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圣经》哲学思想初探 |
戢斗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2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
陈清华
李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3
|
从德治主張看董仲舒哲学的历史作用 |
楊宪萍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4
|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吗?——与安文同学商榷 |
万小初
蔡长宁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5
|
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 |
郑晓江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1996 |
16
|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重要“收获” |
张定鑫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保守心态试析 |
郑晓江
|
《中州学刊》
|
1988 |
0 |
|
8
|
整体阐释论 |
罗志野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8 |
0 |
|
9
|
死亡观:文化意蕴的提示 |
郑晓江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1993 |
0 |
|
10
|
马克思论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 |
陈荣富
|
《江汉论坛》
|
1986 |
0 |
|
11
|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标志着早期异化理论的终结 |
何建辉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2
|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
安京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3
|
基本工資与活工資結合的理論与方法 |
郭茜琪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4
|
价值規律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 |
李国根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5
|
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
肖光明
韩在峰
赖秋萍
杨雪聘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16
|
法学理论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在刑法领域中引入区分两类社会矛盾理论的不同见解 |
余红
杨向东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
17
|
是继承、“颠倒”,还是“断裂”?——阿尔都塞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
彭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8
|
战后資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及形成原因——兼論凱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 |
康元非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9
|
竞爭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不是同一个规律 |
南丽濱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20
|
转化和转化的趋势与可能 对矛盾同一性的意义的一点理解 |
彭赟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