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益微生物在水稻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赛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治是通过将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应用水稻植株或土壤中,以防治水稻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方法。引起水稻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综述了有益微生物防治不同类型的水稻病害及其防治机制。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水稻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抗N2对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2
作者 彭帅英 段超 +4 位作者 刘群 王倩 代于琪 郝利文 李昆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目的】研究农抗N2抑制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由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引发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测定经不同浓度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及意大利青霉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几丁质... 【目的】研究农抗N2抑制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生长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由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引发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和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测定经不同浓度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及意大利青霉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几丁质酶活性,研究农抗N2对2种病原真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经不同浓度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及意大利青霉的麦角甾醇含量研究农抗N2对病原真菌细胞膜组分的影响;通过测定胞外蛋白质与DNA含量,进一步探究农抗N2对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细胞壁与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经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其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活性在处理24h后显著提高,且酶活性与农抗N2浓度呈正相关。经农抗N2处理的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2种病原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含量在处理24h后显著下降,其麦角甾醇含量与农抗N2浓度呈负相关。在用高浓度N2处理120h后,2种病原真菌的麦角甾醇含量达到最低值,仅为未处理组的16.77%(指状青霉)和16.23%(意大利青霉)。经农抗N2处理的2种病原真菌,胞外蛋白质含量在处理24h后显著增加,并与农抗N2浓度呈正相关;胞外DNA含量在经农抗N2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含量在高浓度农抗N2处理72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未处理组的1.98倍(指状青霉)与1.35倍(意大利青霉)。【结论】农抗N2能有效诱导病原真菌产生β-1,3-葡聚糖酶与几丁质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与β-1,3-葡聚糖,破坏细胞壁的完整性。此外,农抗N2显著降低病原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甾醇含量,影响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进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综上,破坏真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农抗N2抑制指状青霉与意大利青霉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抗N2 指状青霉 意大利青霉 细胞壁降解酶 细胞膜完整性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氏拟小球藻Z6利用葛渣水解液合成油脂的工艺优化研究
3
作者 白格 李敏 +3 位作者 朱彪 丁欢欢 邓志成 李汉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2-1024,共13页
【目的】筛选获得适合凯氏拟小球藻Z6(Parachlorella kessleri Z6)利用的木质纤维原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该藻株培养条件,以期提高其油脂产量。【方法】通过探究葛渣、甘蔗渣、稻草秸秆及菌糠等4种水解液培养条件下凯氏拟小球藻Z... 【目的】筛选获得适合凯氏拟小球藻Z6(Parachlorella kessleri Z6)利用的木质纤维原料,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该藻株培养条件,以期提高其油脂产量。【方法】通过探究葛渣、甘蔗渣、稻草秸秆及菌糠等4种水解液培养条件下凯氏拟小球藻Z6生物量与油脂产量变化,获得最优木质纤维原料;通过单因素、PB以及中心组合试验获得凯氏拟小球藻Z6最优培养工艺,并通过GC-MS技术分析优化前后凯氏拟小球藻Z6脂肪酸成分。【结果】(1)以葛渣水解液为发酵原料时,凯氏拟小球藻Z6的生物量与油脂产量最高;(2)利用PB试验获得葛渣水解液、硝酸钠、磷酸氢二钾和柠檬酸等4种成分为显著影响因素;(3)通过CCD中心组合试验确定凯氏拟小球藻Z6的最佳培养条件为70%葛渣水解液、0.70 g/L硝酸钠、0.02 g/L磷酸氢二钾、0.075 g/L七水硫酸镁、0.04 g/L二水氯化钙、0.008 g/L柠檬酸,其余成分与BG11培养基一致;(4)在最优组合条件下,凯氏拟小球藻Z6的油脂产量可达到2.22 g/L,相较于初始葛渣水解液培养基和异养培养基分别提升了43.23%和12.69%。【结论】葛渣水解液可作为凯氏拟小球藻Z6的发酵原料,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的藻株Z6总脂量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木质纤维素原料利用以及提高微藻产油性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氏拟小球藻Z6 木质纤维素 响应面优化 油脂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抗N2对采后柑橘的保鲜效果研究
4
作者 段超 刘群 +3 位作者 王倩 代于琪 郝利文 彭帅英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3期415-422,共8页
【目的】研究新型抗真菌剂-农抗N2对柑橘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柑橘采后的防腐保鲜技术提供材料与理论参考。【方法】使用5.77 mg/L农抗N2对采摘后柑橘进行浸泡处理,晾干后使用聚乙烯薄膜进行单果包装,于25℃、相对湿度90%~95%条件... 【目的】研究新型抗真菌剂-农抗N2对柑橘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柑橘采后的防腐保鲜技术提供材料与理论参考。【方法】使用5.77 mg/L农抗N2对采摘后柑橘进行浸泡处理,晾干后使用聚乙烯薄膜进行单果包装,于2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储存60 d,以无菌水浸泡的柑橘为阴性对照,以200 mg/L抑霉唑浸泡处理的柑橘为阳性对照,测定柑橘的腐烂率及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以及酚类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研究农抗N2对柑橘采后的保鲜效果。【结果】农抗N2处理后的柑橘,其失重率与腐烂率显著低于无菌水处理组(CK组),且与抑霉唑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农抗N2处理后的柑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存40 d后显著高于CK组;果实可滴定酸与抗坏血酸含量在60 d的贮存期内与CK组无显著性差异;柑橘果皮总酚与黄酮含量在储存50 d后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农抗N2能显著降低采后柑橘的失重率以及腐烂率,有效延长采后柑橘的货架期。此外,农抗N2在60 d的贮存期内能显著提高柑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柑橘果皮的酚类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效维持柑橘果实的品质与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真菌剂 失重率 采后腐烂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酚类与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渣水解残渣为拜氏梭菌ART25吸附载体发酵生产丁醇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小倩 金婷婷 +3 位作者 周智友 经玉洁 彭帅英 李汉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6-713,共8页
【目的】探究固定化吸附环境对以葛渣水解液为原料进行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方法】以经预处理的葛渣水解残渣为固定化吸附载体,研究不同载体添加量对以葛渣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的影响,同时从吸附环境下细胞活性、氧化还原电位及... 【目的】探究固定化吸附环境对以葛渣水解液为原料进行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方法】以经预处理的葛渣水解残渣为固定化吸附载体,研究不同载体添加量对以葛渣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的影响,同时从吸附环境下细胞活性、氧化还原电位及丁醇代谢途径关键酶活等角度探究添加固定化吸附载体(葛渣水解残渣)提高溶剂产量的内在机理。【结果】当载体添加量为10.0 g/L时,丁醇和总溶剂的产量最高,具体分别达到(9.92±0.05)g/L和(15.79±0.12)g/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3.29%和25.96%。在探究吸附环境影响丁醇合成的生理机制时发现,最佳吸附环境下的乙酸激酶、丁酸激酶、乙醇脱氢酶和丁醇脱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90%、27.40%、14.53%和38.53%,表明吸附环境可提高丁醇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酶活,从而提高溶剂产量。【结论】葛渣水解残渣可作为丁醇发酵过程固定化吸附载体,吸附环境可为细胞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及增强丁醇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酶活,从而提高溶剂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氏梭菌ART25 丙酮丁醇发酵 固定化吸附载体 葛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株X6发酵动力学模型及肌醇对其生理影响研究
6
作者 谢丽娜 田璐毅 +2 位作者 桂媛媛 陶俊恒 李汉广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5-1014,共10页
【目的】构建藻株X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和油脂合成动力学模型,阐释外源添加肌醇提高藻株X油脂产量的生理调节机制。【方法】设置自养培养、异养培养和混养培养3种培养模式,探究其对藻株X生长特性的影响;比较藻株X生长(生物量... 【目的】构建藻株X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动力学和油脂合成动力学模型,阐释外源添加肌醇提高藻株X油脂产量的生理调节机制。【方法】设置自养培养、异养培养和混养培养3种培养模式,探究其对藻株X生长特性的影响;比较藻株X生长(生物量、葡萄糖浓度和油脂产量)和生理(蛋白质、总糖、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指标的变化,探究外源添加肌醇对藻株X油脂合成的影响。【结果】构建了不同培养模式的动力学模型(Logistic、Luedeking-Piret以及Luedeking-Piret修正方程),结果表明藻株X的油脂合成是部分生长偶联型。当肌醇添加浓度为2.5 mg/L时其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值1.70 g/L,相较于对照组提高了10.22%,外源添加肌醇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丙二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降低,总糖含量增加。【结论】藻株X的油脂合成是部分生长偶联型且在混养条件下更适合其油脂的积累,肌醇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微藻细胞免受外界胁迫因素的毒害作用,促进藻株X的生长及积累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株X6 动力学模型 肌醇 油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轮次筛选选育高酚酸耐受性丁醇生产菌 被引量:1
7
作者 经玉洁 黄小倩 +4 位作者 田璐毅 丁欢欢 卜京 施超越 李汉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6-243,共8页
纤维原料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酚酸等抑制菌株生长的物质,为选育出高丁醇产量及高耐受酚酸胁迫丁醇生产菌株,该研究利用多因子复合筛选策略筛选出一株能够合成足够还原力与对丁醇耐受性较好的菌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W6。通过丁醇... 纤维原料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酚酸等抑制菌株生长的物质,为选育出高丁醇产量及高耐受酚酸胁迫丁醇生产菌株,该研究利用多因子复合筛选策略筛选出一株能够合成足够还原力与对丁醇耐受性较好的菌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W6。通过丁醇胁迫适应性进化获得丁醇耐受菌W6-1,其丁醇和总溶剂产量相较于菌株W6分别提高了14.01%和16.85%。通过紫外诱变处理菌株W6-1并结合理性筛选模型最终获得丁醇产量较高菌株W6-2,其丁醇及总溶剂产量分别可达到(9.51±0.06)和(15.32±0.11)g/L。最后将菌株W6-2通过酚酸胁迫适应性进化得到突变菌W6-3,其能耐受1.0 g/L酚酸胁迫环境,且丁醇和总溶剂产量相较于菌株W6-2分别提高了18.17%和17.49%。当以葛渣水解液为底物进行丙酮丁醇发酵时,突变菌W6-3的丁醇产量达(8.54±0.31)g/L,相较于菌株W6-2提高了26.71%。经多轮次诱变及适应性进化处理获得的突变菌的酚酸耐受性及发酵性能均有较大提高,该文所采用的多轮次筛选方法可以为其他快速筛选优良生产菌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发酵 复合筛选 酚酸胁迫 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