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越 贺梦霞 +4 位作者 赵翰鹏 黄晓峰 郭泰 孟倩丽 崔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皮质类固醇药物及玻璃体切割术等,由于这些控制中晚期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措施并不能逆转DR患者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皮质类固醇药物及玻璃体切割术等,由于这些控制中晚期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措施并不能逆转DR患者视功能的损伤,因此,早期药物干预预防DR进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减体重等作用,并具有心脏、肾脏、视网膜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SGLT2i对DR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减缓DR进展,因此,本文就SGLT2i与DR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毛羽佳 殷俏 +1 位作者 郑琳璐 曾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ECH)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RCECs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组、高糖组(HG,25 mmol·L^(-1) D-葡萄糖)、HG+1μmol·L^(-1) ECH组、H...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ECH)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RCECs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组、高糖组(HG,25 mmol·L^(-1) D-葡萄糖)、HG+1μmol·L^(-1) ECH组、HG+5μmol·L^(-1) ECH组和HG+25μmol·L^(-1) ECH组。利用细胞管腔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RCECs血管新生能力,用MTT法检测各组HRCECs的细胞活性;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RCECs集落形成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HRCECs的迁移能力;用Ki67抗原(Ki67)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各组HRCECs增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HRCECs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RCECs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HG组HRCECs的血管新生能力、细胞活性、集落形成能力、Ki67阳性细胞比例、迁移能力以及细胞中ICAM-1、HIF-1α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与HG组比较,HG+1μmol·L^(-1) ECH组、HG+5μmol·L^(-1) ECH组和HG+25μmol·L^(-1) ECH组HRCECs的上述指标随ECH剂量的增加而递减(P<0.05、P<0.01、P<0.001)。结论ECH具有抑制HG诱导的HRCECs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血管新生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对剥夺性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及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媛媛 郑蕾 +4 位作者 张敏芝 谭大鹏 陈桂花 徐嫄嫄 邓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单眼剥夺性(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及对视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7 d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ham+Control组、Sham+Exercise组、MD+Control组及MD+Exercise组,每组10只。视动反应检测小鼠...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单眼剥夺性(MD)弱视小鼠视觉功能及对视皮层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7 d龄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ham+Control组、Sham+Exercise组、MD+Control组及MD+Exercise组,每组10只。视动反应检测小鼠的视功能;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皮层神经元的数目及结构;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视皮层神经元轴突和树突形态,并比较树突棘密度;膜片钳技术记录视皮层L5锥体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结果 与Sham+Control组相比,MD+Control组小鼠视功能、皮层神经元数目、树突棘密度及自发放电频率均显著下降(均为P<0.01),神经元结构完整性受损;而经过有氧运动训练后,与MD+Control组相比,MD+Exercise组小鼠的视功能、皮层神经元数目、树突棘密度及自发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神经元结构完整性得到改善。结论 有氧运动对剥夺性视皮层神经异常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单眼剥夺性弱视 视皮层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模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丽艳 高露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06-2809,I0020,I0021,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模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黄素低浓度组及大黄素高浓度组,各24只。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黄素低浓度组及大黄素高浓...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模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黄素低浓度组及大黄素高浓度组,各24只。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黄素低浓度组及大黄素高浓度组大鼠采用80℃水浴法建立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25℃水浴。模型建立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外擦,1次/d;湿润烧伤膏组给予湿润烧伤膏1 g外敷,1次/d;大黄素低浓度组给予150μg/g大黄素软膏1 g外敷,1次/d;大黄素高浓度组给予200μg/g大黄素软膏1 g外敷,1次/d;各组大鼠连续用药21 d。对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皮肤组织毛细血管数、细胞角蛋白19(K19)阳性细胞数、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较短,且大黄素低浓度组>大黄素高浓度组、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7、14、21 d,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EGF水平、VEGF水平较高,皮肤毛细血管数、K19阳性细胞数较多,且大黄素低浓度组<大黄素高浓度组、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能加速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且药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作用可能与上调EGF、VEGF表达,促进皮肤表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烫伤创面模型 大鼠 皮肤表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院区贯通式”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蒋丽华 乌建平 +2 位作者 张莉 叶建丽 邱模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70-2873,共4页
为加强"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学校阶段与医院阶段的衔接,提升培养质量,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紧扣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开展了"校院区贯通式"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隶属关系... 为加强"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学校阶段与医院阶段的衔接,提升培养质量,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紧扣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特点,探索开展了"校院区贯通式"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充分利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隶属关系及紧密合作开展教学工作的特性,将学校、附属医院、社区医院三方融合贯通,由学校统筹管理"3+2"的两个阶段,将理论教学、实践培训及职业精神培养交替实施,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理全科医生 人才培养模式 基层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癫痫患儿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健青 吴国辉 +2 位作者 夏际雪 李国英 王志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癫痫(IE)患儿的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LFF)改变。方法收集17例IE患儿(IE组)和14名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集其全脑结构和静息态fMRI数据,以DPARSF软件计算大脑静息态ALFF。采用多变量回归模... 目的探讨特发性癫痫(IE)患儿的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LFF)改变。方法收集17例IE患儿(IE组)和14名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集其全脑结构和静息态fMRI数据,以DPARSF软件计算大脑静息态ALFF。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比较2组间ALFF差异,分析ALFF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E组ALFF增高脑区包括右侧脑干、左侧小脑和左侧海马旁回;ALFF减低脑区包括双侧前扣带回、双侧眶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角回(P均<0.05,3dClustSim校正)。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右侧脑干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最强显著相关体素点r=0.82,P<0.05,3dClustSim校正)。结论 IE患儿静息态自发神经活动存在明显改变,且右侧脑干ALFF值与病程相关,为理解儿童IE的潜在神经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特发性 儿童 低频振荡振幅 静息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