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鼬獾和花面狸时空分布格局
1
作者 孙捷 章蜜 +2 位作者 罗伟 顾杭敏 张微微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 同域分布的物种通过生态位分化减少竞争,实现共存。为探究同域分布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的时空分布格局,了解两者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及共存机制。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重叠指数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鼬獾和花面狸的活动节律及其时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进行分析,以MaxEnt模型对二者的适宜栖息地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运用ENMTools 1.4.4计算二者的生态位重叠度,比较二者在空间生态位上的选择差异,同时探讨环境因子对二者共存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鼬獾和花面狸均属于典型的夜行性动物,二者日活动节律重叠指数较高(Δ=0.93,P>0.05),且未通过时间生态位的分化来减少竞争;鼬獾和花面狸共同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庐山保护区的山脚林缘,空间分布格局大量重叠,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具有相似性,均受海拔影响最大,但在植被类型和坡度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通过空间生态位的部分差异来避免对食物资源和领域的竞争。本研究揭示了鼬獾与花面狸在庐山保护区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二者时空生态位分化不明显,建议充分考虑二者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积极探讨加强栖息地保护,合理控制人为干扰,以实现对两个物种甚至更多同域近缘物种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鼬獾 花面狸 日活动节律 空间格局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
2
作者 章蜜 罗伟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掌握庐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生境状况,根据2017—2023年红外相机监测和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对其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在庐山保护区的次适宜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794 hm^(2)和3356 hm^(2),分别... 为掌握庐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的分布格局及生境状况,根据2017—2023年红外相机监测和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对其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在庐山保护区的次适宜和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794 hm^(2)和3356 hm^(2),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5%和16.68%;影响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和植被类型,其倾向于选择靠近河流的平缓阴坡及远离居民点、道路的高海拔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通过研究,提出了加强白颈长尾雉适宜生境人为干扰管控、建立生态廊道和开展专项监测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庐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彬彬 何巨涛 +7 位作者 邹芹 罗伟 黎敏灵 刘洁 廖梦薇 吴玉芬 孔凡前 张微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7-1036,共10页
2019年7月—2020年10月,通过样线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布设样线33条,记录到鸟类99种4005只,隶属于12目37科,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3种,留鸟69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9种,旅鸟1... 2019年7月—2020年10月,通过样线法对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布设样线33条,记录到鸟类99种4005只,隶属于12目37科,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3种,留鸟69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19种,旅鸟1种,保护区鸟类分布新纪录9种。林地生境内鸟类多样性(3.42)和丰富度(10.74)最高,各生境均匀度相差较小。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与江西省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差异不显著。调查结果丰富了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基础资料,可为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分布新纪录 样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光椋鸟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玉芬 苏英钰 +1 位作者 胡晓龙 张微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6-1117,共12页
【目的】对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解剖浙江和江西等地采集的15只丝光椋鸟死亡个体获得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性别鉴定及高通量测序。【结果】丝光椋鸟肠道微生物... 【目的】对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解剖浙江和江西等地采集的15只丝光椋鸟死亡个体获得肌肉组织和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性别鉴定及高通量测序。【结果】丝光椋鸟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最高的前5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47.49%)、厚壁菌门(32.18%)、蓝藻门(5.91%)、放线菌门(2.38%)、弯曲杆菌门(0.73%)。通过对浙江样本性别分组分析发现,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性别对微生物组成无显著影响;对浙江和江西两地区分组分析发现,浙江组的丝光椋鸟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显著高于江西组,其样本注释到的物种数目差异较大且平均比江西组样本注释到的物种数目要多;两组的PCoA分析图呈现出两个核心菌群,存在明显分离现象,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基于现有的数据可得出,空间差异对丝光椋鸟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影响;性别对微生物组成没有影响。探究了丝光椋鸟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及其与宿主性别及空间差异的关系,可为该物种以及雀形目鸟类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椋鸟 肠道微生物 性别差异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生境对白鹤越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洁 黎敏灵 +4 位作者 刘继超 吴志勇 程彬彬 孔凡前 张微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 为探究人工生境与自然生境下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行为差异及其可能对白鹤造成的影响,2021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鄱阳湖2个人工生境(藕塘、稻田)和1个自然生境(常湖池)的越冬白鹤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越冬期白鹤在不同生境下均以觅食行为为主,在稻田中比例最高(94.6%),觅食频次显著高于藕塘(P<0.001);稻田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显著高于藕塘和常湖池(P<0.001;P=0.002),而藕塘和常湖池中的警戒行为频次无显著差异。白鹤在不同生境下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觅食方式均会影响白鹤越冬期行为及时间分配。本研究为加强越冬白鹤人工生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 人工生境 自然生境 越冬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