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胚球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显青 张玉荣 +4 位作者 周玉珍 卞科 郭帧祥 胡春凤 张玉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8-131,共4页
以小麦胚芽为碌料,首先进行脱脂处理,从脱脂胚中分离出清蛋白后再提取出其中的球蛋白,对影响球蛋白提取工艺的参数,如盐浓度、pH等进行单因素研究,并时氮的去向进行了测定分析,然后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产品的亚基含量和纯... 以小麦胚芽为碌料,首先进行脱脂处理,从脱脂胚中分离出清蛋白后再提取出其中的球蛋白,对影响球蛋白提取工艺的参数,如盐浓度、pH等进行单因素研究,并时氮的去向进行了测定分析,然后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产品的亚基含量和纯度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提取小麦胚芽球蚤白的最佳工艺为:用去离子水提出清蛋白后的沉淀物,依次用3%NaCl溶液,体积比为2:1的NaHCO3(0.1mol/L)-Na,CO3(0.02mol/L)溶液浸提,于30℃水浴中调溶液的pH至4.0,然后沉淀分离球蛋白,再用去离子水透析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球蛋白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蚀性角膜溃疡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周晓棠 易冰 周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32-733,共2页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4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结果:48例患者血清检测带状疱疹...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4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结果:48例患者血清检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均为阴性。结论:蚕蚀性角膜溃疡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蚀性角膜溃疡 带状疱疹病毒 血清学检测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俊 李姬梅 +1 位作者 李伟 胡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SACC组织及2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MVD的表达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K在S...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0例SACC组织及2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K、MVD的表达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K在SACC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0.0%(42/60),正常组织中未见MK表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CC中MVD计数为38.73±8.96,正常涎腺组织中MVD计数为11.15±3.33,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MVD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MK和MVD在SACC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560,P<0.05)。结论 MK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增加与SACC的发生有关,可能是SACC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中期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涎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泄”十四法
4
作者 曾师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6期34-37,共4页
“泄”即“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如水泻。泄泻的成因,比较复杂,一般分外感、内伤两类。均以脾胃功能紊乱,健运失司,水湿不化,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关键词 泄泻 久泻 党参 陈皮 久泄 补气药 甘草 白术散 代表方剂 木香 脉沉迟 十四法 香砂六君汤 脾病辨证 脾虚 止泻作用 川连 清热燥湿药 黄连 饮食不节 舌苔白腻 五味异功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妈妈须知:听哭声辨病法
5
作者 邓玉秀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13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辨病 诊断方法 临床实践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