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经》哲学思想初探
1
作者 戢斗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65-70,共6页
《新旧约全书》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的圣经,一千多年来,对许多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对圣经的研究,思格斯曾专门写了《启示录》一文对圣经作了科学的分析和... 《新旧约全书》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的圣经,一千多年来,对许多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对圣经的研究,思格斯曾专门写了《启示录》一文对圣经作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恩格斯指出:“从历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批判圣经,研究构成新旧约的各种著作的年代、起源和历史意义等问题,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0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早期基督教 启示录 宗教神秘主义 上帝 日常生活 罗马帝国 新约 民族压迫 爱人如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
作者 陈清华 李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安文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一文中,重新把它提出来了,并且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大胆的怀疑,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中主要观点却不敢苟同。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阶级性 无产阶级 本质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真理性 自然科学 方法论 哲学史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治主張看董仲舒哲学的历史作用
3
作者 楊宪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1-95,共5页
德治,是儒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所谓德治,就是反对严刑峻法,要求统治者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从思想上实行对人民的统治,用软化方式和怀柔政策来治理国家。西汉儒家大师董仲舒,力主德治,为了从理论上证明德治的合理性,他创立了“天人感应”... 德治,是儒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所谓德治,就是反对严刑峻法,要求统治者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从思想上实行对人民的统治,用软化方式和怀柔政策来治理国家。西汉儒家大师董仲舒,力主德治,为了从理论上证明德治的合理性,他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哲学体系。因此,要认识董仲舒哲学的历史作用,笼统地说他完全反动是不科学的,必须对他的德治主张进行考察,了解他的哲学是怎样服务于他的德治主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德治 历史作用 哲学思想 天人感应 目的论 伦理道德观念 哲学体系 统治者 政治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吗?——与安文同学商榷
4
作者 万小初 蔡长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29-32,共4页
学报1980年第一期登载的安文同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一文,把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引伸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没有阶级性。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安文同学。
关键词 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真理性 阶级社会 三段论式 形式逻辑 历史条件 理论体系 阶级斗争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无穷阐释的可能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晓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6年第2期29-30,33,共3页
本文论述了古今中外死亡研究的不同文化背景,由此阐明了中外当代生命伦理学的不同社会哲学基础.
关键词 死亡 社会文化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重要“收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定鑫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4,共3页
唯物史观在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或民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推进了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历史领域获得了新的系统知识。其中主要有对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新思... 唯物史观在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或民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推进了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历史领域获得了新的系统知识。其中主要有对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新思路、领导力量的新认识、历史阶段的科学判断、社会本质的新发现。这些"成果"之所以视为"收获",在于它们在理论层面"自洽",在实践层面被"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唯物史观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心态试析
7
作者 郑晓江 《中州学刊》 1988年第4期46-48,共3页
现代化过程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现代人的诸多素质中,极为重要的是有一个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心理状态,它成为表现于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乃至实际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保守心态作为以旧有传统,经验,爱好、习惯等来对待事物发展的一种心理... 现代化过程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现代人的诸多素质中,极为重要的是有一个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心理状态,它成为表现于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乃至实际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保守心态作为以旧有传统,经验,爱好、习惯等来对待事物发展的一种心理定势,与人的现代化要求格格不入,已成为改革开放的阻碍。反省这一心理状态,进而树立进取意识,对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过程 心理状态 重要意义 心理定势 现代人 进取意识 改革开放 价值取向 思想 精神胜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阐释论
8
作者 罗志野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一)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评论,究竟按照什么标准,近三十多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阐释学企图回答这个问题。阐释学当前是西方引人注目的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它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Hermes这个词,而创造了Hermenutik(阐释学)。Hermes是众神使... (一)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评论,究竟按照什么标准,近三十多年在西方发展起来的阐释学企图回答这个问题。阐释学当前是西方引人注目的一种人文主义思潮。它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Hermes这个词,而创造了Hermenutik(阐释学)。Hermes是众神使者,他为众神传递信息,接引人间生灵进入黄泉,他解释上帝的指令,译上帝的旨意为人间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阐释 莎士比亚 文学作品 阐释者 语言 古希腊神话 福斯塔夫 现代阐释学 上帝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观:文化意蕴的提示
9
作者 郑晓江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3年第5期42-48,共7页
人生包括'生'与'死'两个方面,对'生'人们想得多也体验得多;而对'死'人们也许就既不愿思更不想去尝试了。们实际上,人们不知'死',焉能真正了解'生'?当人们对'死亡'有了透彻的... 人生包括'生'与'死'两个方面,对'生'人们想得多也体验得多;而对'死'人们也许就既不愿思更不想去尝试了。们实际上,人们不知'死',焉能真正了解'生'?当人们对'死亡'有了透彻的理解之后,才可能真正珍惜生命的过程,才可凝聚出一股紧迫的人生冲力,促人永不止歇地努力和奋争,但是,要想拥有科学且合意的死亡观,首先必须对悠久中国历史上的死亡智慧有所了解和掌握。这一点之所以重要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医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
10
作者 陈荣富 《江汉论坛》 1986年第12期34-39,共6页
由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论著和报刊只注意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而对马克思反复强调的"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则揭示和宣传得甚少,或者不允许揭示,因而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由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科书、论著和报刊只注意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而对马克思反复强调的"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则揭示和宣传得甚少,或者不允许揭示,因而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缺乏正确的全面的理解.一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资本主义世界就使人惊愕和迷惘了.因此,从理论上搞清马克思是如何肯定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和历史使命的,就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 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生产力 生活方式 现实意义 对外开放政策 自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标志着早期异化理论的终结
11
作者 何建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14,共7页
社会主义异化论者歪曲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把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混淆起来,并且以马克思成熟著作中仍然使用异化概念为由,虚构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推而广之,得出... 社会主义异化论者歪曲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把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混淆起来,并且以马克思成熟著作中仍然使用异化概念为由,虚构出所谓“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推而广之,得出社会主义也存在异化的错误结沦。为了从理论上澄清是非,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思想的转变、发展进程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异化理论 唯物史观 费尔巴哈 异化劳动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进程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12
作者 安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98-100,共3页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目前理论界探讨的问题之一。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是“现实的人”。从表面...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是目前理论界探讨的问题之一。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点的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是“现实的人”。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观点是互相排斥的,似乎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不同的出发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阅读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尤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就会发现,这两个观点并不是不相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性 不相容 物质生活条件 生活资料 出发点 物质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工資与活工資結合的理論与方法
13
作者 郭茜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0-75,共6页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国家开始对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并给企业一定的分配自主权。在这个条件下,有的地区有的企业实行了基本工资与活工资相结合的劳动报酬形式。从许多企业单位试点情况来看,这种劳动报酬形式。
关键词 劳动者 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 劳动能力 计时工资 劳动量 劳动生产率 经济效果 分配模式 分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規律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
14
作者 李国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前,经济学界正在围绕价值规律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传统的也是最普遍的观点,它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一是孙冶方同志提出的观点,它认为价值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规律。本文标题已经说明了笔者... 目前,经济学界正在围绕价值规律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传统的也是最普遍的观点,它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一是孙冶方同志提出的观点,它认为价值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规律。本文标题已经说明了笔者的观点,它和前者不同,和后者也有差异。因为本文牵涉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得不多列几段原文,这是要敬请读者原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生产 马克思主义 经济规律 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 共产主义社会 交换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15
作者 肖光明 韩在峰 +1 位作者 赖秋萍 杨雪聘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0-28,共9页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是我国进行一系列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自这一问题提出后,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的探讨文章,这里我们也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 职务终身制 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条件下 系列改革 人民群众 领导干部 领导者 社会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理论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在刑法领域中引入区分两类社会矛盾理论的不同见解
16
作者 余红 杨向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5,共5页
(一) 我国法学界不少同志习惯于将毛泽东同志关于分析社会矛盾的思想运用进司法理论,强调在刑事案件中也按区分社会矛盾的方法区分犯罪。他们说:“阶级敌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活动,是敌我性质的犯罪。在人民内部,少数人因受剥削阶级... (一) 我国法学界不少同志习惯于将毛泽东同志关于分析社会矛盾的思想运用进司法理论,强调在刑事案件中也按区分社会矛盾的方法区分犯罪。他们说:“阶级敌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破坏活动,是敌我性质的犯罪。在人民内部,少数人因受剥削阶级思想影响而发生的犯罪行为,一般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犯罪(已转化为敌我矛盾的犯罪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影响 类社会 剥削阶级 犯罪分子 重要原则 社会矛盾 我国刑法 不同性质 人民内部矛盾 矛盾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继承、“颠倒”,还是“断裂”?——阿尔都塞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
17
作者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0-65,共6页
马克思的同黑格尔的辩征法的关系,历来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地谈到过这个关系。之后,无论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还是从卢卡奇、柯尔施到萨特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理论 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法兰克福学派 历史唯物主义 卢卡奇 性观念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資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及形成原因——兼論凱恩斯主义“反危机”政策
18
作者 康元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61-71,共11页
战后三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垄断资本有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大规模地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上升到国家垄断,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战后三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垄断资本有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大规模地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上升到国家垄断,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发生的部分质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基本经济现象也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所不曾具有的特点,其中经济危机就是突出的一例。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矛盾的集中体现,最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并弄清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对于明确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 大危机 反危机 生产过剩 新特点 生产资料 通货膨胀 生产与消费 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爭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不是同一个规律
19
作者 南丽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6-81,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于受斯大林和苏联经济学界的影响[注],一直把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看作是同一规律。就是去年出版的由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也还列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条目,并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于受斯大林和苏联经济学界的影响[注],一直把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看作是同一规律。就是去年出版的由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也还列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条目,并明确指出,这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无政府状态 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竞争 社会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 生产资料公有制 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学教科书 商品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和转化的趋势与可能 对矛盾同一性的意义的一点理解
20
作者 彭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47-48,共2页
在研究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弄清楚矛盾同一性的准确含义,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矛盾同一性的意义时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在研究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弄清楚矛盾同一性的准确含义,是至关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矛盾同一性的意义时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毛泽东选集》袖珍本第304页)这里,同一性包含了两种意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同一性 矛盾统一体 互相联系 发展过程 互相贯通 外部条件 资产阶级 事物转化 对立面 相互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