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易春涛 程晓曙 +3 位作者 俞建华 鄢定红 苏海 吴清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 (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2 4只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组 (L组 )和L NAME +辛伐他汀组 (L +S组) ,8wk后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 (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2 4只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组 (L组 )和L NAME +辛伐他汀组 (L +S组) ,8wk后测定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和心肌组织羟脯氨酸浓度 ,并取大鼠左心室心肌横截面组织作病理形态检测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 :L组大鼠血浆ACE活性与C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 ,心肌ACE活性则较C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辛伐他汀干预后血浆ACE活性升高 ,但与L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心肌ACE活性则比L组有明显降低(P <0 .0 5 ) ;各实验组大鼠血浆AngⅡ水平与C组比较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L组心肌组织AngⅡ水平与C组比较显著增加 (P <0 .0 1 ) ,L +S组心肌组织AngⅡ水平则较L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此外 ,L组心肌羟脯氨酸浓度和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内血管周围胶原面积 (PVCA)均比C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L +S组羟脯氨酸浓度和CVF、PVCA值则均较L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心肌组织ACE活性减少AngⅡ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一氧化氮缺乏 高血压 大鼠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易春涛 程晓曙 +3 位作者 俞建华 鄢定红 苏海 吴清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 (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组 (L组 )和L NAME +辛伐他汀组(L+S组 )。每 2wk尾袖法测定动...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 (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组 (L组 )和L NAME +辛伐他汀组(L+S组 )。每 2wk尾袖法测定动脉收缩压 ,8wk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及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I)水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结果 :L组大鼠血压与同期C组血压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辛伐他汀干预未对增高的血压产生明显影响(P >0 .0 5 ) ;各组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与C组相比 ,L组大鼠血清ACE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 ) ,L组和L+S组大鼠血浆AngII水平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和ACE活性则较C组明显增高 (P <0 .0 1 ) ;辛伐他汀干预后L+S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升高 ,但与L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心肌ACE活性和AngⅡ水平则均比L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心肌组织ACE活性抑制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RAS活性 ,减少AngⅡ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辛伐他汀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多条折返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附2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菊香 程晓曙 +5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胡建新 程开诚 程应樟 姜醒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目的 总结 2 1例由多条折返径路引起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993年至 2 0 0 2年 12月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890例 ,其中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 2 1例 ,占 3%。均有反复发作心... 目的 总结 2 1例由多条折返径路引起的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从 1993年至 2 0 0 2年 12月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890例 ,其中具有多条折返径路的心动过速 2 1例 ,占 3%。均有反复发作心动过速病史。行常规心电生理检查 ,摆放高右房 (HRA)、希氏束(HIS)、右室心尖部 (RV)及冠状窦 (CS)电极。分别行心房程序刺激和心室递增刺激检测房室结前传和逆传功能 ,并试图诱发心动过速 ,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依据心房、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发作时HIS、CS、HRA、心室激动顺序判断折返机制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多条径路折返的判断 :①窦性心律、心房起搏时 ,有不同心室激动顺序或δ波 ;②显性预激者 ,窦性心律时最早心室激动与AVRT时最早心室激动不在同一部位 ;③ )心室起搏或顺向AVRT时心房激动顺序不同 ;④消融过程中心房顺序发生改变而心动过速不终止或仍然可诱发心动过速 ;⑤顺向和逆向AVRT最早心房和心室激动不在同一部位。消融时采用“剥笋式”操作流程。结果  2 1例患者 ,体表心电图显性 7例 ,心动过速发作时有 2种形态者 6例 ,发作时RR间期长短交替 3例。电生理检测结果 ,有 4条旁路者 1例 ,且同时并房室结缺如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AVRT 心房 心搏过速 心律失常 径路 心室激动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清华 程晓曙 +6 位作者 吴延庆 李菊香 程应樟 程开诚 胡建新 姜醒华 罗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共2页
目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本文观察我院8例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自1996年7月至2003年9月;;共有7例患者(其中1例更换... 目的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本文观察我院8例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自1996年7月至2003年9月;;共有7例患者(其中1例更换1次)在我院成功安装了ICD。7例患者中4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例为长QT间期综合症;;1例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另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不能排外。所有患者均记录到VT或/和VF;;其中5例患者有晕厥史。分别随访2个月~7年。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经静脉安置或更换ICD。除颤阈值均在25J以下。随访期间共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6次;;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0次;;室颤6次;;均成功中止。其中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10次;;除颤6次。误感知窦性心动过速发生ATP4次;;误感知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除颤2次。患者均正常生活至今。结论;;ICD治疗效果肯定;;但需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患者 心动过速 心搏过速 心律失常 I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起搏下标测并消融左侧隐匿性旁路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建新 程晓曙 +2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李菊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左侧隐匿性穿路 左心室起搏 标测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
6
作者 程晓曙 李菊香 +5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程应樟 程开诚 胡建新 姜醒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3-,共1页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 目的 报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和宽QRS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鉴别诊断和射频消融术 (RFCA)结果。方法  85例患者 ,记录心动过速发作时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道心电图 ,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诱发的宽QRS心动过速 (WQRST)若室 房 1∶1传导 ,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 2 0~30mg ,观察有无室房分离 ,则明确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并确定心动过速的靶点位置进行消融。 结果  85例患者 ,其中 4 5例心电图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电轴左偏 ,食管心电图 5例室房 1∶1传导 ,心内电生理诊断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LVT) ,4 4例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成功。 6例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II、III、avF导联高大R波 ,心内电生理诊断右室流出道室速 3例 ,左室流出道室速 1例 ,消融成功 ;1例房性心动过速Maiham氏纤维前传 ,于右侧游离壁消融成功 ;1例疑为特发性心外膜左室流出道室速。 34心电图诊断为SVT并束支阻滞病例 33例电生理确诊为SVT ,1例为ILVT ,消融成功。结论 RFCA术前对WQRST图形 ,必要时结合食道心电图描记进行仔细鉴别 ,对多数IVT与宽QRS波SVT能够作出鉴别诊断 ,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搏过速 心律失常 室性 QRS 特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器质性心脏病多形性室速17例
7
作者 李菊香 程晓曙 +3 位作者 吴清华 吴延庆 程开诚 苏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7-,共1页
目的 报道 17例多形性室速、室颤而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临床资料  17例患者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7± 12岁 )。病史 1周~ 3年 ,均为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体格检查除有心律失... 目的 报道 17例多形性室速、室颤而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临床资料  17例患者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7± 12岁 )。病史 1周~ 3年 ,均为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体格检查除有心律失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胸片 ,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 ;3例年岁较高者行冠脉造影正常 ;心肌酶谱、电解质 ,甲状腺功能无异常。 17例患者 ,4例静息心电图正常 ,其中 1例住院期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于睡眠中猝死 ,2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任何药物无效 ,仅电复律能终止 ,2年后也于睡眠中猝死于家中 ,另 1例失访 ,考虑特发性室颤。 4例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虽然高度怀疑Brugada综合征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但动态及静息心电图均未发现有ST抬高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也未发现右室有明显异常。其中 1例间断服用倍他乐克和普罗帕酮 ,随访 10年间发作 2次室颤 ,均电复律成功。 5例有明显的QT延长者 ,2例是兄妹 ,考虑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LQTS) ,1例并窦缓行VVI起搏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例行ICD ,其余 3例均服用 β受体阻滞剂 ,随访期间未发生晕厥。 3例为极短联间期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室颤 ,1例间断服用维拉帕米 ,2年期间发作 1次 ;1例服胺碘酮随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室速 器质性心脏病 室颤 心室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1108例临床总结
8
作者 吴清华 程晓曙 +7 位作者 吴延庆 程应樟 李菊香 胡建新 程开诚 姜醒华 苏海 罗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5-,共1页
目的 对 1993年至 2 0 0 3年 10年间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总结。方法 对110 8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对其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各... 目的 对 1993年至 2 0 0 3年 10年间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总结。方法 对110 8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对其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总成功率为 96 .7% ,其中AVRT98.3% ,AVNRT97.5 % ;总复发率 3.7% ,其中AVRT 3.1% ,AVNRT 2 .6 % ;总并发症发生率 0 .99% ,无一例死亡 ;②后 5年与前 5年对比研究 :每例患者所用时间为 (4 .2± 0 .8)h和 (1.1± 0 .6 )h(P <0 .0 0 1=,x线透视时间为 (4 0 .3± 10 .3min)和 (2 0 .1± 7.1min) (P <0 .0 0 1=,复发率为 4 .9%和 1.6 % (P <0 .0 0 1=,并发症率为 1.8%和 0 .6 % (P <0 .0 0 1=。结论 ①射频消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②我院射频消融水平将随着治疗病例数增多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快速性 速航性 射频消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器更换时原心脏电极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吴清华 程晓曙 +4 位作者 吴延庆 程应樟 胡建新 程开诚 姜醒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6-,共1页
目的 总结 18年来更换心脏起搏器时对电极参数测定结果 ,以判断电极能否继续使用提供临床经验。临床资料  1986年 3月~ 2 0 0 3年 5月 ,38例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 ,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电极参数。心室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4... 目的 总结 18年来更换心脏起搏器时对电极参数测定结果 ,以判断电极能否继续使用提供临床经验。临床资料  1986年 3月~ 2 0 0 3年 5月 ,38例在起搏器置入术及更换术时 ,用起搏器分析仪直接测量电极参数。心室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4~ 11年 (平均 8.4年 )。置入时起搏阈值为 0 .6 4± 0 .37(0 .3~1.5 )V ,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为 1.78± 0 .73(1.0~ 3.6 )V ,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明显高于置入时的 2 .4 5倍 (P <0 .0 0 1) ,增加绝对值为 0 .1~ 2 .6V。置入时和更换时电极阻抗分别为 (6 47.5 2± 178.4 1) (35 0~980 )Ω和 (72 3.2 2± 10 3.30 ) (4 5 2~ 130 0 )Ω ,两者相比P >0 .0 5。本组更换新电极 6例 ,均为阈值明显升高 (>3.5V) ,或 /和电极阻抗过高或过低。结论 ①本组电极置入后平均 8.4年 ,更换起搏器时 ,起搏阈值为 (1.78± 0 .73) (1.0~ 3.6 )V ,为置入时的 2 .4 5倍 ,但 30例 (80 % )的起搏阈值 <2 .5V。②起搏器更换时 ,原电极阻抗与首次置入时相比 ,总体上略有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近 90 %的电极阻抗在正常范围内 ,2例阻抗 >12 5 0Ω ,进行了电极更换。③更换起搏器时 ,电极参数如起搏阈值在 2 .5V以下 ,电极阻抗在 30 0~ 10 0 0V内 ,自主心律的R波振幅 >2 .5V ,原电极可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阻抗 起搏器 起搏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芳 钟芝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4-1004,共1页
关键词 十二导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动态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应樟 苏海 +5 位作者 徐金汤 饶芳 吴延庆 李菊香 吴清华 程晓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治疗 难治性 高血压 疗效观察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腱索断裂(附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海 陈小珠 +1 位作者 李泉水 皮小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9期519-520,共2页
本文报告1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病例并复习近年国内文献。综合分析36例患者资料表明:二尖瓣腱索断裂以后叶常见,后、前叶累及比例为1.8:1。病因以自发性断裂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青少年患者风湿性心脏炎是常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已不是... 本文报告1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病例并复习近年国内文献。综合分析36例患者资料表明:二尖瓣腱索断裂以后叶常见,后、前叶累及比例为1.8:1。病因以自发性断裂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青少年患者风湿性心脏炎是常见原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已不是二尖瓣腱索断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腱索断裂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60c-src在高静水压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饶芳 苏海 +3 位作者 王伶 程晓曙 朱延华 蒋建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短期高压刺激是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增殖以及pp60c -src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大气压 (AP ,0mmHg) ,中压 (MP ,12 0mmHg)和高压培养 (HP ,180mmHg) 3组 ,各组分别用卡托普利 (Cap ,10μmol/L)和厄贝沙坦 (Irb ,10 ... 目的 :探讨短期高压刺激是否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增殖以及pp60c -src所起的作用。方法 :分大气压 (AP ,0mmHg) ,中压 (MP ,12 0mmHg)和高压培养 (HP ,180mmHg) 3组 ,各组分别用卡托普利 (Cap ,10μmol/L)和厄贝沙坦 (Irb ,10 μmol/L)进行干预。测定 β -N -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活性以反映细胞增殖。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细胞内pp60c -src含量。结果 :① 2h时各组氨基己糖苷酶活性相似 ;中、高压组 4h时酶活性明显增高 (0 118± 0 0 0 3vs 0 14 5± 0 0 18和 0 14 4± 0 0 19,P <0 0 1) ,而大气压组 8h才见增高。 12h时各组酶活性相近。与此相应 ,2h时中、高压组pp60c -src明显高于大气压组 (0 12± 0 0 3vs 0 16± 0 0 2和 0 19± 0 0 6,均P <0 0 5) ,而大气压组 4h后才缓慢增加至中、高压组水平。② 12h时大气压组Cap与Irb对细胞数无影响 ,而在中、高压组两药使细胞增加 (MP组 0 189± 0 0 0 6vs 0 2 0 2± 0 0 0 5和 0 2 0 7± 0 0 0 3 ,P <0 0 5;HP组 0 193± 0 0 0 4vs 0 2 13± 0 0 0 4和0 2 2 1± 0 0 0 4,P <0 0 5)。但Cap与Irb干预组pp60c -src含量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压力刺激促使HUVECs早期 (4h)增殖 ,pp6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原癌基因蛋白质 pp60c-src 高静水压培养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静水压对血管内皮细胞ADMA水平的影响及RAS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饶芳 苏海 +3 位作者 李菊香 王伶 夏春华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压力培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非对称性NG-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NG,NG-dimethyl-L-arginine,ADMA)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大气压(APC,0mmHg),中压(MPC,120mmHg)和高压(HPC,180mmHg)三组,各组分别用卡托普利(Cap,10μ... 目的:观察体外压力培养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非对称性NG-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NG,NG-dimethyl-L-arginine,ADMA)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大气压(APC,0mmHg),中压(MPC,120mmHg)和高压(HPC,180mmHg)三组,各组分别用卡托普利(Cap,10μmol/L或100μmol/L)和厄贝沙坦(Irb,10μmol/L或100μmol/L)进行干预。测定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活性以反映12h细胞增殖。上清液用以测定ADMA的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①中、高压组ADMA浓度显著高于大气压组(0.75±0.05vs4.69±0.37和4.48±0.39,P<0.01),两压力组间无明显差异。②大气压时Cap与Irb对ADMA浓度无明显影响,而中、高压组药物使ADMA增加幅度减轻,且呈浓度依赖性趋势。结论:压力刺激可使条件培养液中ADMA的水平增加。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可以减轻ADMA增加,表明RAS激活参与压力诱导的ADMA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内皮细胞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搏电极导线微脱位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清华 程晓曙 +4 位作者 吴延庆 程应樟 胡建新 程开诚 姜醒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65-166,共2页
起搏电极导线脱位曾是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起搏电极工艺的改进 ,起搏电极的脱位率明显降低。但近年仍常有起搏电极微脱位的现象发生 ,而导致起搏不良或发生意外。笔者结合本院发生的 5例电极导线微脱位病例 ,重... 起搏电极导线脱位曾是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起搏电极工艺的改进 ,起搏电极的脱位率明显降低。但近年仍常有起搏电极微脱位的现象发生 ,而导致起搏不良或发生意外。笔者结合本院发生的 5例电极导线微脱位病例 ,重点讨论电极微脱位的判断、发生原因及控制的方法。①电极导线微脱位的判断 :首先患者出现安置心脏起搏器前一样的症状 ,2 4h动态ECG发现有间断不起搏现象 ,特别是患者体位改变或深呼吸时出现。分析仪测试发现起搏阈值已增高到术中的 3~ 5倍 ,同时X线未能发现电极明显移位。这种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术后 1周内 ,但也有例外 ,本组有 2例在手术 2年后发生②电极导线微脱位的原因 :a .起搏器在囊袋内发生游走 ,严重下移 ,使相连的电极脱位。b .术者的置入经验不足 ,心室电极导线在心房的余留量不够 ,电极导线皮下固定不牢。c .电极导线头在肌小梁的嵌顿不牢靠。③电极导线微脱位的防治 :一旦发生电极导线微脱位 ,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实际情况 ,再次手术将电极导线重新置入。a .置入电极导线时 ,各种参数的达标标准要严格掌握 ,对测试中附加的各种生理性动作 (如咳嗽 ,深呼吸 )需多次重复 ,达到十分满意的结果为止。b .重视心室电极导线在右心房中适当的预留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导线 置入 心脏起搏器 心室电极 预留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高压力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珩莉 罗伟 +2 位作者 苏海 程晓曙 吴清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 观察大气压、中压力、高压力培养对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HUVECs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Jaffe’s法,取4-6代HU... 目的 观察大气压、中压力、高压力培养对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Cap)对HUVECs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Jaffe’s法,取4-6代HUVECs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大气压(OmmHg)、中压力(120mmHg)、高压力(180mmHg)三种条件培养,分别用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观察各组培养16b、24h、48h HUVECs凋亡情况。结果 与大气压培养比较,中压力培养未见HUVECs凋亡,高压力培养凋亡百分率增加,48h达到最高(P<0.001)。两种浓度Cap均能抑制高压力培养对HUVECs的促凋亡作用。结论 高压力培养能诱导HUVECs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而Cap能减轻高压力培养对HUVECs的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力培养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降压药物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林祥 吴宣成 苏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并评价比较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wk)分3组(n=6),其中两组分别使用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另一组为对照组;肾血管性高血压Wistar-Kyot...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并评价比较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wk)分3组(n=6),其中两组分别使用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另一组为对照组;肾血管性高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RHR,16wk)共6组(n=6),其中5组分别使用卡托普利、美多洛尔、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哌唑嗪,另一组不用药。再设一正常对照WKY(16wk,n=6)组。治疗8wk后,连续5d进行跳台试验,每天10次。结果:两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大鼠d5的主动回避反应计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HR:0.9±1.1,RHR:4.2±1.2vs,WKY:8.7±1.8,P均<0.01);用药SHR两组与对照SHR组相比(3.6±16,4.3±1.8vs0.9±1.1,P<0.05),记分明显改善;RHR美多洛尔7.7±1.6,RHR普萘洛尔8.3±1.9,RHR卡托普利8.0±2.0,RHR硝苯地平7.2±1.7,RHR哌唑嗪7.3±1.7,与RHR对照(4.2±1.2)比较,P均<0.01;主动回避反应计分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当降压程度相似时,各组主动回避反应计分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学习记忆障碍 降压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一家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菊香 程晓曙 +3 位作者 吴清华 胡建新 程应樟 苏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诊断 心电图 治疗 家系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卡托普利及缬沙坦对人血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华 张代富 +5 位作者 单江 苏海 牛惠燕 王娟 于萍 祁炜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的福辛普利(fosin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及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中缬沙坦(valsartan)对人血单核细胞受细菌脂多糖(LPS)刺激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平产妇脐静脉取...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中的福辛普利(fosinopril)、卡托普利(captopril)及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中缬沙坦(valsartan)对人血单核细胞受细菌脂多糖(LPS)刺激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平产妇脐静脉取得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组培养,以LPS(01mg/L)刺激作为对照组,其它组分别再加入ACEI类药物fosinopril(20mg/L)、captopril(20mg/L)及valsartan(20mg/L),孵育。冻融法收集细胞裂解液,用一期凝固法分析LPS诱导单核细胞表达的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用RT-PCR技术,观察各组表达TFmRNA,并以GAPDH作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和结论Fosinopril,captopril及valsartan可下调人血单核细胞由LPS诱导的TFmRNA的表达,并显著降低促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类 凝血致活酶 单核细胞 福辛普利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军平 吴清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选3-9代细胞用于实验。①阿司匹林细胞毒性检测:实验分对照组和阿司匹林5 mmol/L组。两组培养24 h后...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选3-9代细胞用于实验。①阿司匹林细胞毒性检测:实验分对照组和阿司匹林5 mmol/L组。两组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法,观察阿司匹林加入对细胞有无毒性。②阿司匹林抗增殖效果:实验分5组,对照组、AngⅡ组、AngⅡ+阿司匹林0.5 mmol/L组、AngⅡ+阿司匹林1 mmol/L组和AngⅡ+阿司匹林2 mmol/L组。以上各组分别培养1 d、3 d、5 d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各孔的吸光值。③NO含量检测:实验分4组,对照组、阿司匹林2 mmol/L组、AngⅡ组和AngⅡ+阿司匹林2 mmol/L组。以上各组分别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NO含量。④细胞周期检测:实验分3组,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阿司匹林2 mmol/L组。以上各组分别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5 mmol/L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无明显升高(P>0.05)。②阿司匹林(0.5、1、2 mmol/L)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最大效果在本实验内显示为2 mmol/L浓度的阿司匹林在培养第5天时,与AngⅡ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0.27±0.01 vs 0.74±0.03,P<0.01)。③AngⅡ刺激脐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可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54.08±5.69)μmol/L vs (70.27±3.99)μmol/L,P<0.05];而加入阿司匹林2 mmol/L干预后,可升高上清液中NO的含量,与AngⅡ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63.31±5.41)μmol/L vs(54.08±5.69)μmol/L,P<0.01]。④与AngⅡ组比较,阿司匹林(2 mmol/L)可使细胞静止期/DNA合成前期(G0/G1期)的脐动脉平滑肌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62.05±1.55)%vs(48.72±2.31)%,P<0.05],而DNA合成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24.77±2.82)%vs(35.77±2.13)%,[<0.05]。结论:阿司匹林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在G0/G1期,促进脐动脉平滑肌细胞NO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