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农业办学教育精神史考--以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共大精神”为例
1
作者 胡恒钊 廖镇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194,共5页
江西作为近代最早的农业教育机构的发源地,农业办学始终未曾间断。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农业办学历史中孕育了具有农业特色的江西共大精神,凝结着广大江西共大人学习实践和艰苦劳作的品格与风骨,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时代价值。江... 江西作为近代最早的农业教育机构的发源地,农业办学始终未曾间断。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农业办学历史中孕育了具有农业特色的江西共大精神,凝结着广大江西共大人学习实践和艰苦劳作的品格与风骨,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时代价值。江西共大精神具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真务实、教劳结合、团结进取、守望相助、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科学内涵,继承与丰富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塑与弘扬了立德树人的大学精神,创新与融入了生产生活实际的办学模式,培育与厚植了热爱乡土的“三农”情怀,在时代发展中熠熠生辉,折射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为锻造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共大 精神内涵 农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承梁 李志萌 +1 位作者 刘勇 黄以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生态环境领域创新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江西考察调研,参加了江西代表团审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并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的非凡智慧和经验总结。未来,江西要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更好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更高标准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美丽江西 江西样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办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圣兰 陶杨 朱景林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8,共6页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创办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在国际教育改革大气候之影响、国内教育新模式大探索之趋势、江西地方特色大需求之必然等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而催生的。它通过22年的办学探索,创造出管理分级化多元化、学制层次化多样...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创办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在国际教育改革大气候之影响、国内教育新模式大探索之趋势、江西地方特色大需求之必然等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而催生的。它通过22年的办学探索,创造出管理分级化多元化、学制层次化多样化、教学生产化活动化、招生分配个性化等特色,从本质层面体现了对教劳矛盾的消解。但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竟是特殊年代的一场特殊教育实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突出"红"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重技能下的理论"不在场"、有始无终的半工半读等探索性失误,值得当前教育改革者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创办原因 办学特色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金融本质坚守与功能创新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评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海斌 谢元态 田丽娜 《农村金融研究》 2018年第1期65-69,共5页
论文首先从学理逻辑上设定分析框架,明确合作金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三大功能内涵,论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坚守;然后剖析农信社全面商业化改革实践与经典合作理论、农村金融特殊经营原则、"三农"服务宗旨的三大... 论文首先从学理逻辑上设定分析框架,明确合作金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三大功能内涵,论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与改革的本质坚守;然后剖析农信社全面商业化改革实践与经典合作理论、农村金融特殊经营原则、"三农"服务宗旨的三大矛盾冲突;接着讨论新时期合作金融融入农民合作社三种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最后指出今后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金融 本质 功能 创新 农村信用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地政策创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策略
5
作者 潘锡杨 陈美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地为农业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加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撑,同时“撬动”劳动力、资本、科技、数字、文化、生态、品牌等其他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要素配置的本质是土地政策设计。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创新供地方式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并以数字赋能提升土地政策创新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土地政策创新 内在逻辑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源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10-15,共6页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优越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谈得清楚。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共产党员、...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优越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谈得清楚。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必须努力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对于统一我们的思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紧迫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剥削 严重挫折 当代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 经济发展速度 历史过程 历史创造者 曲折性 社会历史现象 阶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大学语文
7
作者 李红慧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75-176,共2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非常需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大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具体生动、潜移默化的艺术化教学,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使他们接受我们...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非常需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大学语文主要是通过具体生动、潜移默化的艺术化教学,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使他们接受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则是大学语文课的一个基本任务.……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的现实概念 被引量:7
8
作者 敖琴 彭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3,共9页
现实是西方哲学史上被持续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现实概念的重新解读和运用,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的超越,现实概念也成为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之一。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又蕴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对现实... 现实是西方哲学史上被持续关注的问题。通过对现实概念的重新解读和运用,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的超越,现实概念也成为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之一。马克思对现实的理解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又蕴涵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对现实概念的使用主要有四种语境,它们分别表征着马克思现实概念的四重规定性:现实是独立于并决定着精神世界的感性存在,现实是以物质实践活动为形成和发展根本途径的感性存在,现实是标示客观必然性的历史性存在,现实是本质与现象统一的感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现实 感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实然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倩 吴家华 胡恒钊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以数字赋能为发展契机,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蕴含着驱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价值,能够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变革乡村教育形态、推动乡土... 以数字赋能为发展契机,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蕴含着驱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价值,能够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变革乡村教育形态、推动乡土文化的交流传播。但在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面临着数字教育观念淡薄、数字基础条件不足、师生数字素养薄弱等现实阻碍,迫切需要从重塑价值观念、完善数字设施、培养师生数字素养、加强体制建设入手,为数字赋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以适应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乡村教育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乡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启洪 吕洪涛 杨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8-49,共2页
伴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传统文化这个老话题又一次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先生在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长"和"四弊",其中"四长"之一就是爱国主义牺牲精神。... 伴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传统文化这个老话题又一次成了国人关注的焦点。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先生在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四长"和"四弊",其中"四长"之一就是爱国主义牺牲精神。近年来,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对我们的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正逐渐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其宗旨不仅在于使我们的青年学生对自己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青年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 中国哲学史 现代化建设 相结合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萍 袁久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1,共8页
特里·伊格尔顿从政治视角观察后现代主义,他以独特的政治逻辑和理论观点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共谋的"一丘之貉",因此它势必会危害社会主义理想。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起源、政治本质... 特里·伊格尔顿从政治视角观察后现代主义,他以独特的政治逻辑和理论观点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共谋的"一丘之貉",因此它势必会危害社会主义理想。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起源、政治本质和政治前途所进行的深入剖析与逻辑论证,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性质和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探索建设性后现代社会的道路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伊格尔顿 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批判 政治起源 政治本质 政治前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幼玲 刘圣兰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6期670-676,共7页
农村电影经过政府近十几年的大力扶持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拓展农村文化市场、占领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高地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和障碍问题。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 农村电影经过政府近十几年的大力扶持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拓展农村文化市场、占领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高地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和障碍问题。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江西如何在经济快速转型时期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影发展。基于城乡公共产品服务均等化的视角,从江西农村电影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对江西农村电影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加快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江西农村电影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实施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J省9个村庄的调查
13
作者 张慧莲 姜木枝 《中国沼气》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方案。经过对J省9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J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但村民参与度不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方案。经过对J省9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前J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但村民参与度不高、监督激励考核措施不到位、传统建筑保护不当等问题仍然突出。在今后的环境治理实践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努力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加快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着力打造凸显乡味、体现乡韵的美丽乡村,以此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村民参与度 长效管护机制 乡村特色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性别特征和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慧欢 傅琼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性别特征,从而寻求适合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调动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在女性日益成为乡村主体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女性力量,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 【目的】分析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性别特征,从而寻求适合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调动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在女性日益成为乡村主体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女性力量,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以往的相关乡村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女性角度思考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结果】女性具备善于言辞和情感认同、善于理解和包容、善于向男性学习、善于兼顾全局等四大特征,有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自身优势。【结论】从实施乡村素质提升计划,增强乡村女性本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带动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女性价值,搭建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平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营造全员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新气象四个方面来提出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对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视角 乡村女性 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法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为害及防治探讨
15
作者 宋秉斌 冯兰芯 谢永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20-121,共2页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还相当严重,这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和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还相当严重,这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四个现代化和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是极其不利的。执法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是指在执法活动中,一些地方的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违背法律,不顾大局,以种种不正当方式非法保护地方和部门利益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保护主义 防治探讨 执法机关 法制建设 严肃执法 部门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执法人员 执法活动 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民乡土文化自信的底气、底蕴和底色
16
作者 傅琼 王邦根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8,共7页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为乡村建设提供内源性动力。然而,以城镇化为导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乡土文化自信面临弱化甚至消解的困境,难以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充足动能。鼓励农民持续增强乡土文化自信的底气、厚...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为乡村建设提供内源性动力。然而,以城镇化为导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乡土文化自信面临弱化甚至消解的困境,难以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充足动能。鼓励农民持续增强乡土文化自信的底气、厚植乡土文化自信的底蕴、深描乡土文化自信的底色,能够有效形塑新时代农民乡土文化自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自信 底气 底蕴 底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业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
17
作者 唐书麟 喻晓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4-88,共5页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自它提出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为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我国的传统农业应如何转化呢?本文拟此问题想谈点粗浅的见解。一、我国农业中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产生于40年代。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发展 传统农业部门 现代农业 经济结构理论 改造传统农业 发展中国家 现代科学技术 人力投资 农业剩余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江西农科院校教育变迁研究
18
作者 聂志平 曹国庆 傅琼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74-277,共4页
民国时期,江西农科院校教育经历了江西农业专门学校、农艺专科学校、农科院校教育变通开展、中正大学农学院领衔等四个阶段。每个变迁阶段都昭示出江西农科院校教育特征及价值。江西农科院校教育何以变迁,一是培养人才以挽救濒于崩溃的... 民国时期,江西农科院校教育经历了江西农业专门学校、农艺专科学校、农科院校教育变通开展、中正大学农学院领衔等四个阶段。每个变迁阶段都昭示出江西农科院校教育特征及价值。江西农科院校教育何以变迁,一是培养人才以挽救濒于崩溃的江西农村经济的需要,二是兴农理赣以稳定国民党在江西的政治统治的需要。变迁带来了几点启示,一是农科院校教育必须有和平稳定的环境,二是农科院校教育必须与农科推广有机结合,三是农科院校教育的对象既要有大学生,更要有农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院校教育 变迁 历程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探析
19
作者 王邦根 傅琼 《乡村论丛》 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面向群众的新平台、新阵地,在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上具有多重维度价值。突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文化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以基层为导向,面向群众的新平台、新阵地,在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上具有多重维度价值。突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实践主体、活动内容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局限,应从职能转型、资源重塑、目标升华等方面入手,选优、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乡村 文化振兴 价值意蕴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生成机理与培育路径研究
20
作者 龚盛兰 胡恒钊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土情怀是农村教师坚守教育之基、育才成长之需、助力振兴之魂。【方法】当前,农村教师乡土情怀呈失落样态、从教师层面来看,乡土情怀受到生长环境、生活经历、入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从... 【目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土情怀是农村教师坚守教育之基、育才成长之需、助力振兴之魂。【方法】当前,农村教师乡土情怀呈失落样态、从教师层面来看,乡土情怀受到生长环境、生活经历、入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从学校层面来看,乡土情怀遭受农村学校布局、教学工作边界、学校教育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层面来看,乡土情怀也会受到乡土文化、教师地位、社会支持体系的影响。【结果】为此,培育农村教师乡土情怀需要构建职前培养职后管理体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需要厘清教学工作边界、创新特色校本课程;需要加强乡土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改善工作条件。【结论】从而打造一支顺应时代需求、具有浓厚乡土情怀、扎根乡村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乡土情怀 影响因素 培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