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里香 黄传生 +1 位作者 张文昌 雷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 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 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达,并对其中1例做AB/PAS染色。结果6例SPT中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瘤体平均直径9.3cm;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轴心黏液变性,囊性区常见出血、坏死;其中1例除上述特征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印戒细胞样瘤细胞,这些瘤细胞AB/PAS染色阴性,CEA阴性,S-100蛋白阴性,随访至今已4年余,无复发及转移。2例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6例中3例有随访的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检测:6例V im阳性(6/6),4例α-AT阳性(4/6),3例Syn阳性(3/6),1例CK弱阳性(1/6)、PR阳性(1/6),ER阴性(0/6),EMA阴性(0/6),CEA阴性(0/6),S-100蛋白阴性(0/6)。结论SPT好发于年轻女性;组织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与独特的假乳头状结构,偶见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间质可黏液变性;该肿瘤生物学行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即使出现包膜及周围胰腺浸润,预后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贤湖 庄文华 +1 位作者 杨光娅 张文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报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并血吸虫卵沉着和回肠平滑肌母细胞瘤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各1例。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2.8:1。年龄6~71岁,平均43岁;癌的平均年龄49.5岁,恶性淋巴瘤为34.5岁。腺癌43.4%,恶性淋巴... 报告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3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并血吸虫卵沉着和回肠平滑肌母细胞瘤并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各1例。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2.8:1。年龄6~71岁,平均43岁;癌的平均年龄49.5岁,恶性淋巴瘤为34.5岁。腺癌43.4%,恶性淋巴瘤32.1%,平滑肌肉瘤20.7%,类癌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活化阻断剂对盲肠结扎穿刺所致豚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守明 刘志勇 +8 位作者 李岚 陈霞 连惠红 汪庆余 张淑正 邹音 吴熙 朱绿绮 李翠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9-92,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NF-κB活化阻断剂是否对盲肠结扎穿刺所致豚鼠急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探讨NF-κB活化阻断剂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建立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经口给予布洛芬167mg/kg和肌内注射维生素E174m... 目的观察NF-κB活化阻断剂是否对盲肠结扎穿刺所致豚鼠急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探讨NF-κB活化阻断剂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建立豚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同时经口给予布洛芬167mg/kg和肌内注射维生素E174mg/kg预防和治疗,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下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肺组织NF-κB的活化。结果CLP组动物在6h后开始缓慢出现症状,呼吸急促100~110次/min(正常呼吸80~95次/min),蜷缩,对外界刺激敏感;16h有少量泡沫状分泌物由鼻腔溢出,呼吸变得窘迫,倦怠,卧伏,不喜活动;24h呼吸窘迫十分显著,泡沫状分泌物(带血性)由鼻腔溢出明显增多,呼吸频率为100-140次/min;CLP24h内死亡率可达10%,24-40h死亡数可达30%,40~56h死亡数可达80%。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12h开始明显下降,24h以后有恶化趋势,PaO2持续低于10kP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12h开始降低,24h明显降低。术后24h已经表现出急性肺损伤。肺组织NF-κB表达活跃。动物于2d左右出现大量死亡;给药组动物治疗和预防症状有缓解,预防组的最终死亡率为40%,治疗组为60%,肺组织NF-κB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低。结论在肺损伤早期联合应用NF-κB活化阻断剂进行预防,有助于提高ALI的存活率,能减缓肠源性肺损伤的发生和进展,减轻急性肺损伤症状,进而发挥阻止病程向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活化阻断剂 肺损伤 败血性 豚鼠 盲肠结扎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