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工酶在医学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志刚 宋杰益 《生物灾害科学》 1992年第1期31-33,共3页
同工酶(Isoenzyme)自1959年由 Mar-kert 等系统阐述以来,作为酶学的一个分支,发展很快,迅速地被应用于医学和其它生物学科的名个领域。在医学昆虫领域中,医学昆虫同工酶研究是其生化分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医学昆虫分类和鉴定常以... 同工酶(Isoenzyme)自1959年由 Mar-kert 等系统阐述以来,作为酶学的一个分支,发展很快,迅速地被应用于医学和其它生物学科的名个领域。在医学昆虫领域中,医学昆虫同工酶研究是其生化分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的医学昆虫分类和鉴定常以形态学、解剖学等资料加上地理分布知识作为区分鉴定不同种类的指标。但有些医学昆虫(如蚊类)的复合体(complex)相互间存在生殖隔离,在传病媒介作用上也有很大差异,但形态特征却极为相似;有些蜱螨近缘种的形态差异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酶谱 医学昆虫 形态差异 形态特征 近缘种 生物学科 昆虫分类 分类研究 酶带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恙螨的分布与地理区划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醮标 宋杰益 《生物灾害科学》 1994年第3期1-5,18,共6页
水文对江西省恙螨的主要寄主(啃齿动物)的分布与地理区划,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就已知的52种恙螨中,小板纤恙螨和中华无前恙螨是本省的优势螨种,比率分别为对30%和31.41%。按不同地区分析,其分布特征:(1)北低南高螨... 水文对江西省恙螨的主要寄主(啃齿动物)的分布与地理区划,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就已知的52种恙螨中,小板纤恙螨和中华无前恙螨是本省的优势螨种,比率分别为对30%和31.41%。按不同地区分析,其分布特征:(1)北低南高螨种─小板纤恙螨、地里纤恙螨。(2)北高南低螨种─于氏纤恙螨、江西无前恙螨,田姬背展恙螨,浙江背展恙螨,江西背展恙螨。(3)各地广布种—中华无前恙螨,太平洋无前恙螨,似太平洋无前恙螨;闲散文件螨种—竹叶片恙螨、棒六恙螨属恙。(5)特殊分布种—拗头珠恙螨、武夷真恙螨、丝感纤恙螨,此外,尚发现某些编蝠体寄生的稀有螨种─同恙螨属,长鞭恙螨属,滑顿恙螨属和微恙螨属(鼻腔内寄生)螨种。最后,结合本省的地理特征和鼠、螨的分布概况,将全省划分为赣中北区及赣南区2个动物地理区,前者又分为4个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恙螨 分布 地理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恙螨的种类组成与区系成分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醮标 宋杰益 《生物灾害科学》 1993年第3期18-20,共3页
11年来,在省内34个不同地理的代表地区,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恙螨调查研究工作,从啮齿动物等寄主中收集大量的恙螨标本(6807只),经过鉴定和统计分析,对全省恙螨的种类、比例和区系归属获得一个全面的资料,全省恙螨分属2科3亚科19属52种,... 11年来,在省内34个不同地理的代表地区,开展了全面、系统的恙螨调查研究工作,从啮齿动物等寄主中收集大量的恙螨标本(6807只),经过鉴定和统计分析,对全省恙螨的种类、比例和区系归属获得一个全面的资料,全省恙螨分属2科3亚科19属52种,其中以纤恙螨属的种类最多,计14种,珠恙螨属、无前恙螨属和背展恙螨属次之,其余仅1-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恙螨 种类组成 区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棒六恙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恙螨科)
4
作者 王醮标 宋杰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75-377,共3页
本文报道采自江西省一恙螨新种。模本存于江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新棒六恙螨schoengastiella(Schoengastiella) novoconfuciana新种(图1—5) 鉴别特征本新种与社棒六恙螨Schoengastiella(S.) confuciana Wang, 1964和拟棒六恙螨Sch... 本文报道采自江西省一恙螨新种。模本存于江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新棒六恙螨schoengastiella(Schoengastiella) novoconfuciana新种(图1—5) 鉴别特征本新种与社棒六恙螨Schoengastiella(S.) confuciana Wang, 1964和拟棒六恙螨Schoengastiella(S.) paraconfuciana Wang et Gu, 1983较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螨科 棒六恙螨属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恙螨的寄主分布概况
5
作者 王醮标 宋杰益 《生物灾害科学》 1994年第1期12-15,共4页
黄毛鼠和黑绒姬鼠占捕鼠总数的对87%和31.65%,为本地区的优势鼠种,带螨鼠数计1277只,总带螨阳性率为57.09%,并以大足鼠田小鼠和社鼠的阳性率较高,比率分别为77.78%、75.00%、和73.33%,从螨指数阳性分析,则首推让鼠最... 黄毛鼠和黑绒姬鼠占捕鼠总数的对87%和31.65%,为本地区的优势鼠种,带螨鼠数计1277只,总带螨阳性率为57.09%,并以大足鼠田小鼠和社鼠的阳性率较高,比率分别为77.78%、75.00%、和73.33%,从螨指数阳性分析,则首推让鼠最高(9.68).检查鸟类25只,翼手交(蝙蝠)111只,带螨阳性率分别为52.00%和28.83%,其他哺乳类21只,灵点类2只,爬虫类5只,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螨科 寄主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硬蜱唾液腺抗原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刚 宋杰益 +3 位作者 彭卫东 崔晓民 苏东明 刘金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0-65,共6页
中华硬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24条蛋白带,其中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4和56KD。用中华硬蜱叮刺家兔后兔血清做免疫印渍,特异性抗原带为105和94KD... 中华硬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出24条蛋白带,其中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4和56KD。用中华硬蜱叮刺家兔后兔血清做免疫印渍,特异性抗原带为105和94KD。说明中华硬蜱105和94KD的蜱唾液腺蛋白抗原能够有效地诱导宿生产生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叮刺 获得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态变化,生活史和DNA检测排除泡囊狸殖的独立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世阳 许龙善 +8 位作者 李友松 林集焕 林陈鑫 程由注 姜闽 林茂祥 余德龙 周宪民 连羡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50-754,共5页
目的通过形态观察、生活史循环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泡囊狸殖吸虫的独立性问题。方法从三元区采集溪蟹分离得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进行形态观察。以泡囊狸殖吸虫虫卵投放到调查过无泡囊狸殖吸虫的疫区中感染螺蛳... 目的通过形态观察、生活史循环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泡囊狸殖吸虫的独立性问题。方法从三元区采集溪蟹分离得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进行形态观察。以泡囊狸殖吸虫虫卵投放到调查过无泡囊狸殖吸虫的疫区中感染螺蛳,继而感染溪蟹,稍后检查蟹体内所获囊蚴是否保持泡囊狸殖吸虫形态还是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近似。提取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和泡囊狸殖吸虫囊蚴的基因组DNA,用特异引物,PCR扩增其ITS2基因并将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然后通过GenBank的B1ast程序分析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应用MEGA3.0软件中的ME程序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泡囊狸殖吸虫囊蚴与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形态差异明显,但观察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在从蟹体分离后0.5~2h内有57.14%变成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近似的特征。将泡囊狸殖吸虫虫卵投放到自然环境进行生活史循环试验,从收集的溪蟹中只分离到斯氏狸殖吸虫囊蚴而没有发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基因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泡囊狸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ITS2基因同源性为100%,碱基差异为0,没有基因差异。结论虽然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和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的形态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别,但放置一段时间后,57.14%的泡囊狸殖吸虫囊蚴变成与斯氏狸殖吸虫囊蚴形态相似的特征。从用泡囊狸殖吸虫虫卵进行生活史循环试验中收集的溪蟹体内没有发现泡囊狸殖吸虫囊蚴。ITS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的基因高度同源,而且种系发生树也显示二者之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斯氏狸殖吸虫和泡囊狸殖吸虫为同一物种,泡震狸殖吸虫不具有虫种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囊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虫种 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蛔虫体腔液诱导人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翁培兰 袁铿 +1 位作者 周宪民 彭卫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68,258,共3页
关键词 上皮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体腔液 人蛔虫 人肠 粘膜病理改变 感染人数 肠粘膜损伤 形态学改变 病原生物 发育障碍 营养不良 吸收障碍 不良症状 作用机制 切片检查 组织病理 感染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刚 宋杰益 +5 位作者 彭卫东 崔晓民 张以耕 涂卫国 余金星 周江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0-295,共6页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二棘血蜱 交叉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硬蜱叮刺宿主后免疫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志刚 宋杰益 +6 位作者 彭卫东 崔晓民 苏东明 张以耕 涂卫国 余金星 周江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控制下,中华硬蜱重复叮咬家兔后吸血量明显减少,初次叮咬后吸血增重233.78±44.71mg,第二和第三次叮咬分别下降至67.03±25.18mg和80.23±29.96mg(P<0.001)。被咬后的家兔血清经ELISA测定其体内蜱抗体(OD值0... 在实验室条件控制下,中华硬蜱重复叮咬家兔后吸血量明显减少,初次叮咬后吸血增重233.78±44.71mg,第二和第三次叮咬分别下降至67.03±25.18mg和80.23±29.96mg(P<0.001)。被咬后的家兔血清经ELISA测定其体内蜱抗体(OD值0.48)较对照组家兔(OD值0.08)显著高(P<0.01)。免疫后家兔其~3H-TdR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皮肤试验与对照组家兔有显著差异,表明家兔对中华硬蜱叮咬所产生的获得住免疫力,包括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获得性免疫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抗原免疫接种诱导宿主抵抗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志刚 叶炳辉 +1 位作者 熊国强 崔晓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选用中华硬蜱雌性成虫中肠抗原、卵抗原对家免进行人工免疫接种,在按常规方法免疫接种三次后,用中华硬蟀成虫进行感染(叮咬),分别观察中肠抗原接种组、卵抗原接种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华硬蜱的吸血量、生殖情况。结果... 本文选用中华硬蜱雌性成虫中肠抗原、卵抗原对家免进行人工免疫接种,在按常规方法免疫接种三次后,用中华硬蟀成虫进行感染(叮咬),分别观察中肠抗原接种组、卵抗原接种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华硬蜱的吸血量、生殖情况。结果显示.中华硬蜱叮咬中肠抗原免疫接种兔后其吸血量、产卵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蜱的吸血量较佐剂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下降48.56%和54.65%,产卵量下降52.8%和57.9%,而中华硬蜱叮咬卵抗原免疫接种组兔后其吸血、生殖能力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表明中华硬碑中肠抗原可有效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抵抗力,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死后眼玻璃体液消光度与死亡时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志强 许小明 +4 位作者 孙跃刚 王登文 周宪民 徐方云 周吉林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 为寻找一种精确推定死亡时间的方法。方法 应用 754分光光度计,在 420nm波长下,检测了 48只家兔死后不同时间的眼玻璃体液消光度,探讨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 眼玻璃体液消光度( X)与死亡时间( Y)呈线性正相关( r=0.983... 目的 为寻找一种精确推定死亡时间的方法。方法 应用 754分光光度计,在 420nm波长下,检测了 48只家兔死后不同时间的眼玻璃体液消光度,探讨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结果 眼玻璃体液消光度( X)与死亡时间( Y)呈线性正相关( r=0.983 27, P< 0.05),在死后 0~ 72小时,眼玻璃体液消光度与死亡时间存在回归关系( F=116.54, P< 0.05),直线回归方程为: Y = 453.30X+ 0.75 [Y为死亡时间 (PMI),单位为小时; X为眼玻璃体液消光度 ]。结论眼玻璃体液消光度的测定可作为推断死后 72小时内死亡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 消光度 眼玻璃体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世阳 赖永彬 +4 位作者 李友松 周宪民 程由注 林陈鑫 郑国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为了调查福建省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 ,捕捉、收集各地溪蟹 ,分离各种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猫、狗或鼠、兔 ,检获成虫鉴定虫种。结果发现福建省共有 7种虫种 ,即 :林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福建并殖... 为了调查福建省并殖吸虫虫种及其地理分布 ,捕捉、收集各地溪蟹 ,分离各种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猫、狗或鼠、兔 ,检获成虫鉴定虫种。结果发现福建省共有 7种虫种 ,即 :林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福建并殖吸虫、闽清并殖吸虫和泡囊并殖吸虫 ,分布于全省 42个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并殖吸虫虫种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接种宿主后中肠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志刚 叶炳辉 +4 位作者 朱清仙 熊国强 吴绮明 罗时文 崔晓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6-18,166,共4页
目的为系统观察中华硬蜱成虫叮咬蜱抗原免疫接种组和佐剂对照组宿主后中肠上皮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硬蜱叮咬唾液腺抗原免疫接种组0兔和佐剂对照组兔,分别在叮咬后24h、48h、72h以及第5、8天电镜下观察中肠上皮形态学变化。结... 目的为系统观察中华硬蜱成虫叮咬蜱抗原免疫接种组和佐剂对照组宿主后中肠上皮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硬蜱叮咬唾液腺抗原免疫接种组0兔和佐剂对照组兔,分别在叮咬后24h、48h、72h以及第5、8天电镜下观察中肠上皮形态学变化。结果中华硬蜱叮咬唾液腺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蜱中肠上皮遭到较严重程度的损伤和破坏,消化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不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减少,高铁血红素颗粒及脂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基底迷路系统空泡化,基膜变性、松散和断裂等。而对照组蜱中肠消化细胞发育正常。讨论结果提示在蜱抗诱导的宿主抗蜱免疫作用中,蜱中肠是主要损伤部位,中肠的病理损伤是蟀吸血、生殖能力变化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唾液腺抗原 免疫接种 中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雁南 王纲荣 +1 位作者 夏宝芬 黄文长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3-54,共2页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的影响汪雁南,王纲荣,夏宝芬,黄文长肥大细胞(Mastcell,MC)是疏松结缔组织内较常见的细胞。它能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以及各种趋化因子。肥大细胞主要参与变态反应和各种炎症过程[...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的影响汪雁南,王纲荣,夏宝芬,黄文长肥大细胞(Mastcell,MC)是疏松结缔组织内较常见的细胞。它能释放大量炎性介质以及各种趋化因子。肥大细胞主要参与变态反应和各种炎症过程[1]。在寄生虫感染的防御中MC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结肠粘膜 肥大细胞 吡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在蟹类宿主种群中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卫东 周宪民 +1 位作者 董苌安 汪维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4-26,共3页
首次报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在蟹类宿主种群中是以个体群为基本成分的高度聚集分布,并对基于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密度(M)关系的理论抽样数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并殖吸虫 囊蚴 平均拥挤度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1和H_2组胺受体拮抗剂对中华硬蜱感染宿主的影响
17
作者 刘志刚 叶炳辉 +1 位作者 王若源 崔晓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6,共3页
中华硬蜱雌性成虫再次感染家兔后,叮咬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较初次感染显著升高(P<0.01)。为了进一步证实组胺在抗蜱免疫中的作用,本文选用苯海拉明(H1组胺受体拮抗剂)、盐酸雷尼替丁(H2组胺受体拮抗剂)给再次感染组家... 中华硬蜱雌性成虫再次感染家兔后,叮咬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较初次感染显著升高(P<0.01)。为了进一步证实组胺在抗蜱免疫中的作用,本文选用苯海拉明(H1组胺受体拮抗剂)、盐酸雷尼替丁(H2组胺受体拮抗剂)给再次感染组家兔灌胃,观察使用组胺拮抗剂对中华硬蜱吸血、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给予H1或H2受体拮抗剂不改变家兔获得性抵抗力,但同时给予H1和H2受体拮抗剂则可明显降低家兔的抗蜱免疫反应,从而使中华硬蜱吸血量、吸血时间、产卵量等较再次叮咬组家兔有显著变化(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组胺 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等地猪姜片虫病感染情况及其检测方法的探讨
18
作者 潘炳荣 吴晓蔓 赖炳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8-28,共1页
布氏姜片虫的寄生可使猪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而且猪在人体姜片虫病流行上又可能起着传染源的作用。南昌市儿童姜片虫病的感染已由解放初的60—80%下降至0.14%,但人群散在性感染报道在全省各地仍持续未断。为了解江西猪... 布氏姜片虫的寄生可使猪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而且猪在人体姜片虫病流行上又可能起着传染源的作用。南昌市儿童姜片虫病的感染已由解放初的60—80%下降至0.14%,但人群散在性感染报道在全省各地仍持续未断。为了解江西猪姜片虫病为害程度。探索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我们在1985—1986年进行了一些实验与调查工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片虫病 感染 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实验研究进展
19
作者 吴晓蔓 潘炳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1-52,共2页
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虫卵在组织中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深入研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发展和转归,有助于了解血吸虫病发病机理及病程发展规律,进而为防治实践探讨新的途径及方法。此外血吸虫虫卵肉芽肿还可作为模型,研究其它慢性感染... 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虫卵在组织中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深入研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发展和转归,有助于了解血吸虫病发病机理及病程发展规律,进而为防治实践探讨新的途径及方法。此外血吸虫虫卵肉芽肿还可作为模型,研究其它慢性感染性疾病及其肿瘤免疫病理问题,基于此,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研究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研究方法、形成、调节及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研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吸虫病获得性免疫机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晓蔓 潘炳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6-48,共3页
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主要表现为再感染虫体存活率降低和/或产卵数目减少以及宿主对再感染的耐受性增强,这一现象称为抗血吸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引起保护性免疫的功能抗原来自童虫和成虫,而非虫卵。近年来,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免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