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颂平 余建 +8 位作者 魏开发 兰波 李美琪 谢碧玉 朱雨辰 杨堉楠 祝锦敏 张琳 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2,共9页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在全国都有发生,江西近年发生较重,吉泰盆地尤烈,但鲜有报道。通过采集病样,并进行疑似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与分子鉴定和科赫法则验证等,明确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厚垣...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在全国都有发生,江西近年发生较重,吉泰盆地尤烈,但鲜有报道。通过采集病样,并进行疑似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与分子鉴定和科赫法则验证等,明确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厚垣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香茅弯孢菌(Curvularia cymbopogonis)和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为病原菌。24~28℃为最适温度;镰刀菌在pH7长势良好,而其他3种最适pH为7~9。葡萄糖和淀粉为最适碳源,硝酸钾为最适氮源。采用不同方式接种后,注射发病率比喷雾高(孕穗期:29.46%>17.89%)。与孕穗期接种(喷雾:17.89%)相比,抽穗期接种(喷雾:20.35%)的发病率更高。致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厚垣镰刀菌、香茅弯孢菌、细交链格孢和稻黑孢。对不同穗腐病发生地区的病样进行鉴定,所有地区均可检出厚垣镰刀菌和香茅弯孢菌;细交链格孢菌在井冈山市、万安县、余江县和修水县4市县检出;而稻黑孢仅在万安县和修水县检出,它是新的致病源,这对世界范围内稻穗腐病的病原认识是一个有益和新的补充;今后应该加强对稻黑孢的监控和研究。综上,厚垣镰刀菌和香茅弯孢菌是江西水稻穗腐病主要病原菌,细交链格孢菌和稻黑孢的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征 接种方式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综合实习”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新 魏磊 李汉广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校内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桥梁纽带作用。新工科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等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传统以课程实习为基础的“生产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校内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桥梁纽带作用。新工科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等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传统以课程实习为基础的“生产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实习进行整合优化,建立全新的“综合实习”教学模式,调整实习内容、完善教学模式等途径,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综合实习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标准化之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钟敏 钱海林 《现代园艺》 2011年第5期59-61,共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近年来,江西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标准化 江西 持续健康发展 生命安全 身体健康 社会稳定 政府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水比对农业废弃物稻草和猪粪生物预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斌 沈飞 +3 位作者 李汉广 夏祥 王艳玲 张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7-384,共8页
【目的】农业废弃物刚性的纤维结构是导致厌氧消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通常通过生物预处理手段来可破坏其刚性的纤维结构,而料水比是影响生物预处理效果的显著因素之一,为此,需探究料水比对稻草和猪粪生物预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方... 【目的】农业废弃物刚性的纤维结构是导致厌氧消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通常通过生物预处理手段来可破坏其刚性的纤维结构,而料水比是影响生物预处理效果的显著因素之一,为此,需探究料水比对稻草和猪粪生物预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方法】控制料水比为7%、11%、15%和19%,经过前期构建的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进行生物预处理,并将复合菌系预处理后的稻草和猪粪混合物进行厌氧消化。【结果】控制料水比为11%时预处理液中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酶活最高,分别为0.901 IU和1.197 IU。此外,在此料水比条件下进行预处理的稻草和猪粪混合物厌氧消化效果最佳,其累积甲烷产量和甲烷产率分别为1 778 mL和283.12 mL/(g·VS),比未经复合菌系预处理的稻草和猪粪均提高了41%,且其第1天便进入产气高峰期,日产气峰值(153 mL)最高,高峰持续时间(7 d)最长。【结论】当料水比控制在11%时,稻草和猪粪经过生物预处理后能显著提升其后续厌氧消化的效果。本研究表明生物预处理在农业废弃物的沼气资源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预处理 厌氧消化 料水比 稻草 猪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系实施教学评估工作初探
5
作者 王岳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z1期47-49,共3页
  生物工程系是江西农业大学近年来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而组建起来的一个年轻的教学单位.由于学校的重视,经费投入政策倾斜,该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优势;同时该系是建立在原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系是江西农业大学近年来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而组建起来的一个年轻的教学单位.由于学校的重视,经费投入政策倾斜,该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优势;同时该系是建立在原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具有较扎实的科研基础.然而该系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尽管加大了培养和引进力度,但还是处于"青黄不接"的关键时期,副教授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比例较小,部分中青年教师又在脱产攻读学位,绝大部分教师均为近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承担着生物工程系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生物工程系面前当务之急的大事.笔者认为生物工程系实施"教学评估制"应该说是督促年青教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评估制"是生物工程系未来几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借此对其活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30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6
作者 陈春龙 张丽荣 孔令保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4期524-535,共12页
【目的】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表现出毒力低,传染性强,隐蔽性强的特点,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诊断难度大,快速灵敏的早期诊断试剂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至关重... 【目的】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表现出毒力低,传染性强,隐蔽性强的特点,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诊断难度大,快速灵敏的早期诊断试剂盒对于非洲猪瘟防控至关重要,而p30的研究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可以为早期诊断试剂盒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分离的非洲猪瘟毒株Pig/Heilongjiang/HRB1/2020(GenBank:MW656282)提供的p30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序列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信号肽及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预测,由生物公司优化密码子并合成重组质粒pET-28a-p30。将p30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诱导温度及诱导时间进行优化,用纯化所得的p30蛋白对小鼠进行3次免疫,获取多克隆抗体并检测效价。【结果】由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出p30蛋白含194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_(1001)H_(1575)N_(259)O_(308)S_(7),p30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二三级结构中含大量的α-螺旋。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当诱导时间为6 h,IPTG终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温度为34℃时,p30重组蛋白表达量达到最佳,浓度高达0.9 mg/mL以上,1 L菌液可产53 mg重组蛋白。通过间接ELISA测得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高达1:10000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p30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论】经过表达优化p30蛋白产量得到明显提高,并获得效价较高的多克隆抗体,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对研发针对p30更加灵敏的诊断试剂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p30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液体发酵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梦瑶 徐静宇 +4 位作者 肖四生 杨代康 徐靖宇 姚明印 黄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6-62,共7页
为提升植物乳杆菌C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所产新型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含量,试验以L.plantarum C0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吖啶橙和激光进行诱变处理,运用双层平板拮抗抑菌圈法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选育... 为提升植物乳杆菌C01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010)所产新型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含量,试验以L.plantarum C010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亚硝酸、吖啶橙和激光进行诱变处理,运用双层平板拮抗抑菌圈法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筛选育细菌素Plantarum C010高产突变株。结果表明,4种诱变处理均能提升细菌素Plantarum C010产量,其中激光诱变后所得突变株JG-2产细菌素Plantarum C010高达17.79 mg/mL,较原始菌株C010(9.60 mg/mL)提高了85.31%。进一步对原始菌株C010和突变株JG-2进行液体发酵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菌体生长、总糖消耗和细菌素合成的拟合模型较好,其所产细菌素Plantarum C010与菌体均呈部分生长偶联型,且突变株JG-2细菌素Plantarum C010合成相关参数优于原始菌株C010。该结果为细菌素Plantarum C010的产量提升提供数据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010 细菌素 诱变选育 高产突变株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羊肚菌黑色栽培种与黄色非栽培种间杂交高产菌株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武俊 钟啟萍 +2 位作者 李荣光 霍达 霍光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集到的野生黄色羊肚菌JFRL01-161和在江西鹰潭地区商业栽培的梯棱羊肚菌JFRL01-107、六妹羊肚菌JFRL01-217作为原始菌种,通过20 g/L溶壁酶+10 g/L蜗牛酶组成的复合酶溶解细胞壁制取原生质体,再通过高温和紫外双灭活获得2种灭活原生质体,将不同灭活的原生质体进行两两融合获得融合子。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拮抗试验,栽培品比以及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ISSR)鉴定确定种源关系。【结果】经原生质体融合共获得融合菌株16株,即A11、A37、A39、B7、B12、B17、B18、B25、B26、B29、C1、C2、C5、C6、C11和C12;其中菌株A11、A37、A39和B18出菇并形成产量,特别是融合菌株A11产量达到351.90g/m^(2),显著高于亲本JFRL01-107产量264.51g/m^(2),年度重复栽培验证试验确认A11产量可达527.8g/m^(2),亲本JFRL01-107产量为262.4 g/m^(2)。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系统发生树(UPGMA)显示A11分别与亲本JFRL01-161(相似水平系数0.24)和JFRL01-107(相似系数水平0.696)处于不同分支,证明融合菌株A11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结论】融合菌株A11产量显著高于亲本,经过重复栽培试验确认其种质稳定,经ISSR确定是不同于亲本的菌株,因此融合菌株A11可作为适应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高产羊肚菌新菌株A11 紫外和热双灭活 原生质体融合 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还田配施催腐菌剂对晚稻根际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倪国荣 涂国全 +3 位作者 魏赛金 吴建富 石庆华 潘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4,共6页
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但往往影响土壤的当季生产力。以五丰优T025为供试作物,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 稻草还田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耕作,但往往影响土壤的当季生产力。以五丰优T025为供试作物,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并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提高晚稻的单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微生物制剂在稻草全量直接还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稻草还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腐秆菌剂下的土壤微生物及有机碳组分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魏赛金 李昆太 +3 位作者 涂晓嵘 倪国荣 曾研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7-132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腐秆菌剂对早稻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机碳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稻草不还田施...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腐秆菌剂对早稻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机碳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稻草不还田施肥(F)和不施肥(CK)相比,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SFM),提高了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其中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10.33%~28.88%、12.85%~30%;并且因为有利于早稻分蘖,产量增加3.56%~23.29%。可见,稻草还田配施化肥与菌剂,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对改善稻田土壤肥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稻草还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碳库管理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702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赛金 王世强 +2 位作者 李昆太 涂国全 潘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3-861,共9页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以春光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为供试菌和抗生素,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农抗702对水稻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农...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以春光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为供试菌和抗生素,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链霉菌702及其代谢产物农抗702对水稻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农抗702促进水稻种子萌发、胚根和芽的生长,根系活力提高,但含糖量下降;种子中的淀粉酶活性、蛋白质含量随农抗702浓度的升高先升后降。施加链霉菌702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减少,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增加,土壤微生物不同生理类群的变化,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种子萌发 秧苗生长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伟 霍光华 +7 位作者 骆昱春 揭建林 刘光正 岳军伟 徐林初 张华耀 徐福华 朱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3-751,共9页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红壤低山丘陵区因立地条件较差,存在着大面积的低效马尾松林。选择经补植阔叶树改造后的低效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自然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低效马尾松林地作对照,研究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红壤低山丘陵区因立地条件较差,存在着大面积的低效马尾松林。选择经补植阔叶树改造后的低效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自然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低效马尾松林地作对照,研究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马尾松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且上层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下层,各改造模式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模式最多。(2)在0~20cm土层,改造后的林分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20~40cm土层,不同酶的活性在不同林分中表现不同。(3)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为极显著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蔗糖酶活性是影响微生物总量的第一位因子。(4)全磷含量是影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速效P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第一位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魏赛金 黄国强 +6 位作者 倪国荣 吕伟生 谭雪明 曾勇军 涂国全 石庆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6-2032,共7页
为探讨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田间设置稻草还田(CK)和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SM)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16Sr DNA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TRFLP)技术研究了复合腐解菌剂促腐稻草全量还田后水稻产量... 为探讨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水稻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田间设置稻草还田(CK)和稻草还田配施腐解菌剂(SM)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16Sr DNA的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TRFLP)技术研究了复合腐解菌剂促腐稻草全量还田后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成分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SM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和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5.0%、31.0%、98.0%和5.9%;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4.66倍、1.50倍、2.78倍;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铁细菌和硅酸盐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119.8%、55.6%、51.9%、40.5%、107.4%、70.8%、145.2%、140.1%、70.0%。T-RFLP分析表明,在SM中,与碳、硫循环相关的微生物、抗致病菌、有益菌数量增加,病原菌数量减少,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综上,在稻草全量还田机插栽培条件下,与单一稻草还田相比,添加促腐菌剂能更有效提高土壤矿质养分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从而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稻草还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稻草还田 产量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的生物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青梅 邓代永 +1 位作者 许玫英 孙国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7-201,258,共6页
在分析底泥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底泥的污染现状,介绍了土著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相关原理及底泥的污染类型与现状;讨论了刺激或抑制土著微生物菌群代谢活性的生物技术途径,利用底泥中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是恢复河... 在分析底泥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底泥的污染现状,介绍了土著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相关原理及底泥的污染类型与现状;讨论了刺激或抑制土著微生物菌群代谢活性的生物技术途径,利用底泥中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是恢复河涌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今后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技术 作用机理 底泥污染 土著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菌群生物转化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艳 杨荣玲 +1 位作者 邹宇晓 刘学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19-325,共7页
多酚经人体摄入后,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酚酸等小分子物质,增加了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这一特性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多酚化合物的分类、多酚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吸收利用、... 多酚经人体摄入后,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酚酸等小分子物质,增加了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这一特性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多酚化合物的分类、多酚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吸收利用、肠道微生物对多酚的生物转化产物及形成机制等问题,以期为开发益于人体健康的高质量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肠道微生物 产物 形成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料中钙元素LIBS检测精度提升方法
16
作者 万奇 徐将 +3 位作者 刘木华 魏海波 黄林 姚明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5-763,共9页
【目的】钙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宏量必需矿质元素,有机肥料中钙元素快速、绿色检测对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化学检测方法依赖化学试剂消解样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全光学物质成分分析方法,探索有机肥LIBS... 【目的】钙是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宏量必需矿质元素,有机肥料中钙元素快速、绿色检测对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化学检测方法依赖化学试剂消解样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全光学物质成分分析方法,探索有机肥LIBS检测方法符合现代农业绿色快速检测发展需求,但样品基体效应影响LIBS检测效果,而氯化物能有效提升LIBS分析灵敏度,拟研究氯化钠(NaCl)对有机肥料中钙元素LIBS检测精度的影响。【方法】将羊粪肥与土壤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有机肥料样品,再分别掺入NaCl颗粒。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采集LIBS光谱数据。利用Boltzmann平面法及Stark展宽法分别计算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分析NaCl添加对有机肥料等离子体辐射光谱特性的影响。比较支持向量回归(SV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3种模型定量结果,研究NaCl对有机肥料中钙元素LIBS定量检测精度的影响。【结果】NaCl添加能够提高有机肥料中钙元素的光谱强度,钙元素光谱特征峰信号平均增加了20%以上。在定量分析中,掺入NaCl的有机肥料中,SVR模型的预测性能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从0.9005提高到0.9648,均方根误差RMSE由1.9338 g/kg降低至1.1504 g/kg。与未掺入NaCl的有机肥料相比,SVR模型的R2值增加了7.14%,RMSE降低了40.51%。【结论】有机肥料中添加NaCl能够增强钙元素LIBS信号强度。NaCl使有机肥料的等离子体温度和电子密度提升,促进电子与原子之间的碰撞频率,激发出更多高能态原子,从而辐射出更强的有效信号,致使LIBS捕捉到更多的有机肥料的特征信号,结合回归分析算法,提高了有机肥料中钙元素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本工作为LIBS方法在有机肥料样本的绿色快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有机肥料 NaCl增强 钙元素 回归分析 精度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灵菇中有益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剑 周剑忠 +2 位作者 孙宇辉 涂国全 王英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244,共3页
从藏灵菇样品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3株醋酸菌和2株酵母菌。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部分生理学特性及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的结果,初步鉴定5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3株醋酸菌为醋杆菌属中3个不同种;2株酵母菌分属... 从藏灵菇样品中分离出5株乳酸菌、3株醋酸菌和2株酵母菌。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部分生理学特性及细菌16S rRNA序列比对的结果,初步鉴定5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乳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3株醋酸菌为醋杆菌属中3个不同种;2株酵母菌分属于酒香酵母属和克鲁维酵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灵菇 有益微生物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奉新县猕猴桃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双林 王园秀 +3 位作者 蒋军喜 崔朝宇 欧阳慧 黄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8-491,共4页
为明确江西奉新县猕猴桃一种新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对采集的病叶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作了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得到32个真菌菌株,其在人工接种实验中均具有致病性。各菌株的培养特征、分... 为明确江西奉新县猕猴桃一种新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对采集的病叶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作了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得到32个真菌菌株,其在人工接种实验中均具有致病性。各菌株的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相同,均符合文献中对多主棒孢的描述。随机选取3个菌株,测定了其r DNA-ITS序列,3个菌株的序列相同,且与Gen Bank中的多主棒孢的对应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据此认为,奉新猕猴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半知菌类棒孢属中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叶斑病 病原鉴定 多主棒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彭卫福 李昆太 曾勇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5-631,共7页
水稻病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问题。尽管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有其优势,但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耐药性等问题。而生物防治尤其是利用微生物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水稻病害防治的新趋势,备受各国研究者... 水稻病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问题。尽管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有其优势,但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耐药性等问题。而生物防治尤其是利用微生物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水稻病害防治的新趋势,备受各国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微生物生防特点及其防治效果,生防微生物种类,生防机理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生物防治 微生物 生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702所产生物活性物质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黎循航 刘姝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用无水乙醇分别从链霉菌 70 2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上清液和菌丝体的乙醇提取液对蜡质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啤... 用无水乙醇分别从链霉菌 70 2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 ,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上清液和菌丝体的乙醇提取液对蜡质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啤酒酵母、木霉、毛霉、黑曲霉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上清液乙醇提取液仅对大肠杆菌、棉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而菌丝体乙醇提取液对上述两菌无抑菌活性 ;上清液乙醇提取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作用浓度为将其提取液稀释至 6 2 5倍 ;上清液乙醇提取液在 10 0℃下加热处理6 0min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不变 ,证明该菌所产生物活性物质对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生物活性物质 抑菌活性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