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
6
1
作者
苏金平
袁福生
+2 位作者
徐昌旭
刘光荣
王晓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7∶3∶0时,早稻的有效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最高,且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也均高于其它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冷浸田
施肥方式
早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节水灌溉对双季晚稻农田生态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邱才飞
邵彩虹
+4 位作者
关贤交
钱银飞
陈金
张天玉
彭春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9-517,共9页
以大田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淹水灌溉(T1)、间歇灌溉(T2)和精准灌溉(T3)3种灌溉方式,研究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群体建成、温光利用特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和T3 2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稻田群体结构得到优...
以大田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淹水灌溉(T1)、间歇灌溉(T2)和精准灌溉(T3)3种灌溉方式,研究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群体建成、温光利用特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和T3 2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稻田群体结构得到优化,田间温光条件改善,氮磷养分的吸收和转化速率加快,干物质生产量及肥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T3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要优于T2。具体表现为T1较T2和T3的最高茎蘖数分别增加7.28%和8.86%;T3的成穗率较T1和T2分别提高20.47%和3.98%;在拔节期和抽穗期,T3的透光性较T1的分别提高41.39%和32.79%,较T2分别提高11.17和12.50%;田间温度在拔节期较T1和T2分别提高1.32℃和0.38℃,在抽穗期分别提高1.33℃和0.16℃;T3在抽穗前和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T1分别提高14.58%和15.13%,氮积累速率分别增加8.17%和173.95%,磷积累速率分别增加3.70%和35.59%;T3总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和总水分生物利用效率较T1分别增加72.34%和9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晚稻
农田生态
水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
6
1
作者
苏金平
袁福生
徐昌旭
刘光荣
王晓明
机构
江西
省
农业
科学院
土壤
肥料与
资源
环境
研究所
、国家
红壤
改良
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
、农业部
长江
中下游
作物
生理
生态与
耕作
重点
实验室
、农业部
双季稻营养与
农业
环境
科学
观测
实验
站
江西
省余干县
农业
局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南地区冷浸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03059)
文摘
通过田间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肥方式为基肥∶蘖肥∶穗肥=7∶3∶0时,早稻的有效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最高,且对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也均高于其它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冷浸田
施肥方式
早稻
产量
Keywords
Cold waterlogged field; Fertilization mode; Early rice; Yield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节水灌溉对双季晚稻农田生态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邱才飞
邵彩虹
关贤交
钱银飞
陈金
张天玉
彭春瑞
机构
江西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江西
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9-517,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7B12)
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2016YFD0300507)
江西现代农业科研协同创新专项(JXXTCX2015003-001)
文摘
以大田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淹水灌溉(T1)、间歇灌溉(T2)和精准灌溉(T3)3种灌溉方式,研究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群体建成、温光利用特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和T3 2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稻田群体结构得到优化,田间温光条件改善,氮磷养分的吸收和转化速率加快,干物质生产量及肥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T3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要优于T2。具体表现为T1较T2和T3的最高茎蘖数分别增加7.28%和8.86%;T3的成穗率较T1和T2分别提高20.47%和3.98%;在拔节期和抽穗期,T3的透光性较T1的分别提高41.39%和32.79%,较T2分别提高11.17和12.50%;田间温度在拔节期较T1和T2分别提高1.32℃和0.38℃,在抽穗期分别提高1.33℃和0.16℃;T3在抽穗前和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T1分别提高14.58%和15.13%,氮积累速率分别增加8.17%和173.95%,磷积累速率分别增加3.70%和35.59%;T3总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和总水分生物利用效率较T1分别增加72.34%和93.83%。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晚稻
农田生态
水肥利用
Keyword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Late rice
Farmland ecology
Water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分类号
S36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施肥方式对冷浸田早稻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苏金平
袁福生
徐昌旭
刘光荣
王晓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节水灌溉对双季晚稻农田生态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邱才飞
邵彩虹
关贤交
钱银飞
陈金
张天玉
彭春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