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婺源主栽茶树良种生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世亮 张静 《广东茶业》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婺源自古有“茶乡”的美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使得茶产业成为婺源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作为世界绿茶金三角产区,婺源种植的茶树良种种类繁多。为提高婺源绿茶成茶品质,对当地主栽的五个国家级茶树良...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婺源自古有“茶乡”的美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使得茶产业成为婺源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作为世界绿茶金三角产区,婺源种植的茶树良种种类繁多。为提高婺源绿茶成茶品质,对当地主栽的五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进行季节性调查,在春夏两个季节对茶树良种外形及生物学特征的各个指标进行观察测量,并分析茶鲜叶中的各项生化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的含量变化情况,以此来探究季节对良种繁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因素对成茶品质特征的重要影响,以便指导生产和当地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 茶树良种 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婺源绿茶感官品质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俞素琴 杨玉璞 +3 位作者 张处平 董春旺 祁丹丹 杨崇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6-293,共8页
该文以不同品种和品质等级的婺源绿茶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分别建立了多品种婺源绿茶的感官评分和儿茶素含量预测模型,比较了不同预处理算法、变量筛选方法和建模方法对预测精度的影响。首先,将原始光谱预处理后,使... 该文以不同品种和品质等级的婺源绿茶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分别建立了多品种婺源绿茶的感官评分和儿茶素含量预测模型,比较了不同预处理算法、变量筛选方法和建模方法对预测精度的影响。首先,将原始光谱预处理后,使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处理,随后通过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随机蛙跳跃算法和变量空间迭代收缩法筛选出与感官评分和儿茶素含量有关的特征波段,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法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algorithm, RF)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感官评分最佳的预处理和变量筛选算法分别为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CARS,儿茶素含量的最佳的预处理和变量筛选算法分别为标准化和CARS,非线性RF模型效果最佳,对感官评分和儿茶素含量的预测精度分别达到了0.927和0.939,相对标准偏差值均>2,表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鲁棒性较强。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不同品质等级的婺源绿茶感官评分和儿茶素含量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绿茶 近红外光谱 感官评分 儿茶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婺源县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万玲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22-24,共3页
对婺源县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考察了婺源县茶旅产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对婺源县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内外部的综合评估分析,找出了婺源县茶旅融合的潜力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 对婺源县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考察了婺源县茶旅产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对婺源县茶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内外部的综合评估分析,找出了婺源县茶旅融合的潜力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 茶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婺源茶产业供给侧现状与改革
4
作者 徐耀微 王小勇 +1 位作者 罗婵玉 邹勋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第6期39-40,共2页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之一,在供给侧方面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婺源县在茶园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茶树品种单一、零散茶园较多且管理不规范,茶园建设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茶叶生产上,婺源县茶企加工设备较...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之一,在供给侧方面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婺源县在茶园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茶树品种单一、零散茶园较多且管理不规范,茶园建设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茶叶生产上,婺源县茶企加工设备较为先进,但茶叶加工工艺技术较为传统,主要原因是缺少制茶工匠,人才瓶颈影响到产品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茶叶 茶产业链 供给侧 生态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下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勇 徐耀微 袁莹莹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第4期33-35,共3页
立足“互联网+”茶产业发展,结合SWOT分析,提出了“互联网+”下茶产业发展建议:抓住时代新机遇,推广新销售模式;健全标准,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加强产品创新,实施茶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 “互联网+” 茶产业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职茶艺教学课程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雅玥 《广东茶业》 2024年第6期61-64,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茶文化凝聚了我国特殊的文化魅力,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与推广。茶艺课程也成了当下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热门课程之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高职茶艺的展开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茶文化凝聚了我国特殊的文化魅力,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与推广。茶艺课程也成了当下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热门课程之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高职茶艺的展开情况以及展开特点,强调了茶艺课程在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课程设计的思路与原则,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理念进行了分析。通过结合茶艺课程的构建,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更好地认知茶艺课程的重要性,掌握茶艺的核心要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未来社会化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茶艺 课程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视角下茶叶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究
7
作者 余舜尧 胡勇 吴新道 《福建茶叶》 2019年第11期33-33,共1页
自从我国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国家提倡与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茶叶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阐述创业实践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创业实践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并... 自从我国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国家提倡与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茶叶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阐述创业实践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创业实践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提出了提升创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创业教育 能力培养 茶叶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的变革与影响
8
作者 邹勋 韩静彦 +4 位作者 罗婵玉 辛华洪 胡欣 庄翔宇 徐耀微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作为培养茶业人才的关键课堂,其教学内容与方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为紧抓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机遇,相关高校可规划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与茶叶加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使...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作为培养茶业人才的关键课堂,其教学内容与方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为紧抓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机遇,相关高校可规划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与实施路径,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与茶叶加工技术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使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不仅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上实现质的飞跃,更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茶叶加工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茶叶加工技术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审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9
作者 韩静彦 罗婵玉 +3 位作者 徐耀微 王雅玥 徐芸菲 邹勋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
通过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高校茶叶审评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高校茶叶审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茶叶审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 茶叶审评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对茶园土壤温度和杂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舜尧 江新凤 +5 位作者 李琛 石旭平 叶川 江亮辉 李洪波 黄圣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78-82,90,共6页
在井冈山夏季高温季节,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探究了5种覆盖材料在茶园中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谷壳、防草布、黑膜覆盖均可以显著降低茶园土壤温度,减少土温的日较差,并且提高土壤含水量;除了白膜覆盖... 在井冈山夏季高温季节,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探究了5种覆盖材料在茶园中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杂草生长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谷壳、防草布、黑膜覆盖均可以显著降低茶园土壤温度,减少土温的日较差,并且提高土壤含水量;除了白膜覆盖处理外,其他覆盖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茶园行间杂草的发生和生长,其中防草布和黑膜覆盖处理的防杂效果较佳;黑膜、白膜和防草布覆盖处理的覆盖和防草总费用分别比无覆盖对照降低了10965、6245、5121元/hm^(2)。因此,黑膜覆盖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防草布覆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覆盖 土壤温度 绿色防草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奶茶的演进历史探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勋 洪漠如 孟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共5页
奶茶,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饮品,围绕奶与茶之间,通过不断添加新的呈色呈味物质,在风味与情绪表达上不断创新,成为备受年轻群体青睐的消费饮品。然而,有关奶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过程,一直以来学界关注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奶茶的历... 奶茶,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饮品,围绕奶与茶之间,通过不断添加新的呈色呈味物质,在风味与情绪表达上不断创新,成为备受年轻群体青睐的消费饮品。然而,有关奶茶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过程,一直以来学界关注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我国奶茶的历史发展做纵向梳理,从中探讨奶茶这个饮品与民族融合、文明交流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当代涉及奶茶的新式茶饮发展提供思考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茶 民族融合 游牧与农耕 茶马互市 新式茶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苑茶文化探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婵玉 孙云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0期72-75,共4页
北苑茶文化最早起源于福建,历经闽国和南唐两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体系,并在宋代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点茶文化。北苑茶文化以建茶为核心,以点茶和斗茶为主要表现形式,对后世历朝和当代茶饮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闽茶 五代十国 北苑 茶文化 点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视角看唐代茶文化传播
13
作者 罗岸芷 杨兰 +1 位作者 胡欣 丁以寿 《茶叶》 CAS 2022年第2期99-102,共4页
中国茶文化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符号表征,而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载体也推动着自身的传播与发展。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符号体系正式形成时期,唐代茶文化传播是中国茶相关符号体系的传播。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解读唐代... 中国茶文化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具有多方面的符号表征,而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载体也推动着自身的传播与发展。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符号体系正式形成时期,唐代茶文化传播是中国茶相关符号体系的传播。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解读唐代茶文化传播,认为唐代茶文化符号主要表现在美学符号、文化符号、社会符号三个方面,并从符号学文化“载体”多样性,“语意”传播以及传播接受度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唐代茶文化传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唐代茶文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采摘技术及采茶机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小勇 汤丹丹 《茶叶学报》 2022年第4期275-282,共8页
茶叶采摘技术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综述茶叶采摘技术及采摘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采茶机的行走方式、操作方式、切割器结构、智能控制等部分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采茶机存在... 茶叶采摘技术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综述茶叶采摘技术及采摘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采茶机的行走方式、操作方式、切割器结构、智能控制等部分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采茶机存在机采效率较高但无法达到精细采摘要求、对芽叶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同时提出我国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仍需加大研发力度,克服现有困难,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模式,实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茶园机械化,为采茶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采茶机 采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茶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舜尧 董学友 汪文科 《蚕桑茶叶通讯》 2021年第2期39-40,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大发展局面。茶旅融合对茶叶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既懂茶叶又懂旅游,具有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增,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大发展局面。茶旅融合对茶叶类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既懂茶叶又懂旅游,具有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践平台、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茶叶与旅游专业融合发展,构建高职茶旅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害虫天敌资源的保护路径及成效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俞素琴 程根明 +3 位作者 洪鹏 程国新 姚华源 汪荣灶 《广东茶业》 2019年第4期4-7,共4页
茶园害虫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现记载的已有1100多种。在对茶园害虫天敌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茶园害虫天敌领域的大量文献资料,记叙了茶园天敌的主要类群;探讨提出了保护茶园天敌,维护茶园自然生态平衡的技术路径;以几种茶树害... 茶园害虫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现记载的已有1100多种。在对茶园害虫天敌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茶园害虫天敌领域的大量文献资料,记叙了茶园天敌的主要类群;探讨提出了保护茶园天敌,维护茶园自然生态平衡的技术路径;以几种茶树害虫为例,简述了婺源茶区尊崇、保护茶园自然天敌所显现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资源 保护路径 寄生 茶园害虫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茶叶初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顺 吴华希 王小勇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1期70-75,共6页
茶园初加工机械化是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分析了我国茶叶初加工机械发展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茶叶杀青机、理条机、揉捻机、双锅曲毫炒干机、烘干机及其机械配套设备,并指出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茶叶 加工机械 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茶叶精制机械的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勇 庄翔宇 方世辉 《现代农业装备》 2021年第5期73-77,共5页
茶叶精制机械对茶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我国茶叶精制机械的发展现状,指出茶叶精制机械对茶叶精制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当前茶叶精制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茶叶精制机械 发展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下红茶茶多酚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宇星 《蚕桑茶叶通讯》 2018年第6期21-23,共3页
以婺源红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含水量、除氧方式以及包装材料对红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探讨红茶最佳的贮藏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10~-5℃、含水量为3%左右、真空除氧和用铝箔袋包装的贮藏条件下,红茶茶多酚的保留量最多。所以... 以婺源红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含水量、除氧方式以及包装材料对红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探讨红茶最佳的贮藏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10~-5℃、含水量为3%左右、真空除氧和用铝箔袋包装的贮藏条件下,红茶茶多酚的保留量最多。所以,含水量为3%左右的茶叶冷藏可以达到较高的贮藏要求,除氧方式选择真空除氧和包装材料选择铝箔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茶多酚 贮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婺源云翠适制性品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耀微 邹勋 +2 位作者 王小勇 汪松能 孟涛 《福建茶叶》 2021年第7期15-18,共4页
婺源云翠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属茶叶珍品。本文通过品种适制性试验,测定成品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和进行感官审评,探讨制作云翠的最佳品种;通过制作工艺分析,探讨工艺对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婺源云翠 品种 工艺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