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0
1
作者 缪建群 孙松 +1 位作者 王志强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422-6430,共9页
高天岩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莲花县,为当地人提供了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根据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特征,构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成本替代、市场价值、影子工程、造林成本... 高天岩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莲花县,为当地人提供了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根据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特征,构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成本替代、市场价值、影子工程、造林成本、成果参数和旅行费用等定量分析方法,评估其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2014年,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经济价值为7.20×10~8元,其中,土壤保持和固碳释氧的经济价值居前两位,分别为4.39×10~8元和1.16×10~8元,各占服务总经济价值的60.89%和16.11%。9项服务指标按评估的经济价值大小排序为:土壤保持>固碳释氧>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净化>气候调节>旅游休憩>调洪蓄水>社会保障。直观的经济数字反映了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一方面有利于强化管理者和公众保护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的意识,另一方面为政府制定高天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补偿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 价值评估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以余江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淑彬 王开磊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642,共7页
本文对江南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有冬季作物处理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平均比冬闲处理要高;发展冬季农业可以首先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稻田农产品服务价值、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保... 本文对江南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得出,有冬季作物处理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平均比冬闲处理要高;发展冬季农业可以首先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稻田农产品服务价值、保持土壤功能价值、涵养水分功能价值、保持土壤养分积累有机质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发展冬季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冬季农业的第一性生产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稻田净化空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不同种植模式 稻田 余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余干县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缪建群 杨文亭 黄国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4-268,共5页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工具和有力措施。然而,在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已成为南方丘陵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重点突破的瓶颈。为此,以丘陵地形典型的余干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方丘陵区在发展现代农...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工具和有力措施。然而,在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已成为南方丘陵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重点突破的瓶颈。为此,以丘陵地形典型的余干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南方丘陵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时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南方丘陵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南方丘陵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南方丘陵区 余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几种常见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基于余江县农科所的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淑彬 刘彬彬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以江西省常见的3种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并引入能值分析的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购买能值率、系统生产优势度和... 以江西省常见的3种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能值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各农田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能值,并引入能值分析的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购买能值率、系统生产优势度和系统可持续能值指标相关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绿肥—甘蔗+大豆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利用率经济效益较高,但是要求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冬闲—早稻—晚稻农田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自给能力强,需要的购买能值投入低,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但是净能值产出较低,系统能值可持续性也不高,经济回报率较低;油菜—早稻—晚稻农田生态系统购买能值投入较高,环境压力较大,但是能值产出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农田生态系统 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模型的江西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5
作者 缪建群 伍健 +1 位作者 黄国勤 钟培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151-158,共8页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江西省农业发展方向,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000—2012年农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5个分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涉农服务业)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江西省农业发展方向,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西省2000—2012年农业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5个分支(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涉农服务业)间存在正向线性关系。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种植业和畜牧业依旧是江西农业经济的主体,其他3个产业产值整体偏弱,尤其是涉农服务业,发展更是落后。江西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的各个分支,综合区划、合理规划现有的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在稳定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对其他农业分支的科技、信息和管理等投入力度,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农业 产值 一元线性回归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缪建群 王志强 +3 位作者 马艳芹 杨文亭 杨滨娟 黄国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326-6336,共11页
崇义客家梯田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梯田,为当地客家人提供了多项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助于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其资源。运用综合加权函数、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崇义客家梯田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梯田,为当地客家人提供了多项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助于人们合理开发和利用其资源。运用综合加权函数、协调度模型和发展障碍度模型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潜能以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作了分析诊断。结果表明:1990—2014年间,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增长了2.22倍。各指标间的协调度均大于0.65,指标间协调发展的程度良好,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潜能。影响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单项障碍性因素有服务业产值、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民恩格尔系数和农田受灾率4项,他们的障碍度值分别为0.17、0.17、0.15和0.13。直观的数据反映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也为当地政府制定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义客家梯田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缪建群 王志强 +2 位作者 杨文亭 杨滨娟 黄国勤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4期218-224,共7页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来保护梯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来保护梯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景观,具有较好的景观和文化传承功能。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梯田撂荒、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综合来看,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实施耕种补贴并加强开发,完善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机制,建立传统农业文化保护区,将对保护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和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义客家梯田 生态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田杂草文献计量分析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淑娟 周泉 黄国勤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6,共11页
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杂草研究对于提高作物经济产量和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客观评述农田杂草研究进展,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的分布分析(年度分布、学科分布、机构与作者分布)和研究热点分析,并从4个方面... 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杂草研究对于提高作物经济产量和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客观评述农田杂草研究进展,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的分布分析(年度分布、学科分布、机构与作者分布)和研究热点分析,并从4个方面(农田杂草防除、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种子库、农田杂草群落)归纳了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研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以期对未来农田杂草控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杂草 杂草防除 杂草群落 种子库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坡度对甘蔗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张文龙 陈立民 +2 位作者 邵金华 黄凯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坡度对甘蔗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种植坡度下影响甘蔗生长发育的内部因素,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南方旱坡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4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不同坡度处理(0...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坡度对甘蔗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种植坡度下影响甘蔗生长发育的内部因素,为科学合理的利用南方旱坡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蔗品种“桂糖4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不同坡度处理(0°~25°),研究甘蔗各生长期光合生理特性、以及工艺成熟期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甘蔗分蘖期至工艺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在15°~25°种植坡度下,均显著低于CK处理,分别降低8.08%~17.26%、5.05%~9.78%、7.87%~11.21%和14.19%~14.78%、11.63%~21.87%、7.36%~10.20%;不同种植坡度下甘蔗的株高、茎长、茎粗、节间数和叶片数较CK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分别降低7.69%~35.48%、7.51%~27.17%、9.68%~25.81%、7.50%~14.28%、13.55%~18.64%。此外,甘蔗出苗率、产量较CK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分别降低3.20%~15.0%、1.89%~25.74%;分蘖率、分蘖成茎率仅在20°~25°处理下与CK处理达到显著差异,降低4.28%、9.97%~10.12%;单茎重仅在15°~25°处理下较CK处理显著降低10.71%~12.12%;有效茎数则在10°~25°处理下较CK处理显著降低1.80%~15.13%;同时,除甘蔗纤维分外,蔗汁锤度、蔗汁蔗糖分、蔗汁视纯度、甘蔗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均随着种植坡度的增加而降低,10°~25°处理较CK处理分别降低0.54%~14.23%、0.72%~15.94%、0.79~16.24%、0.25%~2.35%、1.68%~2.07%,差异显著。甘蔗纤维分增加随着种植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较CK处理显著提高10.56%~24.83%。【结论】随着种植坡度的增加,土壤水肥流失加重,抑制甘蔗的生长,降低甘蔗的光合作用、株高和茎粗等相关指标,导致甘蔗产量与品质的下降。种植坡度大于15°时,对甘蔗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建议旱坡地甘蔗种植坡度应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株坡度 甘蔗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系统工程若干问题探讨
10
作者 黄国勤 缪建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共5页
农业系统工程是指在与农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和管理制定计划、实施规划及选择最优方案。全面了解农业系统工程,有助于人们合理地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此,首... 农业系统工程是指在与农相关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目的是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和管理制定计划、实施规划及选择最优方案。全面了解农业系统工程,有助于人们合理地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此,首先对农业系统工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扼要叙述了农业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再次,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农业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实践性、最优性、动态性和多目标性等特点,其常用的方法有模型法、系统诊断、系统预测和决策论等;最后,归纳出农业系统工程用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优化、设计、设施和预测等问题的实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工程 农业系统 最优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广西旱坡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张文龙 邵金华 +3 位作者 黄凯 陈立民 韦本辉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8-1679,共12页
【目的】针对南方旱坡地犁底层上移、土壤水肥流失严重、产量不稳等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坡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构建和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选择有效的耕作方式和作物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针对南方旱坡地犁底层上移、土壤水肥流失严重、产量不稳等问题,通过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坡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为构建和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选择有效的耕作方式和作物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旱坡地主栽甘蔗品种“桂糖44号”为供试作物,在广西钦州市开展大田试验,设置3种耕作方式(粉垄耕作、旋耕、免耕),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甘蔗地0~40 cm土层中土壤的粒径分布。通过对土壤粒径组成、土壤质地、粒度参数特征和粒度频率分布的研究,阐明不同耕作措施对调控土壤粒径分布的作用。【结果】(1)不同耕作处理中土壤主要以中砂粒、细砂粒和粉粒为主,占比高达75.10%~87.59%;土壤质地类型可以划分为砂土、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2)各土层土壤整体分选效果极好,土壤平均粒径在2.66~4.58 mm;偏度表现为极负偏,表明土壤粒度中粗粒物质占比远大于细粒物质;土壤峰度等级在很宽平和中等之间,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峰度等级趋于宽平。(3)与旋耕和免耕相比,粉垄耕作增加土壤耕层深度,降低了表层土壤中粘粒、粉粒和细砂粒含量,使其在耕作底层累积;同时土壤粒径分布频率曲线由双峰分布变为单峰分布,且峰值高度、峰值范围对应粒径大小和土壤粒度累计频率曲线斜率也远大于旋耕和免耕处理,表明粉垄耕作使得土壤粒径分布更加集中。【结论】不同的土壤耕作方式可以显著的改变土壤粒径分布,进而促进构建合理的土壤耕层结构和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粉垄耕作处理对构建土壤耕层结构效果较好,土壤粒径整体趋于粗粒化,促进土壤的不均匀性,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在广西地区旱坡地种植管理中推广应用,确保农作物增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旱坡地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质地 土壤粒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绿肥对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泉 张小短 +4 位作者 马淑敏 邢毅 陈娇 石超 王龙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965-7971,共7页
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农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绿肥应用也面临严峻问题。为改善农田土壤健康状况,探索绿肥的应用途径,通过紫云英与油菜间作,重点探讨了绿肥紫云英对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及其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同时与秸秆覆盖的效应作了比较... 在我国西南紫色土地区,农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绿肥应用也面临严峻问题。为改善农田土壤健康状况,探索绿肥的应用途径,通过紫云英与油菜间作,重点探讨了绿肥紫云英对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及其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同时与秸秆覆盖的效应作了比较,其创新性在于将绿肥紫云英应用于西南旱地,并且为建立新的油菜种植模式作铺垫。结果表明:与秸秆覆盖相比,间作绿肥紫云英是影响油菜根际土壤环境的主要因素。间作紫云英减少了油菜根际土壤碳、氮含量,改变了油菜根际土壤碳氮比。间作紫云英也减少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改变了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了油菜根际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厌氧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覆盖 根系互作 有机碳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麦草浸提液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晓维 杨文亭 +2 位作者 王淑彬 黄国勤 赵其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0-475,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黑麦草还田对后茬作物可能的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黑麦草浸提液(0%、5%、7.5%和10%)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子发芽率来看,5%和7.5%浸提液促进水稻发芽,10%浸提液抑制水稻发... 为进一步了解黑麦草还田对后茬作物可能的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黑麦草浸提液(0%、5%、7.5%和10%)对水稻、大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子发芽率来看,5%和7.5%浸提液促进水稻发芽,10%浸提液抑制水稻发芽,3种质量分数的黑麦草浸提液均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大豆和玉米的发芽率;从幼苗根长来看,5%的浸提液对水稻幼苗根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5%和10%的浸提液对水稻幼苗根长显著的抑制效果,黑麦草浸提液均一定程度抑制了大豆和玉米幼苗根的生长。从作物幼苗苗高来看,7.5%的浸提液对玉米幼苗苗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0%浸提液则表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从幼苗干质量来看,5%浸提液对水稻、大豆干物质的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5%和10%浸提液对大豆和水稻干物质累积具有抑制作用;随着黑麦草浸提液浓度上升对玉米干物质累积抑制作用呈上升趋势,5%浸提液处理与7.5%和10%浸提液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黑麦草浸提液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对水稻和玉米种子萌发存在"低促高抑"现象,10%的黑麦草浸提液抑制了水稻、大豆和玉米的幼苗生长。农田冬季种植黑麦草作为绿肥还田需要根据后茬作物的种类进行不同比例的还田量,以利于后茬作物的生长,维持作物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液 发芽率 干质量 幼苗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旱地油菜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的生产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泉 王龙昌 +3 位作者 马淑敏 张小短 邢毅 张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绿肥应用匮乏,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并结合秸秆覆盖,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 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农田生态环境脆弱,绿肥应用匮乏,季节性干旱是限制油菜生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西南地区旱地引入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油菜间作,并结合秸秆覆盖,探讨其对油菜光合特征、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形态、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紫云英和秸秆覆盖改善了油菜的根颈粗、叶片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提高了油菜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根系形态及蕾薹期和开花期的根、茎、叶生物量;还提高了油菜苗期光合作用强度,间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比油菜单作分别提高了31.12%和39.89%;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较小。间作、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下间作的油菜群体产量分别比单作提高10.30%、13.20%和40.16%。在西南地区旱地,间作紫云英是提高油菜产量的可行途径,而且结合秸秆覆盖的生产效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间作 根系互作 根系形态 油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下油菜间作紫云英的土壤微环境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泉 陈娇 +4 位作者 石超 邢毅 马淑敏 张小短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为探索绿肥紫云英在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应用前景,通过秸秆覆盖下种植紫云英,探讨其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10 cm土层农田土壤温度,在整个生育期内平均可提高0.11℃,同时间作紫云英显著提高了油菜苗期10 cm处... 为探索绿肥紫云英在我国西南地区旱地的应用前景,通过秸秆覆盖下种植紫云英,探讨其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10 cm土层农田土壤温度,在整个生育期内平均可提高0.11℃,同时间作紫云英显著提高了油菜苗期10 cm处的土壤温度,且在秸秆覆盖下表现更为明显;秸秆覆盖对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小,紫云英单作显著提高了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其平均土壤含水量为0.26 m^ 3 ·m ^-3 ,而紫云英油菜间作则降低了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其平均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电导率分别为 0.24 m ^3 ·m ^-3 和0.16 dS·m ^-1 。另外,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玉米季,而且种植紫云英对油菜季和玉米季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均较好,秸秆覆盖下紫云英单作评价值最高,其中油菜季为1.101,玉米季为 1.214 。可见,西南旱地秸秆覆盖下种植紫云英可改善农田土壤水热环境,同时有较好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油菜 秸秆覆盖 土壤水热因子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下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泽琴 刘宁 +2 位作者 李淑娟 黄国勤 周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4,共8页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特征差异明显,与单作紫云英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单糖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神经递质类化合物含量。氨基酸、单糖、神经递质类等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显著相关,其中,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神经递质类化合物与绿弯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蓝藻细菌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紫云英单作(A)、油菜单作(R)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AR)3种模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油菜单作模式下分泌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和整体结果差异最大,同时,紫云英单作和油菜单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呈极显著正相关。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中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紫云英单作,微生物覆盖度指数也显著大于紫云英单作。因此,根系分泌物很可能是紫云英和油菜间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单糖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间作 土壤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