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一种常见炎性关节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早期研究表明,PRPS1和HPRT1等单基因稀有突变会引起嘌呤合成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一种常见炎性关节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早期研究表明,PRPS1和HPRT1等单基因稀有突变会引起嘌呤合成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检出多个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易感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其中SLC2A9、SLC22A11和SLC22A1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引起遗传性低尿酸血症,而过表达则会加强尿酸的重吸收。ABCG2、SLC17A1和SLC17A3基因功能缺陷型变异会降低肾脏和肠道对尿酸的排泄量。因此,诱发尿酸排泄障碍(高重吸收和低排泄)的基因变异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因素。另外,抑制-激活生长因子系统、转录因子、细胞骨架以及基因和环境的互作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血液尿酸水平。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两个新发现的易感基因RFX3和KCNQ1可能造成免疫应答受损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高尿酸酸血症和痛风。本文系统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遗传学研究,以促进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机理的理解。展开更多
【目的】旨在研究山下黑猪与其杂交组合猪(杜洛克♂×山下黑猪♀:杜山下)的性状差异,为山下黑猪的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配套生产时选择终端父本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山下黑猪(SX)与杜山下(DSX)杂交猪只的胴体、肉质、繁殖和生长性...【目的】旨在研究山下黑猪与其杂交组合猪(杜洛克♂×山下黑猪♀:杜山下)的性状差异,为山下黑猪的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配套生产时选择终端父本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山下黑猪(SX)与杜山下(DSX)杂交猪只的胴体、肉质、繁殖和生长性状,并使用线性模型对以上共计41个具体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个群体的生产性能差异。【结果】山下黑猪与杜山下的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初生重和宰前活重)差异不显著;杜山下的胸宽、管围和臀宽性状显著大于山下黑猪,体长和体高性状显著小于山下黑猪,杜山下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胸椎长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山下黑猪,6/7肋皮厚、肩部膘厚、腰部膘厚、荐部膘厚、四点均膘极显著低于山下黑猪,山下黑猪的胸椎数、腰椎数和腰椎长均极显著高于杜山下;肉质性状除大理石纹评分、pH值、45 min肉色评分和24 h a*值没有显著差异外,山下黑猪的肉质性状显著高于杜山下。【结论】山下黑猪凭借优质肉和较大体型可面向中高端市场,而杜山下更高的载肉量可面向中端市场。展开更多
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文摘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发的一种常见炎性关节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早期研究表明,PRPS1和HPRT1等单基因稀有突变会引起嘌呤合成代谢紊乱,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检出多个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易感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其中SLC2A9、SLC22A11和SLC22A1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引起遗传性低尿酸血症,而过表达则会加强尿酸的重吸收。ABCG2、SLC17A1和SLC17A3基因功能缺陷型变异会降低肾脏和肠道对尿酸的排泄量。因此,诱发尿酸排泄障碍(高重吸收和低排泄)的基因变异是影响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因素。另外,抑制-激活生长因子系统、转录因子、细胞骨架以及基因和环境的互作等因素也一定程度影响血液尿酸水平。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两个新发现的易感基因RFX3和KCNQ1可能造成免疫应答受损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高尿酸酸血症和痛风。本文系统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遗传学研究,以促进人们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机理的理解。
文摘【目的】旨在研究山下黑猪与其杂交组合猪(杜洛克♂×山下黑猪♀:杜山下)的性状差异,为山下黑猪的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配套生产时选择终端父本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山下黑猪(SX)与杜山下(DSX)杂交猪只的胴体、肉质、繁殖和生长性状,并使用线性模型对以上共计41个具体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个群体的生产性能差异。【结果】山下黑猪与杜山下的繁殖性状、生长肥育性状(初生重和宰前活重)差异不显著;杜山下的胸宽、管围和臀宽性状显著大于山下黑猪,体长和体高性状显著小于山下黑猪,杜山下的屠宰率、胴体斜长、胸椎长和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山下黑猪,6/7肋皮厚、肩部膘厚、腰部膘厚、荐部膘厚、四点均膘极显著低于山下黑猪,山下黑猪的胸椎数、腰椎数和腰椎长均极显著高于杜山下;肉质性状除大理石纹评分、pH值、45 min肉色评分和24 h a*值没有显著差异外,山下黑猪的肉质性状显著高于杜山下。【结论】山下黑猪凭借优质肉和较大体型可面向中高端市场,而杜山下更高的载肉量可面向中端市场。
文摘旨在估计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F1代杂种优势,筛选出合适的杂交方式,以提高优质肉猪的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猪肉的需求。本研究在山下黑猪(164头)和鲁莱黑猪(69头)及其正(6头山下黑猪♂×25头鲁莱黑猪♀)、反(3头鲁莱黑猪♂×35头山下黑猪♀)交4个群体中测定了生长肥育、体尺外貌(75~110 kg)、繁殖和胴体肉质(90~115 kg)4大类共43个性状,比较了这些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并估计了正反交F1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山下黑猪的生长肥育和体尺性状较好,鲁莱黑猪的繁殖和肉质性状较好,正反交群体介于它们之间。正交群体的繁殖性能优于反交群体,但生长肥育性能比反交差。由于这4个群体的母猪都是纯种,因此繁殖性状没有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除膘厚、胸椎数、45 min pH和剪切力无显著的杂种优劣势外,大部分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生长肥育性状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群体中的表现不一致,反交群体表现出显著杂种优势,而正交则无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估计了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正反交的杂种优势,为筛选山下黑猪和鲁莱黑猪的最佳杂交方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