试验表明:(1)环境温度、物种系统位置对萌发速度影响较大,平均气温20℃以下,温度越高萌发越快;材料较多的4个亚组以云锦杜鹃亚组萌发最快,银叶杜鹃亚组、露珠杜鹃亚组居中,长序杜鹃亚组最慢。(2)出苗、成苗率及幼苗生长与播种基质、物种产地、来源、系统位置等密切相关,出苗率以“腐殖土”基质为高,而成苗率及幼苗生长以“腐殖土+苔藓”基质为好;原产华东、华南、华中的种育苗效果总体优于西南种,日本、北美种好于欧洲种;经过驯化的种好于采自原产地的种,3个主要种源地育苗表现为:以本园的种子最佳、云南次之、德国最差;向东部演化的种育苗效果好于向西南演化的种。(3)庐山冷凉湿润的气候较适宜于本亚属杜鹃的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及猝倒病防治是其育苗成败关键。
关键词
杜鹃属
常绿杜鹃亚属
萌发速度
育苗效果
影响因子
Keywords
Rhododendron
Subgenus Hymenanthes
Speed of seed germination
Effects of seedling growth
Factors of influencing
分类号
Q945.34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27
2
作者
王振兴
杨金梅
张志斌
朱晓湉
向萍
孙健
何霞红
机构
西南林业
大学
云南省林下
资源
保护与
利用
重点
实验室
江西师范大学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
大学
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
广西农业科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41-175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078)
云南省郑文杰专家工作站项目(202205AF150018)。
文摘
绞股蓝是我国重要的可食用植物资源,为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南部和长江以南等地区。文章对2000—2022年国内外绞股蓝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绞股蓝及其皂苷成分是研究热点,对绞股蓝的研究集中在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和药理作用等方面,但目前缺乏对其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的系统综述。基于此,文章对绞股蓝中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以及其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护肝、抗肿瘤、保护神经等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目前对绞股蓝产地之间的质量比较,及其主要药效成分的吸收代谢和作用机制研究仍较匮乏。提出今后可将绞股蓝黄酮类化合物作为研究目标,进一步明确黄酮的成分结构及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基于绞股蓝多成分、多药理活性的特点,利用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探究绞股蓝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成分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规范绞股蓝产地道地性和产品质量标准,以期为绞股蓝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绞股蓝
可视化分析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Keywords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visualization analysis
chemical constituents
biological activity
分类号
S567.23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因子对常绿杜鹃亚属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张乐华
刘向平
王凯红
赵喜华
王兆红
李晓花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绞股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王振兴
杨金梅
张志斌
朱晓湉
向萍
孙健
何霞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