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Ⅰ.一般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5 位作者 孙晓江 张毅 苏敏 宋清仙 程建华 张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Niss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进行了研究。根据海马形态变化及锥体细胞分化特征,将海马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以海马外形及内部结构建立为主;第二期以锥体细胞的形成和海马外形、内部结构进一步... 利用Niss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进行了研究。根据海马形态变化及锥体细胞分化特征,将海马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以海马外形及内部结构建立为主;第二期以锥体细胞的形成和海马外形、内部结构进一步完善为特征;第三期锥体细胞日趋成熟.在胚胎早期,锥体层和颗粒层由大量未分化细胞构成,细胞为球状,体积小,胞质少,染色深,以后逐步分化为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体视学资料表明,颗粒细胞、锥体细胞的数密度及细胞核体密度随胎龄增长而降低,而细胞算术平均体积则逐步增加。上述参数变化因其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说明锥体细胞分化、发育是不均匀的。CA2区分化快,发育好,颗粒细胞分化最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胚胎 形态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组织中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李文林 石小玉 +3 位作者 熊丽霞 周莹 奚明 郑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 :为了探明内皮素 (ET)在输卵管组织中的分布及来源 ,以便进一步探讨内皮素 - 1(ET - 1)与输卵管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地高辛精标记的ET - 1cRNA探针核酸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 ,观察了兔输卵管组织ET - ... 目的 :为了探明内皮素 (ET)在输卵管组织中的分布及来源 ,以便进一步探讨内皮素 - 1(ET - 1)与输卵管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地高辛精标记的ET - 1cRNA探针核酸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 ,观察了兔输卵管组织ET - 1的分布和ET - 1mRNA的表达。结果 :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内可见被染成红色的ET - 1颗粒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上方 ,靠近游离面 ,在肌层可见少量的ET - 1颗粒。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内可见呈深兰色的ET - 1mRNA阳性杂交信号 ,阳性杂交信号强且密集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上方 ,靠近游离面 ,在肌层未见ET - 1mRNA阳性杂交信号。结论 :表明兔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自分泌ET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杂交 基因表达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椎动脉基底动脉系脑血管神经肽Y能神经与星状神经节、颈上神经节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林雪群 邵立健 +1 位作者 程上穆 石嘉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60,T045,共5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 ,观察了大鼠脑底血管椎动脉、基底动脉系主要动脉分支神经肽 Y能神经纤维的起始核团。正常组大鼠脑底血管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神经肽 Y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呈...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ABC法和神经节切除术 ,观察了大鼠脑底血管椎动脉、基底动脉系主要动脉分支神经肽 Y能神经纤维的起始核团。正常组大鼠脑底血管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的神经肽 Y能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呈细线状 ,攀附于血管壁上。手术 I组作左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术后存活 7~ 10 d,左侧椎动脉颅内段阳性纤维基本消失 ,基底动脉和双侧小脑上动脉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右侧椎动脉颅内段阳性纤维无减少。手术 II组作双侧星状神经节切除术 ,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阳性纤维基本消失。手术 III组作左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手术 IV组作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 ,上述各动脉阳性纤维密度未发现减少现象。手术 I、II组各组纤维密度数据与正常组者比较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P<0 .0 5。结果提示 :大鼠一侧星状神经节发出的神经肽 Y能神经纤维分布于同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和双侧小脑上动脉 ,即大鼠脑血管椎 -基底动脉系神经肽 Y能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星状神经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神经肽Y能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星状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 椎基底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3 刺激Dami 细胞增殖(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文林 石小玉 +1 位作者 熊丽霞 周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和方法: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3(rhIL- 13) 对Dami 细胞的作用,在血浆凝块培养基中分别加入rhIL- 13 50 ng/ mL、100 ng/ mL、150 ng/ mL,计数Dami 细胞的集落数,在液体... 目的和方法: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3(rhIL- 13) 对Dami 细胞的作用,在血浆凝块培养基中分别加入rhIL- 13 50 ng/ mL、100 ng/ mL、150 ng/ mL,计数Dami 细胞的集落数,在液体培养基中同样加入rhIL- 13 50 ng/ mL、100ng/ mL、150 ng/m L,检测掺入到Dami 细胞DNA 中的5 - 溴- 2 - 脱氧尿嘧啶(5 - BrdU) 。结果:血浆凝块培养基中加入rhIL- 13 能使Dami 细胞扩增,50 ng/ mL、100 ng/m L、150ng/mLrhIL- 13 实验组Dami 细胞集落数分别是对照组的1 .42倍、1 .85 倍、2 .31 倍。5 - BrdU 掺入实验结果表明,rhIL- 13 50 ng/mL、100 ng/ mL、150 ng/mL 实验组的吸光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7 .06 % 、88 .24 % 、114 .71 % 。结论:rhIL- 13 促进了Dami 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巨核细胞 急性 细胞培养 白细胞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