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唐勇 徐芬 +4 位作者 孔蕴源 闻芳 谢福源 万腊根 张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5-89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对细胞进行计数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姜黄素单用或联合ATRA对NB4-R1细胞增... 本研究旨在探讨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耐药的NB4-R1细胞为实验对象,对细胞进行计数和细胞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姜黄素单用或联合ATRA对NB4-R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在细胞分化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对NB4-R1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可增强姜黄素对NB4-R1生长的抑制作用。单用姜黄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对细胞分化无影响,姜黄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诱导细胞CD11b表达,细胞在形态上呈明显分化特征。全反式维甲酸可在短时间内促进NB4细胞AKT第473苏氨酸磷酸化,而对NB4-R1细胞中的AKT磷酸化影响不大。姜黄素可以促进NB4-R1细胞AKT磷酸化,而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进一步增强AKT磷酸化。结论:PI3K/AKT通路失活可能是导致APL细胞耐药的因素之一,而姜黄素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APL耐药,促进NB4-R1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耐药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村社区开展大专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云风 郭化山 +2 位作者 章晓红 乌建平 方义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1912-1914,共3页
我国卫生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失调且现行培养模式与需求不协调,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农村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根据这一现状的迫切需要,应充分发挥医学大专院校实用、快速、灵活、专... 我国卫生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失调且现行培养模式与需求不协调,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农村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根据这一现状的迫切需要,应充分发挥医学大专院校实用、快速、灵活、专业、面向基层的办学特色,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开展大专层次的面向农村社区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合格实用型全科医生,探索一条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培训 大专层次 农村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2
3
作者 方义湖 吴解万 谢汉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 目的: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成人下肢标本,对腓骨短肌腱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在踝关节平面上1cm处,腓骨短肌腱上长(12.5±2.2)cm,下长(9.5±1.0)cm,腓骨前后径为(2.1±0.5)cm,胫骨前后径为(3.4±0.4)cm,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2.8±0.4)cm,腓骨短肌腱距腓骨外缘(1.3±0.3)cm,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外缘(5.3±0.4)cm。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腱 下胫腓联合分离 转位 修复 骨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8例小儿胆道蛔虫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建宁 祝俊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胆道蛔虫并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48例小儿胆道蛔虫症病例。结果148例患儿中14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获治愈,108例获随访3个月~10年,有10例复发,8例合并胆石症。结... 目的探讨小儿胆道蛔虫并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48例小儿胆道蛔虫症病例。结果148例患儿中14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例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获治愈,108例获随访3个月~10年,有10例复发,8例合并胆石症。结论在农村胆道蛔虫仍属常见,大剂量注射维生素C是一种较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蛔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医学毕业生的跟踪研究
5
作者 肖珊 何丽针 《职教论坛》 2007年第08X期29-30,共2页
研究构建网络平台,加强毕业生、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对医学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校的办学建议及用人单位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模式,从而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毕业生 网络平台 跟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策
6
作者 王先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15-117,72,共4页
在未来信息社会里,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始终是新技术的创造者和掌握者。为了将来能够适应高速度、高强度的工作需要,未来社会对人的健康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丰富其社... 在未来信息社会里,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始终是新技术的创造者和掌握者。为了将来能够适应高速度、高强度的工作需要,未来社会对人的健康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内容。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丰富其社会生活,已经不仅是个体的需要,而且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不但是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方义湖 黄琼 +3 位作者 邓红 徐芳英 吕炳建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转移与预后意义。方法利用淋巴管和血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和CD34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7例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观察MLD、MVD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 目的观察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转移与预后意义。方法利用淋巴管和血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和CD34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7例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观察MLD、MVD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前缘区MLD(19.64±7.21)高于肿瘤中央区MLD(5.64±2.87)和正常黏膜MLD(13.30±3.06);肿瘤前缘区MVD(40.93±11.71)亦高于肿瘤中央区MVD(21.07±8.38)和癌旁正常黏膜(29.32±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前缘区ML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前缘区MLD、MVD增高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分布以肿瘤前缘区最为密集,且前缘区MLD和MVD增高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眉蛇毒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萱 刘颖群 +1 位作者 汪炜 俞玉增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1-72,共2页
1案例 1.1案情 患儿,男,5岁,某年8月12日下午17:15因"被车撞伤致头皮、颜面部肿胀伴鼻腔出血约15min"入院。患者家属代诉:当时碰撞肩部,头面部及胸部着地,鼻腔有出血,头皮肿胀、疼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过敏反应 白眉蛇毒血凝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多种NPM1突变体的ARMS-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简正伟 徐芬 +2 位作者 石淙 万腊根 张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58-1062,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灵敏的,能检测多种NPM1突变体的方法,以降低NPM1突变的漏检率。通过构建NPM1基因野生型和最常见的突变型A、B、C、D重组质粒作为检测对象,根据NPM1不同突变体碱基排列方式不同,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使得上游引物3...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灵敏的,能检测多种NPM1突变体的方法,以降低NPM1突变的漏检率。通过构建NPM1基因野生型和最常见的突变型A、B、C、D重组质粒作为检测对象,根据NPM1不同突变体碱基排列方式不同,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使得上游引物3'末端的碱基与突变体A、B、C、D匹配,而与野生型NPM1不匹配;通过条件优化,建立检测多种NPM1突变的ARMS-PCR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的评估及与直接测序法的比较,判断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NPM1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A、B、C、D 5种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和目的片段一致。ARMS-PCR方法可以检测到ABCD 4种突变体,检测范围在103copies/ml-109copies/ml,其灵敏度为0.01%,而当突变体含量低于10%时采用直接测序则检测不出突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检测NPM1 4种高频突变的ARMS-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出95%以上的突变,为临床检测NPM1基因突变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M1突变体 ARMS-PCR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多囊肾、多囊肝并升主动脉夹层血肿破裂死亡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巧云 徐高四 +2 位作者 王嘉毅 汪炜 吴解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7,100,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血肿破裂 双侧多囊肾 多囊肝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成人型多囊肾 死亡 发病年龄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结与猝死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道鑫 方义湖 +1 位作者 董武忠 汪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猝死(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一直是病理解剖学和法医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为心脏重要组成部分的心脏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在心源性猝死(studden cardiac death)中... 猝死(sudden unexpected natural death)一直是病理解剖学和法医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作为心脏重要组成部分的心脏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在心源性猝死(studden cardiac death)中所扮演的角色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近几年研究的相关进展,本文就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病变及其和猝死之间的联系进行较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房室结 心脏传导系统 医学研究工作 病理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志洪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损伤 呼吸 人工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屏障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希维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9-60,共2页
在英语教学中,人们对认知方面的研究颇多,对情感因素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和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认知就没有情感,情感的产生与变化依从认知。
关键词 情感因素 英语学习 屏障 学生 英语教学 认知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热反应机理中1,4-双自由基去路研究
14
作者 何丽针 李朝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0-352,共3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丙烯在800 K发生热反应产生1,4-双自由基的2条去路:(1)1,4-双自由基闭环形成1,2-二甲基环丁烷;(2)1,4-双自由基经氢迁移产生1,5-双自由基而后闭环形成甲基环戊烷.分析比较产物的生成热可知:生成甲基环戊烷的反...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丙烯在800 K发生热反应产生1,4-双自由基的2条去路:(1)1,4-双自由基闭环形成1,2-二甲基环丁烷;(2)1,4-双自由基经氢迁移产生1,5-双自由基而后闭环形成甲基环戊烷.分析比较产物的生成热可知:生成甲基环戊烷的反应机理更为合理,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双自由基 甲基环戊烷 1 2-二甲基环丁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90后”高职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丽 鄢云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9-81,共3页
针对高职"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成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对策,即因材施教、进行赏识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职业教育,重视心理教育、重塑学生信心,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疏导,提高辅导员素质、做好宿舍管理等。
关键词 “90后” 高职生 思想特点 成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对射精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卫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射精管囊肿 经直肠超声诊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小儿烧伤创面感染及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建宁 祝俊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8-129,14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及合并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2003年11月收治的96例小儿烧伤临床病例熏按治疗方法分为湿润暴露疗法和非湿润暴露疗法两组。结果两组间在创面感染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96例病例中,92例治...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及合并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2003年11月收治的96例小儿烧伤临床病例熏按治疗方法分为湿润暴露疗法和非湿润暴露疗法两组。结果两组间在创面感染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96例病例中,92例治愈出院,其中有后遗症者6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小儿烧伤易出现合并症,病情变化快,重度烧伤有一定死亡率,处理上要把好抗休克、防感染、消除创面三关,而防治感染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熏采用湿润暴露疗法可减少创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并发症 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