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时代成人学习矛盾的变迁与化解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丛 曾青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4,共5页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汹涌澎湃,成人学习的矛盾进入了一个"此消彼长"的关键阶段,此种"矛盾消长",不仅是成人学习方式的变化,更是成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之转化,而揭示这种"矛盾消长"...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汹涌澎湃,成人学习的矛盾进入了一个"此消彼长"的关键阶段,此种"矛盾消长",不仅是成人学习方式的变化,更是成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之转化,而揭示这种"矛盾消长"的现实表象和产生因果,就成为社会、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在对网络时代成人学习传统矛盾消解进行历史叙事,以及网络时代成人学习新矛盾产生做出本土表达的基础上,就如何化解成人学习矛盾的策略与路径进行多种可能的思考,为网络时代我国成人学习的推进提供些许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成人学习 矛盾 变迁 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余翔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5-36,共2页
文章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进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包括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进修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创新... 文章分析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进而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包括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强进修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性 高职教育 教学管理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书目对“小说家类”的认知衍变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温庆新 刘菊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98-106,共9页
历代书目对“小说(家)类”的知识建构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汉书·艺文志》试图解决“小说家类”在书目中的身份定位,《隋书·经籍志》尝试确立“小说类”的存在本质及其知识特征。宋明书目试图对“小说家类”的知识特征进... 历代书目对“小说(家)类”的知识建构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汉书·艺文志》试图解决“小说家类”在书目中的身份定位,《隋书·经籍志》尝试确立“小说类”的存在本质及其知识特征。宋明书目试图对“小说家类”的知识特征进行体系化归纳,重点关注时代知识趣味转移对其知识扩容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进一步强化《汉志》以来所确定的“小说家类”的政教意义。历代书目中“小说家类”本质特征的扩容与知识特征的适调,不仅深受“书之多寡及性质既变”的影响,更是不同时期文教环境提出新要求的体现,应予以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小说家类” 知识特征 部类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淑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现代教育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的统一。文章对现代教育的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现代教育的六大特征: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扩展与增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旨归;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教育... 现代教育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的统一。文章对现代教育的相对意义和绝对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现代教育的六大特征: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扩展与增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旨归;教育与生产劳动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教育制度越来越民主化;教育内容实现科学与人文更高层次的整合;教育手段不断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 特征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野下勒克莱齐奥的儿童形象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克红 刘菊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127,160,共6页
勒克莱齐奥作为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文明批判意义和生态审美价值的儿童形象。作家透过儿童的视野,展现了儿童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以及向着自然家园的逃离;他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眼中纯净和谐的美丽自... 勒克莱齐奥作为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文明批判意义和生态审美价值的儿童形象。作家透过儿童的视野,展现了儿童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以及向着自然家园的逃离;他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儿童眼中纯净和谐的美丽自然,揭示了儿童对自然家园的本能之爱,指出了像孩子一样亲近自然、回归人的自然天性,是人类走出文明危机、实现诗意地栖居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儿童形象 生态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